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勵志小故事/列表

對人有啟發意義的小故事10個

導語;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因此,要全面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下面是對人有啟發意義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對人有啟發意義的小故事10個

  1、查理卓別林笑對人生

19世紀末,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不幸的男孩。出生後一年,父母離婚,他跟了母親。然而母親在他6歲時精神失常被收入精神病院,他也被收入孤兒院。他自小當過藥店的徒工、旅館的服務生、書店的夥計、玻璃廠的零工,印刷廠的學徒。他的童年飽嘗都市裡的苦難,沒有一個正常兒童應有的快樂,但他後來卻發現了對付苦難的有效方法,他掌握了笑的祕密和訣竅。於是他就把他的笑拍成電影,他的每一部影片均在世界範圍內擁有3億觀眾。他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他就是查理卓別林。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病痛、苦難、挫折等是人生的不幸,但如果我們能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它,並用積極的行動去戰勝它,它就會變成人生寶貴的財富。卓別林用笑的祕密和訣竅對付人生的苦難,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昇華。

  2、陰影是條紙龍

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只能容納幾隻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裡面死了,無一倖免!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扎,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儘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當祖父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蹟出現了:僅僅幾分鐘,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啟示: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裡。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自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思想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漫漫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出現新的洞天。

  3、捕鼠器和雞、豬、牛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裡釋出警報。但院子裡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檢視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後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雞、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絡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絡著,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但聯絡又是具體的,每一事物與他事物相聯絡又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到聯絡的條件性。

從表面上看,一個捕鼠器與老鼠有著聯絡,而與雞、豬、牛等動物關係不大。但由於出現了捕鼠器誤捕到了毒蛇,使得雞被殺掉用來給農夫的妻子補身子,豬、牛被殺掉用來待客。

  4、男孩與死驢的故事

一個城裡的孩子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了100美元要買一頭驢,這個農民接過錢同意第二天把驢牽給他。第二天農民來找男孩,說驢子死了,錢也花光沒法退了。男孩就讓農民把那頭死驢給了他。

幾天後,農民遇到了男孩,問他是如何處置死驢的。

男孩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彩票,每張美元。”多年後,長大男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

啟示: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如果伴隨著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人們的認識能力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認識的成果甚至是驚人的。

男孩花了100美元買了一頭死驢,應該說十分倒黴,但他沒有簡單處理了事,而是打破常規,從人們急於中獎的心理出發,將驢作為獎品舉辦幸運抽獎,用創造性思維處置了死驢,並得到了1000美元。如果這個男孩墨守成規,不積極主動進行創造性思考,而且每每遇事如此的話,也許世界上就少了一個當總裁的人才了。

  5、分粥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夠分。剛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能吃飽的,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決定推選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讓他給大家分粥。開始就有人挖空心思地去討好、賄賂分粥的人,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然後,大家又組成三個分粥委員會及四人評選委員會,還是互相攻擊、扯皮,當粥吃到嘴裡時已經是涼的了。

最後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一起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後,端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分粥的人吃到最少的,大家都儘量分得平均些。這樣一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在事物總體數量不變的情況下,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這要求我們要優化結構,理順體制。

“輪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到其他人挑完後,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是理順體制,是量變。“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6、吃蛋原理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戶人家養了一隻母雞,這隻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對於這戶人家來說,可有三種消費方案:一是堅持一天吃一個蛋——收支平衡;二是把雞殺了吃掉——透支;三是堅持在一段時期內少吃雞蛋,省出10個,孵成小雞,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雞,4只公雞,過些日子,這家人可以一天吃5個雞蛋,遇上特殊的日子,還可以殺只公雞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這樣堅持下去,那麼消費水平便會不斷提高,積累也會越來越多。

啟示:面對同一事物,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三種不同的消費方案,反映不同的消費觀念。整個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第三種消費方案體現了發展的觀點。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因此,要全面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同時創造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好的方面轉化。

