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徵文/列表

防震減災徵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徵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防震減災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防震減災徵文

防震減災徵文 篇1

我們居住的地球,神祕而美麗,深邃的天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陸地……在這充滿昂然生機的自然界,而我們人類,卻對地球產生大規模的傷害。我們的實際生活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安全和美好,存在著種種危機和災難,甚至威脅著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一切皆有可能。

人類對森林濫砍濫伐,過度使用能源,捕殺珍稀動物等,致使地球媽媽現在已傷痕累累。發生了許多災害奪去了人類寶貴的生命,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人禍有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車禍等,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等。過度使用能源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與生態平衡問題,例如全球暖化,但聰明的人類已經想出許多有效的辦法,創造了許多取之不竭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等自然界能源。太陽能光電池能收集光能,並轉化成電能儲存許多光電池,供夜晚和天氣不好時使用。

有些災禍我們是能逃避的,動物們就能提前預知地震。發生在1923年日本東京大地震前夕,人們看到成群結隊的老鼠從洞穴中竄出,彙集成一隻老鼠大軍。其實除了老鼠,其他許多生活在地面上和地下的動物都具有這種預知地震的超能力。如果你發現你家的牲畜突然脾氣暴躁,就要仔細觀察,確定無疑,然後報告地震局。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形成的室內三角形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的地點。特別是在樓房中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空間小不易倒塌,牆角或桌子等堅固傢俱形成的三角空間的地方都適合遇難時躲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被褥等軟物保護好頭,千萬不要盲目使用電梯造成意外的傷害。

在目前的地震預報,仍然是個世界性難題的情況,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掌握簡單逃生自救的方法,在遇到地震、火災等災難時都能處變不驚。同時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媽媽,減少這樣的自然災害的發生,讓我們生存的地球媽媽更美!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徵文 篇2

我沒有遇上地震災害,可也有經歷地動的感受。記得有一天,我正站在廳堂門口,看到院子裡的晾晒嬰兒尿布的炭簍突然搖動起來。正感到奇怪時,老人們都慌張地從屋裡出來,說剛才門鈴響,是“地動”了。

地動,就是地震。聽老人講,盤古開天地時,清者上升成為天,濁者下沉成為地。可是大地一直往下沉,似乎沒有停歇,要一直跌落到萬丈深淵。怎麼辦呢?情急之下,盤古從自己身上剜出了一根根骨骼,這些骨骼化做了一頭頭地牛,支撐住大地。時間長了,有的地牛累了,要翻翻身,於是大地就抖動起來,地震就發生了。

我問老師,真的有地牛嗎?老師引導我和同學們學習有關地震知識。我們明白了,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老師告訴我們,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地震的成因,已經有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老師讓我們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老師先拿出一張世界地圖,讓我們把陸地剪下來。女同學心靈手巧,只聽“嚓嚓嚓”幾聲,世界七大洲就都剪裁出來了。老師又讓我們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比比劃劃,按照凹凸的不同形狀,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一看,奇了,世界七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大塊陸地。我們把驚奇的目光投向老師,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的陸地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為什麼現在陸地是分開的呢?老師叫我提起書包在頭上轉動。隨著我手臂的旋轉,書包也作圓周運動。老師讓我鬆手,書包馬上平飛出去。老師又讓我提起書包,然後鬆手,書包就掉在我腳邊。老師啟發我們想想其中的道理。這下我們明白了,書包平飛出去,是因為離心力的作用。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也產生了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陸地就會產生漂移。原先連在一起的陸地就逐漸斷裂分離,經過漫長的年代,形成現在的樣子。

老師說,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的一種就跟這板塊結構有關。說著,老師又讓我們做一個實驗。我們幾個貼牆站成一排,由兩邊奮力向中間“擠壓”。中間的同學抵擋不了兩邊的巨大“擠壓力”,一下子“拱”出來,兩邊的同學也突然壓向中間。老師告訴我們,這其實是地殼板塊運動的模擬。地震原因有多種,但地殼板塊運動,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地球表面的陸地在漂移的過程中,會互相擠壓,有的地方高起來,成為山脈,有的地方會斷裂,成為斷裂帶。地震往往發生在地殼的斷裂帶區域。地殼板塊運動過程中積聚了巨大的能量,到一定的程度上會釋放出來,形成地震。這就像剛才同學們的“擠”。大家在“擠”的過程中不斷積蓄力量,當中間的同學承受不了“擠壓力”時,突然“拱”出來,造成了“空當”,“擠壓力” 釋放出來,兩邊的同學一下子“擁”向前,也就是地殼的斷裂,地震就突然發生了。假如釋放的`能量巨大,形成大地震,就造成巨大的破壞。

老師的這一形象的說明,讓我們豁然開朗。我們對地震的成因有了清晰而深刻的瞭解,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人們害怕地震,是因為地震災害破壞性大,會造成生命和財產重大的損失。雖然我們年紀小,沒有經歷四十年前的邢臺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但老師對我們講起那時的受災情況,還是讓我們彷彿觀看了一場恐怖電影。

地震的發生,雖然目前人力還無法制止,但我們學習地震知識,掌握地震知識,就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對地震做了研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就可以精確地偵知和監測地震的發生。今天,為了防震減災,我國設立了27個地震監測臺網,通過衛星資訊傳輸,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將有關地震情況在第一時間傳送到各指揮中心,從而有效地起到了防震減災的作用,將地震災害所造成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們也可以運用所學到的地震相關知識,來預測地震的發生。地震發生前,是有預兆的。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嚴密監測,來預測地震,牽住傳說中的“地牛”的“牛鼻子”,讓它乖乖地為防震減災服務。

