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精華)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雪孩子》是人教版第一冊19課,是本冊第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這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熟練地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冬天的圖景和雪景,讓孩子們感受。觀察後,根據圖片,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圖片的內容,這為學生下面看圖學文打下鋪墊。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如雪景圖,讓孩子們用自己貯存的詞語來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然後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匯入到第二節,我是這樣講的:這天呀,兔媽媽要出去找食物了,可能要出去很久,兔媽媽看著外面厚厚的大雪,就犯愁了:兔寶寶不能跟著一塊出去,他一個人在家可該怎麼呢?這時,兔媽媽靈機一動,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想出來了,是什麼辦法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孩子們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說了出來。然後順勢轉到第二節,並出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圖,讓學生觀察,然後把自己觀察到的說出來。我只是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根據他們彙報適時提一些問,如你們是從哪裡看出他們玩得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孩子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孩子帶著開心的情感朗讀這一節內容。從而理解“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這一內涵。

在後文的授課中,我都是帶孩子在“看圖中學文”,必要時做一些故事的補充,把孩子帶入到課文的情景中去。與此同時,再回歸文字,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情感也就有了。也可以讓孩子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學習,是最具有靈性的。語文課堂,就應有學生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靈魂和思想。但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講究預設,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由於目標預定,教師往往為任務而教。為了保證時間,常常粗暴打斷一些不合心意和目標的學生髮言,死拉硬拽回自己預設的“軌道”。教師在講臺前口若懸河,談古論今。學生聽得雲裡霧裡,一臉迷茫。長此以往,窒息人的精神,扼殺人的靈性。因此新課程改革倡導了一個之相對應的理念;動態生成。這一理念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它是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充滿著生命,精彩不斷。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著父母的本領的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晒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我沒有直接把獅子媽媽說的那句話拿出來教育孩子們,而是讓孩子們在暢所欲言中不知不覺自己感悟說出來的。

“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著他們的地位,我能生活的很好!”這是懶獅子對小樹說的一段話,在學生神氣活現朗讀出懶獅子得意洋洋的神態時,我順著就說:“就是嘛,有林中大王的爸爸和媽媽,哪用自己勤學苦練!還是懶懶聰明啊!”話音剛落,教室頓時炸開了鍋“老師你說的不對!那是小聰明,將來可不行的!”真是一語擊起千層浪啊,批評的話語此起彼伏。我故作不解的樣子,心裡喜滋滋的聽著他們的“教導”。有的說:“你現在很舒服,可是你不學本領,長大就比不上人家了!”現在你是有爸爸媽媽的幫忙,不過有一天你總會離開爸爸媽媽的,到時候沒人幫你,看你怎麼辦!

等到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再來學本領就晚了,要不就是餓死了,還有可能會被其他的動物吃掉呢!……同學們說的簡直太精彩了,看來還是我們小朋友明白道理。這時候我才出示了獅子媽媽說的那句話: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獅子媽媽的話已經被孩子們理解,轉化為他們的語言了!最後學完課文,你想對懶獅子和勤獅子說些什麼呢?

似乎又問到孩子們的心坎上了,話匣子一下又打開了:有的象小大人似的表揚了勤獅子,有的很謙虛的'說要向勤獅子學習,有的安慰懶獅子知錯能改也是好孩子,有的繼續勸說懶獅子再這樣下去是沒有好結果的等等!自己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思維得到了釋放!喜歡說了,才想說;想要說了,才會說的精彩!

在這種情況下,我正確引導學生:如果你們的父母將來老了,不在了,你們靠誰呢?還得靠自己。因此,你們從小要好好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當今社會進爭力那麼強,你沒有文化人家不用你,你將被社會淘汰。通過這一例引導他們。使他們懂得從小愛學習,愛勞動的好習慣。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裡呢?請你聯絡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裡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裡,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可愛的薛洋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裡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裡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85197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從《語文課程標準》關於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來看,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的完全實現,應該是整個低年段的要求。這就是說,漢語拼音不是一年級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級第一學期上半學期的`要求。因此,我們對孩子們現階段出現的還不能夠很好地拼讀等問題不要操之過急,還是要慢慢來。在後面的認一認、識字、課文、練習等的學習中,學生每天都還要大量地重複使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的,他們會越用越熟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著,一切都會好的。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j、q、x”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j、q、x”的發音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為如果沒有掌握好它們的發音方法,就很容易出現缺陷音,把舌面音帶上了舌尖音。雖然有一些學生在幼兒園裡面已經學習過“j、q、x”了,但是許多學生的發音不太標準,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在正音方面。為了激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讓學生能儘快地記住新學習的聲母,在教學“j、q、x”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一些環節:

