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造句/列表

用不論總是總是造句

造句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項很重要的語言文字訓練。有效的造句訓練對提高學生各種語文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又是自然過渡到習作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下面的句子用不論總是總是造句,為大家提供參考。

用不論總是總是造句

例句

不論現實多麼殘酷,他總是很堅強,總是很樂觀。

不論我們收穫了多少,總是還有欠缺,總是要向前走。

不論成功與否,我們總是會繼續努力,總是會繼續成功和失敗。

不論孩子身上弄得多麼髒,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幫他清洗乾淨。

不論你遇到什麼困難,總是很勇敢,總是很果斷。

寫作與造句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看到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造句苦思冥想,造出的句子雖然沒有錯誤,但內容俗套,語言貧乏,句式呆板單一,毫無創新,聽來味同嚼蠟。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借鑑習作教學的特點,根據習作指導的方式指導學生造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造句的質量。下面筆者以指導學生用“欣喜若狂”造句的教學實錄為例子,說說具體的做法。

一、 材料上下工夫——富有生活的氣息

師:誰會用“欣喜若狂”說一句話?

生:我欣喜若狂。

師:什麼事讓你欣喜若狂?

生:今天我考試考了100分,真是欣喜若狂。

師:其他同學有什麼欣喜若狂的事?

…………

師:剛才幾個同學說的都是學校裡發生的事。家裡有讓你欣喜若狂的事嗎?

生:前不久,在美國留學的姑姑回來……

師:社會上有讓你欣喜若狂的事嗎?

生:最近,宜興市交通運輸局給我們學生辦理了IC交通卡……

教師在指導造句時應有心點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擴大思維空間,啟用學生思維,在豐富多彩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和千奇百怪的大自然中捕捉自己感興趣的富有生活氣息的造句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為此,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並運用這些觀察方法對生活進行深入、持久地觀察。在留心觀察的基礎上加進自己個性化的思考,要求學生用簡潔的話記在觀察日記本上,豐富自己的造句素材倉庫。為激發學生對素材積累持久的興趣,每週舉行一次觀察彙報會,學生將自己在本週內最得意的造句素材在班上交流,並且評出“素材積累小能手”。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適時的點撥,讓學生共享造句素材資源。

二、 語言上下工夫——富有靈動的美感

師:你們欣喜若狂時會怎麼樣?(提示:可以是當時伴隨的有關動作、神態、心理等)

生:我欣喜若狂時心裡像吃了冰糖加蜜糖那樣甜滋滋的。

師:好,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感受,寫出了欣喜若狂。

生:我欣喜若狂時臉上會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

師:行,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表現,寫出了欣喜若狂。

生:我欣喜若狂時會一邊縱情唱歌,一邊盡情跳舞。

師:不錯,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表現,寫出了欣喜若狂。

師:現在你會這樣填空嗎?(什麼事)我真是欣喜若狂,(欣喜若狂時的樣子)。

生:昨天我回答老師的問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欣喜若狂,晚上怎麼也睡不著。

學生造句不能僅僅滿足於完整、通順,還要求語言具體形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心中豐富的語言積累。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平時廣泛的課內外閱讀中將發現的一些心動的語言現象,有感觸的優美語句、精彩片段,按寫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描寫……)、寫景(花草樹木、風霜雨露、江河湖海……)、寫物(地上爬的、水中游的、空中飛的……)等分門別類摘錄下來,製作成積累卡,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倉庫。這樣的積累卡,把零碎的、雜亂的語言資訊條理化,系統化,串一個個知識點為知識鏈、知識塊,便於學生對資訊進行同化、順應,便於對自己的“認知結構”(相似塊)進行重新建構,也便於學生造句時資訊的提取。這樣讀得多,記得多,聚沙成塔,語言積累到了一定的度,就能厚積薄發,應用起來就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寫作時就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

為激發學生對語言積累持久的興趣,我們可以每週舉行一次語言積累彙報會,讓學生將自己本週內最得意的語言積累在班上交流,並且評出“語言積累小能手”。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適時點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資源。

三、 形式上下工夫——富有獨特的個性

師:一個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能把你造的句子意思不改變改成用問號的句子嗎?

生:今天我家買了輛汽車,我欣喜若狂,怎麼能不手舞足蹈呢!

師:能把你造的句子改成用感嘆號的句子嗎?

生:星期天家裡來了客人,我欣喜若狂,心裡甜極了!

師:能把你造的句子改成雙重否定句嗎?

生:上星期三我的習作《煨山芋》發表在《宜興日報》“小記者”上,我真是欣喜若狂,非把這個喜訊告訴全世界的人不可。

造句僅僅在句子材料上拓展、語言表達具體方面作探究,我認為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從句子表達形式方面作一番思考,使造句素材、語言材料與表達形式相得益彰,讀來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學生生活實踐經驗較少,無意注意佔優勢,在平時的造句教學中教師應該強化主導意識,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句式間相互轉換訓練,明白同一句子意思往往可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引導學生走出一個意思一味地使用陳述句表達類同化、單一化的誤區,學會多變、富有個性地選擇運用反問句、感嘆句、雙重否定句等句子型別準確地表情達意,使學生的思維途徑更豐富,思維領域更寬廣。

以上教學過程雖然多花了一些時間,多費了一些精力,但筆者認為值得,久而久之學生髮現了一些規律性的知識:造句的材料應該新鮮,富有生活的氣息;語言應該具體,富有靈動的美感;句式應該多樣,富有獨特的個性。

實踐證明,經過這樣長期紮實的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駕馭語言文字能力、寫作能力等均有了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