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座右銘/列表

古人勵志座右銘

導語: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古人勵志座右銘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人勵志座右銘

1、三杯渾白酒,幾句話衷腸。何時歸故里,和她笑一場。——《唐寅》

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陽明》

3、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

4、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

5、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關漢卿》

6、以財交者,則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戰國策》

7、勢利之交,難以經遠。——《諸葛亮

8、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廣賢文》

9、楚雖三戶能亡秦,堂堂中國豈空無人?——《杜甫》

10、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俗意識,盡數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洪應明》

11、讀書之法無它,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12、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孫子兵法》

13、草煙中尋粉黛,斜陽影裡說英雄。——《孔尚任》

14、勤儉持家富,謙恭受益多。——《增廣賢文》

15、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洩。——《曾國藩》

16、能言不是真君子,善處方為大丈夫!——《增廣賢文》

17、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9、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曾國藩》

20、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21、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曾國藩》

22、狗咬對頭人,雷打三世冤。——《增廣賢文》

23、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增廣賢文》

24、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諸葛亮》

2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26、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增廣賢文》

27、脣齒相依關共運,戚欣與共勝天倫。——《于謙》

28、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曾國藩》

29、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文天祥》

30、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道德經》

31、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戰國策》

3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33、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易經》

34、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35、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王陽明》

36、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以借境調心。——《洪應明》

37、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馮夢龍》

38、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39、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40、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增廣賢文》

41、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42、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43、戰勝了敵人,我們共同分配獲得的財物。——《成吉思汗》

44、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是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洪應明》

45、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雍正》

46、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羅貫中》

47、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

48、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洪應明》

49、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易經》

50、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關漢卿》

5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

52、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

53、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洪應明》

54、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55、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天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洪應明》

56、血染徵袍透紅甲,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羅貫中》

57、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床。——《杜甫》

58、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經》

5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60、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馮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