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草莽的典故

莽: 密生的草。原指叢生的雜草或偏僻的鄉間。出自《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草莽的典故

春秋時期,有一年,楚靈王派兵包圍了徐國,以此威脅吳國。靈王自己移兵進駐乾谿(xī),作為後援。

一位叫子革的官員趕去朝見楚靈王,兩人在交談中,楚靈王問道:“從前,我們的先王熊繹和王孫牟等人一起侍奉周朝康王時,齊、晉、魯、衛四國都分得了寶器,可是唯獨楚國沒有。現在我派人到周朝,請求把寶鼎給我們,周天子會給我嗎?”

子革回答說:“會給君王的。從前,我們先王熊繹住在荊山的偏僻地方,乘著柴車,穿著破衣,以開闢叢生的雜草,跋山涉水以事天子,當時只能用桃木弓、棗木箭作為進貢的物品。齊國的國君是天子的舅父,晉、魯、衛的`國君是天子的兄弟,所以天子的賞賜,他們都有份兒,唯獨我們沒有。現在周朝和四國都順服了我們,侍奉您了,都聽從您的命令,周朝難道還會捨不得那鼎嗎?”

其實子革是玩弄陰謀欺騙楚靈王,楚靈王在這吹捧中不能剋制自己,終於遇上了災難

後來“草莽”引申指民間的平民。也常用作謙詞,表示平庸、輕賤或平庸、輕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