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文言文/列表

文言文知識點15篇

上學的時候,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知識點15篇

文言文知識點1

1.孔子語錄(論語)

2.魚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

10.小石潭記(柳宗元)

11.陋室銘(劉禹錫)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5.愛蓮說(周敦頤)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古詩

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huìxiāng)兮,又申之以攬茞(chǎi)。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zhuó)謂餘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餘侘傺(chàchì)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kè)死以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zhù)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cháng)。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jíjí)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文言文知識點2

把①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②把酒臨風(a動詞:端,持b動詞:端起、端著)

白①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③往來無白丁(a動詞:使露出白色b形容詞:白色c白丁:指沒有學問的人)

悲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②餘悲之(a動詞:悲傷b動詞:同情)

備①眾妙畢備②前人之述備矣③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a動詞:具備b形容詞:詳盡、完備、周全c動詞:準備d防備)

比①其兩膝相比者②比肩繼踵而在③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a動詞:靠,挨著b動詞:比較,比起c動詞:等到)

鄙①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詞:邊遠地區b形容詞:鄙陋、庸俗、淺陋c形容詞:粗俗、知識淺陋)

畢①此印者才畢②眾妙畢備③吾與汝畢力平險(a副詞:全部、都b動詞:完成、完)

兵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②輕兵銳卒③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④王於興師,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⑥田忌欲引兵之趙⑦世傳其兵法(a名詞:士兵b名詞:兵器c名詞:軍隊d名詞:軍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執策而臨之(a動詞:驅使,鞭打b名詞:馬鞭)

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尋病終④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a動詞:生病b名詞:疾病c形容詞:困苦不堪d名詞:恥辱)

薄①薄如錢脣②薄暮冥冥(a動詞:迫近b形容詞:與“厚”相對)

稱①先帝稱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稱也(a動詞:著稱b動詞:稱讚)

重①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a.音chóng,副詞: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詞:重新,再次。嚴格地說不是一詞多義。)

處①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a辭①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②齊之習辭者也(a動詞:告別、離開b言辭、交際場合應酬的言語)

賜①楚王賜晏子酒②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a動詞:賞賜b動詞:給予,上給下謂賜)

從①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②小惠未遍,民弗從也③可以一戰。戰者請從(a動詞:聽從b動詞:跟隨)

當①當世無雙②當春乃發生③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④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⑤今臣使楚,不當此門入⑥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a介詞:可譯作“在”、“正當”、“到”等b介詞:對著,面對c副詞:一定,必定d動詞:應當e音dàng,動詞:兩者相抵,對、當)

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儐者更道從大門入(a名詞:作為、行為。B通“導”,引導)

得①賣炭得錢何所營?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為餌⑤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a.動詞:得到。b.動詞:適合,中意。c.動詞:能夠)

點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②沙場秋點兵(a.動詞:徵。b.檢閱。)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噓毒癘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動詞:怨恨。B名詞:毒物,有毒的c名詞:危害、毒害)

度①春風不度玉門關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③孫子度其行(a動詞:度過、越過。B音dúo,動詞:估計。)

法①世傳其兵法②則以法刑斷其兩足(a名詞: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詞:謀略、策略)

方①方七百里,高萬仞②今方來,吾欲辱之(a名詞:方圓。b副詞:正(好)、正要)

復①復前行,欲窮其林②餘人各復延至其家③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④更若役,復若賦(a副詞:再、又。b恢復。)

賦①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②歲賦其二③更若役,復若賦④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動詞:抒發。B動詞:徵收、斂取。C名詞:賦稅。)

負①至於負者歌於途②負其異與眾也(a動詞:背、以背載物b動詞:依仗)

更①三更半夜②子能更鳴③儐者更道從大門入④更若役,復若賦⑤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a動詞:改變,更換。b名詞:夜裡計時單位c副詞:因gèng,更加)

顧①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②三顧臣於草廬之中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a動詞:回頭看b動詞:拜訪,探望c副詞:難道,反而)

故①鳩曰:“何故?”②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問其故⑤故自號曰醉翁⑥故為之之說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陽關無故人⑨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詞:緣故,原因b形容詞:老、舊c連詞:所以,因此)

