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成語/列表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大綱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1

【成語】: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

見利忘義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出處】: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舉例造句】: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十回:“不要性急,走漏了風聲,~,就會壞大事。

成語故事】: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指看到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成語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典故出處]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成語故事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3

漢高祖劉邦死後,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惠帝懦弱無能,由他母親呂后執政。呂后是個野心家,處心積慮地要篡奪劉氏政權,殘酷害死了劉邦的許多親屬,連惠帝也覺得這些不是人乾的事,嚇得生病,不再過問政治。

周勃和陳平商量後,認為呂祿與曲周侯酈商、酈寄父子的關係密切,可以加以利用。於是把酈商軟禁起來,脅迫酈寄去誘勸呂祿交出兵權。酈寄無奈,只得按周勃和陳平教他的話去欺騙呂祿說:“高祖和呂后共同平定天下,劉氏所立的九個王和呂氏所立的三個王,都是大臣們商量決定的,劉氏的諸侯王以為不妥當。如今太后去世,少帝年紀很輕,您不趕快回國守住自己的封地,卻充當大將軍率領軍隊,這會引起大臣和諸侯王的'懷疑。還是交還大將軍印,把軍隊交還給太尉吧。同時請樑王也歸還相國大印,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樣,齊王一罷兵,您也可以坐享千里江山。”

這席話說動了呂祿的心,他就叫人去告訴呂產和呂家其他的人。大家拿不定主意該怎麼辦。呂祿很相信酈寄,便離開軍營,同他一起出外遊玩,順路去看望姑媽呂嬃。不料,呂嬃知道這件事後大怒道:“你身為將軍,卻擅自離開軍營,丟掉軍隊。呂家今後沒有立足之地了!”

說罷,她把所有珠玉寶器全部撒在堂下,以表示沒有必要替別人儲存這些財寶了。

為了取得兵權,周勃通過主管符節的紀通;拿了符節假傳皇帝命令,控制了駐紮在城外的北軍。接著,又讓酈寄等人叫呂祿交出了大將軍印信。

周勃進入北軍營門後,傳令全軍說:“擁護呂家的露出右臂,擁護劉家的露出左臂。”

結果,全軍兵卒都露出了左臂。北軍就這樣被周勃接管了。這時,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北軍,想進宮作亂,但侍衛不讓他進門。呂祿的女婿劉章,乘機率兵向呂產發動攻擊,最後將他殺死。

周勃見劉章除掉了呂,認為大勢已定,非常高興。第二天就把呂祿斬首,用棍棒打死呂嬃,又分頭把呂家男男女女全部抓起來,不論老少全部斬首。酈寄雖然是呂祿的好朋友,但他在誅滅呂氏的鬥爭中出了力,所以讓他襲父爵為曲周侯。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4

【注音】jiàn lì wàng yì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死後,大權落在呂后手裡,呂氏安排呂產、呂祿掌握國家大權,不得人心。呂后死後,老臣周勃、陳平想辦法剷除呂家勢力,就請老丞相酈商的兒子酈寄出面約他的好朋友呂祿外出打獵,藉機殺掉呂祿,酈寄被封為大將軍。

【典故】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見錢眼開

【近義詞】見錢眼開、唯利是圖、利令智昏

【相反詞】見利思義、捨生取義、見義勇為

【成語舉例】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見利忘義成語故事5

【成語故事】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指看到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

【成語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成語例子】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近 義 詞】捉襟見肘 重見天日 踵決肘見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坐收漁利 自私自利 爭權奪利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反 義 詞】見利思義、捨生取義、見義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