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小故事/名人故事/列表

蘇軾先生不一樣的名人故事大綱

吟詩赴宴

蘇軾先生不一樣的名人故事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餘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雲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後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併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後,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裡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子由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雲:“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隻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製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型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麼寫?”蘇軾拉長著臉迴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水果和藥

蘇軾婚後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裡,僕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裡(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裡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嘆,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屍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遊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當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閒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後,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裡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麼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蘇軾欣然應約,並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 )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麼,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後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蔔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後,兩人同時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蘇軾臨死時,問環伺在床邊的幾個兒子問道:“你們說,死了好不好?!”小兒子神祕的搶答道:“一定很好。”蘇軾奇道:“你怎麼那麼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兒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還不都回來吧。千百年下來沒一個人回來,可見死了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