觀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②予觀夫巴陵勝狀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④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⑤今以蔣氏觀之,猶信。⑥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a動詞:看b名詞:景觀,景色c動詞:考察)

歸①歸亦捧心而顰其裡②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③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④微斯人,吾誰與歸(a動詞:回,返回b歸依)

規①圓規②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a名詞:原形b動詞:計劃)

國①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③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a名詞:都城、京城b名詞:諸侯國)

果①魏果去邯鄲②未果,尋病終(a副詞:果然、果真b動詞:實現c名詞:果實)

號①故自號曰醉翁②陰風怒號③齊號為怯(a動詞:取別號b動詞:呼嘯c動詞:稱)

和①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a動詞:伴著b形容詞:安樂、和睦c形容詞:和暖d動詞,音huò:拌和,混合

會①會賓客大宴②遷客騷人多會於此(a動詞:回合、聚會b動詞:適逢,正趕上)

火①持就火煬之②火燒令堅③再火令藥熔(a名詞:火b用作狀語:譯為“用火”c用作動詞時,譯為“用火烤”)

及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②鞭長莫及③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a動詞:到、至b動詞:接觸到c動詞:比得上d連詞:和)

疾①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諱疾忌醫④風疾知勁草(a名詞:病b動詞:通“嫉”,妒忌c形容詞:快速)

騎①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②翩翩兩騎來是誰(a名詞:騎兵b名詞:騎著馬的人d動詞:跨)

間①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②中間力拉崩倒之聲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a名詞:兩個事物的當中b動詞:音jiàn,夾雜)

見①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②見楚王,王曰:“……”③曹劌請見孫臏以刑徒陰見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④風吹草低見牛羊(a動詞:拜見、謁見b動詞:通“現”,顯露c動詞:看見)

將①子將安之②晏子將使楚③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④公將鼓之⑤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⑥君將哀而生之乎⑦威王欲將孫臏⑧齊使田忌將而往⑨於是乃以田忌為將(a名詞:將領、將軍b動詞:率領c動詞:使……做將領d動詞:持、扶e副詞:將要、快要、打算)

進①於是忌進孫子於齊王②是進亦憂,退亦憂(a動詞:推薦b動詞:到朝廷做官)

景①至若春和景明②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a名詞:景物、景緻b名詞:日光)

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煬之(a動詞:靠近b動詞:完成)

居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②面山而居③居輜車中,坐為計謀(a動詞:居住b動詞:處,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具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②具答之③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a動詞:齊備、準備好b副詞:通“俱”,全、都)

絕①以為妙②群響畢絕③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a動詞:完全沒有b動詞:斷絕c形容詞:陡峭的、無路走的d形容詞:獨特、獨一無二)

君①問君能有幾多愁②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a代詞:妻子對丈夫的尊稱b代詞:古代對主人、對上司的尊稱c代詞:彼此相稱,或自指d代詞:古代各級據有土地的統治者的通稱,後指君主制國家元首)

空①長煙一空,皓月千里②莫等閒,白了少年頭(a副詞:白白地b動詞:消失,消散,沒有了)

樂①此樂何極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a形容詞:快樂b作動詞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樂”、“以……為快樂”)

癘①呼噓毒癘②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a名詞:瘟疫、疫氣b名詞:惡瘡)

臨①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②漸近臨之③把酒臨風(a動詞:面對、面臨b介詞:靠近、從高處往下看)

虜①壯志飢餐胡虜肉②虜太子申以歸(a動詞:俘獲b名詞:俘虜)

旅商旅不行,檣傾楫摧(a動詞: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詞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①直墮其履圯下②父曰:“履我!”③因長跪履之④良業為取履⑤下

取履(a名詞:鞋子b動詞:替……穿鞋)

妙①眾妙畢絕②以為妙絕(a形容詞:奇妙b名詞:妙處)

名①不能名其一處也②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③命之者誰?太守自謂也④此“雙龍”之名所由起(a名詞:名字、名稱b動詞:說出c動詞:命名d名詞:名聲)

命①其命使各有所主②太醫以王命聚之(a名詞:命令、指示b名詞:命運c動詞:派遣)

