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素材/列表

蕭規曹隨的典故(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典故吧,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蕭規曹隨的典故,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蕭規曹隨的典故(通用6篇)

蕭規曹隨的典故 1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納悶,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願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惠帝左想右想總感到心裡沒底,有些著急。

有一天,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曹參的兒子)說:“你休假回家時,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你就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又年輕,還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閒聊,一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政務;二不過問朝廷大事,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你問完後,看你父親怎麼回答,回來後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個機會,一邊侍候他父親,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閒談,並規勸了曹參一番。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後,大發脾氣,大罵曹窯說:“你小子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還是該你管的呢?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

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後,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並向漢惠帝大訴委屈。惠帝聽了後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參為什麼會發那麼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你為什麼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後,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漢惠帝叫他起來後,又說:“你有什麼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的典故 2

大漢朝的開國丞相蕭何死了以後,漢孝惠帝就讓曹參擔任漢朝的丞相。

曹參當了相國以後,天天的喝大酒、吃火鍋,吃的他們全府上下都得了火鍋綜合症了,看見火鍋就噁心。而曹參不理那些,只是每日都喝的大醉。

有些人就想勸勸他,但每當有人去找他,他就馬上吩咐下人支火鍋、切羊肉,然後和他們一起一邊吃火鍋一邊喝酒。他們剛想聊聊工作、勸勸他的時候,他就馬上張羅喝酒,直到把他們都喝高了為止,他們的話始卻終講不出口。時間一長,大家也都習慣了,誰想吃火鍋了,就一定會去找曹參談心。

相國住宅的後院離官吏的宿舍很近,官吏們每天在宿舍裡飲酒唱歌,大喊大叫。曹參府中的隨從官吏天天都被讒的直鬧心,但也沒有辦法。後來他們藉口讓曹參去後院遊玩,心想,這老相國要是見了他們這個樣子,還不氣死,肯定會懲罰他們。結果曹參一看見他們在那裡喝酒唱歌就大喊一聲:“太不像話了!”所有的人都怔住了,看著相國很害怕。

曹參繼續罵到:“有酒喝有火鍋吃居然不叫我,不知道我也喜歡唱KTV嗎?再說你們那是什麼酒?來人啊!”他喊左右說:“去搬我的好酒來!我跟他們一起喝”

就這樣,曹參不但不處罰他們,還和他們一起喝酒、一起吃火鍋、一起唱歌。

孝惠帝可是有點坐不住了,心說,這老頭不是拿我開涮吧?沒見他怎麼幹活,大漢朝的羊倒是被他殺了一半。於是就對曹參的兒子曹窟說:“你家老頭可是不地道啊!羊肉火鍋沒少吃,但是活可是不怎麼幹。你回家以後,找個合適的時間,跟他說說,就說:‘漢高祖才剛剛離別群臣去世,皇上又這麼年輕,您是相國,每天就知道殺羊、喝酒、吃火鍋。有什麼事也不去請示報告,怎麼關心國家大事啊?’不過你可別說是我說的啊!”曹參的`兒子放假回家,就把皇上的話,變成了自己的個人觀點跟曹參說了。

曹參聽了很憤怒,大罵道:“你這是對火鍋的侮辱!”還用鞭子抽了他兩百下,訓斥說:“趕快進宮去侍奉皇上,那才是你的本職工作,天下的大事和火鍋的事不是你能說的!”

後來朝廷裡開會,孝惠帝就責備曹參說:“你為什麼要責罰曹窟?上次是我要他勸你的!你自己說說,你都殺了多少羊了?”

曹參就脫下帽子,對孝惠帝說:“陛下,請你仔細琢磨琢磨,就英明神武而言,您和高皇帝哪個強?”

孝惠帝想了想就說:“那老頭忒厲害!我哪敢跟他比啊!”

曹參又說:“陛下,那您看我的才華和蕭何比哪個厲害?”

孝惠帝說:“是比片羊肉和吃火鍋嗎?”

曹參不高興的說:“想什麼呢?我是說論治國!”

孝惠帝肯定的說:“你比不上他!”

曹參說:“陛下聖明!您想,高皇帝和蕭何平定了天下,也制定了法律,而且明確無誤,咱們按照他們留下來的法律和制度直接執行不就完了嗎?”

孝惠帝聽他說的挺有道理的,就悻悻的說:“那你回去吃火鍋吧!”

因為百姓剛從秦朝殘酷的統治裡解脫出來,曹參執行了比較寬鬆的政策,給了百姓休養生息的時機,所以老百姓都歌頌他是一位能體會民間疾苦的好相國。

這就是蕭規曹隨的故事。

蕭規曹隨的典故 3

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得天下,蕭何出了很大的力,立了很大的功勞,他和韓信、張良,被稱為漢初的'“三傑”。

劉邦率軍打進秦都咸陽時,一般文武官員,都忙著搶劫財物,擄掠美女,而蕭何卻趕到相府,保護檔案檔案,蒐集圖籍法令,將其整理收藏起來。

劉邦做了皇帝后,任用蕭何為丞相。蕭何因為掌握了秦朝的文獻資料,所以對於全國的地理形勢、風土民情都非常熟悉。漢朝開國時的一整套法規、典章和制度,便是蕭何在這樣的情況下親手製定的。

當時,劉邦還有一個頗有威望的謀士,姓曹名參。曹參也是沛縣人,同蕭何本來也有深交,人們把他倆並稱為“蕭曹”。蕭何臨死,向劉邦推薦曹參繼任丞相。曹參繼任丞相後,一切政策法令,全部依照蕭何所定,不加改變,繼續執行,後人便稱其為“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的典故 4

“蕭規曹隨”從西漢時代一直經千百年的歷史流變,之所以至今仍被人們稱為佳話,當中是不無理由的。何謂“蕭規曹隨”?翻查《現代漢語詞典》,裡面的詞條解釋是: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的大臣。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宰相,仍照章實行。比喻後一輩的人完全依照前一輩的方式進行工作。其大意基本如此,若要聯絡具體的歷史條件和背景卻未必全面。在追求創新立異的現代社會裡,“完全依照”這一詞往往給人以“墨守陳規”的貶義理解。

學習的思想和精髓在於“追求學術的真實”。本著這樣的理念和宗旨,翻開帶著丹青氣息挑著歷史重擔的古籍,去追尋其中的根究。往往有一種酣暢淋漓和茅塞頓開的快感。不亦樂乎!

