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大學聯考作文/列表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彙總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面對大學聯考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彙總九篇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1

在月明星稀,皓月當空,萬籟俱寂的夜晚,我獨自面對。眼前一片空虛,心中的種種幻想,都對未來充滿希望。每一天新的開始,便是一個新的起點,面對大學聯考這個人生轉折點,稍有不慎就可能有閃失。所以我要獨自去面對,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去衝刺,以優秀的成績給自己的高中生活畫一個完整的句號。在求學的道路上,有可能喜悅,有可能悲哀。但是我仍然獨自去面對。

從今天起,我會拼命的學習,奮鬥,無論多苦多累,我勢必不會放棄。為了以後的理想,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我要不惜一切,攀登那座高峰,把有限的視力融入那無盡的蒼茫。高三的生活,必然睏乏,但卻充實。我們雖然辛苦,因此也變得美麗。我們的勤奮,刻苦,拼搏,進取,將會成為人生中永久的記憶,也會在人世間留下印記。擁抱明天,讓我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學會考試!我想,對我們來說考試就意味著競爭;考試就意味著較量;考試就意味著選拔;考試就意味著優勝劣汰。

考試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和挺拔的心理,考試更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鬥志。我們想要成功,就要戰勝這一切。軍號已經吹響,剛槍正需擦亮,大學聯考正向我們走來,東方已露出曙光。時間不允許我們再猶豫,空間不允許我們再逃避。我們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既然,天才不常有,蠢材也罕見。既然,智慧就在腦袋裡。那麼,面對大學聯考,我們只有充滿自信和樂觀,決不能留下遺憾和嘆息。

我想說,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群星和月亮,還有青春在流逝,青春,這是上帝賦予的無限高貴的禮品,青春充滿力量,信心和希冀。請把煩惱和無奈拋給昨天,而面對挑戰,無論是輸是贏,我們都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向著既定的目標衝刺!我李開泰在這裡對天發誓,我會竭盡自己的全力,拼著生命去迎接大學聯考,天人共鑑。請道同的朋友,在這裡寫上自己的姓名,並且留下一句自己要奮鬥的諾言。

面對這個人生的轉折點,我要獨自深思。慎重選擇,珍貴的時間顯得更緊張了。這讓我更加堅強,我獨自一個面對著那窗臺上懼怕風雨的花兒。聯想到了自己,只能隔著玻璃,感嘆世俗的悲哀,得到風雨的見證,有了自己的格言,才不會被世俗埋沒。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清雅,孤寂都會在我獨自面對學習中發出淡的幽香。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2

抱怨就像思維的一種慢性毒藥。在我們的大腦中毒的同時,我們的人生態度、行動被“抱怨”這種強烈的毒性感染。在抱怨的生活中,我們的意志不斷受到消磨,就像可以“潰堤”的螞蟻一樣,精神之堤瞬間被生活的洪水化為烏有。

我們就像陷入了抱怨的泥潭,無法自拔。在庸常生活的抱怨中,找不到靈魂的出路,囿於抱怨的牢房。不知道如何走出抱怨的世界,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世界。

我們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遠離抱怨的世界,我們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點改變自我,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收穫成功的喜悅和幸福的生活。

遠離抱怨的世界,正視自己,為自己準確地定位。你會發現,在生活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遠離抱怨,改變自我,發現全新的自己。你會看到,每天都充滿笑容的自己,從而明白抱怨之外的世界更美好。

