記敘文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記敘文作文/列表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800字(通用5篇)

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作為作文裡的重要分類的記敘文,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這種型別的作文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800字(通用5篇)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似乎在每年清明,那濛濛的細雨總會如期而至,它給人帶來的總是悲涼的。但兒時貪吃的我不懂類似的悲涼,滿心全在那清明粿上。

清晨,外婆一早就到山中尋找新鮮無比的清明。一路上,清晨的水露凝聚著,最終釋放開來,順著翠綠的樹梢悄然飛向外婆的肩頭,清明的香氣也似早晨時的精靈,氤氳在山林各處,給予清香於萬物。外婆回到家中,用輕柔的語氣喚我起床。我睜開蒙矓的雙眼,一聞到清明散發的滋味,就明白又能吃到美味的清明粿了。

吃了粿十餘年,我一直認為外婆做的是最美味的,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外婆的做法技術嫻熟,更是因為它所付出的心思與愛。外婆最開始的工作是拌餡,只見他眉頭緊鎖,神情專注著注視著芋頭,手中的刀顫抖著一上一下,落在菜板上的聲音清脆有力,最終把芋頭切得整整齊齊,粗細一致。切好後開始和餡,外婆小心翼翼拿起鹽罐,一點一點地抖落下去,還時不時蘸一點嘗試味道。這樣的先不美味就怪了,它可有外婆愛的滋味。

接下來就是蒸清明,做粿皮了。做完這些,外婆便包起粿來。在她手中,彷彿整個清明時節的青草都被他收容,施放清香到每個角落。外婆嫻熟地放餡、封皮、做花紋,一氣呵成。在桌上的一個個粿綠得深層,深入人心,香氣四溢,湧入人心,粿上的花紋捏得細緻入微,彷彿渾然天成。我也模仿著嘗試做,努力地想追趕上外婆,可每次都不盡人意,形狀千奇百怪,外婆每次都笑著說:“乖孫子,不要著急,學要慢慢學,等你再長大一些就能學會了。”陽光從煙筒中斜落在外婆的背上,反射出她那漸漸垂老的背影。唉!要是能每年都吃上外婆做的清明粿該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於是,我忽地不想長大了。

伴隨著清明的清香從鍋中溢位,我看到了鍋中那一個個飽含清香汁水的清明粿,拿筷子一掰,清明的深綠和芋頭的湖藍交融於眼前,來自自然的甜香迎面撲來。等不了了,開吃!一口咬下去,哇!芋頭的微甜和辣椒的辣融於一體,伴隨那濃郁的清香和湧躍出的湯汁滋味,停留在我心中,還有外婆愛的滋味,流入我的心扉。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的心中想起清明粿的滋味,也想起外婆對我的愛與寬容,更想起故鄉那縈繞,心中的一縷清香。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 篇2

淅瀝瀝,淅瀝瀝,清明時節雨紛紛,最好不過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做美食——清明粿。

清明粿的製作材料,是極為考究的。首先,去田野裡摘來又綠又嫩的艾葉,清洗乾淨,沸水煮軟,過涼水,擠幹後,再用涼水浸泡1—2小時,隨後搗成艾泥待用。接著,炒制餡料。一般用新嫩的竹筍、鹹菜和豬肉炒好備用。然後,用艾泥和糯米粉混合均勻,和成麵糰後,把麵糰蒸熟。最後,把蒸熟後的麵糰,趁熱揉成光滑的麵糰。至此,清明粿的材料才算準備妥當。

包清明粿,是最有意思的了。手一旦觸控到那綠油油、滑溜溜的麵糰,它就像一個大吸盤似的吸住你不放。捏一捏,軟軟的;拉一拉,粘粘的。使勁的揉一揉,一股清甜的香氣迎面襲來,繚繞鼻間。室內的香氣混雜著窗外的雨聲,滋潤著我們愉悅的心田。只見大人們拿起清明團,用手掌“啪啪”地拍兩下,就成扁圓。然後,放入餡料,用指尖慢慢地旋轉著,粿皮就一點點的蠕動,漸漸吞沒了餡料,一個包子形的清明粿就誕生了。我想做出不同形狀的清明粿。於是,我把清明團一搓,搓成一條長長的大蛇;一卷,又捲成了一條盤旋的大龍;最後,也來學個古人的畫龍點睛之筆,一點,一條青龍立馬躍然而出。不一會兒,在雨聲、拍打聲、歡笑聲中,蒸籠裡便出現了一個個胖胖的“包子”,一條條威武的“神龍”,一彎彎明亮的“月牙”……

