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參考!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回顧過去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一點不輕鬆。本學期我教七年級5班的語文課。七年級是國小和國中的過度階段,國小裡的學習依賴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習慣都不好。

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聽課習慣差,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一個多月後方見好轉。二是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一篇課文學完了,書上還是新的。三是作業完成情況很不理想,經常有四五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情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四是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針對這些情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起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一個人一個人的默寫。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提高,班級整體學習風氣也好了許多,學生自習課也能主動找事做了,不再交頭接耳的講廢話了。但對於少數頑固分子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抓反覆,反覆抓,直到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在教學中就會得心應手,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好起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本堂課較好地落實了語文教學理論。採用了對話閱讀,師生互動。採用的方式體現了尊重學生個性,如:“你最難忘的是哪個細節?”“你體會最深的細節?”“請你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討論。”“他的回答你滿意嗎?”因為把學生擺在第一位,如:“斯科特關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麼促使他去關心他的夫人呢?”“愛情!”“那對祖國、民族又是什麼情感呢?”“愛。忠誠。”本課我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我的歸納總結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學生的理解基礎上的。在設計上有較大開放性,提供給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空間和機會,提供了平等協作的氛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導方式做得較好。

在討論“最後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學生一連提出了六個問題,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問題我在備課時沒有預設到。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常常能迸發思想的火花,這種火花也正是我們所極力追求的。

不足:該課時所教內容較多,沒很好的對課文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甚至有個別學生對課文還比較生疏,這也許是我的預習工作沒做好的緣故,學生自主質疑時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導致還有學生想提問而沒有機會,我也因此喪失了和更多學生交流的機會。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期末考試考結束了,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擔任的是七年級一班、三班的語文課,我的主導思想是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變主動,由讓我學到我要學。因此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抓學生的思想,二是抓學習。一學期下來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一、在思想上:

在思想上主要結合課本中現有材料,如: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等一系列古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重視學習。

二、在學習上:

在學習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教學)並提高應試技巧。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我是這樣做的:

1、背誦 :

課內外要求背誦的課文和古詩詞全不放過,達到全員會背誦、全員會默寫。

2、注重課堂教學:

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愉快學習方法、古典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啟用學生思維。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下學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不夠特別滿意,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困惑的就是學生不能吃苦,做事沒有常性,沒有目標,連短期目標都沒有,所以實施起來就特別困難,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成績,認真檢討自己,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

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3、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四、今後措施:

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關於這堂課的設計,最讓我猶豫的是主題的提煉,總想不好一個更好地走向。其中關於“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對人、對事的客觀公正的判斷”的確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說收穫,來引導總結。可能因為時間長空不夠到位,導致主體探究提升方面並不深入,學生只提到了一兩點,而且我也來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陳為群老師的意見指點,使我對這堂課有了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結合陳老師和前輩們的意見,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語感教學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於文字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字,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為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

2、設計替“我”說出幾句話的環節(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展開),本身也是一種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感教學除了品味語言外的另一種形式。這些中間環節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創造都是來自本體,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脫離文字的內容。任何課堂形式的創造都要體現有效教學的原則。

3、讀——要成為語感教學的手段,不要為讀而讀,或是隨行所為,想到了就讓學生讀一下。朗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具體在課堂中,如當學生無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過“我們來讀讀這些句子”化解。或者當品味了一些精妙語句後,可以通過朗讀感知其中的妙處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讀促解,以解帶讀。

4、除了朗讀訓練外,字詞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讀、細讀,停留的地方還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貓“是怎麼來的”。前兩隻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動要來的,而第三隻貓是在門口撿到的,從而得到花貓地位的卑賤。又比如“晒太陽”的細節也各有不同,花貓是“蜷伏”,感覺很悽悽,可能平時對它並不好。又比如“若有若無”引出後,可以追問,“還有那些此配合它”。總之,這些“點”應該再明確、最多點、再停留。又如,在引導“為什麼冤枉,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問題時,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現這種偏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5、主題探究方面,學生可以領會的部分,可以簡單的提到,甚至是不講,教師更要去考慮一些學生不能瞭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這三隻貓他到底喜不喜歡?有人認為它其實對三隻貓都不是喜歡,純粹是興趣愛好,當作寵物看待,人並不尊重這些生命。主題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來。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揣摩其寫作的意圖,這點主題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這也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解讀文字,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目的進行了解。

正如我的導師趙飛燕老師所說,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在不斷修改完善中的前進,她的這種精神對我觸動很深。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了《詠雪》,它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則。為了完成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藉助於課文註釋以及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自主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其中,對“兒女”、“差”、“未若”、“因”這些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不太好,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堂課的積累與運用。

在瞭解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再整體感知。我設計的問題是“同學們,你們更欣賞誰對雪景的描繪?為什麼?”。旨在指導學生品析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侷限於參考書時所給的賞析內容,不能充分展開想象,自己動腦筋去思考“白雪紛紛”是怎麼樣的一幅情景!這與學生平日裡是否用心觀察以及用心去品味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靜下來,聆聽心聲,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件瑣事。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相關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語文,重在積累、重在細細品味。它象一杯茶,只有正濃,才能散發出悠遠的清香。若是你能夠在某個日落的下午,映著餘輝,慢慢品嚐,用心去感悟,定能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