遠離抱怨的世界,接受現實。你會看到曾經忽視的風景,家人、朋友、社會,原來一切都是美好的,只因自己被抱怨的迷霧遮住了雙眼。

遠離抱怨的世界,學會感恩。你會感受到愛的湧動,溫暖的氣息遍佈周圍的世界,從而收穫一道世間最美的風景。

遠離抱怨的世界,善於放下。你會感到沒有了煩惱,一時間,看透了得失,戰勝了自己,才懂得原來放下也是一種快樂。

遠離抱怨的世界,學會吃虧。你會體會到原來自己不是孤獨的,才理解吃虧是福,吃虧是一種“快樂”的投資。

遠離抱怨的世界,偶爾糊塗。你會感到“難得糊塗”的真諦,方懂得做人有時少一些計較,會多一份美麗。

遠離抱怨的世界,學會包容。你會感到周圍充滿友善的目光,才會明白包容是金的道理。

遠離抱怨的世界,我們才能給自己一個美麗的世界。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3

獨自一人,在這依舊陌生的城市繼續著自己滿身傷痕的學業,整日忙忙碌碌,似乎已然忘記,陰霾的天空後還有片蔚藍。

當夜幕拉下,黑暗一點一點吞噬心中的浮躁。此時,成長中的寒冷讓我無處可逃,於是,我在微笑中含淚睡去。

夢中,我站在河岸的一頭,憧憬彼岸的繁華,彼岸閃爍的燈光,那些神祕的世界吸引著我。於是,我奮不顧身的衝進水中。

黑夜,伸手不見五指。遙遠的燈光在河水裡搖曳著鬼魅般的影子,我堅持的信念,冰冷的河水滲透衣服,刺痛到了我的骨髓。腳下踩著柔軟溼滑的淤泥,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難。水一點點漫過了膝蓋,大腿。我停下沉重的步伐,回頭,才發現自己走過的才寥寥幾步,河水的冰冷刺痛並麻木了我的神經。突然,前方的河面變得波濤洶湧,河水凶猛地向我撲來,我來不及拔出深陷在淤泥裡的腳,我被打倒了。我順勢倒了下去,濺起高高的水花。我痛苦的閉上了眼睛,絕望頓時襲上心頭。累了,真的很累,也許我註定走不過這條河,何必再向前走呢。我倒在了淤泥中,我清楚的感覺到小魚在我手指間穿行,睡在這裡一定很好。沒有掙扎,沒有反抗。我分不清哪裡是類了,我決定最後一次睜開眼看一看這個讓人失望的世界。睜開眼,透過清澈的河水,我看到了閃爍光芒的繁星掛在天上,這一刻,我發現這個世界真是很美好,那些如楊花般在暮春三月裡紛紛飄舞的淡淡思念,如碎片紮在了我的心裡,好痛。 我還希望,我奮力掙扎,拼命站起,早已恢復了平靜的河水又泛起一層水花,我繼續朝著彼岸的燈光前進,我彷彿看到了燈光投在平靜水面的影子,晃動著細碎的金光,隨找微風而搖盪,璀璀璨璨的。霎時,我微笑著,原來我追求的彼岸是那般美麗動人。於是,我繼續前進,直到我消失在濃濃的夜幕中,我知道成功就在眼前。

生如白紙,無生機又無內涵。所以選擇成長,是因為成長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痛苦過程。不管你是否堅定,都必須走的路。沿途中,我學會選擇快樂,將憂愁化作午後溫暖和煦的陽光,在其中沐浴回味。成長正如我夢中的河,在穿過時,有恐懼,有痛苦,當我樂觀面對時,它又是那般的美麗。成長縱然帶給我滿身傷痕,不過,最終我還是從陽光下一路走來,穿過黑暗,笑得淚光滿眼。痛並快樂的前進,微笑著面對成長吧,因為人總是要長大的。(鄧依晴 指導教師:孫延堂)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4

曾經,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且日益成熟,總以為自己已經嘗過勝利,品過挫折,就覺得自己已經看破人世,懂得生活。直到在生活中嚐遍酸甜苦辣後,驀然回首,才發現那任憑風吹雨打的親情與友情還始終纏繞著我。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是一首歌。

那年暑假,我去送一位去遠方求學的同學。臨別時,我祝他“生活如歌”。他笑著說:“生活本來就是一首歌。”潸然中,我也笑了。

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歌曲,自然與真情的凝聚是生活。歌曲美麗,生活也美麗,於是歌曲與生活便融合在一起。

人的一生宛如跳動的音符,在那無邊無際的樂譜上永不停息地跳躍,奏響一曲曲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誰也無法逃避,誰也無法掙脫。

日出日落,雁去雁歸,在黃土地上,我們的祖輩合唱了一首上下五千年的歌——這首歌唱過長江長城,唱過泰山黃河,從遠古唱到今日——歌中有你也有我,同看潮漲又潮落。

難忘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一首血灑秦廷的悲壯之歌。

難忘貝多芬,雙耳失聰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強地奏出雄壯的《命運交響曲》。這是一首堅強雄壯的生命之歌。

我們不必奢求生活,也不必躲避生活,只需實實在在地活好每一分鐘,唱好自己的生命之歌。

我的一位朋友是校園“十佳歌手”,熱愛歌聲,更熱愛生活。因此無論誰都無法從他那洋溢著快樂的笑臉和幸福的歌聲中讀出他的不幸。他雖然患了絕症,可他總是這樣說:“我要微笑著唱完自己的歌。”這句極平常的話,至今仍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活著唱是一種執著,唱著活是一種追求。

