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楊繼洲是哪個朝代的鍼灸大師

楊繼洲不僅博極群書,還善於實踐,注重針、藥並重,尤其精擅鍼灸技法,他一生行醫46年,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歷任楚王府良醫和太醫院御醫,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醫術可謂高超。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是哪個朝代的吧!

楊繼洲是哪個朝代的鍼灸大師

  明朝

  醫學世家博覽群書

楊繼洲,名濟時,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裡鎮六都楊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於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六都楊的《楊氏宗譜》中,楊繼洲是唐信安侯楊向後裔。其出身世醫家庭,家學淵源,其祖父楊益曾任太醫院御醫,聲望很高,著有《集驗醫方》刊行於世。父親也是醫生,但他卻希望兒子走科舉仕途。但楊繼洲對當官並不感興趣,自幼酷愛讀書,寒暑不輟。

由於楊氏家中珍藏有各種古醫家抄本,以及豐富的祕方、驗方與醫學典籍,這些家藏醫學“寶典”,使楊繼洲得以博覽群書,通曉各家學說,博學績文,奠定了他堅實的醫學基礎。因其祖輩豐富的從醫經歷,加上楊繼洲善於躬身實踐,總結臨證經驗,在進入太醫院供職之時,已經功績卓著,聲名籍甚。

  醫術高超名揚朝野

他用鍼灸給人們治病有據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那時他來到福建建寧,見一位大娘得了一種怪病,抬不起手,又睏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歡穿著大棉襖,很多醫生沒辦法。楊繼洲幫她做了鍼灸治療,當天就身輕手舉不怕冷了。

他曾為尚書王西翁的女兒治好了頸核腫痛病; 只用幾針就把錦衣衛張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癲癇病治癒了; 有位文官叫李漸庵,他的夫人產後出血,兩腳腫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楊繼洲在他足三陰經的穴位上紮了針,只一頓飯工夫,李夫人就甦醒了,腫痛也消了;有位員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發燒,吐血不止,生命垂危,眾醫生都說不能治了,楊繼洲發現病人雖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餘溫,只是臍中有一塊拳頭大的腫塊,就為他針了氣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壯之後,病人甦醒過來,臍中的隆塊也散開了,疼痛隨即止住,接著,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經過一段時間調理,熊員外終於恢復了健康。

楊繼洲因“巡按山西御史趙文炳得痿痺之症,身體疼痛,四肢屈伸不便,變形萎縮,百醫不治,繼洲三針而愈”,便名揚朝野。

  醫風嚴謹辯證治療

儘管楊繼洲醫術高超,名揚朝野,但他的醫療作風卻相當嚴謹認真。在碰到一些特殊穴位時,更是小心翼翼。比如,為了拔除白內障針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來做試驗外,還要選擇無風無雨的天氣,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後方才進行。他說:“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內障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他對那些漫不經心地為病人一邊扎針一邊談笑的醫生相當不滿,經常予以批評。

楊繼洲非常重視醫學基礎理論,運用選經與得氣的觀點,在臨床治療時首先進行辯證,然後根據辯證選取有關經絡,最後才循經取穴。“寧失其次,勿失其經,寧失其時,勿失其氣,取穴少而精。”

他還倡導天、人相互協調這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理想,闡發對宇宙間生死、壽夭、永暫、陰陽等對立統一的樸素辯證觀點。

  醫學成果造福後世

經過長期實踐,楊繼洲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他將祖傳祕方與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編成了三卷《衛生鍼灸玄機祕要》,希望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但未能刻版發行。

後來,他以《衛生鍼灸玄機祕要》為基礎,以《素問》《難經》為宗主,彙集了《神應經》《古今醫統》《醫學入門》《鍼灸節要》等鍼灸論著,又蒐集了民間流傳的療法,編成了10卷20餘萬字的.《鍼灸大成》,由趙文炳作序,公元1601年,該書正式刊行。

該書自刊行以來,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現一種版本,至今已有日、法、德、拉丁等7種文字、46種版本,傳播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聲譽之著,在鍼灸著作中獨一無二。《鍼灸大成》 收入《四庫全書總目》,被歷代醫家尊為鍼灸經典。

《鍼灸大成》 是一部內容豐富、方便實用的集大成的著作,在臨床上有極高的價值。書中介紹了359個穴位(單穴51、雙穴308)及所治的相關疾病,周身經穴及制針法、補瀉手法、治症總要等,還引有歷代醫家編的鍼灸歌賦,以及自己的醫學案例。書中繪製有“陽掌八卦圖”和“陰掌八卦圖”,作者將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宮八卦圖”與人體五臟六腑相聯絡,是診治病疼的很有價值的參考圖例。

他還將針法的基本操作步驟總結為“十二針法”並編成口訣:“針法玄機口訣多,手法雖多亦不過:切穴持針溫口內,進針循攝退針搓,指捻瀉氣針留豆,搖令穴大拔如梭。”同時又把進針時的一些基本操作歸納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彈、搖、捫、循、捻八種。

值得一提的還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陳氏小兒按摩經”,裡面專門介紹了用於防治小兒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為鍼灸醫籍中所罕見。

  中華神針非遺傳承

楊繼洲鍼灸療法具有廣泛的適應症,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對人類的健康、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極高的價值和貢獻。

“衢州楊繼洲鍼灸”專案於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衢州市首個傳統醫藥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衢江區在廿裡鎮六都楊二村建成楊繼洲鍼灸文化館。

2013年11月,世界著名中醫鍼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中華第一針”的石學敏和中國鍼灸學會副會長、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方劍喬等一行來衢江區考察,尋聖蹟訪“針”跡,為楊繼洲鍼灸事業發展把脈,在廿裡鎮六都楊村,石學敏院士為楊繼洲鍼灸文化館題詞並寫下了“中華第一神針”。

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通知》(國發[2014]59號)中,“楊繼洲鍼灸”名列其中。由此,“楊繼洲鍼灸”創造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類唯一針灸專案,成為衢州地區首個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10月,衢江區啟動了國內首部以國家非遺專案楊繼洲鍼灸為題材的微電影《神針》的拍攝,並於2015年1月完成製作。

目前,已確定的“楊繼洲鍼灸”代表性傳承人有:金瑛、張玉恢。

為紀念楊繼洲這位貢獻卓著的一代“鍼灸大師”,在衢州市寧紹巷的神農殿裡,塑有楊繼洲的半身像。位於衢州城區的楊家巷就是以楊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位於廿裡鎮的楊繼洲公園,佔地22畝,於2015年6月開工建設,並於年底完工向社會開放,楊繼洲雕像、鍼灸文化長廊等全面展示了“楊繼洲鍼灸”這一人類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