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人生感悟/列表

讓你的時間更值錢,有這8個套路「職場文章」

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時間一點都不夠用!

讓你的時間更值錢,有這8個套路「職場文章」

看了那麼多的時間管理文章,依然有幹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狠不得把1分鐘掰成兩半。

為什麼會沒效果?

因為大多數時間管理的文章,是關於如何使用效率工具、如何更有執行力、如何減少拖延、如何提升自控力的。

你的確能用它們解決當下最緊迫的表面需求,然而熟練掌握之後,你還會感到缺點什麼。

這就像你加班至眼皮支不起,一杯咖啡或濃茶是可以火速補足精神,但此時你真正需要的是一頭栽到床上睡大覺。

單純考慮如何把一天24小時做得越快越好,像陀螺那般幹活還不夠。那只是初級的時間管理方式,你還需要不同尋常的時間管理方式。

好貨不私藏,全部攤開給你看。

  一、克隆時間:把1份時間賣成N份

電視劇《西遊記》裡,孫悟空能從腦後勺拔3根救命毫毛,咬著牙,忍著疼,吹口仙氣,喊一聲“變”,一堆跟孫悟空很像的小獼猴就蹦出來。

這也許是文學著作上最早能見到的“克隆技術”。

在時間管理上,如果我們也能夠把1份時間克隆出多份,不就是一種讓時間變多的簡單方式嗎?

把一份時間克隆成多少份,你的單位時間價值就乘以多少倍。

網際網路時代,時間克隆技術得以實現,這不是牛人的專利。因為利用網際網路產品易於複製、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特點,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實現。

換個角度看,這是打造一個能夠在不同時空複製、擴散的產品。

比如,現在很火爆的“得到”專欄、喜馬拉雅音訊課程、各平臺的微課分享,講者只需以1份時間的投入釋出內容,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訂閱使用者就會各自收到知識產品。

如果講者面對讀者一對一授課,這些時間可以繞地球好幾圈了。

有人說,錄課這種事我辦不到,我不會講課。

那麼,文字總可以吧?寫文章正是一種把1份時間變出多份的方法。

著名的科普作家萬維綱老師深諳此道,他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裡面說到驚喜的發現:

我寫這篇小文費時1小時......鑑於有將近400人通過谷歌閱讀訂閱了這個部落格,只要你閱讀此文的時間越過10秒,我敢說也贏了。

他將文章的創作時間,與別人閱讀此文章的總時間進行比對,更明顯地感覺到把一份寫作的時間賣成N份的快感。

  二、整合價值:把1個事情做出N個價值

在雲南麗江的花馬街上,幾乎每家餐廳都在賣三文魚。很多去麗江的遊客會順路光顧。

這些餐廳的亮點是“一魚多吃”:魚皮拿去炸、魚骨熬成湯、魚肉製成三文魚刺身——變出多個花樣。

時間管理也是這樣。想辦法讓一件事情的完成帶動多份產出,在時間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生命的質量依然變高了。

全職媽媽通常會問:“我們該如何獲得經濟獨立?”提出這個問題。

這是因為全職媽媽全情投入照顧孩子,“忙到差點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但還是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獲得收入。

它的潛臺詞是:“如何才能一邊帶娃一邊賺錢?”

對於這些媽媽來講,既然帶娃是一項必做且佔用很多時間的事情,那麼在這事上疊加經濟價值,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比如,在帶娃的同時順便研究:

怎樣用手機給寶寶拍出好看的照片,怎樣堅持做寶寶愛吃的輔食,怎樣給孩子繪聲繪色地閱讀繪本,怎樣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培養孩子等等。