歌聲可以給我們歡笑,也可以給我們淚水,而生活卻可以給我們整首歌。

雨果曾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的確,生活為弱者準備的是悲歌,給強者準備的是讚歌,悲觀者唱出的只能是輓歌,進取者唱出的總是凱歌。

生活之歌如絲如縷,如火如荼。我們不必對酒當歌,也不必長歌當哭,我們只需引吭高歌。無論生活怎樣“欺騙”我們,我們都不能消沉,不能失落,而要堅信自己是一個強者,高聲唱出我們自己的生活之歌。這樣,我們就會永遠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生活給了我們歌聲,歌聲給了我們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坦然高歌呢?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5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的梅花撲鼻香?挫折,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也只是成功前的一塊絆腳石,跨過絆腳石,高山依然任我們攀登。所以面對挫折,我們應該是笑著克服,而不是知難而退或停留在旋渦裡打轉。

培根曾言:“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挫折的背面是痛苦。但雨果說:“痛苦與歡樂處於同一深度。”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笑對挫折更是我國的優秀傳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仙李白就具備這種品德。

中國有句古話:“天無絕人之路”。人生不存在絕境,任何一種看似走投無路的客觀環境,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轉變。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在獄中,他臥薪嚐膽,積蓄力量,終於在20年後消滅吳國。面對挫折與不幸,勾踐沒有灰心,沒有放棄,最終迎來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佳境。

愛迪生是一名著名的發明家。一次,他的實驗室起了火災,他的'兒子原以為他會為失去的寶貴材料痛心,沒想到他卻說:“燒吧,燒吧,把錯誤的東西都燒掉。”果然,三週後他發明了留聲機。由此可見,樂觀面對挫折是多麼重要!

世界上那麼多名人,他們幾乎都是從挫折中一步步走出來,終於獲得了他們渴望的成功。沒有挫折,哪有成功?只有頂得住無數挫折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讓我們笑對挫折,去迎接沁人心脾的清香,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6

郭剛堂,45歲,山東聊城人,電影《失孤》中劉德華扮演的角色“雷澤寬”的人物原型。1997年9月21日,郭剛堂兩歲的幼子郭振走失,從此他踏上漫漫尋子路。十幾年來,為了尋找郭振,他騎摩托車找遍了全國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萬公里。但18年過去了,兒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失子 兩個自己決裂的時刻

郭剛堂的兒子被人販子抱走後,他曾發動親友進行過拉網式搜尋,但無濟於事,於是他騎上摩托車,開始天涯尋親。就像《失孤》中那樣,一輛摩托車,插著印著兒子照片和資訊的旗子,一個破舊的黑色挎包裡塞滿尋人啟事,還有兩件換洗衣服。再有就是一掛妻子做的印著烙畫的葫蘆,那是他一路的盤纏。

以山東聊城的家為起點,北到漠河,南到海南,十幾年裡,他走遍了每個可能有訊息的犄角旮旯。一張用舊的中國地圖上,郭剛堂用紅筆和藍色箭頭密密麻麻地標記著自己的足跡。

郭剛堂喜歡電影中劉德華的特寫鏡頭,佈滿皺紋和泥垢的臉,黯淡空洞、幾近呆滯的眼神,都能訴說出自己十幾年經歷的艱辛。兒子剛走失的一兩年,他有次騎車到河南,兜裡只剩一毛五分錢,可他太餓了,就找了一家麵館。看著老闆面善,郭剛堂小聲問:“您能不能……”後面的話沒說出口,郭剛堂就眼淚上湧,扭到一邊攥緊拳頭捶地。

多年後回憶起那個場景,郭剛堂覺得那是和前半生的自己決裂的時刻。在那之前,他是村子裡最有出息的後輩,在二十世紀90年代末,他一天就能掙上一兩百塊。他模樣不錯,自小人緣好,又有一副好嗓子。有次在歌舞團下鄉表演時湊熱鬧,他連唱帶跳《冬天裡的一把火》,歌舞團老闆甚至想挖他過去唱歌。可在兒子走失之後,他的體面,連著他20多歲時的自尊和志向,一起沒了蹤影。

