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大學聯考作文/列表

有關大學聯考語文作文合集八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語文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大學聯考語文作文合集八篇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1

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

還記得,剛開學的那段日子是快樂的,那時認為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懷揣一個美麗繽紛的夢想,攜帶著父母的款款叮嚀和殷切的希望,充滿信心的走進這個醞釀夢想的新環境。這裡的每一件事都是那樣的新鮮和好奇,可美好的夢太容易被驚醒,寧靜而甜蜜的日子又太容易被打碎。

現實中,一次又一次的周練,月考,不記其數的檢測,血淋淋的分數,徹底驚醒了我"平步青雲"的美夢,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懷疑,讓我產生了放棄的念頭,讓我在現實中舉步維艱......

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沒精打采地走進那個讓我一進去就感到苦悶壓抑的教室,蜷縮在自己的位置上,開啟《餘秋雨散文》,就在這時,一張卡片出現在我的眼前,"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根據筆跡,我知道這是好友飛寫的,透過卡片,我彷彿看到他友好的目光向我投來。那一刻,我釋然。

的確,既然人生是一條曲線,我們便不能把人生設想得陽光燦爛,風平浪靜,更不能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放棄。沒有奮鬥的艱辛,又怎會有勝利的前程?那些能正確看待人生,能經受得住生活的遭遇和挫折的人,往往會取得成功。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曲嘯蒙冤而作《犯罪心理學》......古今中外無數傑出之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又怎能對人生抱有僥倖的幻想?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類歷史是曲折的,可這決不能說明人生前途的黯淡,歷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路雖然是曲折的,但前景卻風光無限;人類歷史雖然曲折,但時代總在飛躍。無論人生,無論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挫折,低谷,只是前進中"小插曲"而已。因而,事業上的巨人們,在受挫時是決不會消沉的,因為他們透過暫時的風雨能窺探到未來的陽光。

而我們,立身創業的時代,處於創業的年段,對理想,有美好的追求;對未來,有瑰麗的憧憬。因此,對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應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君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麼?

教室裡的燈還亮著,有飛蛾不斷地撲向日光燈,不惜被撞的遍體鱗傷,也許那就是它們的希望和最終的歸宿。那麼我們,我們的前途我們的命運也是燈是火嗎?站在獨木橋的這端,雖然我看不到河的對岸,但我知道那裡一定是草木皆兵,平靜下有暗流湧動。為了心中的那個懷揣已久的夢,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一直一刻不停到走在路上,雖然我不知道我的未來究竟在何方。我甚至有時也會看到上帝牽引著我的那根線,儘管我不知道他要將我帶向何方,但是那句"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已成為我前進的不竭動力。是的,我願意,在路上走好我的每一步。

生活中有七彩的陽光,我已不再沉淪於往日失敗的痛苦中,微笑著面對每一道題,每一個困難。我相信,風雨後會有彩虹,在挫折中,我一定會邂逅陽光。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2

有人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裡的話是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些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乍聽起來有些奇怪,仔細想想卻不難理解:後者的話指的是他人已有的看法和研究成果。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而在當今的時代,人們更多地是在面臨這樣的窘境:已有的路走的人太多,不願從眾似乎就意味著無路可走。能選擇另闢蹊徑的人自然有話可說。說得好壞姑且不論,借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說,至少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於無聲處聽驚雷”,人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朝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以文學為例,如果某個作家的寫法頗有新意,常常會引發讀者熱烈的討論,久而久之,這種寫法便會成為使這個作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風格。可以說,這是個性的彰顯。推廣到其他藝術領域亦是如此,一些人在他人還沒注意到的方面“各抒己見”,比如齊白石晚年的“樸拙兒童畫風”,豐子愷先生的“似與不似間寫意”都是他們區別於一般畫家的鮮明標記。

通過獨到的言論來彰顯個性並不是大師的專利,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班級辯論裡妙語連珠,在問題議會上仗義執言,在公司策劃中靈感突現……這些與眾不同話語都在向他人彰顯著我們的個性。

