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素材/列表

優秀會考素材:國學名句積累

一些簡練的國學名句言近而意遠,滴水藏海地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下面歡迎閱讀語文迷為大家整理的名句。

優秀會考素材:國學名句積累

  國學名句【1】

1、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2、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述而)

1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1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1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1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1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2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學記)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2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2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2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2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29、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

  國學名句【2】

  《詩經》

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6.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易經》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8.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老子》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0.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尚書》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17.滿招損,謙受益。

  《左傳》

1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19.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0.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21.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2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2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國語》

24.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25.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學名句及解釋【3】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執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2.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3.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4.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詩經》

譯: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麼為他們感到心痛啊!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6.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7.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尚書》

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8.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

——《尚書》

譯:(人要有九德)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幹而敬業,善於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制,剛強而務實,勇敢而符合道義。

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11.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譯: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於大義的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

12.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禮記·祭義》

譯:自己不說出惡言, 別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你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

1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1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1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1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20.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