只有在路上 才對得起兒子

郭剛堂一路乞討、流浪。為了省錢,他找寺廟、道觀借宿;怕跟飯館老闆、街頭混混、橋洞裡佔地盤的流浪漢起衝突誤事兒,所有挑釁、嘲笑、刁難他都不去理會;明明笑不出來,他也要硬擠出一張笑臉,求路上的人行個方便。

很多人勸過他,不如重新開始。但即使後來又有了兩個孩子,郭剛堂依然聽不進去。鐵哥們兒付成說,郭剛堂出去四五年後,他繞了一個大彎兒說:“也該顧顧家裡了。”付成至今仍記得郭剛堂那張臉,從木然到憤怒。妻子張文革從沒阻攔過丈夫,她知道自己攔不住。最初幾年,她目送丈夫騎摩托車出門,然後在安了電話的鄰居家等著電話線那頭報平安。有年冬天,郭剛堂在內蒙古,看著地圖上鎮子和鎮子離得挺近,但真騎起來,發現荒野裡一處人煙都沒有。風颳在臉上像刀子割,手指裂開口子。半夜實在騎不動了,他就躲在一個小土堆後休息,睏意陣陣襲來,可零下30℃的氣溫,他知道一旦睡過去人也就沒了。他只能在曠野裡蹦躂著取暖,挺到天明。

他有沒有想過放棄?只有一次,他騎到大別山遇上大雨。山裡的大風讓雨點加速,石子一般砸在他的頭盔上,發出爆炸一樣的聲音。山路上,摩托車推不動,雨水灌到頭盔裡順著頭皮往下淌,郭剛堂在心裡抱怨:“老天爺,我都已經這樣了,這雨就不能停嗎?風就不能小點兒嗎?”老天爺沒聽,一股強風把郭剛堂和破摩托車一齊拍在山路上,所幸路一側有一排一尺多寬的水泥樁,不然掉下去就是懸崖。郭剛堂被卡在水泥樁中間望向懸崖,覺得跳下去也挺好。“不是想放棄郭振,是想放棄自己。”但這時候,歪斜的摩托車後座上的旗子還在風雨裡飄著,發出“啪啪”的聲響。他幻聽了,那聲響像是郭振在說:“爸爸別難過,我一直陪著你呢。”

在電影裡,劉德華說:“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這基本是郭剛堂對導演彭三源說的原話。彭三源覺得,在無數尋親故事中選擇郭剛堂作為主線,除了十幾年騎行尋子的故事具有天然公路片的架構外,在一次次希望與失望交織的過程中,郭剛堂更展現了人性中最堅忍的意志與愛,他是把無形的父愛具象詮釋得最充分的人。可郭剛堂說,這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在贖罪。只有在路上,他才覺得對得起兒子。

回家的路 一走18年

20xx年秋,有志願者告知郭剛堂,山東蒙陰有個跟郭振年紀相仿的孩子是被拐去的。當地警方提供資訊說,這孩子左腳上有一塊傷疤——左腳上的傷疤是郭振的特徵。

當地警方公佈DNA比對結果的當天,郭剛堂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原本說12點電話告知,一直到下午4點,電話鈴才響起。全家人屏住呼吸,用力傾聽,對方告知的答案是,不符合。

張文革起身,把呆坐在沙發上的郭剛堂抱進懷裡,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隔了很久,郭剛堂說了一句:“咱明天還是去一趟吧。萬一DNA弄錯了呢?”見到孩子的那一刻,郭剛堂想撲上去解孩子的鞋帶。那孩子一下把他推倒在地上。這次摔倒讓郭剛堂瞬間清醒,他甚至慶幸眼前這個目露仇恨的少年不是他的兒子。臨走之前,他拉著張文革給孩子的養母跪下,說謝謝她沒有把孩子給養死。

他是我爸爸 我才偉大

記憶中我的父親在我面前只流過兩次眼淚,一次是有一年從北京放假回家時,我跟父親說我給爺爺帶了一件禮物,他告訴我爺爺去世了,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淚。還有一次是他得了癌症之後,要做手術,我和姐姐湊齊了錢去交費時,他感動得哭了,他說孩子們懂事了,給孩子們添麻煩了。這讓本已焦慮的我心如刀割。

我把當時僅有的幾萬塊錢全拿出來了,我意識到,有些時候錢是那麼重要。隨後他的病情每況愈下,生命的最後階段,我送他回哈爾濱。火車上,他已經很虛弱了,每次去洗手間都要我攙扶或者揹著他,我一宿沒怎麼睡覺。記得當我揹著他時,他說了句,原諒爸爸。那一瞬間,我強忍住了淚水。他太客氣了,竟然對自己從小背到大的兒子客氣,而我只是背了他幾次而已。