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雷雨也是分時節的,有些雷雨來得自然,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些人,都是心中先有了充實的想法,再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即“言動於中而發於口”。而有些雷雨則顯得不合時宜,沒有經過積蓄醞釀就突然爆發。比如現在網路上的某些公知,以批駁大眾觀點為樂,也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其言論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漏洞百出。他們追求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而是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博人眼球。這種人也展示了個性,卻讓人不敢苟同。

可以說,“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抵都有展現個性的作用,雖然其影響未必都是正面的。在有著積極影響的那一部分中,有些不僅彰揚了自身的個性,而且具有可以借鑑的開拓意義。彰顯個性可以通過言語來完成,而創新卻離不開的實踐。前面說到不願從眾的人面臨著無路可走的窘境,當他告訴人們他要選擇另闢蹊徑時,其實已經表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個性。而只有他真的踏上拓荒的道路,真切感受這條路上的種種艱辛,形成系統的可以操作的想法時,他才完成了創新這一步。我們驚歎於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我們更願意從創新者的實踐中學習生活的智慧。

所謂“無話則長”,其實是創新者向人們分享的過程,在分享中他也會獲得更多的靈感,對原有的觀點進行修正補充。有人說,我們離這些創新者很遠,不,這些人其實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他們的創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都曾有過突然降臨的靈感,其實它們並不是完全偶然的,靈感產生於對生活的實踐。這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自然來源。而然我們都知道,當聽到驚雷一瞬間的驚訝過去之後,人們更期待它能為我們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們的民族也期待著這樣的人才: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行動將靈感化為創新的成果。我想,“無話則長”不僅是說的多,更是做的多。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3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60分)

單獨二胎放開後,不少年輕夫妻開始考慮生個二寶。但這二寶真不是你想生就能生。《東方今報》報道:近日,網友“滴答”在網上晒出一張《保證書》,《保證書》上她和老公向女兒保證:“我保證永遠第一喜歡我家大寶xxx”。女兒在下面簽上了字:“可以!”然後女兒、父母雙方簽名、寫保證日期。 “這是我們想要二寶,給大寶寫的永遠第一愛她的《保證書》。”大女兒已經八歲半,很懂事,已經不需要她和老公操心,二胎計劃也被提上日程。向女兒保證, “永遠第一喜歡大寶”,這才得到了大寶的允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

  範文:是愛,還是傷害

“愛”與“溺愛”,僅一字之差,但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用理性的方式去愛是才是真正的愛,而用母雞式的愛才是溺愛。正如八歲女孩為了獨享爸爸媽媽對她愛,而讓其父母生二胎,必須寫保證書“永遠第一愛大寶”的承諾一樣,“溺,弱也。” 是過分的愛,還是傷害?答案不言自明。

詩人汪國真曾言:“ 怕是怕,愛也是一種傷害。” 溺愛成傷,歷史上不乏先例。

仲永五歲能詩,聰穎超群,卻在父母和眾人的讚揚和寵愛中,不思進取,最終“泯然眾人矣”;晉武帝縱寵兒子奢侈揮霍,其子繼位後毫無治國之方,西晉王朝也從此走向了滅亡。無論是仲永之“傷”或是西晉王朝之“衰”,都是寵愛的惡果。李某某由於父母老來得子,倍加寵愛,使他從小就養成驕縱成性,為我獨尊,任意妄為的惡劣品質,一再觸犯法律,都暫且逃之夭夭,但法網恢恢,最終他去了他該去的地方才開始反思。由此可見,溺愛的結果,危害是多麼巨大!溺愛,不僅不是愛,反而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它造成的惡果只能讓孩子自己了承擔,未免有些不公不正。

相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但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反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王羲之年幼時,他的父親便教他寫字做人,嚴格要求,王羲之也終成一代大書法家,千古不朽;曾國藩家規甚嚴,他教子有方,有《曾國藩家書》為證。這些教育使得曾氏家族經久不衰。須知這些家長並非不愛孩子,只因他們清楚,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教會他們如何去飛翔,而不是躲在自己溫暖的羽翼之下。毛澤東主席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更是教子嚴格,毛岸英深得父親的苦心,主動接受磨練。在戰火紛飛的戰場歷練自己,岸英最後血灑朝鮮戰場。

