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唐詩三百首/列表

李白《早發白帝城》的翻譯及其賞析

導語:《早發白帝城》全詩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下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李白《早發白帝城》的翻譯及其賞析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翻譯: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早發白帝城》註釋: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山上。它下臨長江,距三峽西口夔門極近。白帝山雖不高峻,但從江船仰望,卻彷彿城接雲霞。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為返還之作。應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辭:別,離開。這裡指出發。

白帝:白帝城。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人云間。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約六百餘里,這兒說千里,是大略的說法,形容兩地相距之遠。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水經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啼:鳴叫,猿的叫聲象啼哭。

輕舟:指載得輕行得快的船。

  《早發白帝城》賞析: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李白《早發白帝城》閱讀答案附賞析古詩詞鑑賞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稜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流放,在走到四川省境內的白帝城時卻意外地得到了赦免。這首詩就是他從白帝城乘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寫的。曙光初現,朝霞滿天,巍巍白帝城屹立在彩雲之中,我們的詩人懷著興奮的心情,乘船回鄉了。小船順流東下,浩蕩的江流推送著鬆快的行舟,那船隻,就像乘奔馬,駕長風,飛速前進。兩岸的青山一對對撲面而來,一排排往後退去。三峽的猿啼聲,聲聲相接,不絕於耳。不知不覺間已越過了萬重山嶺,千里水程,來到了江陵城下。這時,夕陽剛剛收盡它的餘輝,蒼茫暮色,從天邊漸漸推移過來,青山、綠水、孤帆、古城都變得模糊了,只有詩人的心情還像朝辭白帝城時一樣輕鬆。於是,他提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輕捷明快的詩篇。

  《早發白帝城》作者介紹: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國小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遊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遊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蹉跎歲月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遊於晉(今山西省)。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

,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陽以北(今山西省一帶)地區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開國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為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為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三十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梅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為人正直,敢於力諫,張九齡尤以文學才能,道德文章,為世所重。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負責監察督辦所轄地區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飢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