  7、零和遊戲原理

零和遊戲原理源於博弈論。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 THEORY,直譯就是“遊戲理論”。一項遊戲中,勝方所得與負方所失相同,兩者相加,正負相抵,和數必為零,這就是所謂的“零和”。“零和遊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遊戲”相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蔽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但0世紀以來“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非零和遊戲”即“負和”或“正和”觀念所代替。“負和遊戲”指,一方雖贏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可謂沒有贏家。贏家所得比輸家所失多,或者沒有輸家,結果為“雙贏”或“多贏”,稱為“正和”。在競爭社會中,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從“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遵守遊戲規則,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會出現,吃虧的最終還是自己。

啟示: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實際出發,不是從單一的因素出發,而是要從複雜的全面的實際出發,去具體分析每一個事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零和”“負和”和“正和”是遊戲結果的三種事實,過去人們只從“零和”這個單一事實出發,而不能從全面的實際出發,尤其是忽視了“正和”這一事實,從而導致了人們形成了錯誤的主觀認識,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8、玫瑰與青蛙

一株漂亮的紅玫瑰,因為自己是花園裡最美麗的的花朵而感到驕傲,但是它卻發現人們總是站在遠處欣賞它而從不靠近。原來,在它的旁邊一直蹲著一隻又大又難看的青蛙,紅玫瑰非常生氣,命令青蛙立刻從它身旁消失。青蛙順從地離開了。沒過多久,青蛙經過紅玫瑰身旁,驚訝地發現它已經凋謝,葉子和花都已經掉光了。青蛙問:“尊貴的紅玫瑰,你看起來很不好,發生什麼事情了?”紅玫瑰答到:“自從你走以後,蟲子每天都在啃食我,我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美麗了。”青蛙說:“當然了,我在這裡的時候幫你把蟲子都吃光了,你才成為花園裡最美麗的花朵。”

啟示:紅玫瑰自命清高,認為青蛙蹲在花園裡不僅一點用都沒有,而且還影響了人們對自己的欣賞和讚美,便毫不客氣呵斥青蛙快快離去。紅玫瑰的這一舉動,不僅傷害了青蛙的自尊心,而且也給自己帶來了厄運。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只有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生活才會其樂融融,明天才會更美好。

  9、如此鄰居

據傳說,有座深山裡住著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李。一日,張家來了客人,就到李家借了竹筍。過了幾日,張家扛了一根竹竿到李家說:“還你竹筍,只是老了點!”又過了幾日,李家也來了客人,就到張家借了一隻老母雞。停了幾日,李家拿了一隻雞蛋到張家說:“還是你老母雞,只是嫩了點!”

啟示:該故事啟示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必須弄清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求我們在自己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提高和鍛鍊自己,不斷地完善自我,堅決反對故意混淆事物所處階段的損人利己的言行。

  10、六獅不敵一牛

黑龍江省第一家非洲林園在亞布力林業局正式建立。開園之日,威風凜凜的非洲獅——五隻母獅和一隻公獅,在剛剛返青的森林裡時隱時現。然而,當工作人員將150公斤左右的小黃牛放在園中,對非洲獅進行野化訓練時,這六隻一歲多的獅子忙活了兩個多小時,卻沒有將小黃牛咬死。受傷的小黃牛甩蹄刨土,眼睛血紅,低頭衝向非洲獅,嚇得獅子紛紛後退。最後,五隻母獅全力才將這頭小牛撲倒,在旁邊看著的公獅,這時才跑上前來,吼了幾聲。過了一會兒,受傷的小牛竟然又站了起來,怒視非洲獅,非洲獅晃來晃去,再也不願進攻了。據非洲獅林園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六隻非洲獅系人工養大,因此捕殺獵物的能力很弱。

啟示: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包括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對立統一的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依存,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善於區分矛盾雙方的對立,又要善於創造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著人們期望的一方轉化。獅子本身存在著“凶猛”和“溫順”的對立,而這種對立又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獅子因人工養大,由原來的“凶猛”變得“溫順”,小黃牛因面臨絕境而由原來的“溫順”變得“凶猛”。其實,獅子和小黃牛也是對立統一的雙方,對立的雙方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獅子因三餐無憂而“溫順”,小黃牛因死亡的威脅而“凶猛”。事物就是在這種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運動中變化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