一、利用圖片讀準音

在課堂上,我很好的發揮了圖畫的作用,利用圖上的小雞引出要學習的j,用學生熟悉的動物“雞”的字音帶出聲母“j”的發音,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j的發音,隨後我讓學生多次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通過不斷的讀糾正發音上的錯誤,這樣學生對j的`發音就讀得更準,記得更牢了。“q”和“x”發音的時候我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形象生動,貼近生活,記憶深刻。

二、對照圖片牢記形

圖片對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對形象的事物總能記憶更加深刻,因此在學習“j、q、x”的形的時候,我讓學生將聲母和圖片進行對照,看看哪裡長得很像。學生很快就發現j的豎左彎像一隻伸長脖子的母雞,上面的點就像母雞頭上的蝴蝶,q的左半圓像圓圓的氣球,一豎像氣球的繩子,而x則想成是被一分為四的西瓜。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將這些編成了兒歌,如:“母雞捉蟲jjj,七個氣球qqq,切開西瓜xxx”等,這些兒歌琅琅上口,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不但能記住聲母的音,還能記住聲母的形。通過聲母和圖片的對照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還讓學生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

三、紮紮實實抓書寫

在指導學生的進行了音和形的學習後,我便落實了這三個字母的書寫。教學中我藉助筆順圖示,使學生認清“j、q、x”的筆畫和筆順,然後讓學生明確其在四線格中所佔的位置,最後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去正確書寫這3個字母。在學生進行書寫的過程中,我及時糾正了學生錯誤的書寫姿勢,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說話訓練。

2.在課結束的時候可以採用一些學生喜歡的遊戲進行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遊戲回顧所學的聲母,記住所學的聲母。

3.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國小,對課堂上的紀律還不能很好的執行,在課堂紀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整頓。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當前正值新一輪課改的高潮。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學會和會學,將課堂40分鐘的效益最大化,這是課改的目的,也是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如何高效利用課堂40分鐘?就語文教學而言,我認為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遵循教材的文字特點,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建設具有普遍實效,又有教師個性特色的模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江南》一課的教學,我以本校的模式為藍本,積極探究更適合於本班學生的教學模式,有收穫,有遺憾。在此總結,以備下一步改進。

一、匯入語句要適合兒童認知特點

我一貫認為,一開課就生硬地進行預習檢查,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使用了情景匯入法。1分鐘視訊,欣賞西湖的荷花,我引用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孩子們對視訊感興趣,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都看得入神,但對我引用的詩句,似乎不怎麼感冒。由此我覺得,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匯入的語句應該更淺顯易懂為好。

二、必須充分預習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課佈置了孩子在家裡預習,但早讀課老師沒有領讀。大部分家長對督促孩子預習不夠重視,也缺乏指導方法,如果老師不參與孩子的預習指導的話,預習幾乎達不到效果。一是讀音不準得不到糾正,

二是學生根本就發現不了問題。當課堂上我問孩子:“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孩子們一片茫然。又問:“那你們有些什麼疑問呢?”學生還是無動於衷。難道真的是讀懂了嗎?於是我又問:“那麼,你知道採蓮到底是採的什麼嗎?”學生皺起小眉頭,我心裡揪起個大疙瘩!“你們知道‘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嗎?”還是石沉大海。也是我惱火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思來想去,我認為,質疑是心智較成熟的表現,對一年級上期的'孩子來說,要他們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真比登天還難!也許,他們讀了課文,只是懵懵懂懂,說不出所以然。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教師引導質疑是對孩子必要的扶助,不能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當教師有價值的提問多了,孩子們自然能從模仿中逐步學會提出的問題的方法。結合本校課改模式,我覺得,在課前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比在課堂上質疑更重要,時機更好。給學生的預習適當增加難度,發起挑戰,並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思考,我想,到了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能夠更加靈動。