能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②先帝稱之曰能(a形容詞:能幹,有才能b動詞:能夠)

年①年且九十②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a名詞:十二個月為一年b名詞:年紀、歲數)

平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②吾與汝畢力平險(a動詞:剷平、削平b形容詞:平坦)

行①必能使行陣和睦②行者休於樹③性行淑均(a動詞:行走b名詞:行列c名詞:品德)

期①盈縮之期,不但在天②與老人期,後,何也③暮見火舉而俱發(a動詞:約會、約定b期限)

輕①素悍勇而輕齊②爾安敢輕吾射③輕兵銳卒④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a形容詞:重量小、輕便b動詞:輕視c名詞:輕裝的部隊)

窮①四時之景不同,而其樂無窮也②復前行,欲窮其林③子子孫孫無窮匱也④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a動詞:到盡頭b形容詞:完、盡、窮盡c形容詞:困厄、處境艱難d形容詞:貧困)

去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②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③去死肌,益三蟲④父以足受,笑而去⑤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⑥挈妻子而去之走⑦魏果去邯鄲⑧攧不可去(a動詞:離開b動詞:距,距離c動詞:表示動作趨向d動詞:除掉、去掉)

卻①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②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a動詞:退,退回b動詞:完成)

攘①攘除奸凶,興復漢室②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a動詞:偷、竊b動詞:排斥、排除)

日①而鄉鄰之生日蹙②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a名詞:每天b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乳①兒含乳啼②婦撫兒乳(a動詞:餵奶b名詞:乳房)

辱①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②今方來,吾欲辱之(a動詞:侮辱b名詞:恥辱)

色①富者有慚色②滿面塵灰煙火色③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a名詞:臉色b名詞:色彩,色澤)

善①為善的受貧窮更短命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③陳康肅公堯諮善射④京中有善口技者⑤田忌善而客待之(a動詞:善於、擅長b動詞:賞識c名詞:善事、善言)

身①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a名詞:身體b名詞:自己c動詞:宛曲地說“死”)

請①曹劌請見②戰則請從(a動詞:請讓,請允許b動詞:請求)

然①則弛然而臥②若聽茶聲然③然得而腊之以為餌④滿座寂然⑤康肅忿然曰(a連詞:但是,可是b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的”或“地”,……的樣子c代詞:這樣d動詞:認為……對、認為……正確、對,正確)

甚①孰之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聞崖上有聲甚厲③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詞:厲害b副詞:很、極c)

勝①高處不勝寒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③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a動詞:勝過、超過b動詞:禁受得住,能承受c形容詞:優美的d形容詞:勝利)

生①君將哀而生之乎?②而鄉鄰之生日蹙③贏得生前身後名④可憐白髮生(a名詞:生活b動詞:活、活著、生存c動詞:生長d使動用法:讓……活下去、使……活下去)

師①十年春,齊師伐我②讀此則為君王師矣(a名詞:師傅b名詞:軍隊c動詞:學習、效法)

實①名存實亡②其實味不同③此皆良實,志慮忠純(a名詞:果實b形容詞:作名詞:誠實的大臣c副詞:實際)

時①謹食之,時而獻焉②學而時習之③春花秋月何時了(a名詞:時間b副詞:經常,按一定時間c副詞:按時、到時候)

食①此率獸而食人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④謹食之,時而獻焉⑤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名詞:食物b動詞:吃c動詞:通“飼”,餵養)

使①晏子使楚②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乎③齊無人耶?使子為使④使齊軍明日為十萬灶⑤齊命使各有所主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a動詞:派、派遣b動詞:出使c名詞:使者d動詞:讓、使(表使令))e動詞:命令)

始①始作俑者,其無後乎?②寒暑易節,始一反焉(a副詞:才,剛b副詞:最初)

市①東市買駿馬②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③一人去為市④昨

日入城市⑤若所市於人者(a名詞:集市、市場b動詞:交易、做買賣c動詞:買d動詞:賣

九年級上冊語文學習方法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九年級上冊語文學習技巧

(1)瞭解。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了這些資訊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麼寫?(

文言文知識點3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介賓短語後置)

