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教學反思/列表

大學生反思擇業失敗的原因

xx年7月我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應該是找工作的黃金年代吧——網路還沒有泡沫,創業正時尚。所以,我絕對沒有想過自己會找不到工作,整天考慮的只是自己會選擇去什麼樣的公司。

大學生反思擇業失敗的原因

那時,華為、中興在各大bbs上被大學生罵得一塌糊塗,所以我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幾家“口碑不好”的公司;同時,聯想的工資太低,我不想去;北京的戶口很難弄,我根本就沒想過去試試。隨手準備的幾份簡歷,在求職信的結尾還畫蛇添足地加上“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這樣俗套得一塌糊塗的句子。而學校裡接二連三地開宣講會,我去聽了,還順便投了簡歷。

我參加的最後一次宣講會,也就是我後來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公司的宣講會。這個公司正是當年學生創業的產物。一幫熟悉的“牛”師兄們在裡面工作。老總也是高我幾屆的一個博士,口才非常好,適時地調動了我們年輕人的情緒,為我們畫了好大一張餅:創業上市、股份、技術,還有民族自豪感等等。總之,我聽完後的感覺就是,進去之後我不但會成為技術“牛”人,做出的東西技術是世界領先,還有可能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之內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後來上臺演講的是當時公認的技術超大“牛”(教育網中頗有名氣),當他說到他當初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時,引用了他在斯坦福的同學的話,“在矽谷,優秀的人去小公司,一般的人去大公司”,臺下的應屆畢業生聽了更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我很積極地投了一份簡歷給這個公司,並熱切地盼望著能得到一個面試機會。因為當時我很迷信技術,認為這個公司可以讓自己的技術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和能量。那次初試進入複試的人數比例已經是10煟繃耍ň谷揮幸磺Ф噯送讀思蚶),其它公司一般都沒有達到這樣高的比例。我在通過了初試、複試後成了幸運的50人中的一個。當時的感覺真是“未來盡在掌握之中”。

經歷過這麼多的職業選擇之後,現在我回頭想想,除了那個時候過分膨脹的經濟神話讓人有些頭昏外,更多的是一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認識使得我在擇業時走了許多彎路。

1、去大公司還是去小公司。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在大公司只能機械地做螺絲釘,小公司靈活,而且還可以身兼數職,能夠培養自己的能力。卻沒有想到許多小公司機制不健全,公司為了求生存,經常會朝令夕改,致使個人發展沒連續性,什麼都懂一些,但是什麼都不深入;培訓福利不規範等。

2、對bbs上留言的輕信。華為、中興、聯想好不好,歷來爭論很多。那時許多人將他們描述為地獄(尤其是華為),我有熟悉的人也進去工作了,現在過得很好。可見,偏見有時比無知更具有危害性。

3、年少氣盛太天真。剛畢業時,覺得自己從此可以大幹一場,可以叱吒風雲。錢、股份彷彿手到擒來,不關注公司本身的實力和潛能,更關注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一個高階職位,來個名利雙收。

4、還有就是對技術的過分迷信,這是理工科學校不經世事的學生常有的通病。

這兩年工作形勢不景氣,大家也務實了好多,也許很多人再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當時畢業工作的人很多都經歷過這一段,並在隨後的泡沫中被迫或者主動調整。現在想起來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