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人生感悟/列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千多年前,楚國大夫屈原痛苦的沉吟,驚醒了多少人。千百年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地探索著,尋覓著生命的真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悟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篇名垂千古的雄文,它的美不在描摹了橫無際涯的景觀,不在浩浩湯湯的湖水,而在於范仲淹所發出的人生吶喊,在於他所追求的超然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這種超然於物外的曠達境界,何等崇高!何等非凡!

人生在世,會遇到各種各樣情況:得與失,苦與樂,沉與浮,升與降,勝與敗,憂愁與愉快。然而,誰能不受這些外物的束縛,大膽地跳出來,活得灑脫一些,超然一些呢?有些人斤斤計較,見利忘義,患得患失;有些人睚眥必報,不肯原諒別人;有些人不能以苦為樂,講條件,計較報酬;有些人只能得不能失,只能勝不能敗,只能升不能降;有些人追名逐利,利慾薰心,成為外物的俘虜,成為名利的奴隸。如何擺脫人生,不為各種複雜的矛盾困惑,跳出各種怪圈,這考驗著一個人的智慧,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必須學會忘卻,能夠寵辱偕忘。受到寵幸不驚喜,受到刺激不過敏,受到挑戰不衝動,受到貶低不惱怒,受到打擊不消沉,受到侮辱不羞愧。遇事沉著冷靜,三思而後行。失意不失態,得意不忘形。忘掉喜和憂,忘掉疼和痛,忘掉折磨和折騰,忘掉一切紛繁的擾亂。魯迅在《風箏》中所寫的.小弟弟,忘掉了當年的粗暴,竟然成了折磨魯迅的一種疼痛。坦然地忘掉吧!大膽地忘掉吧!忘掉了,你就提高了!忘掉了,你就超脫了!忘掉了,你就昇華了!忘掉了,你就成就了自我。我們已經很累很累,我們所揹負的東西太多太多。不被物慾所累,不被名利羈絆。淡泊明志,視名利為浮雲。人生需要輕裝上陣,需要輕輕鬆鬆,爽爽快快,需要自自在在。只有這樣,才會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樂,少一些束縛多一些自在,少一些壓力多一些輕鬆,少一些無知多一些理智。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然而現實中,有人總是放不下,忘不掉,總是不自覺的拾起一些不該拾起的東西,總是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背在自己的身上,自尋煩惱,自討苦吃,甘願做生活的俘虜,甘心做命運的奴隸,這就悲哀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應讓它如流水一般逝去,讓天空中的浮雲一樣飄去。不要截流,不要圍堵,而是讓它暢快的流走,讓時間老人快速地衝刷乾淨,讓心靈保持一種純淨聖潔的狀態。陶淵明醉倒了,做到了;范仲淹超脫了,做到了;王維參透了,了悟了。然而有多少人忍耐不夠,修煉不夠,參悟不透,總是對一些無謂的名利得失牽腸掛肚,成為一種額外的累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進入“無我之境”。我們要敢於跳出自己的圈子,跳出物質的圈子。掙脫物質的誘惑,擺脫名利枷鎖,做一個超然物外之人。這是一種大境界,也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自然界的,誰也不能擁有一世,誰也不能據為私有。有了這種意念,你就會擺脫物質的束縛,就會跳出“以我為中心”,跳出“以我為圓心”的圈子。不要想著自己,不要想著自己的一切。心中無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別人,心中就會擁有這個世界,做到這一點太難了。時刻想著:你自己算不了什麼,你的一切都不值得牽掛,都不值得惦記。我們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都是這個世界的,包括我們自己本身。要到達“無我之境”,就要痛痛快快地忘掉自己的一切,包括快樂,憂愁,煩惱,獎勵,饋贈,矛盾等。忘記別人對你的指責,謾罵,侮辱,冷嘲,熱諷,壓迫,欺騙,頂撞,奴役,誣陷等等。時刻想著,這一切都無所謂,這一切都是對自己的磨練。時刻想著,別人給予的,千萬不要自己主動背上。放下吧,在放下別人的同時,也放下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學會取捨,學會拋棄。不該要的,不需要的,不要放不下。得不到,就痛苦,就悲傷,就忌恨,就變態,就不該追逐的不能費盡心思去追求,要大膽大方地捨棄,要大膽勇敢地拋棄。不要什麼都計較,不要什麼都看重,不要什麼都追求,不要什麼都在乎。有時候,擁有是最大的痛苦;有時候,失去了才幸福。不捨得拋棄,不捨得捨棄,有時會帶來無邊的煩惱和痛苦,有時會釀成大禍,有時會失去更多。心甘情願地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大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要讓我們泰然面對一切。不管是怎樣的誘惑,不管處於什麼狀態,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喜,不悲,不恨,不疼,不苦,不笑,不眼熱,不心急。不隨意流露自己的情緒,不被外物左右自己的心情。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個井口大的天。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心有多寬,地就有多寬。心最重要,一定要讓自己的心屬於自己。泰然一些,坦然一些,淡然一些。不大喜過望,不得意忘形,不喜不自禁,不悲痛欲絕。要冷靜,要平靜,要恬靜,要鎮靜,要文靜,做到“波瀾不驚”,處變不驚,心靜如水。要止,要淨,要沉,要穩,保持一種超然的態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淡定自若,不要過度,不要過火,不要超越界限,要時刻守住自己的底線。自己的一切都是渺小的,不要放在心上。無論被貶,無論被傷,無論被錯怪,無論被誣陷,無論處於何地何時,都要看淡,看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有容的能力。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包容一切,容納一切,吞吐一切吧!把一切嚥下,把一切吞下,咀嚼碎,沉到心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有化的能力。一切都能消化掉,一切都能消解掉,一切都能溶解掉。萬物都能被你熔化,萬事都能被你溶化,萬類都能被你感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不是迴避,這不是不負責任,這不是敷衍塞責。這是一種消融,這是一種排除,這是一種解脫。一化,一切皆無,一切的紛擾、矛盾、痛苦就都會消失。你必須有這種化的能力,解的能力,溶的能力。要把世界裝在心裡,要把一切痛苦嚥到自己肚子裡。裝得下,化得了,你就是佛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無情的煩惱遠離你,讓無邊的痛苦遠離你。平靜地對待這個世界,坦然地面對得失,把自己忘掉,把一切溶化,我們就會獲得幸福,就會擁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