2、嘉為先言於秦王(介賓短語後置)

3、燕王拜送於庭(介賓短語後置)

4、使畢使於前(介賓短語後置)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學習方法

(1)瞭解。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了這些資訊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麼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學習技巧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路,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於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文言文知識點4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裡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製的鍋,這裡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裡指簫管與歌喉。

6、皁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著。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餘言否耶?(通"志",記著)

三、一詞多義

1、以:①獨以近城故(因為)

②競以新豔相角(用)

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動詞,距離)

②他日去官(動詞,離開)

3、之:①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無實義)

②遠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四、詞類活用

1、妝、服:莫不靚妝麗服(名作動,戴著……妝飾,穿著……衣服)

2、櫛:櫛比如鱗(名作狀,像梳齒一樣)

3、丘:檀板丘積(名作狀,像山丘一樣)

4、雲:樽罍雲瀉(名作狀,像雲一樣)

5、狀:無得而狀(名作動,形容,描述)

6、下:壯士聽而下淚矣(名作動,流下)

7、觴:最可觴(shāng)客(名作動,勸人飲酒)

8、吏:吏吳兩載(名作動,作官)

五、句式

1、置酒(於)交衢間(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於)空(省略句)

3、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介詞結構後置)

4、有不聽曲(於)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詞結構後置)

5、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主謂倒裝)

六、難句翻譯

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

譯:上至官紳淑媛,下至下層百姓,沒有誰不佩戴著美麗的妝飾,穿著華美的衣服,遊客們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擺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

譯: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練,一切粗俗的歌聲,都停下來,悄無聲息。

3、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

譯: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韋蘇州、白樂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發作了。

4、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山川的興盛衰廢,確實是時運啊!

5、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

譯:官吏的橫暴、衙役的粗俗太嚴重了

文言文知識點5

知識點總結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

積累卡片:

常見文言實詞

1.安

(1)安逸。例:死於安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養,奉養。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3)怎麼。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安穩,安定。例: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副詞,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記》)

(3)曾經。例: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4)同“層”,重疊。例:蕩胸生曾雲(《望嶽》)

3.從

(1)跟,隨。例:戰則請從(《曹劌論戰》)/隸而從者(《小石潭記》)

(2)學習。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3)追尋。例:溯洄從之(《蒹葭》)

(4)依從。例: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5)自,由。例:從口入,初極狹(《桃花源記》)

(6)在。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公輸》)

(7)堂房親屬。例:贈從弟(《贈從弟》)

(8)向。例: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4.得

(1)能夠。例:餘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2)領會。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4)實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獲得。例:優劣得所(《出師表》)

5.道

(1)(正確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主張,思想,學說。例: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說。例: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6.當

(1)面對,對著。例: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2)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例:當餘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3)應當。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7.方

(1)指面積。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處所。例: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學而》)

(3)當……時。例:方其遠出海門(《觀潮》)

(4)將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國

(1)國防。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國家。例: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

(3)國都,京城。例: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惠子相樑》)

(4)國事。例: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5)地勢。例:國險而民附(《隆中對》)

9.會

(1)適逢。例: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體會,領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3)彙集。例: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

(4)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會當凌絕頂(《望嶽》)

10.見

(1)看見。例:清澈見底(《滿井遊記》)/見漁人(《桃花源記》)

(2)拜見。例:徐庶見先主(《隆中對》)/於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3)接見。例:將軍豈願見之乎(《隆中對》)

(4)瞭解。例: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5)認識。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6)xiàn,引見。例:胡不見我於王(《公輸》)

11.將

(1)將要。例:將以攻宋(《公輸》)/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2)帶兵。例: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3)帶兵的人,將領。例: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帶領。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6)拿。例:自將磨洗認前朝(《赤壁》)

(7)和,與,同。例:暫伴月將影(《月下獨酌》)

12.盡

(1)全部取得。例:利盡南海(《隆中對》)

(2)盡興。例:造飲輒盡(《五柳先生傳》)

(3)盡頭,到頭。例:林盡水源(《桃花源記》)

(4)窮盡。例: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觀潮》)