蕭何與曹參同為老鄉且共助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兩人都是漢高祖建漢當中不可或缺的得力人手。在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蕭何功居首位,曹參功居第二,當時有部分臣子為曹參鳴不平,劉邦從大局全觀,還是把宰相的位置留給蕭何而封曹參為為平陽侯,僅次於蕭何。在此我們且不追究其中誰的功勞輕重,但從此處我們可以窺見當時蕭曹兩人的功績和地位之重。

曹參在任齊相九年期間按照黃老“無為而治”

使原來動盪不安的`社會日趨穩定,百姓過上了比較安穩的太平日子,備受人們讚頌。與此同時,在朝廷的蕭何也採取措施,協助劉邦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對百姓施恩惠,以安撫民心。可見兩者在治國安幫上都有著自己卓越見解和方法。在蕭何去世後,曹參接任宰相之位

蕭規曹隨的典故 5

此典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劉邦起兵推翻秦朝統治的時候,有兩個極好的謀士:一個叫蕭何;另一個叫曹參;都是他的沛縣同鄉。後來劉邦領兵打進了秦朝的都城咸陽,他手下許多將士都爭先恐後地爭奪美女和金玉綢緞;只有蕭何一人跑到相國府中,蒐集了府中的法令規章和圖籍,把它們當成寶貝一樣收藏了起來。劉邦做了皇帝,稱漢高祖,封蕭何做開國丞相。這時,蕭何因為蒐集了許多秦朝的'文獻,因此對於天下的地形、民情、風俗、戶口等等,都非常熟悉。於是親自制定了漢朝的法規、典章和制度。蕭何和曹參關係本來挺好的,後來因事彼此有了意見,雙方就比較疏遠了。但蕭何臨死時,還是向劉邦推薦曹參做丞相,曹參繼任丞相以後,對於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沒作任何改動,完全照常執行,後來揚雄在他所著的《法言》一書中,曾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蕭也規,曹也隨。”精練地概括了蕭何制定法規在前,曹參完全按照執行在後的故事。

“蕭規曹隨”指在工作中或其他事情上,按照前人所訂的規章或辦法辦事,而不加以改動。

蕭規曹隨的典故 6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相國蕭何垂危,惠帝親臨探視,並詢問繼任相國的人選。蕭何一生風波,為表示對惠帝的尊敬,並不正面回答,說:“皇上最瞭解臣下。”惠帝又問:“曹參如何?”蕭何連忙點頭說:“正是此人,我死而無憾了。”說完不久即追隨劉邦而去,被溢為文終侯。

曹參和蕭何、劉邦都是同鄉,自幼一起長大,交往密切。劉邦起兵之後,蕭何重於文,曹參重於武。從起兵到劉邦稱帝,曹參共攻佔兩個諸侯王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人,王國相三人,將軍六人,還有郡守、司馬等等;以戰功而論,除了韓信、彭越等人,在劉邦的豐沛子弟中,曹參功勞確實應算第一。但劉邦慧眼獨具,認為文治重於武功,以蕭何為第一。因此之故,蕭、曹二人心存芥蒂,蕭何為相國,曹參就到齊國做相。

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故事主人公是誰

齊地廣大,有七十餘城,曹參和齊悼惠王召集齊地的知識分子共商治國方略,結果人言言殊。後來曹參聽說膠西有個老人叫蓋公,對黃老學說挺有研究。曹參花重金把他請來,向他請教治民之術。蓋公說治民之道,貴在清靜,就是讓百姓安心生產,儘量少徵搖役,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天下就大治了。曹參大喜,按蓋公的方法治齊九年,齊國大治。

曹參和蕭何雖然有些不愉快,但彼此之間畢竟是太瞭解了。蕭何死訊剛傳到臨淄,曹參即盼咐家人快打點行裝,準備到長安任相國。家人感到很奇怪,可沒過三天,惠帝使者果然到了。曹參臨行之前,對繼任的齊相傅寬語重心長地說:“你治齊國的時候對獄市千萬別動,甲切順其自然。”傅寬有些不解,說:“國家大事,千頭萬緒,這是最重要的嗎?”

曹參說:“這當然不是。但獄市是個相容幷蓄的地方,什麼人都可以住。如果你硬要去清查管理,那些不務正業、曾經犯罪的人就無處容身了,必然引起其他矛盾。所以我先提醒你。”也就是告誡傅寬繼續執行清靜無為的方針。

曹參就任相國之後,就把治理齊國的方針搬到了中央,無論大事小事,一律按蕭何的成例辦理。為保證叢相官員都奉公守法,克盡職守,不折不扣地執行蕭何、劉邦所制定的`法ling政策,曹參專門從地方上選拔那些年長老成、忠厚木納、不善言辭、只知埋頭做事的人做丞相府的屬吏;對那些專愛做表面文章,誇誇其談、譁眾取寵之輩則一律貶斥,自己終日飲酒為樂。

蕭規曹隨的意思: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