所以,古往今來,凡是成大器者,沒有不注重子女教育的。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三字經》亦云: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也許是文化的差異,中西方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大不相同,美國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絕對不會上前扶他,英國有個號稱“西點軍校”的大學裡,生活的全是富豪子弟,父母有意把他們送到這裡嘗試艱苦的環境就是為了磨練意志。羅斯福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不讓他們享受父親的特權。而反觀中國的有些家庭,孩子從小到大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早已經喪失生存的本領,迷失自我,甚至犯罪。由此可見,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導師。

綜上所述,溺愛是人性的一種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鎖,引領孩子們走向了失敗的懸崖。

家長愛孩子,本無可非議。但這愛,不應是牢籠,是蜜罐,是保險箱,更不是限制孩子自立的枷鎖。它應是孩子放縱時的嚴厲目光,孩子懶惰倦怠時的頻頻叮囑,犯錯時的諄諄教誨。只有這樣,稚氣未脫得孩子才能成長,愛才不會變成一種傷害。

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4

平時寫東西時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考試時最好不要臨時去玩新花樣,平時這樣的開頭也許已經寫了一萬次,心裡擔心這樣是不是有新意,不要猶豫,平時怎麼寫就怎麼寫,對你來說,有沒有新意是沒有意義的,對閱卷老師有新意才算是有新意。文章的開頭就一定要激起閱卷老師的興趣,把所有你慣用的吸引人的句子全都用上吧,千萬不要吝嗇,要讓老師一你的“佩服”油然而生。

  鳳頭一:(情感取勝)一中心詞二記敘的格式

  【大師風範】

我們這些人,對清代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眼含淚花,這是清代的開始;而講到“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時又有淚花了,這是清代的尾聲。年邁的老師一哭,孩子們也跟著哭,清代歷史,是國小中惟一用眼淚浸潤的課程。從小種下的怨恨,很難化解得開。

(餘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點評大師】

開頭以個人經驗引出主題的闡述,讓巨集大的歷史有了個人情感的引入點,感情上更為生動。這段文字裡面重要的關鍵詞是“阻隔”、“化解”,我們寫作文時,這些詞請一定要用上,這也是餘秋雨文章顯出獨特的地方,這些詞讓人有陌生感,陌生感又產生了新鮮感,但這種陌生感是有度的,放在文章中又能夠讓人較快地理解。大家平時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收集這些詞,這是提升整篇文章優雅品位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萬能模式】

我們這些人,對……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老師講到……時……,……年邁的老師……,孩子們也跟著……,……從小種下的……,很難化解得開。

  【模仿例項】

我們這些人,對過年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語文老師講到“年關難過”、“盼著有肉吃”時感慨萬千,年邁的老師一感慨,孩子們也跟著感慨,儘管這種感慨帶著疑惑,但從小種下的情感,很難化解得開。

  鳳頭二:(情境創設)一中心詞二記敘的格式

  【大師風範】

1965年的時候,一個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劈空而來,無緣無故而來)。我回想起了那個細雨飄揚的夜晚,當時我已經睡了,我是那麼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簷滴水所顯示的,是寂靜的存在,我的逐漸入睡,是對雨中水滴的逐漸遺忘。應該是在這時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靜地進入睡眠時,彷彿呈現了一條幽靜的道路,樹木和草叢依次閃開。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嘶啞的聲音在當初寂靜無比的黑夜裡突然響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顫抖不已。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

  【點評大師】

冷靜的語調,優美而精緻的敘事語言,極富感染力。請注意文章中的四字結構短語,如“不可名狀”、“細雨飄揚”、“逐漸入睡”、“逐漸遺忘”、“依次閃開”、“寂靜無比”、“顫抖不已”等等,四字結構短語讓文章有一種閱讀的節奏感,大家平時寫東西時,請加入四字結構短語,運用好的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豬肚一:來點對照

  【大師風範】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併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麼?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

於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裡: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那麼,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裡呢?