(5)完,沒有了。例: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6)全,這裡作動詞,“吃盡”。例: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13.文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髮文身(《觀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瞭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5)識別,認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文言文知識點6

一、通假字

1、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通叩,詢問。

二、一詞多義

1、且

①久居,禍且及汝 將要

②賊能且眾 而且

③宋故自負,且欲觀客所為 並且

④且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況且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尚且

⑥不出,火且盡(《遊褒禪山記》 將要

⑦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將要

2、力

①力多善射 氣力

②力請客 極力

3、許

①不知何許人 名詞,處所 ②殺三十許人 形容詞,表示大約的數量

4、寢

①有健啖客,貌甚寢 醜陋 ②既同寢 睡覺

三、 詞類活用

奪其物,故仇我:意動用法,以為仇

客初至,不冠不襪:名作動,戴帽子,穿襪子

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 使動用法,使感到痛快

賊二十餘騎四面集 名作狀,從四面

客奮椎左右擊 名作狀,從左右四、古今異義詞 四、古今異義詞

子燦見窗戶皆閉 古:窗子和門

四、特殊句式

1、客則鼾睡(於)炕上矣 省略句

2、吹觱篥數聲 定語後置句

3、大鐵椎,不知何許人 判斷句

4、 賊二十餘騎四面集 定語後置句

5、北平陳子燦省兄(於)河南

大鐵椎傳譯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從揚州回家,與陳子燦同船。子燦時年二十八歲,愛好弄槍使棒,我給他講授《左傳》中的兵謀兵法時,趁機問:你走南闖北,碰到過奇異之人嗎子燦向我講述了大鐵椎的事,於是我寫了《大鐵椎傳》。

大鐵椎,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北平陳子燦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家裡遇見了大鐵椎。宋是懷慶青華鎮人,擅長武術,七省愛好技擊的人都來向他學習武藝,人們因他長得魁梧健壯,所以叫他宋。宋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懷慶人,力氣大,善射箭,比陳子燦大七歲,小時候同學,因此陳子燦曾經與他一同訪問過宋。

當時座上有個飯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醜陋,右腋下夾著個大鐵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飯以及拱手行禮時,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鐵椎柄上的鐵鏈折迭圍繞著,像鎖上的鏈子,把它拉開有一丈多長。他很少跟人們交談,說話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的`口音。問他家鄉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們同住一個寢室,到半夜,俠客說:我走了。話音剛落,人就不見了。陳子燦見窗門都關著,就吃驚地問高信之。高信之說:客人剛來時,不戴帽子,不穿襪子,用藍手巾包著頭,腳上纏著白布,除了大鐵椎外,什麼東西都沒有攜帶,而腰帶中裹著很多銀子。我和宋都不敢問他。陳子燦一覺醒來,俠客卻已打著呼嚕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俠客向宋告辭說:我當初聽到你的名聲時,把你當作英雄豪傑,然而你的武藝全不頂用,我走了。宋竭力挽留他,他就說:我曾屢次打殺攔路搶劫的強盜,奪取他們的財物,因此他們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災禍將會牽連到你。今晚半夜,強盜們正約定和我到某個地方決鬥。宋高興地說:我騎著馬帶著弓箭來助戰。俠客說:不要去,強盜本領強且人又多,我想要保護你,就不能殺個痛快。宋向來自以為了不起,並且也很想看看俠客的本領,就竭力請求俠客同往。俠客沒辦法,就帶他一起走。將要到達決鬥的地方,俠客送宋登上一座荒廢無人的堡壘,說:你只許觀看,千萬別作聲,(以免)讓強盜們發覺你。

