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勵志小故事/列表

勵志小故事大道理200字【薦讀】

導語:我們總覺得活得很累,我們總有排洩不完的痛苦,這是為什麼?原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種錯誤——放大痛苦。下面是有關勵志小故事大道理200字,歡迎閱讀。

勵志小故事大道理200字【薦讀】

 1、學會沉澱自己

麥克失業後,心情糟透了。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麥克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裡惟一的一張桌上放著一杯水。牧師微笑著說:“你看這隻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裡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麥克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

澱到杯子底了。”

牧師贊同地點點頭:“年輕人,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盪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而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汙染,反而更加純淨了。” (摘自9月30日《上海譯報》作者佚名)

  2、目標要趁早

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決定為他們養一隻小狗。小狗抱回來以後,他們想請一位朋友幫忙訓練這隻小狗。在第一次訓練前,女馴狗師問:“小狗的目標是什麼?”夫妻倆面面相覷,他們實在想不出狗還有什麼另外的目標:“……一隻小狗的目標?那當然就是當一隻狗了。”女馴狗師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隻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

夫婦倆商量之後,為小狗確立了一個目標———白天和孩子們一道玩,夜裡要能看家。後來,小狗被成功地訓練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財產的守護神。

這對夫婦就是美國的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和他的妻子迪帕。他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做一隻狗要有目標。推而廣之,做一個人更要有目標。(摘自9月24日《解放日報》作者畢淑敏)

 3、人生如騎車

父親正在教兒子學騎自行車。兒子不過七八歲,和自行車一般高。學了半個多小時,兒子仍舊沒有進步,一上車車便倒了。即使車當時沒倒,也只是歪歪斜斜地走上幾米後,就連車帶人一齊摔倒。忽然,父親鄭重其事地對兒子喊道:“學會騎車注意三點,先要身子正,上了自行車不要斜著身子,身子歪了是騎不好車的;再是眼睛向前看,選擇好前進的路;還有一點是腳下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車走得快,走得穩……”

那個兒子就是我。後來,我不到十歲騎自行車的技術就很嫻熟,即使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我也能行走自如。如今,我已參加工作,面對人生之路,我又想起了父親的三句話:身子要正,眼睛向前,腳下用力。(摘自《遼寧青年》第9期作者振林)

  4、可怕的經驗

有一位母親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一天,她帶著5歲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想了解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

問明來意後,化學家要求她們隨他一起去實驗室。他將一瓶黃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好奇地看著它,顯得既興奮又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終於試探性地將手伸向瓶子。這時,他的背後傳來了一聲急切的斷喝,母親快步走到孩子旁邊,孩子嚇得趕忙縮回了手。

化學家哈哈笑了起來,對孩子的母親說:“我已經回答你的問題了。”他漫不經心地將自己的手放入溶液裡,笑著說:“其實這不過是一杯染過色的水而已。你的一聲呵斥出自本能,但也呵斥走了一個天才。”

許多父母都容易犯下這個錯誤,他們總以經驗來約束孩子的好奇心,於是孩子們也就習慣於接受現狀而不敢探索創造,踏上的只是和父母同樣的道路。

(摘自2月3日《上海家庭報》作者佚名)

 5、攪動自己

老鷹都把窩巢築在“樹梢”或是“懸崖陡壁”上,生態學家們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後發現,母鷹先銜一些“荊棘”放在底層,再叼來些尖銳的“小石子”鋪放在“荊棘”上面。後來又銜了些枯草、羽毛或獸皮蓋在小石子上,做成一個孵蛋的窩。

小雛鷹慢慢長大,羽毛漸漸豐滿,這時,母鷹認為,該是小鷹學會“自我獨立”的時候了。母鷹開始“攪動窩巢”,讓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露出尖銳的小石子和荊棘,小鷹被扎得疼痛難耐,嗷嗷直叫,可是母鷹卻很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小鷹只好忍著痛振起雙翅,離巢他飛。

母鷹殘忍無情嗎?不!母鷹深愛著它生養的小鷹!但是母鷹更渴望它疼愛的小鷹能成為四處翱翔的飛鷹。因此,必須無情地逼著小鷹飛離舒適的家,勇敢地學習“獨立”。

其實,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湯,如果沒有攪動,鮮美調料就會一直沉在碗底,惟有辛勤地“攪動自己”,才能讓內在的才華與能力全部呈現。就像小鷹一樣,母鷹無情地“攪動鳥巢”才逼得它必須獨立展翅飛翔。(摘自《羊城晚報》作者李陽波)

 6、自己加滿水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當他的貨輪卸貨後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時,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風暴。水手們驚慌失措,老船長果斷地命令水手們立刻開啟貨艙,往裡面灌水。

“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裡灌水只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個年輕的水手嘟囔。

看著船長嚴厲的臉色,水手還是照做了。隨著貨艙裡的水位越升越高,隨著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一點地減少,貨輪漸漸平穩了。

船長望著鬆了一口氣的水手們:“百萬噸的巨輪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

在某山區的著名旅遊景點,有一段被當地人稱為“鬼谷”的最危險的路段,路窄坡陡,兩邊是萬丈深淵。每當導遊們帶隊來到這裡時,一定要讓遊客們挑點或者扛點什麼東西。

“這麼危險的地方,我不拿東西就兩腿打顫了,再負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險嗎?”遊客不解。

導遊小姐嫣然一笑,解釋道:“這裡以前發生過好幾次事故,都是迷路的遊客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當地人每天都從這條路上挑著東西來來往往,卻從沒人出事。只有你意識到危險了,再負重前行,反而會更安全。”