把包好的清明粿放入蒸籠蒸上幾分鐘後,就可以品嚐美味啦。只見阿姨端上了熱氣騰騰的蒸籠盒,一股股撲鼻的香氣四處飄散。我顧不得燙,抓起一個,咬上一口。呀!鹹淡適中、又香又糯的清明粿在舌尖上快樂地舞蹈著,它彷彿想讓我的脣齒多留香一會,粿皮緊緊地抱住牙齒不放,只覺得上牙和下牙黏在了一起,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我嚼了又嚼,第一個還沒吃完,手卻已經控制不住要去夾第二個了。這時,旁邊的妹妹兩眼放光,立馬拽住我的手,撒嬌道:“哥哥,哥哥,這個給我吧!”我只好故作大方的把那個最大的“胖包子”遞給了她。嘿,剛出爐的清明粿,那味兒,真不是蓋的!

年年艾葉綠,年年粿泛香。試問鄉間人,卻道“清明依舊”,知否?知否?應是色翠粿香,回味永久!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 篇3

一大早,我就被一陣“嚓嚓嚓嚓”的聲音吵得覺都睡不著,最後,我決定起床去一探究竟。

起來後,我來到廚房,原來是媽媽在切菜,當我正要上前去指責媽媽時,外婆叫住了我:“等一下幫外婆包清明粿好嗎?”我一聽,心中的氣憤頓時消失了,幾分興奮和好奇湧上了心頭,包清明粿這可是我第一次啊!

我看了看媽媽,原來她在切包清明粿的菜,已經有不少了,而且花樣還不少呢。有筍、豆腐乾、榨菜、肉等等,可是我在廚房裡東張西望,就是沒有看見包清明粿的米粉團,我還想著外婆是不是騙我的。

這時,外公開著電瓶車回來了。哇,是米粉團,咦,怎麼是綠色的呢?外婆告訴我,這是加了鼠鞠草的,所以就成綠色的了。外婆讓我快點吃飯,吃完飯我們就得開工了。

吃完飯後,外婆就開始分配工作了:我負責把米粉團搓成圓球,媽媽負責把它壓扁,要求是:圓、薄、勻;圓是為了好包一點,薄的話菜就能多裝一點,勻就不會有的一邊熟一邊沒熟了;外婆當然是負責包了。我一想我這個真簡單,肯定沒問題了。

我們就開始動手了。我很快地搓起來,我正得意地看媽媽和外婆被我遠遠甩在後面,媽媽突然叫了起來,我一看,媽媽居然壓了一個三角形的出來了。我有點不好意思了,那肯定是我沒搓圓,我剛想為自己辯解一下,外婆就說:“算了,這個就包一個三角形的甜的.吧。”

我很快把我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就站在那裡玩起來。外婆看到就叫我:“在那玩,就幫外婆一起包幾個吧。”我學著外婆的樣子,開始行動。看外婆包起來很容易,在我手上卻一點都不聽話,我捏了這邊那邊又裂開了,捏了那邊菜又從這邊掉出來了,好不容易做好了,卻好像什麼也不像了,但經過外婆的改裝,還是有點模樣的。第二個,我就快了很多,也漂亮了很多,哈哈,我太高興了。我也會包清明粿了。到後來,我都能包得和外婆一樣好看,我還給它做了花邊,看來平常媽媽說的沒錯: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去嘗試,只有努力了才知道我們自己行不行。

我們有說有笑地做著清明粿,感受著家庭的和諧與溫馨。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 篇4

清明節早上,我和媽媽早早地起床,去菜市場買了很多菜,有新鮮的豬肉、白白的豆腐,還有很多幹乾的白蘿蔔絲。我好奇地問:“媽媽,買這麼多幹蘿蔔絲是幹什麼啊?”媽媽連忙說:“清明節來了,我們要包清明粿啊!”“哦,包清明粿,郭老師說過清明節要吃清明粿的。”

回到家,媽媽就開始做包清明粿的準備了。我啊,可高興了,因為可以跟媽媽學包清明粿了,還可以寫小作文呢!我仔細地看著媽媽,只見媽媽把青青的艾草和米粉放在鍋裡煮了一下,然後把它們拌在一起。不過多久,我就幫媽媽擀皮,媽媽拿我擀的皮包起來。媽媽包的清明粿很漂亮,像一隻只小船。我和媽媽包了一上午,終於包好了。