三、生字教學和朗讀感悟孰輕孰重

本校低年級模式裡面把檢查生字放在第一步,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教學《江南》一課,我因為課前沒有了解孩子的預習情況,上課時先檢查指導了朗讀,其實並無大錯,但一堂課下來,卻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問題在哪裡?沉思默想之後,我認為,先完成字詞教學,對朗讀感悟的教學是必要的鋪墊,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在字詞教學後,學生再讀課文,研討問題,要比一開始就研討整篇課文要容易得多。

由以上三點,我給自己提醒:

1.面對低幼兒童的教學,老師的語言也要適度低幼化。

2.充分預習,在預習時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效果會更好。

3.一年級教學先識字,後學文是比較科學的。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怎麼都快樂》是一篇很輕鬆愉悅的兒歌,意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明白遊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樂識字,輕鬆學習

“愛好是的老師”。讓學生愛好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漸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瀏覽打好基礎。本節課的設計,匯入新課時的“遊戲”的情境,讓學生輕輕鬆鬆進入到學習中去,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識字目標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以實現,學生在快樂的遊戲,快樂地看圖片中識字,輕鬆學習。很快地學生就與本節課要求認識的12個認讀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誦,快樂體會

在朗誦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誤解讀書僅僅是重複課文的內容,這是毛病的。朗誦不亞於演員對角色的再創造。在朗誦的程序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知道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多種朗誦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學習,精心組織

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公道引導的關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引導、積極參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獲得實效。

四、快樂學習,貫穿始終

從開頭的遊戲匯入,到終止時的小結,教師都儘量為學生營建一個輕鬆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遊戲,輕鬆的氛圍中學習。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課是一首寫田野裡豐收景象的兒歌,語言流暢,通俗易懂,這篇課文是識字課。因此我在定教學目標時是這樣想的:

1在教師的幫助下讀兒歌,大體瞭解意思。

2學習本課3個生字,會寫女字,認讀6個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4學習看圖和結合生活實際瞭解詞句的意思,注意積累詞語,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訓練。

5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體現隨文識字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寫字。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本節設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力求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寫字。課的開始,創設情境,說說圖上都畫了什麼,生自由說,說到牛羊,這時,教師拿出生字卡片,牛羊,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對牛羊2個字就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後的分散識字注重生字字義的情景創設,在詞、句字,兒歌情境中再現生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使字義在生動的語言環境中顯現出來。再初讀圈出生字,朗朗讀書中,生字不斷再現,在隨文學習中識字,寫字,如女字的處理很好的體現了隨文識字的特點。就這樣在語言環境中,多與生字見面,生字的音、形、義掌握的就紮實了。這種做法注重了兒童思維的形象特點,避免了識字教學的機械化和枯燥,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掌握了生字。

二、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積累意識。

課標中說,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因此,我們在注重識字教學的時候不要忽視對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訓練,語言訓練。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這點,如:在草原上,你看到了什麼?用在……有……說一句話,再如:如果你就是這的小牛、羊你會說些什麼?這些地方都是在有意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當然,在訓練語言的同時也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此外,在教學中我也非常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如:在具體語言情境中,生理解了豐收、喜洋洋這些詞,在教學中凸顯了這些詞,學生也就積累了這些詞。再如:觀察閃閃水水、男男女女這2個詞,有什麼特點,你能說一些這樣的詞嗎?再有最後引導學生背兒歌,都在培養學生的積累意識。

三、針對寫字目標指導落到實處。

識字教學大部分時間應該用於學生識字和寫字。因此,在課上要給學生充足的寫字時間。課標上談到,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將寫字教學落到實處,具體體現在1、隨文識字,激發學生的興趣。2、堂內示範板眼,注重培養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說說寫時需要注意什麼,師指導緊扣重點筆畫及這個字易錯的地方指導。3生在書寫前,回想寫字姿勢,在生書寫時,師糾正不正確的姿勢,都體現了師對學生的關注。4堂內反饋,將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寫字教學就較紮實了。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裡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裡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啟用他們。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學生做作業能描述四季的特徵,我很是高興。現將過程總結如下:

