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素材/列表

會考語文閱讀難點:句子賞析的方法和技巧

a、由常規字詞入手

會考語文閱讀難點:句子賞析的方法和技巧

語文姓語,當然離不開字詞。首先從字詞開始。如文中一些精僻的動詞、形容詞等,對這些詞玩味咀嚼,將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老舍《濟南的冬天》

賞析:能換別的近義詞嗎?如“堆”,不能,因為是小雪,用“堆”不貼切,“頂”寫出了小雪後小樹特有的意蘊,輕巧靈動,一如後面比喻,“像日本看護婦”。

b、對一些特殊的句子進行賞析,這些句子往往與文章主題聯絡在一起,暗藏深意

修辭句:修辭能夠更好的寫景狀物,傳情達意。

如: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隻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裡的畫。(《白鷺》)

賞析:用擬人和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寫出白鷺與水田的配合適宜、和諧,給人以美感;

描寫句:那些刻畫人物,表現環境的語句往往對錶現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世間最美的墳墓》)

賞析:與這優美恬適的風景為伴的是埋葬於此的大作家托爾斯泰,可看出與大自然相伴的托爾斯泰,與大自然一樣永存,從而反襯出其偉大人格。

矛盾句:看似矛盾,卻蘊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魯迅《孔乙己》)

賞析:“大約”與“的確”貌似矛盾,其實卻是作者的匠心獨運,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通過這個人物形象也隱現了那個殘酷陰冷的社會以及眾人的麻木不仁。

點睛句:畫龍少不了眼睛。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她的飲泣吞聲,為的是愛她的兒子;勉強硬著頭皮說聲打得好,為的是希望她的兒子上進”(鄒韜奮《我的母親》)

賞析:從這種複雜心態裡栩栩如生的再現了一位希望兒子上進但又十分疼愛兒子的偉大母親的形象,有這樣的句子文章的主題也力透紙背。

尾句:對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啟發讀者的思考餘味無窮。

例:“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梁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曲志紅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尋夢園”》)

賞析:用袁隆平美好的夢結尾,不僅能使文章篇末點題;也進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斷追尋著自己“夢”(理想),並不斷追求更高目標、更遠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議論抒情句也是值得關注的。

注意點:賞析要建立在整體感知閱讀的基礎上,不是摘字擇句,斷章取意,脫離文字,而是要充分聯絡文章的中心思想,聯絡人物形象,要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上下文來品評。

從整體來看

a、文章的構思剪裁:有些文章通過巧妙的構思將主題顯現出來了。如《窗》中由一扇虛擬的窗來凸現主題,構思很獨特。

b、獨特新奇的立意:由泥土你會聯想到什麼?大概很少有人會將之與母愛聯絡起來。在《甜甜的'泥土》中小亮嚐了融化了奶糖的泥土甜甜的,引出了文章的主題母愛就像那泥土,寬廣厚實,無處不在,無所不有。這就是一篇立意新奇的文章,別具一格。

c、對其它寫作手法進行賞析:每篇文章在寫法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如以小見大、對比手法等等,認真咀嚼對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需要一提的是對一些特殊文體的賞析,這主要針對文學體裁中的詩歌和小說而言的。

詩歌:主要是意象(境)美:什麼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比如:“名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賞析:四句寫秋日傍晚雨後山村的景色,意境優美恬靜而不死寂。靜中有動,以動襯靜,靜喧合一,頗具禪趣。詩人筆下景物,如蒼勁的松樹、柔和的月光、汩汩的請泉、叢叢翠竹、葉葉青蓮、嬉嬉浣女及蓮葉間滑行的漁舟等,雖未窮形盡相,然皆可喚起視覺形象,著壁成繪。在景物的佈局上,作者也做了別具匠心的安排,從明月至漁舟,是按流水的方向來進行佈局的,這就造成一種完整、和諧的畫境。語言清新疏淡,沒用一個色彩詞,就像一幅素雅的的水墨畫。

小說:主要是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成功的人物形象要有真實可信的典型環境,典型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舞臺。環境描寫有景為情設、情隨境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景物烘托等。例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用江景表現曹操的氣魄。

人物形象的塑造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也是賞析很豐富的內容。

寫賞析重在平時,貴在堅持,堅持練,堅持交流,紮實提高基本功,並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審美層次,審美境界,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

最後歸納一個小技巧:應試時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重在平時,貴在堅持,堅持練,堅持交流,紮實提高基本功,並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審美層次,審美境界,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