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或以品味《散步》優美樸實而內蘊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或以挖掘本文的主題為重點,使學生感受人生的責任及親情的可貴。

教學本課原本是這樣設計的:一是理解文意;二是朗讀課文;三是品味語言。後來一想,這樣安排是不是太陳舊了、太呆板了些?於是我在想能不能“去繁存簡,去難存易”呢?於是採用新的形式:由文學評論之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切入,讓學生談閱讀感悟,放開條條框框;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在自然、輕鬆的氣氛中結束課堂。

《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並不龐雜的文章,但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篇幅雖短小,情節雖簡單卻不乏起伏,人物著墨不多而風貌畢現,自有其搖曳的韻致。看似一泓清淺可人的涓涓細流,卻有那悠悠不盡的人生哲理靜靜地閃著粼光。應該說,在純自然狀態的閱讀中,讓學生喜歡《散步》並不難,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麼容易,想要將《散步》中蘊涵的.愛、責任感和對家庭對社會的使命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並在以後的歲月裡,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個性氣質,影響自己的人生取捨,則更難得。因此,對於這節課,我希望將淺文深教,讓學生自己的“悟”貫穿始終。在課堂上既有老師的點撥,又有同伴之間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個性表達,又有探討論辯;有品評、有分析、有靜思、有聆聽、有畫面、有聲響……所有的手段,都為促進學生自己的領悟開路,使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銘刻在學生的心裡。

首先確定文章的主旨,再認真解讀文字,是上好一堂課的必要條件。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就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己、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學生在學習中,要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並學習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文章通過“我”勸母親去散步,以及母親對兒子的依賴,我彷彿看到幾十年前聽話懂事的我,善良溫和的母親。如今,母親老了,她信任、順從自己的孩子,兒子也十分關心自己的母親。幾十年的生活使他們積澱了怎樣的一份情。平常的一次散步,作者卻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他用景的形式在文中告訴了我們,眼前的這一切,大塊小塊的新綠,密密的嫩芽,咕咕的冬水,無一不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嚴冬過去,生機勃勃的春天來了。新老交替是生命無法抗拒的規律,它讓人們充滿了期待,又充滿了感慨。

在有了分歧時,作者一邊是給予自己生命的母親,一邊是流著自己血液的孩子,他們在作者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作者尊重了年邁的母親,而讀者也更能理解他深情的選擇。

中年人,正處於生命長河的中間,他們肩負的不僅是老人和孩子,還是過去和將來,他們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而一個“背”字,背出了責任,背出了使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擔子以及神聖感。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衰老的生命,還是幼小的生命,都需要用親情去呵護,用責任來維護,這樣,才能讓生命之河源遠流長!

基於以上對文字的解讀,我設計這節課以“情”貫穿全文,通過景與情的交融,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親情的價值、生命的可貴。但情境是需要師生共同創造的,尤其是教師要引導,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去閱讀、欣賞文章。

對文章的閱讀,本身就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它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而,我不想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指揮學生,不想讓他們成為遊離於“情”之外的觀眾,而是想讓大家共同成為課堂這個小舞臺中的一員,演繹出最真實、最精彩的一幕。所以,我注重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自始至終具有濃濃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利用學生生活體驗,感受親情。尊重語言教學規律,朗讀貫穿了教學始終,由易而難,培養學生語感,真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明確了我們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課文內容不難,指導學生在理解深刻的內涵基礎上拓展延伸,注重文字解讀又不拘於文字,既完成了本課目標,又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訓練。

當然,由於課時及師生能力的限制,在有些教學環節中不能品足“味道”;在朗讀指導中缺乏做適當的示範朗讀;學生對主旨的理解不明確;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到思想方面的引申這一環節不連貫;小組合作探究有些形式化。這都是以後教學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國中的弱班同學,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聽課老師指出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環節設定到位。缺點是:問題設定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老師在匯入、教學環節銜接方面還應講究些藝術性,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開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學生興趣較濃。兩個課時下來本人有以下幾點感受:

1、根據以往經驗教師一開始是對作者和作品進行介紹,然後是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讀。本堂課上我先是讓學生試讀課文,讓學生髮現自己朗讀上的難處,然後教師再範讀。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字,學生更有興趣,效果更好,記憶更深刻。

2、在探討本文的“物外之趣”這難點上,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如為什麼不把蚊子比作麻雀,而是比作白鶴?這必須要結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記》緣由來理解,這樣既加深了對“觀蚊如鶴”這一情趣的理解,又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家、作品的瞭解,可謂一舉兩得。

3、本文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善於觀察和想象。那麼老師在教的時候是否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也對原文進行想象加工呢?如蚊子在素帳中飛舞,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那麼聽覺上的`效果呢?文中沒有記敘,讀者可以想象,蚊子們不該是在開什麼演唱會吧!文中最後寫道:“……鞭數十,驅之別院。”那麼作者是拿什麼去鞭打蝦蟆的呢?是狗尾草、樹枝……還是真的鞭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想象,一是利於活躍課堂氣氛,二是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4、對於初入文言文的學生來說,過去有些教師要求教師將文言翻譯擠著寫在課本原文的下面。這樣看似挺理想,學生一看就懂。但我實地拿了幾本這樣做的學生的課本,結果發現他們的課本已不是課本了,文章不是文章了,而是螞蟻在文章中搞遊行集會一樣,讓人辨認原文起來非常困難,看起來好像我們需要用手特意把什麼東西掰開似的,因為文章的行距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去理解,去背誦重點詞語和句子,不必句句譯文在書。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說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字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學習本文要進一步落實單元要求,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2.教學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人情美。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為:

