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高一作文/列表

品性源自修養

品性源自修養
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君子,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是淑女。他們都是煉出來的。
在現代人眼中,品德高尚的男子可謂“君子”,賢良淑德的女子則可謂“淑女”。古人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的就是品性與修養之間的完美搭配。古人所謂的君子與淑女,不是隻有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紳士氣度與端莊大方,更應該是有良好的心靈的修養。所以說,一個人的品性是由他自己的修養決定。
先生一生都在向“君子”的方向發展。他十五歲便立下志向學習;三十歲學會獨立,學會如何處世;四十歲不會被外界事物所誘惑,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五十歲知道了上天賦予了自己的使命,責任重大而道路遙遠;六十歲聽著別人說話就能分辨出是真是假,能夠明辨是非;到了七十歲的時候,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但是不會超越了界線,始終在道德的範圍之內。孔先生是這樣修身的,在這七十多年的時光裡,孔子日積月累的修養,終於可以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品性了。
君子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無知文人。至少,君子在內心修養方面做得比小更好。君子在感情方面會“成人之類”,小人則是“成人之惡”;君子在處世時“坦蕩蕩”,小人則是“長慼慼”;君子擔憂的是“道”,小人擔憂的是“貪”;君子以文會友,小人以利會友;君子學會“泰”、“和”、“周”,小人學會“驕”、“同”、“周”。明代的王守仁說過“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想要得到德,必須先要修養品性。一棵樹的潰爛從根開始,一個人的朽敗由心而發。
淑女也不能只會琴棋書畫繡花針。現代人更注重的是女子的修養如何,不同的人的眼中的淑女是不同的。在項羽眼中,虞姬是淑女;在呂布心中,貂蟬是淑女;在唐玄宗眼裡,楊玉環是淑女;在徐志摩心裡,林徽因是淑女。這些女子都有不同風格的修養和品性,致使她們成了他們眼裡獨一無二的淑女。
淑女也不是一天兩天也可以煉出來的,這需要將自己的行為收斂或修剪,在這艱難的過程中重新塑造形象。“東施效顰”的例子實在是經典。本身就是一灘汙泥,單靠改變形狀,卻改變不了自己的本質,修養是自己的偷不走也學不來。池田大作說過:“教養不是輕易地從別處買來貼在身上的東西,而是從你本人的生命裡,面板底層滲透出來的光彩奪目的情操。”
好的品性不是在一個晚上就能建成的。它需要意志在時光裡慢慢打磨,最後變成一塊光彩奪目的寶石,君子之所以好求淑女,是因為能彼此慾望和培養更高尚的情操,使自己的品德得到進一步昇華。
人品需要修理,性格需要培養。總而言之,品性是修養在時光這口鍋中慢慢熬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