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基礎/成語/列表

噫嗚流涕的成語解釋大綱

發音:yì wū liú tì

噫嗚流涕的成語解釋

簡拼:ywlt

型別:貶義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哭泣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安傳》:“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

解釋:噫嗚:哭聲。噫噫嗚嗚哭著流淚。

示例:發生什麼事情了?你要噫嗚流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安傳》節選譯文

而竇憲、竇景更加專橫,在各名都大邑佈置他們的親信,都向官吏百姓徵收賦稅,收取賄賂,其餘州郡也都望風仿效。袁安與任隗一道檢舉那些二千石府尹,以及與之牽連降級罷官的有四十多人,竇氏一幫懷恨在心。但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也沒有辦法加害他們。當時竇憲又出兵駐武威。第二年,北單于被耿夔所攻破,逃到烏桓去了,塞北空無人管,匈奴餘部不知歸誰管屬。竇憲每天誇耀自己的功績,想用恩惠與北匈奴餘部搞好關係,於是上書立投降的左鹿蠡王阿佟做北單于,設中郎將領護,像過去立南單于那麼樣。皇上把這事交給公卿討論,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光祿勳耿秉等十人認為可以這麼辦。袁安與任隗上奏,認為“光武帝招守南匈奴,並不是讓他永遠安居內地,而是一個權宜之計,是出於想讓他們去抵抗北匈奴的緣故。

現在北方已經安定,應該讓南單于回到北邊去,一起領導投降的群眾,不必再立阿佟來增加國家的負擔。”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贊同袁安的意見。事情報上去了,沒有及時決定下來。袁安害怕竇憲一意孤行,於是單獨上密封奏章道“:我聽說功業有些難求,因為不可預見;有些事容易判斷,因為道理明擺著不必懷疑。我想光武帝立南單于的本意,無非是想使南北單于得到安定,恩德很齊備,所以匈奴分成兩塊,邊境平安無事。孝明皇帝繼承先帝遺願,不敢失掉傳統,於是派遣大將,出兵攻打塞北。到了章帝、和帝初年,降漢的有十多萬人,當時有人建議將他們安置海濱,東到遼東,太尉宋由、光祿勳耿秉都認為這樣做將使南單于失望,不能同意,先帝聽從了。陛下繼承大業,大開疆土,大將軍遠征討伐,把北匈奴全部消滅,這真是宣明祖宗的巨集願,建立大功啊。但宜於審慎處理,完成祖先最初的設想。我想到南單于屯即屠何的父親帶領眾人投降漢朝,蒙受國恩已經四十多年。

經過三代,傳到陛下應該遵照先帝遺志,成就其大業。何況屯首先提出意見,讓北虜全部歸順,現不讓他出來領導,另立新降的阿佟,用一時的主意,違背三代的遺規,對培養的屯失信,而樹立無功的阿佟。宋由、耿秉本來知道原來的打算,卻想背棄先王的恩德。大凡一言一行,都是君子立身的關鍵,有賞有罰,本是治國的根本。《論語》上說過:‘言語講求忠信,品行力求篤實虔敬,即使走到野蠻的外國也行得通呀!’現在如失信於一個南單于,那麼其他的異族都不敢保證實踐自己的誓言了。又烏桓、鮮卑剛殺掉北單于,一般人的常情,都害怕人家報復,現在立了他們的弟弟,那麼南北二虜就懷恨在心。古人認為,武器和食物有時可以不顧,惟有信用不可丟掉。況且遵照漢朝的舊例,供給南單于費用每年一億九十餘萬,供給西域每年七千四百八十萬。現在北匈奴很遠,費用必須加倍,這是讓國庫空虛,而不是處理國家大計的.好辦法。”皇帝下詔讓大家討論。

袁安又與竇憲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竇憲很陰險地仗恃自己的權勢,言詞驕傲,揭人之短,甚至惡言罵袁安,並提出光武帝殺韓歆、戴涉的例子來威逼袁安,袁安始終寸步不讓。最後竇憲還是立了匈奴降將右鹿蠡王於除建做了單于,不久就反叛了,正像袁安預計的那樣。袁安認為天子幼弱,外戚當權,每次上朝,和公卿談到國家大事,沒有不痛哭流涕的。從天子到大臣都依仗他。

四年(92)春,袁安死了,朝廷官員們非常痛惜。過了幾個月,竇氏垮臺了,皇帝開始親自執政,回想以前議論國事的正反兩派的情況,於是封袁安的兒子袁賞為郎。罷免宋由,用尹睦做太尉,劉方做司空。尹睦,河南人,死在官位上。劉方,平原人,後來犯了罪,免職回家,自殺了。

詔下其議,安又與憲更相難折。憲險急負勢,言辭驕訐,至詆譭安,稱光武誅韓歆、戴涉故事,安終不移。憲竟立匈奴降者右鹿蠡王於除鞬為單于,後遂反叛,卒和安策。 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權,每朝會進見,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賴之。四年春,薨,朝廷痛惜焉。 後數月,竇氏敗,帝始親萬機,追思前議者邪正之節,乃除安子賞為郎。策免宋由,以尹睦為太尉,劉方為司空。睦,河南人,薨於位。方,平原人,後坐事免歸,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