儘管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那是我熟悉的表情,我深知這句簡單的話裡的含義,有內疚、有感激、有牽掛,更有不捨……當時我的歌唱事業沒有什麼大的起色,他一直擔心我的生活。多年以後,我偶爾會想起這個場景,想起這句話,常常不能釋懷,就像落筆的此刻,我的眼淚又奪眶而出。

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首叫《父親》的歌,裡面寫道:你為我驕傲,我卻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寬厚,是我永遠的慚愧。

去年我重新錄製了這首歌,在最後加了一句:我終於明白在你離去的多年以後,我為你驕傲,當談起你的時候……我知道了,我為他感到驕傲的,是他對生活的隱忍和對家庭的忠誠。

如今,我們三個孩子都生活在北京,母親如候鳥般往返於哈爾濱、北京和海南。她在孤獨中尋找快樂,尋找能讓她過下去的生活。人生終究是殘酷的,母親步入這樣的年華後開始面臨著更多的意外的告別,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也陸續發生著生離死別,有時想想我真為她擔心。

現在,每當我取得什麼成績時,她在高興之餘常常會說,要是你爸還活著該有多好。前些天,她看我的電視節目,當我唱完一首歌,她一個人對著電視機激動地鼓起了掌,還連聲喊道:好好好!她把這些當作有趣的事情告訴了我,聽後我也樂了,可隨後心裡湧出一絲悲涼。是啊,要是父親還活著該有多好,那鼓掌的就不是她一個人了,他們倆一定會熱烈地討論,我甚至可以想像他們談話的內容。

只是,我想像不出父親如果活到現在時的面容,在我的記憶裡,他最後定格的樣子遠遠年輕於現在的母親了。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7

世間萬物,就像一串串用以譜樂的音符,樂觀者用它譜成了一首首激揚、生動的圓舞曲和進行曲;悲觀者用它譜成了一支支低沉、憂傷的哀樂和輓歌。同樣是一朵玫瑰,樂觀者看到的是刺上的花,悲觀者看到的是花上的刺。樂觀者學會了游泳,悲觀者卻發明了救生圈;樂觀者學會了相信,悲觀者卻發明了保險箱;樂觀者學會了交易,悲觀者卻發明了籤合同

大千世界,如果你以樂觀的眼光去看一切都將是美好的,而在悲觀者的眼裡一切都是那麼地了無生趣,蒼白乏味。

青是經,春是緯,青春就是那密密的經緯織成的網,它籠罩在我們這些處在青春期的幼稚兒身上。如果說成長是煩惱的,倒不如說煩惱是成長的代名詞。試想,如果成長沒有煩惱來調劑,那麼成長又有什麼意義可言呢?因此,對成長的種種煩惱抱以怎樣的態度,應該是青春的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樂觀者認為,成長是一節節長長的階梯,煩惱是階梯上的絆腳石,跨越它,將使你變得勇敢堅強,將使你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將使你的人生更加燦爛輝煌。他們認為,青春是道美麗的彩虹,但分明需要陽光和風雨一起編織,又正如“不如虎穴,焉得虎子”的辯證。在他們看來:一朵花的凋謝,無法使整個春天失去光彩;一棵樹的枯萎,無法使整片森林失去生機;一滴水的消散,無法使整片海洋失去威力。世間萬事就是如此,所以不必為花的凋謝、樹的枯萎、水的消散而悲傷,更不要為成長所遇到的煩惱而哭泣,而應該挺起胸,搓搓雙手,奮力拼搏,不斷超越。

而在悲觀者的眼裡,煩惱很殘酷,很恐怖,如洪水猛獸,如山崩地裂。他們一旦與煩惱正面衝突,就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甘做成長道路上的逃兵。其實,每個人都清楚,在行軍途中作一個逃兵,是多麼的可恥,多麼的令人瞧不起。由此可見,悲觀者們的心靈是何等的脆弱,他們是經不起任何打擊的。他們總是說,上帝是如何如何地無情,命運是如