設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救贖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和悟性嗎?

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史鐵生《我與地壇·人生的苦難》)

  【點評大師】

這段文字充滿了受難意識,對生命的存在有著自身獨特而尖銳的體悟。對照兩類不同的事物,在對照中得出感悟。文章的關鍵用詞有“不堪說”“諸多”“休論”“設若”“造就”“舉出”“襯照”“度化”等等。用詞是體現出文章細節的關鍵,細節也是文章優劣的區分之處。文章用詞,要多一些“酒味”,少一些“白開水”。像上面這些詞,與大師相比,大家用的可能是“說不出來”“很多”“不要要說”“假如”等等,這就是你和大師的差別。大家注意到,這些用詞帶有古白話的味道,適當地運用,能讓文章體現出一種古雅,增添美感。

  【萬能模式】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世上為何有大學聯考這回事,你也可以為大學聯考而奮鬥,併為此享有成就與自豪,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平靜下來了:假如沒有了大學聯考,什麼將成為評判我們入學的標準?要是沒了那種由大學聯考而生的奮鬥,成功的喜悅又如何而來呢?要是沒了大學聯考的競爭,我們又如何會有不斷進步的緊迫?

於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疑惑的結論等在這裡:由誰去充任那些奮鬥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大學聯考的幸福,驕傲和快樂?只好聽憑意志的堅定與否,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就大學聯考而言,休論廢除。

那麼,正確對待大學聯考的認識之路在哪裡呢?

設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正確的大學聯考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和悟性嗎?

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懶惰造就了另一個人的勤奮。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隨意舉出了另一個人的踏實。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鬆垮襯照了另一個人的堅持。我常以為是一個人的放棄度化了另一個人的成功。

  豬肚二:來點煽情

  【大師風範】

窗外是茅舍、田野,不遠處便是連綿的群山。於是,童年的歲月便是無窮無盡的對山的遐想。跨山有一條隱隱約約的路,常見農夫挑著柴擔在那裡蠕動。山那邊是什麼呢?是集市?是大海?是廟臺?是戲臺?是神仙和鬼怪的所在?我到今天還沒有到山那邊去過,我不會去,去了就會破碎了整整一個童年。我只是記住了山脊的每一個起伏,如果讓我閉上眼睛隨意畫一條曲線,畫出的很可能是這條山脊起伏線。這對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線。 (餘秋雨《老屋視窗》)

  【點評大師】

餘秋雨的行文經常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大範圍轉移。比如上文中,從視窗到遠處的群山,從眼前的世界到遙遠的童年,時空的激盪帶來人內心感情的大激盪。需要記住的詞是“所在”,這在餘秋雨的散文裡經常出現,是一個能提升作文件次的詞。

  【萬能模式】

門外是田園、草地,不遠處便是蜿蜒的河流。於是,童年的歲月便是無窮無盡的對河水的遐想。河的那邊是什麼呢?是城市?是大海?是農田?是工廠?是龍王和蝦兵的所在?我到今天還沒有到河的那邊去過,我不會去,去了就會破碎掉了整整一個童年。我只是記住了河流的每一處曲線,如果讓我閉上眼睛隨意畫一條曲線,畫出的很可能是這條河的曲線。這對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線。

  豬肚三:來點細膩

  【大師風範】

上海每一條弄堂裡,都有著這樣是非的空氣。西區高尚的公寓弄堂裡,這空氣也是高朗的,比較爽身,比較明澈,就像秋日的天,天高雲淡的;再下來些的新式弄堂裡,這空氣便要混濁一些,也要波動一些,就像風一樣,吹來吹去;更低一籌的石窟門老式弄堂裡的是非空氣,就又不是風了,而是回潮天裡的水汽,四處可見汙跡的;到了棚戶的老弄,就是大霧天裡的霧,不是霧開日出的霧,而濃霧作雨的霧,瀰瀰漫漫,五步開外就不見人的。但無論哪一種弄堂,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無處不在。它們可說是上海弄堂的精神性質的東西。上海的弄堂如果能夠說話,說出來的就一定是流言。它們是上海弄堂的思想,晝裡夜裡都在傳播。上海弄堂如果有夢的話,那夢,也就是流言。