接下來就等著吃清明粿了。媽媽把它乖乖地躺在蒸籠裡,蒸了一會兒,飄出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清明粿終於熟了,我等不及了,一口氣吃了三個,真是太好吃了。我想等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幫媽媽包清明粿。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眼看時間已經進入四月,清明節期間的忙碌已在大家不知不覺中縈繞在身邊。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媽媽、外婆就開始忙碌起來,都開始做清明節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清明餜。

外婆拌好了餡,準備好了皮面,就開始包了。我看著外婆和媽媽嫻熟的手法,忍不住犯癢癢,也開始躍躍欲試,從外婆手中搶來剛擀好的皮料,開始“大展身手”。

第一次,皮子在我手裡一點也不聽話,像個頑皮的淘氣包:我要將皮子攥緊,可這“淘氣包”偏偏壞我好事,攥緊了左邊,中間與右邊又開始緩緩地“伸了個懶腰”,將我好不容易攥緊的皮子散了開來,使我的勞動成果就這樣活生生的給打亂了,沒辦法,我只好再學外婆的樣子,重頭包起。

第二次,我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訓,將皮子的各邊都死死的攥緊在手裡了一起,“嘻嘻,看你怎麼不聽話!”正當我這樣暗暗竊喜時,就又從天降下了個麻煩:這皮子之間黏在了一起,怎麼扯都無濟於事。我急了起來:這下可麻煩了!我用各種辦法:手撕、硬扯……都無濟於事。還是沒辦法,我扔掉了這隻清明餜,又拿起一張皮子,從頭再來!

在第三次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隻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清明餜從我的手中誕生了,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就單單一隻清明餜,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清明粿的滋味記敘文 篇5

在我的老家建德有清明節包清明粿的習俗。這不,清明節快要到了,奶奶從老家帶來了艾草米粉團,打算包清明粿給我吃。

奶奶說這清明粿好不好吃關鍵要看餡料。於是我們開始精心地準備餡料,有鮮嫩的筍乾,水靈的豆腐,晶瑩剔透的白蘿蔔絲,為了增加香味和鮮味,奶奶還在餡裡放了大蒜和肉丁。餡料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看,奶奶還加上了鮮豔的胡蘿蔔絲呢。就這樣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餡料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要做皮子。奶奶先把淡綠色的艾草米粉團搓圓放到鍋裡蒸,蒸了一刻鐘左右,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更神奇的是原來淡綠的艾草團變成了翠綠色,就像一個個無瑕的翡翠球。奶奶把蒸熟的艾草團拿出來,使勁地揉,揉成一長條,把長條切成一塊塊的,再搓圓。最後用擀麵杖把它滾成圓皮。好一道繁瑣的程式呀,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可奶奶卻得心應手,忙而不亂。我覺得奶奶的手真像魔術師的手,經過奶奶搓、壓、滾的艾草皮子每個都圓圓的,像十五的月亮。眼看米粉團餘下不多了,我急得直跺腳,嚷嚷著:“奶奶,讓我試試!讓我試試!”奶奶給了我一個又大又圓的艾草團。我迫不及待地搶過奶奶手中的擀麵杖,朝艾草團滾去,可是它就像一個淘氣包,不停地變換著鬼臉,一會兒這兒鼓出一塊,一會兒那邊凹進一角。我心想:這回奶奶可得笑話我了?我忐忑不安地抬頭看奶奶,奶奶笑眯眯地對我說:“很不錯呢,第一次就能滾得這麼圓,接下來這幾個就都歸你來做。”得到了奶奶的表揚,我幹勁更足了。這一回,我控制好力度,拿著擀麵杖小心翼翼地在艾草團上滾動著,不停地變換著方向。我滾的皮子一個比一個好,惹得奶奶直誇讚“真圓!真圓!”

最後就剩下“包”這道工序了。我看奶奶先往粿皮里加了一大勺餡料,再對摺把皮子黏牢,最後就像變魔術似地擰了幾下,粿皮邊沿就變出了像鋸子一樣的花邊,“鋸子”的鋸齒均勻地排著隊,做好的清明粿就像媽媽用的半月形的梳子,真漂亮!我也學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做。看著自己做的一隻只“醜小鴨”,我還是開心地笑了。

奶奶說我的小手真巧,第一次包清明粿就做得像模像樣,等端午節到了還要教我包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