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母雞》的語文教學反思

《母雞》是老舍先生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文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盧老師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讀為主、以疑為線、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母愛的偉大。

《母雞》的語文教學反思

1、以生為本,品讀感知。

在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即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母雞》一課的執教中,盧老師揭題後就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2、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5—9自然段時,盧老師趁著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作者為什麼不討厭母雞了”這一問題,反覆閱讀課文,自己尋找答案。學生在充分閱讀文字的基礎上,圈圈點點,寫寫批註,思維的火花又一次激發,大家都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語感,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3、實踐活動,深化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維自由飛翔。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朗讀,思考,品味,不禁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盧老師緊接著問學生:你們從母雞身上想到了哪些人和物呢?請同學們模仿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以愛為話題寫一段話,學生們都寫得很投入。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片段中寫出了人間的親情美,他們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這一環節鍛鍊了學生思維,培養了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課外拓展,積累語言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情感的昇華,靠一節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在結束課之前,陳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篇寫母愛的文章,相信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肯定會對母愛有更深的感悟。課外拓展閱讀作為語文教材的有益補充,實現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走出文字,超越文字,孩子們的體驗連線著現實生活,從而使孩子們因文而感,因感生情,一個個美好的片段不斷湧現。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就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們生命的全部展示,此時,孩子們不再是文字的旁觀者,而是與文字融為一體,他們入文字,出文本,超文字,他們感悟著,感染著,又感化著,從而感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