(王安憶《長恨歌》)

  【點評大師】

王安憶的文字極其細膩,且有女性的柔和溶入其中,這種柔和的語調不僅可以表達“柔和”,同樣可以表達“堅硬”。體現這種“柔和”之處的重要一點在語句結尾那個“的”字上。如“高朗的”、“天高雲淡的”、“四處可見汙跡的”、“五步開外就不見人的”、“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等等。這個“的”字就像是緩衝的海綿,將表達的語速控制住了。女孩子寫文章時可以多學學這一點。

  【萬能模式】

學校的每一個教室裡,都有著這樣緊張的空氣。東邊的學生宿舍裡,這空氣也是緊張的,比較壓抑,比較鬱悶,就像落雨前的天空,烏雲密佈的;再下來些的食堂裡,這空氣也是緊張一些,再緊張一些,就像風一樣,提著碗筷的同學倏忽來去;更低一籌的廁所裡依然是緊張,大家在這時依然要翻上幾頁書。但無論哪一種處所,這空氣都是滲透的,無處不在。它們可說是學校空間裡最本質的東西。高三的校園如果能夠說話,說出來的就一定是緊張。它們是學校空間的思想,晝裡夜裡都在傳播。高三校園如果有夢的話,那夢,也就是緊張。

豬肚四:來點思辯

  【大師風範】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周國平)

  【萬能模式】

一位師兄說:“大學聯考有兩大遺憾,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另一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卻沒有得到你想得到的專業。”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是不滿足,所以才會有大學和專業未能兼得的遺憾。如果把立足點放在是否落榜上,以樂觀一些的眼光看大學聯考,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大學聯考有兩大幸運,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另一是沒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專業卻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學。

豬肚五:來點儒雅

  【大師風範】

但更多時間,我用來幻想,而且回憶,回憶在有一個島上做過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後。有些事情,恨過的,再恨一次;曾經戀過的,再戀一次;有些無聊,甚至再無聊一次。一切都離我很久,很遠。我不知道,我的寂寞應該以時間或空間為半徑。就這樣,我獨自坐到午夜以後,看窗外的夜比聖經舊約更黑,萬籟俱死之中,聽兩頰的鬍髭無賴地長著,應和著腕錶巡迴的秒針。

(余光中《望鄉的牧神》)

  【點評大師】

文字中透露出學者的儒氣和雅氣,這是作者獨特的精緻表達。這段文字中隨意選用的比喻是很獨特的——“看窗外的夜比聖經舊約更黑”——比喻的獨特性來自你身邊的環境,還是那句話,喻體的選取要來自於你所熟悉的生活經驗。比如你身處校園,你就可以說“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

  【萬能模式】

但更多時間,我用來幻想,而且回憶,回憶這一年來做過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後。有些題目,做過的,再做一次;有些書,背過的,再背一次;曾盼望過的,再盼望一次。一切都離我很短,很近。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應該以時間或空間為半徑。就這樣,我躺在熄燈鈴響後的宿舍床上,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萬籟俱寂之中,聽一顆不甘落後的心跳動著,應和著鬧鐘巡迴的秒針。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5

到了國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國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著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裡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為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為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裡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杰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裡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杰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幹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xx多字讚美周杰倫的詩詞,在校園裡“火”了起來。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6

平時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大約總要擺一副這樣的pose:坐在桌前,咬著筆頭,做凝思狀--以此告訴自己:我要寫文章了。

其實,文章不過是寫在紙上的生活。

只是,把"生活""寫在紙上",需要你弄明白四個字。

作文就是四個字:啟用-轉換

凡事都有個程式。作文的程式是什麼?很簡單:

(啟用) (轉換)

寫作指令→→→→生活積累→→→→文章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7

在去年作文題受全國好評的影響下,今年我省作文題更是引起巨大關注,褒貶不一。而在此文中,孫紹振教授也作出了中肯的點評。

20xx年的大學聯考作文題引發了許多議論,負責任的和不負責任的批評與讚揚,都停留在感覺上,與深刻的分析不沾邊,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歷史意識,為了把研究引向深層,本文試從簡略的歷史的回顧開始。