這就是“壓力效應”。那些胸懷大志,背上有沉甸甸的責任感的人,才能從歲月和歷史的風雨中堅定地走過“鬼谷”。而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像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往往一場人生的狂風巨浪便會把他們打翻。 (摘自《青年博覽》)

 7、瘋長的魚

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魚缸,缸裡養著十幾條魚。那種魚長約三寸,大頭紅背,長得特別漂亮。

一轉眼,兩年時間過去了,那些魚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依舊三寸來長。

忽一日,魚缸被一小兒砸了一個大洞,待人們發現時,缸裡的水已所剩無幾,人們急忙把魚打撈出來。怎麼辦呢?人們四處張望了一下,發現只有院子當中的噴泉水池可以做它們的容身之所。於是,人們把那十幾條魚放了進去。

兩個月後,一個新的魚缸被抬了回來。人們都跑到噴泉水池邊來撈魚。撈來一條,人們大吃一驚;又撈出一條,人們又大吃一驚。兩個月,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一尺來長。

人們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有的說,可能是因為噴泉水池的水是活水,魚才長這麼長;有的說,噴泉的水可能含有某種礦物質……但無論如何,大家都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噴泉水池要比魚缸大得多。

年輕人的成長也是這樣,要想使自己長得更快,就不要拘泥於一個小小的魚缸。

 8、不通融與通融

帶九歲的兒子到秋季版的嘉年華遊玩。我們走到了掛滿憨態可掬、神態各異的動物玩具的遊戲點上。那是一個擲球的遊戲,四個代幣擁有三次投球機會,只要球滾落進桌上任何一個圓圈裡,就能中獎。我擲了三次,第一次出界了,後兩次都穩穩當當地停留在了界內,按理,可以獲贈一個大猩猩了。不料,那個老外指指我面前的桌板,就不再吱聲了。

我這才注意,前面的桌板上白底紅字,寫著幾條規則,醒目得很,說是擲球時身子超過了紅線,擲中了也不算。興許我剛才太躍躍欲試了,對這個規則未加留意。

後來晃悠到了另一處遊戲點。這種玩法類似常見的飛鏢遊戲。只要四次有兩次擊中,就有可能得獎。兒子來了興致,前兩次都落空了,第三次不偏不倚地扎中了。關鍵的最後一鏢,卻軟不拉耷的,碰了一下牆,即刻就落地了,可惜了。但見老外迅速遞上一支飛鏢,示意兒子再扔。孩子猶豫了一會兒,終於扔了出去。擊中了!老外笑眯眯地將一個玩具贈送給了孩子。

是大人了,對遊戲規則理應讀懂和掌握。要不然,誰都藉此理由重新再來,豈不引起混亂?至於孩子,一是年幼,再就是有些意外,能寬容則予以寬容。這一片愛心是無可厚非的。有時候通融是一種原則,不通融也是一種原則。

  9、有一種錯誤——放大痛苦

有位農婦不小心打破了一個雞蛋,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位農婦卻沿這種思路想下去了:一個雞蛋經孵化後就可變成一隻小雞,小雞長大後成了母雞,母雞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雞。最後農婦大叫一聲:“天哪!我失去了一個養雞場。”可以想象農婦將會怎樣痛苦下去。

失去一個雞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個養雞場的痛苦,在常人看來的確有點荒誕,但生活中這種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親一邊守著病兒,一邊又焦急地想著孩子的學習肯定耽誤了,誤了學習肯定影響升學,影響了升學肯定影響就業。如此這般這位母親會被痛苦煎熬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放大了痛苦有可能將這個家擊倒。

我們總覺得活得很累,我們總有排洩不完的痛苦,這是為什麼?原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種錯誤——放大痛苦。

10、尊重,也是一種愛

我的法國朋友埃荷瓦課餘愛好高山滑雪,而且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他的願望是有朝一日代表法國出征冬季奧運會。994年寒假,埃荷瓦和他在巴黎高師讀書的女朋友一起去阿爾卑斯山滑雪,雙雙墜落在600多米深的峽谷裡,再也沒有回來。埃荷瓦的母親告訴我,作為父母,他們曾多次告誡兒子,高山滑雪是一項頗具危險性的運動,但從來沒有去阻止過他,他們一向尊重兒子的愛好,因為他們愛兒子。

瑪麗雍夫婦的兒子史蒂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高中畢業那年,他提出不再繼續上學,而是要去里昂最大的公園當一名花匠。史蒂凡從小喜愛園林藝術,對種花弄草愛到了痴迷的地步。瑪麗雍夫婦跟兒子談話,告訴他當個園林工人收入不會太高,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好房子好汽車,但是如果兒子把這一切都考慮過了,做父母的將尊重兒子的選擇。史蒂凡如願以償當了名花匠,瑪麗雍夫婦與朋友見面時,常會以驕傲的口氣發問:“嘿,最近有沒有去過金頭公園呀?某某地方的那個大花壇就是我兒子設計的。”

維維亞老太太居住在里昂一棟帶花園的別墅裡,丈夫去世後,老太太就立下遺囑,將在身後把這棟房子無償捐贈給一家老年俱樂部。老太太有四個兒女,都屬於不太富裕的工薪階層,他們本來都是這棟房子的直接繼承人,可是當母親作出捐贈的決定後,四個兒女無一人反對,我曾與維維亞的小女兒討論過這件事,她說母親把房子捐出去,做兒女的一點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是再多的錢也無法與我們對母親的愛相提並論,我們尊重母親的決定,就是為了讓她感受到兒女對她的這份情和愛。

人世間的愛有無數種表達的方式,理解並尊重你所愛的人,無疑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