這時,雞叫月落,星光照著空曠的原野,百步之內能夠看見人。俠客騎馬飛馳而下,吹了幾聲觱篥。一會兒,二十多個騎馬的強盜從四面聚集過來,徒步行走揹著弓箭跟在後面的有一百多人。一個強盜提著刀縱馬衝向俠客,俠客大喊:看椎。揮舞起鐵椎,強盜應聲墜落馬下,馬頭也被砸得碎裂。那夥強盜向前包圍上來,俠客奮力揮舞鐵椎左右猛擊,強盜們連人帶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殺死。宋屏住呼吸觀看這場惡戰,嚇得兩腿發抖,幾乎從堡壘上掉下來。忽然聽到俠客大聲呼喊道:我走啦!塵灰滾滾,朝著東方飛奔而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魏禧評論說:張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鐵椎捶擊秦始皇,大鐵椎大概也是那種人吧老天生下有奇異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但我讀陳亮的《中興遺傳》,發現那些才智出眾、俠義剛烈、雄奇卓異的人,無聲無息地不能在當代顯露功績聲名的,又為什麼這樣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還是任用他們自會有一定的時機呢陳子燦遇見大鐵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應當是三十歲,那麼大鐵椎今年已有四十歲了。子燦又曾經看見他寫買東西的單子,楷書寫得非常工整漂亮。

文言文知識點7

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裡指不順。

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文言文知識點8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作者: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題解: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於向君主陳說作者的請求和願望。

2、重點實詞。

布衣:平民 。 躬耕:親自。 以驅馳:奔走效勞 。 傾覆:兵敗。

光:發揚光大。 恢弘:發揚擴大。義:適宜、恰當。 宮中:皇宮中。

府中:朝廷中。 陟(獎)罰(懲罰) 臧(善)否(惡)。 刑:罰。

遺:給予。 夙夜:早晚。 駑鈍: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剷除。

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諮諏(詢問)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闕(通“缺”當“缺點、疏漏”講)漏。 簡(通“檢”選拔)拔

4、古今異義字: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指品質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動振奮。今意指激動感謝。 痛恨:痛心遺憾。今指十分憎恨。

開張:擴大。今指商店開始營業。

5、 一字多義: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yí)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託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則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之秋:時。 恢弘:這裡指動詞,意思是發揚擴大。 猥(這裡指:降低身份)自。

良實:這裡指善良、誠實的人。 駑(劣馬)鈍(刀鋒不鋒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諸葛亮自謙的話。

7、 成語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顧茅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8、翻譯重點句子: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譯: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們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形勢萬分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頭。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翻譯: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翻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

(4)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翻譯: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翻譯: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動,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翻譯: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譯:先帝知道我謹慎小心,所以先帝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翻譯: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

(9)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翻譯: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任務託付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給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不應該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啊!

8、理解性背誦: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5)《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7)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8)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9)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10)在中國男子足球隊衝擊世界盃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1)《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現作者無意於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4)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5)通過對比寫出先後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1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7)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託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8)嚴明賞罰的句子是: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9)諸葛亮《出師表》中寫作者回憶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訪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本文敘述某件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是:三顧茅廬 ,本文中作者認為西漢所以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費褘、董允等人的語句是: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親賢遠佞 。

1、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3、後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諸葛亮的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妄。

5、諸葛亮的政治願望: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6、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不利的客觀條件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8、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簡述“三顧茅廬”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崩殂 死(皇帝)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時

蓋追先帝殊遇 原來是;優待,厚遇 以光先帝遺德 發揚光大

恢士之氣 發揚擴大 陟罰臧否 善惡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顯示;治 是以先帝簡拔 因此

以遺陛下 給予 悉以諮之 都;詢問

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疏遠 痛恨於桓靈也 痛心遺憾

躬耕 親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由是感激 感動,激動

遂許先帝 於是;答應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餘數

夙夜憂嘆 早晚 恐託付不效 實現,完成

深入不毛 不長草(的地方) 庶竭駑鈍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託臣以以討賊興復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過失

諮諏善道 詢問 臨表涕零 流下眼淚

句子翻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因此我很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意為他奔走效勞。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陛下也應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採納正確的意見。

關鍵問題

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文言文知識點9

一、通假字。

1、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乾。)

2、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3、師者,以是傳道受業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異也。(生:同“性”,先天,天資。)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同“憑”。)

8、自餘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10、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盤繞。)

11、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其下賢人也亦遠矣。(低於)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佔)

4、故為之文以志。(寫文章)

5、外與天涯。(交會)

6、順流而東。(東進)

7、臥而夢。(做夢)

文言文知識點10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錶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裡)

“其”

①以其無禮於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紮)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裡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知識點小結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常用知識點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介賓短語後置)