①揣摩精美詞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②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至於教學難點,即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確定教學難點為:理解“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難點突破:通過反覆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揹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教學創意

本文通過生活小事和細節體現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的一次極好的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以情感為線索,貫穿對文字的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有所觸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其寫作慾望的前提下,要求他們為親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朗讀、品味方法的指導),體現人文性。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式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字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樑。然後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①聽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字,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讓學生輕鬆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真正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縮短不同層面學生的距離,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裡。

②有感情地朗讀喜歡的語句,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以突出重點。

③教師範讀精美語句,適當指導,學生齊讀。

④指名朗讀文章最後一段,教師點撥,以理解主旨,突破難點,並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去品味語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親情的溫馨,探究生命的真諦,從而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裡。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裡的親情故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絡生活,學生與教師的經歷體驗就是課程,社會生活就是課程。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字的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的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的認識,並進而形成自己健康的個性。

5.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6.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的由本課生髮的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教學相比,七年級年級的

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級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

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

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了《詠雪》,它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則。為了完成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藉助於課文註釋以及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自主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其中,對“兒女”、“差”、“未若”、“因”這些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不太好,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堂課的積累與運用。

在瞭解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再整體感知。我設計的問題是“同學們,你們更欣賞誰對雪景的描繪?為什麼?”。旨在指導學生品析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侷限於參考書時所給的賞析內容,不能充分展開想象,自己動腦筋去思考“白雪紛紛”是怎麼樣的一幅情景!這與學生平日裡是否用心觀察以及用心去品味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靜下來,聆聽心聲,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件瑣事。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相關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語文,重在積累、重在細細品味。它象一杯茶,只有正濃,才能散發出悠遠的清香。若是你能夠在某個日落的下午,映著餘輝,慢慢品嚐,用心去感悟,定能陶醉其中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每個中學生應盡的職責,也是語文人文性的最好體現。針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進行孝敬父母的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本堂課的重點就是感受母愛並回報母愛。

當今社會,愛的不等式比比皆是。且不說徐力殺母這樣極端的例子,每當我看到父母們為了子女的升學、就業、婚姻嫁娶以至練琴、奧林匹克班、游泳班、暑期班等等名目繁多的事情操心費力、奔波勞碌的時候,心中不免嘆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可是,子女們對父母的`付出會心存感激並回報同樣的愛嗎?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我想,這種狀況的造成,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有責任。我們過多地關注了孩子身體與智力的開發,卻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塑造和情感的培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那些對母親冷淡無情的人,不會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思想決定行動,巴甫雷什中學的校園裡,偌大的標語牌,寫著顯眼的大字:“要愛你的媽媽!”在秋天和春天,孩子們在室邊地上種植蘋果和葡萄藤,把他們叫做母親樹、母親藤。本堂課作業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把對父母的愛落實到行動上。據課後反饋,學生們有給母親洗腳的,有給爺爺提水的,有給外婆劈柴的,做法不一,效果相同。澆花須澆根,育人先育心。知恩圖報的前提是學會感恩。只有讓孩子們心存愛心:愛自己,更愛家人;愛家人,更愛他人,整個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區組織的“美術優質課”活動,在活動當中我看到了許多比我年輕的老師上的課都很棒,有的老師選材很新穎、有的老師上課很有激情、有的老師在評價孩子時很有針對性等,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針對我的課我也做了一下反思:

首先,我的這節課是大班美術《借形想象畫》,就是藉助畫紙上原有的圖案,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添畫成自己的作品。因為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所以孩子們是充滿了好奇,但同時這節課讓孩子自己想象創造的特別多,有的孩子繪畫經驗少,而且還不能很好的遷移自己僅有的經驗。大部分幼兒在繪畫時只是在隨意的塗鴉,創造想象的很少。問他是什麼時,他就說是怪獸。只有幾位幼兒把相鄰的色塊合在一起進行了想象新增。

其次,我在給孩子引導時,引導的很少,加上孩子本身接觸的也少,所以在創作時就有的孩子隨意亂塗。因為孩子頭腦中的表象少,所以在平時生活中要注重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一些動物或植物,引領幼兒欣賞一些名畫,豐富幼兒的經驗。

最後,我在課堂的把控及對孩子的評價上還需要在不斷的努力。課堂中激情也不夠,不能很好的感染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應該是以飽滿的激情來感染孩子,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我的課程。在評價孩子方面,我的評價應該更具體一些,不應該是簡單的“好,不錯”、“你真棒”等等。應該把孩子好的地方說得更具體,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來,並告訴他什麼是對的,這樣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但是這一學年我卻教得一點不簡單。七年級是國小和國中的過度階段,國小裡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鐘的字。

