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籍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勵志書籍/列表

適合不開心的時候看的6本書籍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當低落的情緒像潮水一樣襲來,真的是擋也擋不住,這可腫麼破呢?

適合不開心的時候看的6本書籍

每當這個時候,作為書痴的我就會默默地看書。當然這個時候選書就尤為重要了,當然不能再看那種悲慼戚的小說和故事,而應該來點溫暖治癒系的暖心之作。這6本我喜歡的書,和大家一起分享。

 《愛吃沙拉的獅子》

  村上春樹

看挪威的森林,感覺村上應該是一個敏感又略微有些憂鬱的男子;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感受到村上是一位沉穩堅韌,特MAN的男人。但是看這本《愛吃沙拉的獅子》,絕對會滿足你對他所有的幻想。

從這本小說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多面立體的村上,一個深諳女性情緒,並且極其幽默的村上。一個浪漫充滿幻想的村上;一個頑皮,腦動大開的村上;一個擁有多重身份的村上,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村上。所有關於村上的這些側面,我都超喜歡!

在寫的過程中,他樂在其中。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自己寫這些隨筆的時候是寫得既有趣又開心。而君君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也是“既有趣,又開心”。!

 《在江湖》

  老樹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深深的被老樹的繪畫吸引了。看完這本書之後,對老樹的喜愛,又多了幾分。

這本《在江湖》,是老樹和朋友之間的訪談錄,聊他的畫,聊畫裡的題字,生活的日常。也聊他最愛的民國,繪畫的心得,生活的感悟。

言談之間,可以窺見老樹是一個極有意思的人,他率真有趣,不管是看他的畫,還是讀他的文字,都能感受到那種快意人生。正如他畫中的題字:“花前讀冊閒書,雨中睡個懶覺。世事有人操心,我在夢裡大笑”。

他從不把作畫當做一件很高深的文化品位,所有畫與字都是生活的日常,沒有配以禪意的曲高和寡,而是當下的心聲。也因此我們在看他的畫和字時,從不覺得隔閡。翻開的每一頁,都有一種閒適的愜意。

《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饒平如

得知這本書是源於柴靜的《看見》,當時也只是感動於饒平如那句“ 相思始覺海非深”。後來讀到這本書,便愛不釋手,竟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讀完。

87歲的堯平如在妻子美棠去世之後,鬱結無法排遣,於是他決定將兩人的過往用筆畫下來。她覺得死亡是沒辦法改變的事,但是畫下來,人還能存在。於是他一筆一畫,從自己和美棠的童年開始畫起,畫下他們之間的相識、相戀,相知與相守。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畫面並不是平如美棠隆重而熱鬧的婚禮,也不是戰亂時兩地分離之後的闔家團圓,而是兩人歷經風霜終於過上了平淡的日子。

“ 夏天的早晨,我和美棠買菜回來,一同在房間裡剝毛豆子。”這行字的上方是平如的畫,兩個頭髮已經斑白的老人穿著拖鞋,坐在小板凳上剝豆子。

相比起那些波瀾起伏的動盪,看到平如回憶妻子的畫,一種久違的溫暖瀰漫開來。會很容易被這些生活的日常所打動,喜歡品味這些細水長流而又波瀾不驚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臺

之前看過《野火集》,深刻的感受到20年前的臺灣就是如今的中國大陸,深深為龍應臺的理性思辨以及吶喊的精神所折服。原以為她只是一個會寫雜文的批判者,但看了《目送》和《親愛的安德烈》,才更立體的瞭解龍應臺。

看《親愛的安德烈》,母子兩來往的36封家書,深深地觸動著我。它裡面涉及了母子兩代人對於音樂,文學和政治的探討。但是最為觸動我的還是他們對於母子關係的解讀。

龍應臺在給安德烈的回信中,寫了這樣一段話:“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是一棟舊房子,你住在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傢俱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 ”。”

當時就在想,不經意間,是否也這樣對待過爸媽,卻被我們熟視無睹。而今被一個母親這樣赤裸裸的表達出來,無處遁匿。但是母子之間的書信,讀來心裡依舊暖暖的。

 《這些人那些事》

  吳念真

吳念真的這本小小故事集,看了已不下三遍,這次又重溫了一遍,仍然愛不釋手。吳念真的文字似乎總有種內在的魔力,他只做簡單的敘述,將故事娓娓道來,初讀時覺得平淡無奇,讀完之後卻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他似乎總能以一種孩子的筆觸來寫人間真情,並且處處透露著溫情。雖然有些故事本身有種無言的悲慼,但他總能讓讀者感受到“ 哀而不傷”。雖然惋惜但對於生活卻始終懷抱著希望。

吳念真筆下的“美滿”,雖相逢於亂世,因為政局之變,衍生出兩位丈夫,一雙兒女。看似荒誕的生活中每個人物卻真實的可愛。他們善良,率真,也有著小市民的思想,卻讓他們顯得更為親近。在世俗眼中並不美滿的生活,卻又那樣寧靜祥和。這種美滿,源自於心靈的質樸與率真。

吳念真寫小朋友的離別,座位底下意外的發現一根頭髮絲,便是兩個小朋友的綿綿思念。沒有感傷沒有不捨,有的只是內心的暗自想念和深深懷念。

《查令十字街84號》

  海蓮·漢芙

豆瓣上這本書的評價很高,盛傳為讀書人的聖經,經不起這“聖經”的誘惑,必須買來看看。書到的那天上午,便迫不及待的翻開本這不厚的小冊子。

讀海蓮漢芙與英國舊書店書商弗蘭克以及書店其他員工的來往書信,有種身在其中的切身感受。讀的過程中歡喜著他們的歡喜,憂愁著他們的憂愁。

最愛漢芙的俏皮與坦率,還有她的豪爽與善良,如若是在中國古代她一定是個愛書如痴卻又好打抱不平的女俠,她的這份俠肝義膽深深的打動了我。

她從英國舊書店購書認識了書店的員工,得知英國在經歷二戰之後經濟困頓,大家都在溫飽線上掙扎著。並不富裕的她,從集貿市場上用高價買來牛肉罐頭,鹹火腿以及雞蛋跨過郵寄給他們。她的熱心腸使得她收穫了全書店員工的友誼。

20年來的書信交流,她與弗蘭克之間早已是對方精神上的知音。

當讀到時隔20年後,當海蓮漢芙站在查令十字街頭,此時弗蘭克已經去世。掩卷之時,一滴熱淚悄悄的滴落書間。那份情誼在心中久久飄蕩不去。後來看《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想到這本書,又是新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