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唐詩三百首/列表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閱讀答案附賞析

  【原文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閱讀答案附賞析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註釋】

⑴業師:法名業的僧人。一作“來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過、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滿清聽:滿耳都是清脆的響聲。

⑸樵人:砍柴的人。

  一:【閱讀理解和答案

1.前六句是如何表現時間的變化的?請賞析其中第二聯的妙處。

2.“孤琴”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請發揮聯想和想像,把.“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所描寫的景象描繪出來。

答案

1.①前六句先後描繪夕陽西下、群壑昏暝、鬆際月出、風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形象,準確地表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變化。②第二聯寫詩人見鬆月而覺夜涼,聽清泉而感山幽,細緻人微地傳達出日暮山間聽泉時的全部感受,很有韻味。(或“從視覺、觸覺、聽覺等多角度表現日暮山間的清幽,表達了作者等友而心不急的閒適的心境”)

2.以“孤”修飾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孤獨形象。(意對即可)

3.示例:月光傾瀉鬆間,靜靜的夜晚平添些許涼意;清風與流泉相和,在耳畔奏鳴。(意象2分,少兩個扣1分;表達1分)

  二:【閱讀理解和答案】

1.請賞析頷聯中“生”“滿”兩字的妙處。(3分)

2.對尾聯中詩人表現出來的心態,有人認為是焦急,有人認為是平和。你認為是哪一種?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生”即生髮,陣陣涼意從松林、月光中生出,瀰漫整個山林,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夜色的清冷。(2分)“滿”即充滿,清風鳴泉交相呼應,縈繞耳際,以動襯靜,精妙地寫出了山中的幽靜。(2分)

2.觀點1:焦急。詩歌前三聯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了時間的推移,夜色已深;(2分)故人期而未至,“孤”字更流露出詩人的焦急心態。(2分)

觀點2:平和。詩歌前三聯描寫了一幅靜謐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現了詩人心境的閒適;(2分)故人期而未至,詩人撫琴等待,足見詩人心態的平和。(2分)

  【賞析】: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寫在山間夜宿,期待友人不至。前六句盡寫夜色: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鬆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後兩句寫期待故人來宿而未至,於是抱琴等待。全詩不僅表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時令特徵,而且融合著詩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靜,語言委婉含蓄。

此詩寫詩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來而友人仍不至時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帶黃昏時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先後描繪夕陽西下、群壑昏暝、鬆際月出、風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生動的意象,渲染環境氣氛。隨著景緻的流動,時間在暗中轉換,環境越來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詩中,很善於表現自然景物在時間中的運動變化。山區尋常的景物,一經作者妙筆點染,便構成一幅清麗幽美的圖畫。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有《孟浩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