何如何地不公平,現實是如何如何地摧殘他們。這些對樂觀者而言,是多麼的可笑和可悲。 每一個處於雨季的少男少女生,成長中都難免遇到一些煩惱,但我們認為,最好還是應該持以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前面的路還很長。困難算什麼?最多隻能算為我們傳遞福音的使者。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後綻春蕾。”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人生將是一片光明。你會發現,太陽每天為你而升為你而落,月亮每月為你而圓為你而缺;花兒為你開放,星星為你眨眼,冰川為你融化,大海為你奔騰一切的一切都歸你所有,為你存在。你會發現,生活是多麼精彩,人生是多麼絢麗多姿,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讓我們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玫瑰雖然帶刺,但玫瑰永遠是美的;青春雖有煩惱,但青春永遠是朝氣蓬勃的!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8

幾次考試落榜之後,我漸漸不想和別人說話。不想待在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想笑。這次月考前的運動會,我選擇了離群。

雖已入秋,午後太陽灼燒眼睛如針扎般的疼。我用輕蔑的眼神瞟著為與自己無甚干係的人—加油的觀眾,覺得他們好傻。

“水?”面前鴿子穿著白短袖的少女擋住了太陽光。我用眼角瞥了眼桌角的水箱,她拿了瓶水,徑自走了到我身邊,大大咧咧地坐下。“姐你好奇怪啊。”她臉上漾著的笑,好似正午的向日葵。她是八年級的風雲人物,班花兼校草,除了考試樣樣在行,也是我在樂園的後輩,總是那麼快樂。“這可不行呢,你看,是男子1000米呢!”我抬了抬眼。“跟我有什麼關係。”“別這樣,樂觀點兒,來笑一個,喊聲“加油”看看”。我笑她的天真爛漫,待她上了高年級,面對大部分來自昔日的同伴,今日的敵手時,是否還能再這樣想下去。“人嘛不能太自私,你遇到什麼不順,不要怪到別人頭上去。人們就是要互相競爭,互相扶持才是能進步的………。”

突然,看臺上的噪音忽地大了,操場另一角在跑道上掙扎的少年,就是這樣突破了身體極限的他,在好友、班友、老師、陌生同學、陌生教職工的呼聲中像匹戰馬飛躍過終點線。我深知若沒有老師、沒有同學,獨他一人絕對無法跑下去,但正是由於有了來自群眾們的幫扶才能走到這一步。鴿子鼓起了掌,大家鼓起了掌,我也舉起了不知忘了多久如何去肯定別人,卻拼命追求別人肯定的雙手,向一個不相識的少年致以敬意。

頭一次,我如此深切體會到群體、群眾的重要。鴿子回頭看著我,重複她一成不變的勝利的微笑“看吧,我就說過和大家待在一起是一件很好的事吧。”我笑笑,有些慚愧地點了點頭。

照在銀杏葉上的陽光是金色的,溫暖著我的心。我明白鴿子說的是正確的,有時候與同伴一起進步,才是最好的。

面對大學聯考作文 篇9

上大學後的第一個暑假,回家。坐在牆根下晒太陽的父親,將身子往一邊挪了挪,對我說,坐下吧。印象裡,那是我第一次和父親坐在一條板凳上,也是父親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邊,與他坐同一條板凳。

家裡沒有椅子,只有板凳,長條板凳,還有幾張小板凳。小板凳是母親和我們幾個孩子坐的。父親從不和母親坐一條板凳,也從不和我們孩子坐一條板凳。家裡來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親會起身往邊上挪一挪,示意來客坐下,坐在他身邊,而不是讓他們坐另一條板凳,邊上其實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讓來客和自己坐同一條板凳,不但父親是這樣,村裡的其他男人也是這樣。讓一個人坐在另一條板凳上,就見外了。據說村裡有個男人走親戚,就因為親戚沒和他坐一條板凳,沒談幾句,就起身離去了。他覺得親戚明顯是看不起他。

第一次坐在父親身邊,其實挺彆扭。坐了一會,我就找了個藉口,起身走開了。

不過,從那以後,只要我們父子一起坐下來,父親就會讓我坐在他身邊。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會主動坐到我身邊,而我也會像父親那樣,往一邊挪一挪。

工作之後,我學會了抽菸。有一次回家,與父親坐在板凳上,閒聊,父親掏出煙,自己點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麼,猶豫了一會兒,把煙盒遞到我面前說,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親第一次遞煙給我。父子倆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悶頭抽菸。煙霧從板凳的兩端漂浮起來,有時候會在空中糾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兩個男人,卻很少說話。與大多數農村長大的男孩子一樣,我和父親的溝通很少,我們都缺少這個能力。在城裡生活很多年後,每次看到城裡的父子倆在一起親熱打鬧,我都羨慕得不得了。在我長大成人之後,我和父親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默默無語。坐在同一條板凳上,與其說是一種溝通,不如說更像是一種儀式。

