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百科

當前位置 /首頁/小故事/少兒百科/列表

生物鐘大綱

生物鐘學
(Chronobiology 希臘語:Chronos = 時間;Biology = 生物學)是一門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週期性現象,或曰這些現象的時間機制。生物節律是憑經驗總結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生物鐘學與所謂的生理節律無關。

概述
生物鐘學的研究目的,是生物體內生理和行為的時間機制。在這種機制中,生物體內部的時鐘系統所產生的節律是主要的。三大中心問題:
1.生物節律有哪些型別?它們是怎樣影響生物的生理過程的?
2.節律是內在的嗎?如果是,哪裡是產生節律的發生器,哪裡是起搏點,它們怎麼運作?
3.哪些是外源性的,週期性的因素,即是所謂的時間伺服器,它們又是怎樣作用於生物時鐘的?
生物時間機制對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學家都找到了其時間節律現象。生物體內有很多過程雖然彼此相關,但在時間上都是有所區別的。還有一些過程不但受到內在因素制約,還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時間上的區別之一就是各種行為各具其規律性——在一個大範圍內觀察這種規律性,就可以稱之為生物節律。週期的長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細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生物鐘學對人的意義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頻繁地逆這種生物鐘而行。在醫學方面已經確定,服藥時間對藥效影響甚大。在化療中,若因就節律給病人服用細胞抑制劑的話,調製藥物的濃度就可以比其它給藥時間所採用的濃度降低很多。

生物節律的例子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舉了一些人體生理功能的每日週期性變化。體溫在晚睡醒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升高。就是說人體已經為快要到來的活動做準備。就是在黃昏或夜行性的動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這種“做準備的”的現象。植物在日出之前就會啟用光合作用相關器官,為光合作用做準備,以最長時間的利用光能。很多植物在日間某些時候會展開或合上其花朵。還有一些植物,在一段日子裡花朵相繼開放,只在特定的鐘點合成香料和花蜜。蟲媒如蜜蜂就在會恰在此時到訪。

生物節律的種類
根據週期長度,將生物節律分為四種:
?超晝夜的(亞日的)節律(Infradian Rhythmus),該詞源於拉丁語:“infra”為“底下”,“dies”為“日”,亦即週期比一天長的節律。 例如鳥類的遷徙;季節性的(大概 365.25天長)冬眠;還有與退漲潮相關的半月週期,如在滿月、新月出現大潮,而半月時出現小潮(大概 14.25 天),銀漢魚只在漲潮時在岸上產卵;或者太陰日節律的,以28.5為週期(磯沙蠶屬)。
?近潮汐節律(Circatidal Rhythmus),跟隨12.5小時的潮汐節律。一些海岸線的動物有這種節律,例如水生的蟹類動物漲潮時才會活動,而生長在岸上的蟹則會在退潮時覓食。
?次晝夜(超日)的節律(Ultradian Rhythmus)源於拉丁語的“ultra”(超)和“dies”(天、日),其頻率超過日頻率,就是說一天出現兩次以上(嚴格來說是整數次,這是與近潮汐節律的區別)。這些短於24小時的節律的例子有蝙蝠的捕食週期、成人90分鐘睡眠迴圈、垂體的間歇性荷爾蒙分泌等。
?近晝夜節律(Circadiane Rhythmus)來自拉丁語“circa”(大約)和“dies”,為接近24小時長的節律,如人類睡眠和甦醒、植物的葉運動等。
研究得最徹底的是近晝夜節律,當然有歷史的原因——近晝夜節律比周年節律更明顯,但更重要的是近晝夜節律對人類來說更有現實意義。以下講解若無特別說明,都是指近晝夜節律。

生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