(一)教語文應簡簡單單,紮紮實實。

“實”,就是要讓自己的語文教學樸樸實實,讓學生學得紮紮實實,使學生學有所得,真的能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觀摩活動開幕式上的發言: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需要教師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薄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二)要體現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的特徵。內容中的春夏秋冬是並列分佈的。根據這文章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在教學設計時採用了你喜歡哪個季節就先學哪個季節,先讀描寫哪個季節的話。我這樣教是脫離了課文的整體,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順序,脫離了課文整體, 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相關理論,把 “好奇心”“求知慾”“主動權”“積極性”及相關的內容被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高度。如:《語文課程課程標準》把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定位在“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這樣的例子很多,應該說《語文課程課程標準》是在竭盡全力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國小生對學習的喜歡!如果我們不堅定的實踐,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權利的理念就有違課程改革的精神。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告訴我們,“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為保護學生脆弱的喜歡,為了最大可能的發展這種喜歡,即使犧牲了對文章的機構的美的認識和體味也是值得的'。當然,師者要努力,促使三維目標的整合。

不足之處有:

(1)教師上課生字與課文教學側重點不好把握。教學生字環節設計最後一節應以詞語形式出現。

(2)缺少課間休息環節。

上《四季》一課教學反思

宜昌市楊岔路國小 蔡 雯

《四季》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是圍繞識字和朗讀課文這兩個教學重點來設計的。由課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匯入課文,引出課題。在初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自己找出本課的生字,並自學生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然後通過同桌互學、小老師領讀等方式反覆學習生字,再通過遊戲,開火車讀、摘生字花檢查鞏固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生字認熟。

第一個重點完成後再進入到下一個重點朗讀課文的學習中,生字認讀的掌握也為課文的朗讀奠定了基礎。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給同桌聽,並說說為什麼喜歡。在課文通讀、重點讀的基礎上分段來學習整篇課文,並且學習的順序並不是按課文章節的順序,而是緊接上一個環節,選擇喜歡的季節來學習,提問:“你喜歡哪個季節?”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來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的理解是不留痕跡的,比如“荷葉圓圓”的“圓圓”是通過課件的出示讓學生知道荷葉的形狀,理解“圓圓”,非常直觀。“彎彎”、“鞠著躬”、“一挺”這些詞都是讓學生親自通過動作的演示來體會,生動形象,也符合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於課文的朗讀也是通過師範讀、比較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兩個教學重點都完成之後,最後進行擴充套件練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消化吸收。由課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圖讓學生欣賞,並指導學生以其中一幅為例編一首兒歌。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基本體現了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學習。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識字環節的層次不夠清楚,識字環節應從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到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其次,對於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的語言以及過渡的語言還需錘鍊。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應多鼓勵,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再次,需加強課堂的組織教學。這也需要通過老師語言的魅力、課堂的節奏等多方面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師,共同學習。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從六年級到一年級,這個跨度真的很大,似乎由一個主角進入到另一個新的主角。這種主角轉換讓我很難適應,感覺自我這一個學期過得挺渾渾噩噩的,可能忽略掉了很多東西,可是我也在努力摸索,摸索中適應我的新主角,和孩子們一齊成長,一齊收穫,去尋找突破,嘗試做一個合格的一年級教師。期末了,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的很累,沒有了自我學習的空間,早出晚歸整天在學校陪著學生,可是看著學生一天天提高了又覺得很欣慰。具體總結如下:

由於我校所居住的二堡村近年很多拆遷,這一屆生源複雜,外村鎮的佔大半,離校遠靠車送的也不少,給管理帶來難度。家長富了不是那麼重視教育,孩子們也沒有吃苦耐勞精神憑興趣,所以讓他們喜歡學習寓教於樂更為重要。如何讓孩子歡樂學習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我悟出了一些頭緒。

一、與生活相聯絡

一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由於孩子的年齡特徵,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須反覆練習,從而就會變得枯燥無味。所以在課堂中我聯絡實際指導學生用所以說辭說句,有時與某學生與當時發生的事聯絡上了學生很開心很樂意大膽試著說詞說句甚至說一段話。

二、兒歌激趣學拼音

兒歌裡的節奏和韻腳,都可能出此刻孩子們的語言裡,至於那些遊戲特點十分鮮明的兒歌,更能使幼兒饒有興趣地誦讀不止。幼孩們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正是從進取地投入語言遊戲開始的,在具體的字母教學中更是不離兒歌。