父親並非沉默訥言的人。年輕時,他當過兵,回鄉之後當了很多年的村幹部,算是村裡見多識廣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會請父親調解,主持公道。雙方各自坐一條板凳,父親則坐在他們對面,聽他們訴說,再給他們評理。調和得差不多了,父親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對雙方說,你們都坐過來嘛。如果三個男人都坐在一條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開了,母親就會適時走過來喊他們吃飯喝酒。

結婚之後,有一次回鄉過年,與妻子鬧了矛盾。妻子氣鼓鼓地坐在一條板凳上,我悶悶不樂地坐在另一條板凳上,父親坐在對面,母親惴惴不安地站在父親身後。父親嚴厲地把我訓罵了一通。訓完了,父親惡狠狠地對我說,坐過來!又輕聲對妻子說,你也坐過來吧。我坐在了父親左邊,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親右邊。父親從不和女人坐一條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親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時與父親坐在同一條板凳上。

在城裡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請父母進城住幾天。客廳小,只放了一對小沙發。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指著另一隻沙發對父親說,您坐吧。父親走到沙發邊,猶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邊,坐了下來,轉身對母親說,你也過來坐一坐嘛。沙發太小,兩個人坐在一起,很擠,也很彆扭,我乾脆坐在了沙發幫上。父親扭頭看看我,忽然站了起來,這玩意太軟了,坐著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親就執意和母親一起回鄉去了,說田裡還有很多農活。可父母明明答應這次是要住幾天的啊。後來還是妻子的話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兒做得不好,傷了父親。難道是因為我沒有和父親坐在一起嗎?不是我不情願,真的是沙發太小了啊。我的心,隱隱地痛。後來有了大房子,也買了三人坐的長沙發,可是,父親卻再也沒有機會來了。

父親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鄉,我都會主動坐到他身邊,和他坐在同一條板凳上。父親依舊很少說話,只是側身聽我講。他對我的工作特別感興趣,無論我當初在政府機關工作,還是後來調到報社上班,他都聽得津津有味,雖然對我的工作內容,他基本上一點也不瞭解。有一次,是我升職之後不久,我回家報喜,和父親坐在板凳上,年輕氣盛的我,一臉躊躇滿志。父親顯然也很高興,一邊抽著煙,一邊聽我滔滔不絕。正當我講到興致勃勃時,父親突然站了起來,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翹了起來,我一個趔趄,差一點和板凳一起摔倒。父親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穩嘍。不知道是剛才的驚嚇,還是父親的話,讓我猛然清醒。這些年,雖然換過很多單位,也當過一些部門的小領導,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於父親給我上的那無聲一課。

父親已經不在了,我再也沒機會和父親坐在一條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會往邊上挪一挪,留出一個空位,我覺得,父親還坐在我身邊。我們父子倆,還像以往一樣,不怎麼說話,只是安靜地坐著,坐在陳舊而彌香的板凳上,任時光穿梭。

在德國病房

今年3月中,一個平常的下午,在德國慕尼黑的一所居室裡,我突發腹絞痛。丈夫弗洛還在上班,孤單的我只好蜷在沙發裡忍著。

“應該是闌尾炎。”弗洛回到家,皺著眉頭說,同時責怪我沒有早點給他打電話。那時已是晚上9點了。

他的判斷跟我的一樣。只是我們都太大意,以為經過物理處理會緩解,當然更主要的是,我內心根本就非常抗拒上醫院。

我的父親,最後幾年就是在醫院和家這兩點一線間度過的。那時候,我們一家人最熟悉的東西就是藥,就是一點一滴進入血管的冰冷液體——有時5個小時,有時8個小時,有時連續一週從不間斷。

那雙陪著我長大的手,變得越來越冰涼,斑斑瘀痕越來越觸目驚心。

我無法責怪醫院沒能挽救父親,但那蒼白的環境、痛苦的呻吟、度日如年的煎熬,至今仍縈繞在心,讓我難以承受。記得後來清理父親的房間,那剩下的整整一抽屜的藥令我失魂落魄地呆立了好久。