2、嘉為先言於秦王(介賓短語後置)

3、燕王拜送於庭(介賓短語後置)

4、使畢使於前(介賓短語後置)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儘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技巧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複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覆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蒐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覆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複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文言文知識點11

《觸龍說趙太后》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趙太后新用事(新:剛剛)

2、老婦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謝:道歉)

4、老婦恃輦而行(恃:依靠,依賴)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為長安君約車百乘(約:置辦,配備)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義詞

1、質:

文質彬彬(本質)

質疑問難(詢問)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作抵押,……做人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質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也(用 )

3、甚:

若長安君主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

4、異:

永州之野產異蛇(奇異)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

5、少:

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齡小)

6、為: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作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替)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做,準備)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做,治)

四、詞類活用

1、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侯:名作動,封侯;繼:動作名,繼承人)

2、日食飲得無衰乎(日:名作狀,每日)

3、沒死以聞(聞:使動,使……聽聞)

4、今媼尊長安君之位(尊:使動,使……尊)

五、古今異義詞

1、至於:至於趙之為趙

古義:到,上推到;今義:多作副詞,表示另提到一事

六、文言句式

1、趙氏求救於齊(狀語後置)

2、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賓語前置)

七、重點翻譯句

1、 日食飲得無衰乎?

譯: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2、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譯:我私下認為您喜歡燕後超過喜愛長安君。

3、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譯:難道這不是為他作長遠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做國君嗎?

4、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譯:從這一代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他的繼承人有在的嗎?

5、微獨趙,諸侯有在者平?

譯:不僅僅是趙王,其他諸侯的子孫繼承人有在的嗎?

6、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譯:這樣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會降臨到他們身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他們的.子孫身上。

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譯:父母愛惜自己的子女,就替他們作長遠的打算。

文言文知識點12

愛蓮說句子: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愛蓮說句子翻譯:

水上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非常多。

愛蓮說句子:

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句子翻譯:

而我卻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愛蓮說句子:

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愛蓮說句子翻譯:

(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

愛蓮說句子: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愛蓮說句子翻譯: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愛蓮說重點句子:

(1)象徵君子身處汙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汙、不隨俗沉浮的品質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漣而不妖

(3)象徵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菊、牡丹、蓮象徵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知識點13

《誡子書》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誡子書》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裡,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註釋

誡:警告,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才:才幹。

廣才:增長才幹。

成:達成,成就。

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治性:修性,養性。

與:跟隨。馳:疾行,這裡是增長的意思。

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窮廬:破房子。

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於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賞析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誡子書》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文言文知識點14

【考查要點】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知識疏理】

1.準確理解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特別要注重課文的註解,重要的詞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語句;2.字詞的掌握和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試題特點】

文言文閱讀題從取材看以課內篇目為主,近年有向課外發展的趨勢。選取的課外材料主要是比較淺顯的趣味性記敘文,還有部分哲理性短文。從考查的內容看更加註重能力考查。除對字詞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對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現手法的分析等,回答問題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義。特別是一些鼓勵創新的開放性題在文言文閱讀題中的出現,受到普遍歡迎。從題型看既有客觀題,又有主觀題。客觀題多采用選擇題;主觀題多采用用原句回答問題、概括意思、填寫等。

【解題導引】

例1.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令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呼。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朝代)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是。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增其舊制()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前人之述備矣()

④去國懷鄉()

3.第三段、第四段具體表現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請結合這兩段內容,分別以“悲”和“喜”為首字,寫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4.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膝子京的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體會。

上面的試題比較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命題採用主觀題型,分別從文學常識、文言實詞、仿寫、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領悟等角度考查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運用能力。

第1題側重考查學生的文學常識,只要平時留心熟記,注意歸類,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漁家傲》。

第2題要結合具體語境解釋加點的詞語。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據境擇義”,要考慮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古今義異詞(制:今作“制度”講,古作“規模”講,其含義為後者):“屬”是通假字,通 “囑”,“囑託、吩咐”的意思:“備”有“完備”、“準備”、“詳盡”多個義項,依據語境,其義為“詳盡”:“去”是個古今異義詞,今義為“往、到”;古義為“離開”,該句中的“去”義為“離開”。

