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課文/列表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巴金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歡迎大家分享。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激流三部曲》作者巴金,包括《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作品簡介

《激流三部曲》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鉅製。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像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並不多,像《激流三部曲》這樣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見。撕開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是巴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出貢獻,也是《激流三部曲》最傑出的思想意義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僅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和腐敗、傾軋和迫害,還著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紀20年代國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衝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著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凝聚著巴金的經歷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題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愛憎的鮮明,為巴金得心應手地發揮自己卓越的藝術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摯濃烈的愛憎感情,隨著流暢而充滿抒情氣質的文字跳蕩,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據塑造的那些藝術典型,鮮明生動,對客觀現實的細緻描繪,構成一幅幅真實感人的生活畫面。這部鉅著的成就,標誌著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新高度。

  內容概述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為背景,描寫了1919年至1924年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這一風起雲湧的動盪時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記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與衰落,以及青年一代衝破封建宗法束縛,走向新生活的過程,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此外,《憩園》是《激流三部曲》尾場,主要講述了一座以"憩園"命名的花園的先後兩代主人的命運。

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於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絡著。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同時,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誌,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援二哥覺民抗婚。最後,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徵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主要情節是,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蕩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儘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後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於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醜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後,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後,克安、克定鬧著分家,最後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同時,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家》經典語錄

1、風玩弄著傘,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兩次甚至吹得它離開了行人的手。風在空中怒吼,聲音淒厲,跟雪地上的腳步聲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種古怪的音樂,這音樂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們:風雪會長久地管治著世界,明媚的春天不會回來了。

2、已經到了傍晚,路旁的燈火還沒有燃起來。街上的一切逐漸消失在灰暗的暮色裡。路上盡是水和泥。空氣寒冷。一個希望鼓舞著在僻靜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溫暖、明亮的家。

3、街燈已經燃起來了,方形的玻璃罩子裡,清油燈的光在寒風中顯得更孤寂,燈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幾個行人匆忙地走著:留了一些腳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了。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裡,也不想動一動,直到新的腳來壓在它們的身上,它們才發出一陣低微的嘆聲,被壓碎成了奇怪的形狀,於是在這一白無際的長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腳印了,在那裡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4、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裡。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著,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過了相當長的年代,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祕密。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祕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

5、夜來了,它卻沒有帶來黑暗。

6、事實上使他動氣的,並不是他的哥哥。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這就是那張帶著順受表情的少女的'面龐。他覺得他同她本來是可以接近的。可是不幸在他們中間立了一堵無形的高牆,就是這個紳士的家庭,它使他不能夠得到他所要的東西,所以他更恨它。

7、夜死了。黑暗統治著這所大公館。電燈光死去時發出的悽慘的叫聲還在空中盪漾,雖然聲音很低,卻是無所不在,連屋角里也似乎有極其低微的哭泣。歡樂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悲泣的時候了。

8、人們躺下來,取下他們白天裡戴的面具,結算這一天的總賬。他們打開了自己的內心,打開了自己的“靈魂的一隅”,那個隱祕的角落。他們悔恨,悲泣,為了這一天的浪費,為了這一天的損失,為了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們中間也有少數得意的人,可是他們已經滿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溫暖的被窩裡悲泣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著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9、流眼淚和吃打罵已經成了她的平凡生活裡的點綴。她認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雖然自己不見得就願意它來,但是來了也只好忍受。她覺得,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萬能的無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這個地步,也是命中註定的罷。這便是她的簡單的信仰,而且別人告訴她的也正是如此。

10、忽然一個年輕男人的面顏在她眼前出現了。他似乎在望著她笑。她明白他是誰。她的心靈馬上開展了。一線希望溫暖了她的心。她盼望著他向她伸出手。她想也許他會把她從這種生活裡拯救出來。但是這張臉卻漸漸地向空中升上去,愈升愈高,一下子就不見了。她帶著夢幻的眼睛望著那個滿是灰塵的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