這世上,並非只有淚水才刺痛人心,有時候,一張相片、一枚硬幣、一粒藥丸,也能讓人顫抖不已……凌晨1點,弗洛再也坐不住了。在他的執意要求下,我最終還是捂著肚子上了車。

那座三層樓的醫院,已算是居所一帶規模相當大、條件相當好的了。

一個多小時後,血液分析出來了。沒錯,是闌尾炎,只不過多了“急性”二字。醫生讓我住院觀察。而事實上,他們應當立即為我做手術的,闌尾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闌尾穿孔,若那樣,所引發的急性腹膜炎會是致命的。

不幸我屬於後者,更不幸的是,不知是醫生太過樂觀還是人手實在不夠,直至第二天上午11點,我才被推進手術室——不僅闌尾已穿孔,炎症也已在整個腹腔擴散開來。若手術再晚一兩個小時,這些文字估計就永遠沒機會寫出來了。

雖然手術做得有些遲,雖然出來時我身上多了三道口子和一根腹腔引流管,但我活了下來。中國的一位好友發來簡訊:“在德國做的手術,就完全放心吧。”

當時沒人知道,我們都高興得太早。

我住的是普通雙人病房,病友是位72歲的老太太。

她英語說得很好,擅長與人交談,雖然脖子上的淋巴瘤手術傷口讓她有時呼吸困難。

她曾是個服裝商人,由於多年來繳稅完整,因此可以享受所有醫保。那種我從頭穿到尾的圍裙般的病服,她在術後當晚就扯下來了,她有自己花花綠綠的漂亮睡衣。每天早上洗漱完畢,她必須做且放在第一位的事就是化妝——衛生間的壁櫃,根本就是一個小型化妝品專櫃。她的褲子永遠筆挺,皮鞋擦得一塵不染。

我不知道手術那天,她是不是也帶著一臉妝容進去的。

她從沒結過婚,也沒有子女。我從沒見任何人來探望過她。偶爾,會有一些電話打進來。“都是些以前的老友,能說話的已沒幾個了。”她說。這裡的“能說話的”,指的是還活著的。

化好妝,等醫生查完房,用過早餐,她便雄赳赳地到樓下花園——抽菸,哪怕晚上她經常咳得驚天動地。一咳,傷口就痛,可她不在乎,只要有一點可能,她就緊閉雙眼努力入睡,就像吃飯——每次吃飯她都犯惡心,可哪怕上一秒剛吐出去,下一秒她又會繼續往嘴裡塞食物。那段時間,我的那些動也沒動的雞腿或豬排都是她幫忙解決的。

她這種頑強的生命底質真是令人吃驚又欽佩。

某天,護士前來為她換藥,她突然有些顧忌地看看我。我們都知道,在醫院是極難維護軀體隱私的。可當時我哪兒也去不了,只有閉上眼睛。

但最後還是看見了——另一位護士前來為我做肌肉注射。那真是刻骨銘心的一瞥:對面的那個軀體,所有能夠看到的地方都佈滿了橫七豎八的疤痕,不同色澤的新老肉芽四處突起、扭曲,很多地方的面板由於縫合拉扯,就彷彿被用力揉搓再展開的牛皮紙……原來,她不是顧忌裸露身體,而是顧忌裸露那些可怕的傷疤。

“沒辦法,我的身體從不肯老實,總要折騰點事出來。你也看到了,因為這醜陋的身體,所以我沒辦法找男人。”她帶點兒自嘲地說,一邊迅速穿上衣服,塗好口紅,並圍上一條淺黃色絲巾。

這一生,她共做過20多次手術:胃、腸、乳房、子宮、脖子、脊柱、大腿……她又下樓抽菸去了。我的腦袋裡卻一片凌亂,那可怕的傷痕累累的軀體仍如此清晰。我不知道,要有怎樣的力量,又要有什麼樣的豁達才能每天面對這樣一個身體,這千瘡百孔的人生。也正是那時,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她在吐過之後依然能心平氣和地繼續進食,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探視,妝容仍是一化再化——對一個時常面臨死亡的人,還有什麼比“舉重若輕”更好的藥方呢?

一個晚上,我突然被陣陣呻吟驚醒——她正坐在床上,費力地大口喘氣。

她沒拉鈴。也許她太瞭解自己的身體,也許那些總是跟她談天說地的人在她的經驗裡並不能給予她真正的幫助。總之,她就那樣,任自己像缺水的魚般沉重地呼哧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