第3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仿寫。讀了優美的文章,自然會對文中的妙語記憶猶新,躍躍欲試。文中的對偶句所拾即是,關鍵是如何仿寫。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現成對偶句的基礎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詞語,(如“悲陰風怒號;喜漁歌互答”。“悲景色陰晦,喜湖光晴明”。)還可以自主創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體相似即可。實在不行,就從指定的文段中抄錄一組對偶句,當然,無論是仿寫還是創作,其內容應與第三、四段關聯,還是個對偶句即可。

第4題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態度。請聯絡作者的處境和文章的主題去分析,即可明確: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第5題可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絡原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鼓勵有創見。但觀點錯誤或偏激應酌情扣分。

文言文知識點15

一.重點掌握以下詞、句

1.一詞多義:

(1)“卒”:①死。“卒葬之”。②終於。“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戰》)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滅。”②文字。“獨其為文”。、③華美、有彩飾。“舍其文軒”。(《公輸》)

(3)“道”:①道路。“有碑僕道”。②說、講。“何可勝道也哉”。③道理。“傳道受業”(《師說》)④正確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極”:①盡,-盡情享受。“極夫遊之樂”。②至多,最多。“亦極七八萬耳”。(《赤壁之戰》)

(5)“觀”:①觀察、看。“古人之觀於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觀”。③建築物的一種,讀 ,“大王見臣列觀”。(《廉頗簡相如列傳》)

(6)“得”:①能夠。“不得極夫遊之樂”。②心得、收穫。“往往有得”。③融洽。“與公甚相得”。④得到,獲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肅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剷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難”(《赤壁之戰》)。③我國古代對少數民族及外國的一種蔑稱。“南撫夷越”。(《隆中對》)

(8)“相”:①幫助、輔佐,讀 。“無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讀。“操雖託名漢相”(《赤壁之戰》)③互相,讀 。“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

(9)“悲”:①感嘆、嘆惜。“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③哀憐。“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10)“勝”:①盡 。“何可勝道也哉”。②能承擔,禁得起, 。“沛公不勝杯構”(《鴻門宴》)。③優美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④勝利, 。“終不能加勝於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詞性活用:

(1)“舍”:築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始舍於其址”。

(2)“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名之曰褒禪”。②說清楚,說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而莫能名者”。

(3)“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好遊者亦不能窮也”。

(4)“謬”:弄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世之謬其傳……”

(5)“傳”:流傳下來的文字,動詞活用為名詞。“後世之謬其傳……”……

一、古文化常識:

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詩文書畫皆精,寫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三篇關於赤壁的詩文。

2、望:農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二、通假字:

1、舉酒屬客:屬通囑,勸酒

2、山川相繆: 繆通繚,縈繞

三、古今異義:

1、望:古——農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今——希望、渴望

2、如:古——往,去 今——如同、像

3、是:古——代詞,這 今——判斷詞

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

今——容貌漂亮的女子

5、鬥牛:古——星宿名 今——一種體育活動或遊戲

四、 一詞多義:

1、而:①錶轉折 例:雖一毫而莫取

②表承接 例: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③表修飾 例:客喜而笑

2、下:①名詞,下面 例: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②動詞,攻佔 例:下江陵

3、方:①名詞,地方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副詞,正當 例:方其破荊州

4、然:①仿聲詞詞尾,……的樣子 例:其聲嗚嗚然

②代詞,這樣 例:何為其然也

5、乎:①介詞,相當“於” 例:鬱乎蒼蒼

②語氣助詞 例:困於周郎者乎

6、之:①助詞“的” 例: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②代詞,大自然 例: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③結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例:不知東方之既白

7、如:①介詞,像 例:浩浩乎如憑虛御風

②動詞,往 例:縱一葦之所如

8、望:①農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例:七月既望

②動詞,眺望,遠望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五、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一樣

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歌

3、桂棹兮蘭槳:桂、蘭——名作狀,用桂樹,用木蘭

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泣——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6、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7、下江陵:下——名作動,佔領、攻下

8、順流而東也:東——名作動,向東進發

9、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TAG標籤:文言文 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