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國小語文作業批改思路

作業是教學的一個環節,它包括完成作業和評價作業。完成作業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評價作業則是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是一項融知識,能力於一體的科學性工作,具有較強的技巧性,同時,評價作業也是學生必須參與完成的任務。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責任心,以及思維,判斷,辨別和評價能力的角度講,作業的教育價值不是單純完成作業能替代的。

國小語文作業批改思路

一般的批改方式是把學生完成作業與老師評價作業這一完整地學習過程分割開來,形成了學生做作業,老師批作業,學生處於完全依賴教師對自己作業質量作出評價的被動狀況,“全收全改”是長期以來多數教師採用的方法。教師通過全批,全改,來了解學生對己授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知己知彼,備好下面的課,學生接到老師批改過的作業本子後,心裡有種踏實感,覺得這次作業已被老師認可,但是,“全收全改”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餘時間,工作量大,教師備課及課外輔導時間勢必要減少,再者,教師很難做到精批細改,學生只知道題的對錯,而對錯誤的原因很難弄明白,結果是,學生即缺乏對作業質量給予自我評價的責任心,也沒有對自己作業作出評價的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作業批改環節中暴露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作業批改中的問題,已成為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的障礙。

一、作業批改思路

(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業批改以課內為主,通常的做法是課後收回學生的作業,課外批改,這樣,往往學生在做作業中暴露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反饋,要隔日才能從教師批過的作業中獲得資訊,俗話說“趁熱打鐵”,教育心裡學研究證明,及時反饋的教學效果,要大大優於隔日反饋,此處,課內處理作業,不拖到課外,教師的批改負擔得到減輕,也有利於集中精力備好課上好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改良作業批改應著眼於學生的能力,特別是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了,作業中的錯誤便會逐漸減少,學生的過重負擔,也會相應的減輕。

(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

作業批改要以學生自批自改為主,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自批作業,是一種反省性的思維活動,它迫使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認真的回顧與檢查,通過自我反思,學生就能在大腦中建立起有關正確思維方法的清晰印象,從而使今後的學習活動更好地定向,這是教師批改作業難以達到地教育效果。學生自批作業,絕不是放任自由,隨意處置自己地作業,首先是要進行一段時間地訓練,而後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自批,教師仍然應該逐個進行審查,並對學生地作業質量及自批情況進行評價。

二、作業批改方式

改良國小語文作業批改,應形成學生自批為主,多種批改方式結合新的作業批改方式,通過有意識地訓練,可以收到可喜的成效,主要使用以下做法;

(一)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批作業

一般應在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開始訓練要講清方法,批改重點。如:批改所用的符號,改正錯誤的方法等,正確的答案,開始可由教師公佈,以後逐漸改為學生自己確定。這種批改方式,對當堂作業及練習課作業最為適宜,省時有效。

(二)學生間的相互批改

學生間的相互批改可以同桌或前後座之間交換批改,讓學生批改學生的作業,包含了一種信任感,學生很重視這種信任,實踐證明,多數學生對這一方式極為感興趣,批改十分認真,唯恐有疏漏,有時在批改中出現問題,學生大膽地提出,全班共同討論研究,以辨是非,這樣避免了以前“自己的錯誤自己知”的現象,這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評價能力大有好處,對批完的作業,交換過後,學生能再次認真核對自己作業的錯對,又一次起到了深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

(三)適時地採用語言評價

對語文作業地批改,我們大多習慣於用“√”或“χ”來評判正誤。學生的思維過程、習慣、能力、品質等各方面並不能體現出來,而這些東西卻正是國小生學習潛力之所在,評價結果往往帶有一定地片面性,影響師生之間思想、情感地交流。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地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地作業中地優缺點,將評語引入語文作業地批改,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地學習興趣,比如:“思維新穎” 、 “你令老師驕傲” 、“再努力點,你準行”……這種帶感情色彩地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地關愛,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推行一本作業

改良語文作業的批改,改良必然會與傳統觀念發生衝突和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改良後作業批改放在什麼時間?是新授課前,還是下課之後?”把批改作業放到課內必然引起課堂結構地改變,其他教學環節怎樣安排?實行以自批為主地批改方式後,作業如何週轉?作業如何管理?這些問題都要有待我們去研究。傳統地學生使用課堂作業與家庭作業兩本作業本地做法,存在著兩種不同地學習態度,出現兩種不一樣地學習效果。實施家庭和課堂作業本合二為一地“一本作業本”,並採用合適地批改方式,及時評價作業效果,調節課堂教學,會取得令人滿意地教學效果。

(一)推行“一本作業本”辦法,養成良好地作業習慣。

學生的課內外作業統一要求寫在一本作業本上,作業的書寫採用筆記地形式,即每單元、每課,及作業時間都統一標清。課堂作業在練習序號後面記上符號“K” ;家庭作業筆記符號“J” 例如:第一單元K 9 月12日P15 2 ① ② 第三單元J 11月11日P60 ②③ 。作業本的後兩頁為教師及家長雙向資訊“反饋反”教師和家長可互通訊息,掌握學生地學習情況,對待學生在一本作業本上地作業,作出統一要求:態度認真、字跡工整、格式規範、按時完成、及時改正、保持完整……等。作業訂正的位置格式都做具體規定,以培養良好地作業書寫習慣。

(二)及時檢查,評價學生作業的效果,調節課堂教學。

採用一本作業本,不是將學生地課堂和家庭作業一起批改,而是依據及時反饋理論,教師要及時檢查,評價學生作業的效果,提供矯正性資訊,同時獲得反饋資訊,控制、調節教學活動。由於受到時間限制,教師不能對學生地家庭作業在新授課之前逐題批改。著名地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地建議》一書中寫到:“只有把那一疊一疊待批地練習本看上一眼,沒有一個教師不為之心寒的`,這倒不是因為要付出許多個小時的勞動,而令人煩惱的是這種勞動那麼單調乏味,沒有創造性”,對待學生作業的批改,他還精闢地指出:“千萬不要把打個分數作為檢查知識地唯一目的,應該儘量把知識的評定跟其它目的首先知識的重新思考,擴充和加強結合起來。”實踐中,可通過自批、互批、語言評定等形式讓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鑑別和自我評價的能力,達到“知識的重新思考,擴充和加強。”具體做法:可以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安排三至五分鐘進行作業批改,教師做提示性的簡要說明,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自批或互批。教師則在巡視中對中、下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三)激發學習動機,提高作業質量。

實踐證明情感能直接轉化一個人的內部動力,對學生的期望能轉化為學生的學習信心。作業中應注意關心學生作業情緒,習慣和方法,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待學生作業成績不好,一律不打不及格分,而是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補授,搞懂了再練,做對了再記分,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尤其是差生)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定期評定,給予表揚和獎勵,如開展“十日作業好”、 “作業書寫十佳”等,即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學習習慣,又使學生變苦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

改良作業批改,能讓“希望生”打好基礎,讓中等生有所提高,讓優等生優化知識結構,充分發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去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