從主題限制到無主題命題

統一的大學聯考作文命題應該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變幻多端,起伏跌宕。從歷史的趨勢來看,限制性呈遞減之勢,而自由發揮的程度則日益增強。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限定性主要在政治方面,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政治化轉向道德化,八十年代中期間或有思想評析(如《毀樹容易種樹難》《近墨者未必黑》)的題型出現。根本性的突破是基礎教育改革展開以後,如1998年的《假如記憶能夠移植》和1999年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這樣的命題大概可以叫做“無主題命題”。

到了20xx年,自行命題的省份增加到15個,題型更加異彩紛呈,端的是百花齊放。湖南卷“跑的體驗”(先走好,還是先跑好),四川“忘記與銘記”,廣東卷“紀念”,北京“說‘安’”,浙江“一葉、一枝、一世界”,山東“用自己的長處彌補別人的短處”,黑龍江“位置與價值”等等,幾乎全部是不設主題限制的。

命題作文提供的主題,不但是現成的,而且是公共的,他人的,而不是學生自己從真切的體驗中概括出來的。無主題命題的最大優點,就是把確立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立意放在第一位,立意是為文的前提,立意的難度在於,必須在紛紜的現象和錯綜的感受中進行提煉,能否從中構成情感和邏輯的單純線索,能否防止思維平面滑行,主題徘徊,能否在有效地推動思維層層深入的同時,控制跑題、離題的潛在危機,成了考查的重點。要通過這樣的考查,光憑文字工具的華麗是不行的,對自己思維具有靈活調控的能力才是制勝的法寶。

這一切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義。

作文仍重感性輕智性

總體來說,各種命題,對於感性層次是看重的,最明顯的是今年江西卷的“臉”和重慶卷的“筷子”。要把臉和筷子這樣很感性的文章做好,起碼要從感覺層次深入到人生的情感層次去,從而進一步,在情感基礎上進行智性和理性的概括。江西和重慶的命題,好處很明顯,就是完全開放,沒有現成主題的暗示。但是,缺點更為明顯:缺乏情智的深度誘導,既然是命題,絕對沒有任何深化的指向性(情感和智性的指向性),可能誤導學生光在感性層次上徘徊而流於膚淺。另外一些省市的命題,以提供話題和材料為主幹,帶著很強的感情色彩,如北京的“說‘安’”,浙江的“一葉、一枝、一世界”,都提供了一些向智性昇華的要求,顯然更有利於檢測考生感受的和思緒的縱深層次。

這樣的題型中,上海命題又最好。命題提供的感性的材料是複合的,各不相干,處於無序狀態,命題的旨意正是要求考生從無序的現象中發現統一的線索,這就不但需要獨特的情感,而且需要獨特的智慧,題幹中提示:“對你成長的影響”,這就明顯地防止了流於感性,突出了智性和理性提升的要求。江蘇的“鳳頭豬肚豹尾”,全國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湖北“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都顯示出超越感性表面的指向性,為考生從具體的感性向抽象的思辨提升留下了巨大的空間。這種傾向無疑是可喜的。

但是這些命題仍流於粗淺感性,不能為智性提供足夠基礎的情況。可以20xx年的全國卷為代表:題旨是出人意外和情理之中的矛盾,理性是明顯的,但是所提供的感性材料卻是薄弱的。

本來,波爾的回答並不太深刻,甚至有點故意大題小作。不怕在學生(或者普通人)面前顯露自己的弱點,不可能是波爾成功的全部、或者根本的原因。“大家都感到詫異和不解”是理所當然的。命題者並沒有在波爾的邏輯空白中提供補充性的闡釋,就唐突、武斷地得出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結論。

