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勵志

當前位置 /首頁/勵志大全/大學勵志/列表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壓力

進入大學之後,學習和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也是最容易出現迷茫的時期,那麼面對這些心理壓力,大學生要怎麼對應呢?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不要貪婪

如果內心很貪婪,壓力會非常大。

著名哲學家柏拉圖說:“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對於這句話,我還是很讚歎的。如果一個人貪心很大,不知滿足,就會始終處於壓力和痛苦之中,幸福和快樂也會遠離。

佛經中也說貪慾重者無有安樂,因為欲壑難平。為了滿足貪慾而享受,終究如同飲用鹽水越喝越渴一般,無有平息之時,最後可能也是在慾望中終了此生。

曾經我跟以前的一些同學聚會,在聚會中,我發現自己的生活是最自在的。剛開始我出家時,老師和同學都非常關心我,擔心我出了家就沒有前途了,也許會餓死。但現在看來,我的生活反而是最灑脫的,沒有什麼壓力。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跟慾望的大小有關係。作為出家的身份,本身就容易捨去很多的貪慾。

所以不要貪得無厭,而應少欲知足,這樣處在何種環境中都不會有壓力。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壓力

學會堅強

不論面臨怎樣的境遇,都應該堅強。

人生之路本不平坦,在座的年輕人應該做好思想準備。現在的很多知識分子雖然懂得很多技術知識,但是不會為人處世。尤其80、90後的獨生子,一直被父母師長呵護著、隨順著。但是一旦進入社會,社會上的人可能比較冷漠,不會去照顧著你的情緒,也許讓你遭遇許多障礙和違緣,這時你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如果內心不堅強,可能別人稍微碰一下、說一下,就難以承受。

前段時間有個報道說,一個人在車上連殺了好幾個人。最後警方訊問時發現,這個人處在一種對自他和社會都喪失希望的心態中。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一些人本來很正常,但是慢慢地覺得生活沒有意義,隨之產生失望,之後變成絕望,最後導致整個人生一敗塗地。對這個道理,在座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

一些年輕人遇到感情或生活上的一點點挫折,馬上就想自殺或殺人,這是非常可怕的。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一個人再怎麼痛苦和傷心,也不應當結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我看過一些世界成功人士的傳記,比如美國總統奧 巴 馬,他小時的境遇比現在一般的大學生糟糕很多;比爾蓋茨的妻子曾敘述過自己的一些痛苦經歷,這些也是現在很多大學生不曾有過的。所以一開始可能你不一定得到想要的,但還是要堅強地努力下去,最後可能會如一句俗語所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

明白無常

前段時間一位學者告訴我,他的哥哥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時,因為情感問題自殺了。因為他哥哥的自殺,他的家人也感悟到人生的無常。

其實如果他的哥哥從小接受過無常的教育,那麼即便很痛苦,也不會走上絕路。因為知道一切都會變化,人的心態也不例外,她今天喜歡你,明天就不一定。別人的心態是這樣,自己的也是如此。

對於高校的年輕人,情感問題可能是最嚴重的一個問題了。而如果知道情感本就無常,無常的東西總會結束,對這種無常提前有心理準備,到時就不會特別痛苦。

我以前聽一個大學教授講:談戀愛的大學生中,90%會分手;沒有分手結婚了的,以後大多也會離婚。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並不是某個人的不幸。

換種思維

我們小的時候得到一件新衣服、一塊糖,都會開心很久;現在很多人吃什麼樣的糖也沒有甜味,穿怎樣的衣服也高興不起來。雖然現在的人和老一輩相比應該是很幸福的,但事實上他們卻並不覺得快樂。

而如果能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會很容易快樂起來。比如想到自己還活著、沒得絕症、沒當乞丐,應該還是很幸福的。

其實在座的能考上這樣的高校,比起很多人還是幸運的。但是高校中自殺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什麼原因呢?原因不在於外境,而在於缺乏內心的調整。

看到有些人很痛苦,我就勸他們學習佛法。這並不是因為我是佛教徒就想讓別人全部都學佛、出家,我是發自內心地想幫助他們。因為如果能通過學習佛法而掌握了調心的方法,就能去除心中的很多痛苦。有時佛法中的一句話,也能讓一個人最煩心的問題迎刃而解。

培養利他心

很多人希求名聲、地位、財富,但是這些能否真正帶來幸福呢?

