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語錄/列表

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養性的格言

文章導讀】 一個人的修養決定他的成功和幸福,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修養的.格言 ,供大家參考。

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養性的格言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述而)

2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6、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忍人有所不能忍者;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7、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功夫。

28、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29、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大學》)

30、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大學》)

31、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大學》)

3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中庸》)

3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33、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大學》)

34、君子諸已而後求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大學》)

35、欲誠其意,先致其知。(《大學》)

36、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中庸》)

37、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中庸》)

38、治國必先齊家。(《大學》)

39、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40、大成若卻,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41、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思以敏為貴,學以勤為貴,友以誠為貴,情以摯為貴,窮以志為貴,富以仁為貴,話以少為貴,喜以度為貴,怒以忍為貴,體以健為貴!

42、長知足,心安然;甘淡泊,樂無邊;為人喜,解人難;忘憂喜,嚴律己;莫煩惱,忍為先;識時務,永向前!

43、無貪慾,心胸寬;廣交友,德為先;抑憤怒,能方圓;煩惱事,拋雲端;和鄰里,解人難;家和睦,心裡甜!

44、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慾養身,

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精神不蔽,四體長春!

45、言宜實,心宜誠,福宜惜,慧宜增,思宜寬,慮宜遠,氣宜柔,骨宜剛,志宜大,膽宜壯!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