感性材料和理性論題之間的脫節並不僅僅出現在全國捲上,而且出現在其他省市的卷子上。如江蘇卷,本來,鳳頭、豬肚、豹尾是文章學的一種特殊的抒情話語,把它和學習生活、事業人生無條件地聯絡起來,十分牽強。從邏輯學上說,是犯了無類比附的錯誤。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作者把詩化的抒情當作了理性,不但感性沒有啟發性,而且一點智性也沒有。這樣的命題,表面上是無主題的話題作文,實質上把命題者人生完美的詩化主題強制性地塞給考生。這樣的失誤也許還要不斷地重複下去。

對福建作文題的不同看法

下面具體談談今年福建省的大學聯考作文題。雖然網上有各式各樣的議論,但是,我覺得出得是比較好的。它繼承了去年作文題的自主性和提示性統一的精神,而且還有所變化。把兩個比較抽象的材料放在考生面前,讓學生自主地構想主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樣的難度,是必要的。因為,進入大學,有一個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所有專業課程的理論性抽象性都大大提高。沒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停留在感性的平面上,很難適應大學所要求的以抽象的理性、抽象的思維進行獨立思考的根本要求。所謂抽象,就是從個別的圖形,上升到普遍的事物的共同屬性。這個題目所要求的抽象度其實是比較粗淺的,充其量不過是考驗學生以兩個不同的圖形進行概括。圓形和帶有稜角的“圓形”均有其明顯的優長和侷限。從感性層次來說,這是具體的圖形,從抽象的層次來說,這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自然和社會,動物和植物,人類的生活和思想都莫不具有這樣的兩面性。二者是互相矛盾的,又是互相補充的。描述兩個圖形的屬性的話語,都是成對的,周長和麵積的大小標準和有稜角,穩定和多變,都是矛盾的,同時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抓住這樣的關鍵,從具體感性上升為抽象的普遍性,是既不太容易,也不是太困難的。但是,出題者可能低估了考生的能力,文字提示過分繁瑣,過分坐實,反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思考,有些表述可能又不太嚴密,可挑剔的餘地比較大,引起了網上一些議論。(作者:孫紹振)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8

標準,你為何如此重要?

當我們拿著滿分試卷回家後,家長的親吻源源不斷;但當拿到一張不及格試卷時,得到的只是一個巴掌。然而我滿心歡喜拿著差兩分就滿分試卷回家時結果卻跟不及格試卷結果一樣。心裡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標準,你真的如此重要嗎?

我想說:不!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要一個達到標準的試卷,對於家長們來說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張達到標準的試卷就能說明我們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識,全都掌握了知識嗎?誠然,或許家長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確實是每一個父母都的心理,但是,達到了一個標準便是親吻,低於這個標準便是巴掌的行為真的合理嗎?難道一張98分的試卷不及一張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沒有得到滿分這個標準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滿足了及格這個標準便親吻。那我們學生以後要怎麼做呢?

若家長堅持這種做法,那學生會不會在發現自己不能達到滿分而只能達到高分,卻想得到家長們的表揚,選擇放棄高分而只是達到及格呢?那以後的學生是不是隻會安於現狀,達到及格便可。因為高分還不如一個及格標準,所以學生們會不斷安於現狀止步不前,不會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識便不再去理會。我想這並不是家長們的初衷。所以,標準也沒有如此重要。

正如當代詩人郭小川說:“但願每次回憶,都對生活不感負疚。”希望家長們也明白,標準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時我們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標準,讓我們對生活不感負疚,就像麥克阿瑟所言:“當生活都用標準來衡量時,那社會便不再有溫情和喜悅。”對啊,標準確實可以衡量一些東西,但它只是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並不能代表一切。錢鍾書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導師並不用標準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付出而是結合他平時的表現綜合思考。便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定論,學生也會不斷努力向前奮進。因此,錢鍾書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導師,因而錢鍾書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響。試想一下,倘若這位導師也想漫畫中的家長般,如此注重一個標準,結果又會如何?還會有如此成就的錢鍾書嗎?他還會成為錢鍾書最敬佩的人嗎?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觀當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為一紙文憑和所謂的標準,爭得頭破血流,最後也一無所獲。為何不把標準看淡些,正如汪國真所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紅塵,太汙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標準看淡些,然後去追逐詩意和遠方,不留負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