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語文教學反思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高二下學期上的一堂課,印象較深。結合上課情形、課後感受,就此簡要談談自己的反思。

一、巧切入

上課如寫作,要保證思路清晰,尤如庖丁解牛,順勢而下。這節課,我選擇對“丈夫”不同意義的理解作為學習的切入點。先課件展示“①生丈夫,生女子②丈夫之冠③此之謂大丈夫”三個句子,引導學生分別理解“丈夫”一詞。激發學生興趣後,我順勢問“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大丈夫呢?”這樣的切入點,即豐富了學生古漢語知識,又立馬引導了學生思考本課的核心問題。

二、妙過渡

根據問題的切入,首先我把第二則作為本堂課的教學突破口,先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大丈夫”及其具備的條件。接著我以填對聯的形式,“天地有大氣,一(仁)一(禮)一(義);人間有至聖,唯孔唯孟唯(己)”,來對已學內容作統攝、理解、歸納,又能自然過渡到對第一則的.學習。由於現學即用,學生的興致很高。儘管下聯填得不順利,卻讓我自然地過渡到對第一則的學習。而且在閱讀第一則時,學生也陸續地找到了令人欣慰的答案“吾”“己”等。

為此,我再次確信,我們應該足夠地相信學生的能力,只要我們找準了教學的突破點和學生的興奮點。

三、扣重點

本課三則思想上自成一體,卻也獨立成篇。教學中怎樣做到緊扣共同點,又不彼此割裂。我最關鍵的是抓住了對“氣”“仁”“禮”“義”“大丈夫”幾個概念的理解,來凸顯文章的核心思想。

四、有遺憾

這堂課氣氛活躍,總體感覺不錯,但說實話或許正應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話,心中仍感有些遺憾。首先作為文言教學,缺少了學生充分的誦讀。其次課堂容量較大,當堂訓練反饋不足。最後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由於個人對先秦諸子散文學習積累不夠,上此類課明顯感覺泉思不湧,無法做到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信口道來。

五、勤補拙

對於前兩點不足,適當的調整改變即可達到,而第三點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作為語文教師,除了要有高超的駕御課堂能力外,還要把自身的文化積澱融合在教學中,提高課的質量與品位,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操。因此,平時的多讀多寫勤積累就顯得格外重要。對自己的不足,要認得清,靜得下,學得進。當然,也應學會隨機應變,揚長避短。畢竟,高效的課堂還應以教師靈活的課堂隨機應變的智慧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