比如張開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一豎加點iii,烏鴉回家uuu,u上兩點üüü等等不一而足;不僅僅如此我還鼓勵孩子們進行創作,自編了許多琅琅上口的好兒歌,如聲母教學中的拉開天線聽廣播,右下半圓bbb,舉著小旗爬山坡,右上半圓ppp……和平鴿,愛和平,9字拐彎ggg,西瓜西瓜我愛吃,像個叉子某x等等等等。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是那麼喜歡兒歌,能很快讀寫拼音字母了。教學也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絲毫不覺得枯燥乏味。聲韻搭配進行拼讀的時候,我又教他們: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還有標調歌:韻母裡頭先找a,沒a再找o和e,iu都有標尾巴;三拼音有點難,可是用一句兒歌就能搞定: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還有歷年來ü上兩點的省寫規則這是一個難點,我們也有一首兒歌突破它:jqx真淘氣,碰到ü兒兩點要摘去,摘去兩點還是üüü。

三、增強識字味教學趣性

利用實物演示法、體態動作演示法、猜謎法、編兒歌方法、聯想法、形象實際識字法、故事情趣識字法、溯源識字法、遊戲識字法、用常理,避免易錯筆畫的方法、意義識字法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四、語文教學生活化

正如某-12-13星期四這天我的教學反思所記錄的《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

一向以來,總喜歡讓學生結合實際尤其是當時情景學習。

上午教學《小松鼠找花生》,我要學生觀察課文第二幅圖,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他們發現:花兒謝了;葉不再綠,變黃了飄零了。之後問:“小松鼠的周圍沒有能聽得見話的別的小動物,小松鼠的‘花正被誰摘了呢’是在對誰說”,全班頓時靜得出奇。幾秒鐘後,羅暢突然大聲說:“是他自言自語說的。”不錯,課文

提示語的確寫道:小松鼠自言自語地說……羅暢這孩子往往丟三落四的,開學初常常沒帶本子和鉛筆甚至剛剛發的試卷到交卷時也找不著了。今日他是唯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很驚喜不由得摸摸他的'頭表揚他會動腦筋也很聰明。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我有沒有過自言自語,還創設了幾個情景讓他們能用自言自語說話。由於今日早輔課不是我上,急於教學中,我忘了晨檢。我就在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格外”一詞說話時這樣問:“誰的小手格外乾淨誰的小手格外髒”邊問就邊叫全班:“舉起你們的雙手,伸直五指,亮出手心我看看;再亮出手揹我看看,大家也互相看看評評誰是今日衛生標兵。”孩子們習慣性地轉動了小腦袋左顧右看,還轉身看後面的。結果李興純等幾個很乾淨,李思博等躲躲藏藏沒大大方方伸出手,但我看到了他的手很髒。查悅的原本乾淨,但染了幾滴水彩,那尷尬的表情我無法用途語言描述,她向我申明:“我洗過了,但洗不乾淨。”我安慰她以後細心點別染髒了,回去再用洗手液多洗洗。孩子們經過觀察所得,紛紛說了“某的小手格外乾淨;某x的小手格外髒。”再拓展到別的方面用“格外”說句練習中,也沒脫離實際,始終把德育滲透其間。

午間打飯時,李興純把飯給弄掉了,吳鏇琳不聲不響提來掃帚和鐵撮箕打掃乾淨了,此刻我表揚了吳鏇琳:“吳鏇琳,好樣的,默默地做好事,很機靈動作很快,他真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學習要認識的生字“樣”時,組詞“榜樣”,我之後問:“在我們班,誰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啊”當時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不太講衛生的羅玉龍舉起了手並說:“我!”我想此時的例項和情景才能更好讓他們意會什麼叫榜樣,這比憑空的舉例和解釋更容易領悟。我之後說:“李興純以後可得注意拿穩飯缽,丟了怪可惜的,前幾天我們讀了練習冊上的《憫農》,問我們懂得了什麼,李元志就說得很好,他說‘每一顆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中出來的’”。

總之,讓學生喜歡學習歡樂成長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所追求的境界,當前的教育僅僅靠埋頭苦幹強硬逼迫學生學習的負責精神已經落伍了。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比一比》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正確使用量詞。在前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對量詞教學的滲透,所以同學對“量詞”還是比較熟識的'。

