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當前位置 /首頁/詩詞歌賦/詩人/列表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近代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生於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生平  丘逢甲,臺灣苗栗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1895年甲午戰爭後,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人民激憤,丘逢甲堅持反對並組織義軍反抗。同年5月23日,唐景嵩發表宣言,宣稱“臺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丘逢甲任義勇軍統領,隔日,國會議長林維源逃亡至福建省廈門。在5月29日乙未戰爭掀起戰端,6月4日總統唐景嵩棄職逃亡福建廈門,鎮守北臺灣的正規軍潰敗。其後丘逢甲見局勢不可為,攜帶家眷內渡廣東嘉應州。其後雖有名將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及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人率領的諸多民間義勇軍奮起抗日,但由於裝備及訓練均遠不如日本,終究於10月21日被日軍攻入大本營臺南,臺灣淪陷。    丘逢甲內渡後先在家鄉和潮州、汕頭等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蕭惠長等人創辦的興民學堂聘為首任校長;後利用擔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諮議局副議長的職務之便,支援康梁維新變法,並投身於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與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革命黨人參與籌劃潮州黃岡起義等革命活動。   中華民國建國後,丘逢甲被選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臨時政府。民國元年(1912)元旦因肺病復發,正月初八日病逝於鎮平縣淡定村,終年48歲。臺灣建有逢甲大學以示紀念。
TAG標籤:丘逢甲 # 丘處機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