然後以有償課程的形式把你專長的內容,傳授給更多需要的家長們。

有的職場新人在面對公司佈置的任務,眉頭緊鎖:“給這麼點錢,想讓我幹這麼多活沒價值的活,呸!”另一方面,又苦惱無法騰出時間報班學習新能力。

殊不知,眼下棘手的任務,不僅僅是在完成老闆要求,還能鍛鍊自身能力。

這樣,一個任務擁有了“為老闆打工”和“為自己打工”的雙重價值,幹起活來心情愉悅、海闊天空。

一件事的價值好比一首曲子,僅有主旋律太無聊,多重奏才不會單調。

據我觀察,很多“大神”都擅長在任何事情的結果上,不拘泥於單一維度,而是往多個價值擴充套件。

這也是我特別提倡做事之前先想個“WHY”的原因。如果能對一個即將著手的任務,說出很多個“為什麼要做”,你已經賦予這個事情多重價值,等於賺了很多時間。

  三、重視本質:追溯源頭和基石

許多年前,我請了個師傅教我學竹笛,大概前前後後好長時間都在學習長音、顫音、花舌等等,枯燥得不能再枯燥。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不直接一上來就教學員直接吹曲子,哪怕是《紅樓夢》那種難度不高的通俗型樂曲也行。

後來總算知道,這是一種以慢為快的過程。

在辦事情或學習新事物時,如果能抓到源頭和基石,先搞懂、弄明白,打通阻塞,到後面提速,必將大大節約未來的時間。

老師教的那些基本功,相當於蓋房子之前的地基,地基不穩,將來房子可能會倒。學好這些內容以後,未來要接觸到的曲子不過是組合、變形而已,很快就上手。

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顯著的效果,走到某個階段,基礎紮實了,前面學的“一”可以當“十”來用,進步是神速了。

這像複利的曲線,前面一段是平緩的,到後面嗖的一下衝上天去。

不抓住底層套路,只會讓你幹到累死。

源頭和基石是更為重要、更為基礎的部分,什麼內容屬於這一類呢?

在做事上,是達成任務的通用技能、一件任務的核心部分這些。達成任務的通用技能,是辦事倚賴的基礎,比如專案管理、目標管理、行動管理等等。

任務的核心部分,是這個任務“最難啃的那塊骨頭”,比如寫文章當中的構思。

在認知上,是“元規律”、“思考的模式”這些。“元規律”是支配日常各領域規律的規律,比如“二八原則”、“複利”等。

“思考的模式”是在思考上可以運用的通用經典套路,比如“黃金思維圈”。

在學習上,是“元知識”、某個具體的概念這些。“元知識”是關於知識的知識,比如要掌握學習方法,“腦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算是元知識。

某個具體的概念是行動的清晰指南,弄清楚了再出發才不會抓瞎。比如“刻意練習”這個詞,能清楚地說明它的.意思就容易做出效果。

  四、一呼百應:運用“一呼百應”的效力

前不久,一位大咖釋出課程,短時間內網友們奔走相告,在朋友圈裡刷屏,創造了今年第一個現象級產品。

那個時刻,這位大咖不需要自身費多大的勁,就能讓許多人願意花自己的時間、金錢幫他推廣。這相當於用別人的資源幫自己賺時間,威力無窮大。

這種“一呼百應”是影響力所帶來的。創造影響力,是相當高階的時間管理方式。

在某些單位裡,領導崗位不僅工作壓力大,家庭難以兼顧,在薪酬上也不見得和普通員工有很大差距,但不少人還是願意去爭取這個位置。

除了追求價值感之外,另一個原因正是影響力。當領導有隱性資源,可以花費下屬資源辦事、比如下屬的時間、特長、人脈,一下子生命擴充套件了許多可能。

你會說,不可能全部普通人都去當領導呀,創造影響力對於我來說沒有用。等等,影響力不一定要用在職場,也可以用在家庭當中。

比如育兒,如果你對孩子有影響力,孩子在懵懵懂懂時願意配合家長執行好習慣,做父母的你必定在未來少費神,當然省下了屬於個人的時間做你熱愛的事。

怎麼獲得一呼百應的效果?《影響力》這本書提供了6個武器:互惠、喜愛、承諾一致、社會認同、權威、稀缺,可以任意選取搭配使用。

  五、適當授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