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百科

當前位置 /首頁/小故事/少兒百科/列表

心臟可不可以移植

1967年南非醫生巴納德為一位心肌病患者施行了第一例原位心臟移植手術,世界為之轟動。在此之前也有人曾經做過許多嘗試,但卻與成功還有一段距離。1961年,諾曼·沙姆韋在狗之間進行過心臟移植,新的心臟工作了3周以後受到了機體的排斥。由於動物體內的免疫系統認出移植的心臟不是「自己人」,因而千方百計地要殺死這移植上去的異物,這個過程稱為排斥。1964年,美國的醫生為病人移植了一個黑猩猩的心臟,也沒有成功。原因是黑猩猩的心臟太小、不能適應人體的要求;而且黑猩猩的心臟是異種心臟,排斥作用更加強烈。第一位成功地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是南非人劉易斯·沃會坎斯基,巴納德醫生將一位因頭部損傷即將死去的24歲婦女的心臟移植給他。術後他活了18天,死於肺炎。

心臟可不可以移植

自此以後,心臟移植技術突飛猛進,到了80年代後期,接受了心臟移植的病人通常在術後可存活5年或更長時間。目前,世界上移植心臟後生存時間最長的病人是一位法國人,至今已經28年。中國的心臟移植技術起步較晚,移植後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人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位工人,到現在已經超過五年,他的日常生活、工作與一般人沒甚麼差別。

心臟移植手術可以治療各種晚期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凡心臟病變已經達到不可能恢復的程度時都可以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治療。從嬰幼兒到70歲的老年人,都可以進行這種手術。但是,如果醫生髮現患者的肺動脈的壓力很高,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一般都會建議不要進行這種手術,因為手術後會發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有嚴重的胃潰瘍、肝炎、精神病、癌症的人也不適宜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過程其實很簡單,腦死亡者的心臟可以被完整地切下,經過細心修剪,再在原來心臟位置的殘餘部分進行心房吻合、大動脈吻合、然後恢復心臟的供血,這就叫做「原位心臟移植」。但是,人不能夠沒有心臟,一旦發生排斥反應或者感染,患者的心功能受到損害時就會有生命危險,這也是心臟移植病人頭3個月內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喜的是,目前手術後的監測、護理技術已經成熟,抗排斥藥物的應用也日趨成熟,在國外單是美國每年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人就達數千個、其中95%的人心臟功能恢復正常,85%的人恢復工作。國內對於心臟移植的研究也越來越與國外水平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