佛教歷史上有位了不起的成就者,叫無德禪師。一次三個年輕人來到他面前,他們說:“我們現在不快樂。”

禪師問:那麼你們自己覺得怎樣才能獲得快樂?

一個人說:“有了名聲就可以快樂。”

另一個人說:“有了愛情就可以快樂。”

最後一個人說:“有了錢財就可以快樂。”

禪師說:“也不一定吧。有名聲的人中有很多也很痛苦,有愛情的人中也有很多不快樂,有了錢財的人也是同樣。”

三個年輕人聽了之後無言以對。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很多人對於沒有的東西,拼命想得到,而一旦擁有也不一定快樂。比如,沒有錢的時候,覺得有了錢肯定很快樂,但是真的成了富豪反而更加痛苦,很多麻煩接踵而至。名聲和愛情也是如此。

後來三個年輕人問:“怎樣做才會快樂呢?”

禪師說:“有了名聲,就用名聲服務於社會;有了愛情,就要學會奉獻和忍讓;有了錢財,就用它來佈施眾生。這樣才能快樂。”

現在很多大學裡面,富裕的同學有花不完的錢,但是沒有幫助別人的習慣。而貧窮的同學生活非常困難,每天用兩個饅頭充飢,常常不敢跟其他人一起吃飯,內心也很痛苦。其實在學校中特別浪費的人,到了社會上不一定有出息。所以要學會佈施,這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有益。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通過佈施而獲得快樂的。上個世紀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剛開始也很貧窮,34歲時他開始建立公司,創業過程中他除了賺錢以外很少與人接觸。53歲時他擁有的錢財已經很豐裕了,但是身體健康也變得一塌糊塗。醫生告訴他,如果再這樣下去,他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一年。那個時候他就開始反思:我一輩子賺這麼多錢到底為了什麼?我一個人用得完嗎?

這樣思考之後,他就有了轉變:一方面開始跟人接觸——跟友人一起聊天、打球、喝茶、唱歌等等;另一方面,他拿出部分錢財作佈施,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就是他一手創立的,後來他還創辦了基金會來幫助文盲和貧窮人。

出乎意料的是,後來他的壽命延長了45年,享壽98歲。

雖然我們沒有他那樣的財富,但是也可以像他那樣通過轉變觀念而改造命運。如何改變觀念呢?就是把自私心轉成利他心,多考慮別人。

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人人都很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如果這樣,這個世界表面看似精彩,實際上也不一定美好。為什麼自殺事件時有發生?都是自私心太重所致。如果能夠有一點點利他心,自己也不會那麼痛苦,對他人乃至整個社會也有利。

而壓力大多也是源於自私心,源於保護自我的心。如果有一顆利他心,自身會散發出善良和溫暖的氣息,壓力自然會消除。如果人人都有利他心,整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

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培養一顆利他心,這很重要。

最後,再給同學們一個建議:要學會節約。不論穿衣吃飯,都不要浪費和奢侈。比如,一套衣服至少可以穿10到20年,不要幾個月就換一套;如果非要換,那麼你應當把舊衣服送給貧窮人,讓它們繼續發揮作用。吃飯也不要浪費,因為如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飢餓和貧窮的人,包括身邊有些同學也有吃不起飯的,浪費糧食很不應該。而且如果生活奢侈,所學的知識也不會很踏實和深入。

哈佛大學令人欽佩的一點,就是學生在物質上從不攀比,比如他們的穿著都很簡樸。而他們學習都非常勤奮,廢寢忘食。作為學生,這種精神非常寶貴。

不管怎樣,勤奮學習對於年輕或年長的人都不可缺少。只有學習,人生才有光明;只有學習,人生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