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後,我又讓同學找一找教室裡有哪些量詞。“一塊黑板,一臺錄音機,一臺飲水機,一臺電腦,一張桌子,一扇門,一扇窗戶,一個水杯“孩子們的眼睛快速地搜尋著教室裡的事物,然後選擇合適的量詞再表述出來。特殊喜愛孩子仔細時的表情,高高地舉著稚嫩的小手,看著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發覺的眼神,覺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課後,我又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詞,當個量詞小專家。其次天檢查發覺,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詞寫下來了,並且找得還不少。他們爭先恐後地拿來給我看他們的“戰利品”,告知我昨天找量詞時的一些趣事。當然,我就一個個給他們封了“量詞小專家只惋惜最近教學進度很快,幾乎是每天一課在上,所以沒有特地抽出時間來讓孩子來彙報一下他們的發覺和積累。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發覺,準時的反饋與積累

很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樂觀性,促使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整組教學”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於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一個時段內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以求實現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單元導讀課的教學

整體感知: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進行單元“導讀”。其具體操作為:以單元開頭的“導語的文字”為切入點,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聽錄音、看錄影、自己試讀或同座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初步瞭解本單元內所有學習內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單元專題的情感意識,孕育求知慾望。

在本單元導讀課中,我們力求體現四個“導”:

一導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為使學生在兩週左右的時間裡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良好狀態,此環節至關重要。在導讀課中,導趣應貫穿課堂的始終。

二導學,滲透目標。單元導語中雖然處在單元的'首席位置,卻常常受到不屑一顧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單元導語的內涵價值,以及對一箇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嘗試之初,可以用教師引讀來理清句序,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懂意思。逐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劃出要點。要點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學習方法”,還有行為實踐的目標。

三導讀,讓學生瀏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從總體上接觸,感知教學內容。只要把握好導讀的度,非但不會影響後面的閱讀,而且可以讓課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對整組課文的感受。

四導行,全面鋪墊。引導、鼓勵學生去主動蒐集相關資料(應進行指導,可分組進行,增強針對性),為後面的學習鋪墊一種共同的學習情緒,營造一種共同的學習氛圍,擴大語文學習的平臺。

二、單元整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單元整組教學”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組教材內容的縱、橫向聯絡,教師隨時要根據學生學習活動需要將學習內容有機整合,適時適度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時空、教學方法、課程資源的全方位開放,來自學生方面的許多知識資訊、方式方法,隨時會湧進課堂。

教師必須做到對整組教材心中一盤棋,對整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讀,對孩子的意見要能虛心採納(尊重孩子、保護其自尊心),而且要靈巧地選用(適量、適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厚實文化底蘊,紮實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形式。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十分富有童趣,也十分貼近學生的現實心理狀況。通過故事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新的課程改革注重了向生活世界的迴歸,那麼新的教學自然也應把主體發展作為價值取向,學生學習不是將知識進行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通過其自主活動,新知與原有知識經驗進行相互作用,來補充、豐富和改造自己的認知結構。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的課堂設計中每一個環節的設定都力求從學生的角度,站在學生的高度去思考。並且,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和許多教學細節上,都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協作,平等對話。

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亮點有三:

1、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引線,搭建對話平臺,使學生易於融入課文情境。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教學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在教學中採用了聯絡生活實際、創設生活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平臺,使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

(1)以小朋友爬山的經驗引入,體會小松樹站在山上得意驕傲的心情。

(2)老師以借鉛筆為例,用學生生活中的細節來引導學生理解小松樹的傲慢、沒有禮貌,自然流露出對小松樹的不喜歡。

2、深入學生的心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

(1)是巧用表情圖,激發興趣,加深情感體驗。小松樹站在山上會是什麼心情?出示三幅表情圖:一幅得意洋洋、輕視看不起,一幅發怒,一幅高興。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後,再體會感情。

(2)師生共同商量,通過感情朗讀,配上動作的表演,再現小松樹得意驕傲的樣子。讓情感得到內化,學生與文字的情感自然的相融合在一起。

3、聯絡生活,實現情感的遷移和拓展。

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而超越文字藉助文字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才是更深層次的教學。除了讓學生體會小松樹驕傲、盲目自大這個淺層次的寓意外。進一步的拓展思維,想象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麼?教育孩子善於知錯就改,學習大松樹有寬闊的胸懷。樹立集體觀念。

課堂教學能以人為本,能注重趣的激發,充分以教材為例子,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在教學中實現互動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