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

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

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透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透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紮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

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

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會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就應儘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複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

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鑑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範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

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為“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字、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潛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準確抓住問題要害,並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潛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範的訓練,同時透過超多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潛力,以及表達潛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週記等,必須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後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採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為“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後教學中改善。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國中學習生活還不能瞭解,所以我在開學後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取優秀字帖進行摹寫;後臨,在期會考試後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節,包括課前,資料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等。雖然資料不是很豐富,但有助於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1、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僅思考教學資料,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思考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理解知識的過程,理解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課使用大螢幕,以此衝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務必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2、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麼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課任教師主角的轉變。由於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佈置,班裡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迴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教學資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資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務必學會主角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由Www。QunZou。Com整理]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務必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資料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透過課下,透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齊成長。對於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用心性和興趣是今後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怎樣去應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作業系統。

應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推薦,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學生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閱讀就應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十分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應對這些問題,應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透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潛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取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明白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透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狀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的構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透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探究,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齊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立刻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透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以前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期望能衝破“瓶頸”,開闢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七年級語文期中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1班和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教學相比,七年級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級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

三、正確處理自主學習和主導作用的關係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語文;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自信;通過在教學中引導、發現,使學生不斷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便會落

到實處。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四、要正確處理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係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五、正確處理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關係

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著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內容、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必須相互結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著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存在問題及措施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

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演講詞,雖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但是並不講究說理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更多地是以某一種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情感打動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在指導學生學習本文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兩點:

一、文字教學:從朗讀中體會情感,並訓練學生聽讀並篩選資訊的能力。

二、人文教學:在情境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真正的英雄的內涵。

對於文字教學,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播放視訊,把學生帶入到悼詞的情景中,為英雄的犧牲而悲痛;其次,運用聽讀的'形式,讓學生再次感受情感。另外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比較注重說讀寫的訓練,聽的能力並不能得到施展。於是我就依據英語的聽力訓練,帶著幾個問題去聽讀,篩選自己有效的資訊。同時實現單元目標抓課文主要資訊,概括要點。因此我又設計了概括七位宇航員的事蹟或性格,從中總結英雄的精神品質,過渡到對英雄內涵的領悟。

對於人文教學,不能依靠空洞的說教,所以我的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個體感悟。無論是七位英雄的精神體會,還是美國精神的領悟,最後是聯絡到全人類,都是讓學生自己去逐步深入的一個過程。只有自己的體驗才是最新鮮的。

本次教研活動,不僅僅鍛鍊我駕馭課堂的能力,而且在各位專家和老師的指導下,更深層次地發現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演講詞本因以情感動人,設計中雖有體現,但是教學中卻忽略了這最關鍵的要素;概括英雄的事蹟中缺乏有效地手段等。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深入地鑽研教材、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最後感謝教研室給我這次鍛鍊的機會,感謝各位專家和老師給予我的寶貴意見。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這節課總的看來,我覺得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接近素質教育對課程與方法的要求,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感到較成功之處 :

一、用《一個美麗的傳說》創設情境,然後由此匯入。“石頭怎麼會說話,他怎麼說,說什麼?”這樣匯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究這首詩的慾望。同時,利用化石圖片也同樣可以起到 激發學生求知慾的目的。帶著激動、興奮、急切的心情去探究課文。

二、在教學中注重了詩歌韻律的教學,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我覺得詩歌教學,採用這種方法效果較好。

三、在研讀賞析和拓展延伸中,鮮明地體現了想象的層次性。

如:老師示範性地提出了三個問題,目的是;一抓住重點,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問。

然後由學生質疑提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維。再加上“你喜歡那一句,品味賞析”進一步訓練積極思維,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及促進其對知識的掌握。拓展環節,讓學生髮揮想象談談“逝去萬載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這些內容都可以啟用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明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

四、我覺得這節課,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的特點。如: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感悟,象讓學生認識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讓學生產生科學鑽研的精神,產生求知慾等。對課文知識性問題的探究,體現工具性。

不足之處:

1、時間控制的不好。我本打算在電教室上,使用投影讓學生展 示 自 學 字詞。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也好。

2、朗讀時,我本計劃用《一個美麗的傳說》音樂配樂,學生討論時 也 放這個曲子,但沒找到。準備工作做的不好。

3、由於時間不夠,練筆只能課後做。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期末考試考結束了,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擔任的是七年級一班、三班的語文課,我的主導思想是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變主動,由讓我學到我要學。因此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抓學生的思想,二是抓學習。一學期下來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一、在思想上:

在思想上主要結合課本中現有材料,如: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等一系列古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重視學習。

二、在學習上:

在學習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教學)並提高應試技巧。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我是這樣做的`:

1、背誦 :

課內外要求背誦的課文和古詩詞全不放過,達到全員會背誦、全員會默寫。

2、注重課堂教學:

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愉快學習方法、古典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啟用學生思維。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下學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不夠特別滿意,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困惑的就是學生不能吃苦,做事沒有常性,沒有目標,連短期目標都沒有,所以實施起來就特別困難,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成績,認真檢討自己,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

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3、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四、今後措施:

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