動物有預先感知災害來臨的特異功能。據說,一艘船要沉沒前,船上的老鼠會成群結隊地逃離這艘船。又如,四年級時學的課文《雪猴》告訴我們,雪猴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邊境,它們是邊防軍人的好朋友。當地氣候變化莫測,常常一個時辰就可以出現陰晴雨雪、冰雹風霜多種天氣。雪猴對氣候變化最敏感,天氣突變時,猴王會帶領它的部下把邊防軍人團團圍住。它們有的把頭垂得很低,有的用爪子捂著朝天鼻,有的甚至把鼻孔抵在肚子上;它們會左蹦右跳,扯著嗓子亂叫。它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向邊防軍人預報天氣的。而民間流傳的天氣諺語,更是與動物息息相關。比如,螞蟻搬家蛇過道,來日必有大雨到。而有經驗的老農看到蜻蜓低飛等動物的表現,也就知道天氣的變化了。

我們就可以利用動物預先感知災害來臨的特異功能,為防震減災服務。最為明顯的是,發生海嘯的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在海嘯到來之前,野生動物紛紛逃亡。在巨大的災害來臨時,它們安然無恙。我們正可以通過動物的反常現象,來預測地震的發生。當年邢臺地震、唐山地震發生前,當地就有雞鴨不肯進窩,豬竄出欄,騾馬驚恐嘶叫等種種動物的反常現象,可惜的是,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中,人們正忙著所謂的“革命”,而無暇它顧,以致地震發生時,造成巨大的損失。

地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地震知識的無知或誤解。可怕的不是災難,可怕的是人們的愚昧無知,科普知識宣傳的滯後,科學技術的落伍。

可以這麼說,四十年前的邢臺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那時候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相對滯後,以致在明顯的大自然預警面前,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叫人扼腕嘆息。

痛定思痛,我們要廣泛深入地、大張旗鼓地進行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從而為防震減災奠定堅實的基礎。

防震減災徵文 篇3

說起防災減災,你們一定再熟悉不過了吧。老師、家長都一遍又一遍地在我們的耳邊嘮叨。可是防震減震卻怎麼也防不了,減不了。所以,我們只能做一些防震演習,避免被砸到。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防震減震”的逃生演習。到了大課間,孫老師趕緊來到教室。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們“逃跑”。只見同學們抓起課桌上的書籍、本子擋在頭上就衝出了危險地帶—教室。在樓道里,我聽到到處有老師敲鑼打鼓,彷彿大地真的在猛烈地顫動。我邊跑邊想:現在只是逃生演習呀!防震演習就這麼可怕。那要是真的.地震來了可怎麼辦呢?在“逃”著“逃”著,我突然看到有人嬉皮笑臉,臉上竟然洋溢著無所謂的笑。我不禁又想:這些人笑什麼笑啊!看來沒有看過《唐山大地震》,不知道地震的嚴重性。地震是多麼可怕呀!還笑!在不知不覺中,我就來到了安全地帶—小廣場。我看到人還不多,就和我的好朋友呂皓月聊了起來。我對呂皓月說了我剛才的經歷。呂皓月聽了,對我說:“是啊,虧他們還笑得出來!萬一地震真來了,他們逃也逃不出來了啊!”我們聊了半天,孫老師來了,對我們說:“剛才有的同學竟然在收拾作業本和書籍。比如曹洪亮、李知謙等等,他們這樣做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萬一真的地震來了,就應該第一時間跑出去,不應該在教室裡逗留。”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到“防災減災,防震減震”,共同學習防震意識吧!

防震減災徵文 篇4

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

聽外婆說年1月5日凌晨,通海發生了7·8級大地震,當時,恰逢半夜,人們在睡夢中驚醒,只聽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到處是斷壁殘垣、哭聲、呻吟聲和呼救聲摻和在一起,在夜空裡顯得特別淒厲。事後,根據有關部門統計這次地震共造成了一萬多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二萬多頭大牲畜死亡,三十多萬房屋倒塌,被稱為20世紀雲南地震之最。我外婆的媽媽也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樑柱砸中後背,經過搶救,雖然保住了老命,但卻從此落下了病根,成了一個“駝背”的殘疾人。沉痛的.瞬間,心痛的數字,死去的鄉親、受傷的肢體,久久縈繞在我心中……

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還不富裕,還不可能做到像現在這樣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所以每遇到自然災害,損失總是很慘重。如今,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生活很幸福,但我們也要做好防震減災的準備,為此,學校組織了很多活動,讓我們學習防震減災的知識,比如請消防大隊的叔叔給我們講解發生火災的逃生細節;請交警叔叔給我們講解交通法規,讓我們文明出行,安全回家;請地震局叔叔給我們講解防震減災的知識,學會在地震時如何自救,減少傷亡,做到有備無患。

就拿地震來說吧,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和掌握許多防震避險的方法。比如我們正在上課,突然發生地震,那一定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往教室外頭跑,要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向教室外面移;如果在操場室外時,應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果在家裡發生地震了,首先應儘快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間如衛生間、廚房等安全形落,待震後迅速撤離,千萬不能乘電梯。

總之,我們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只要我們平時掌握了基本的自救常識,就能在災難來臨時,避免不必要的傷亡。自然災害的突如其來,無法阻擋,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勇氣、有準備,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防震減災,眾志成城,一切困難、災難,都將被我們踩在腳下。

防震減災徵文 篇5

那個讓人難忘的下午,當我們安心的在教室學習時,誰也不曾想過,無情的災難會降臨到汶川同胞們的身上,就在那一瞬間,無情的災難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健康,就在那一瞬間,一座座高樓變成了一片廢墟,就在那一瞬間,無數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籠罩了整個汶川縣。就是那一天——5月12日,給人類留下不可磨滅的教誨,防災減災日將是那次地震留下的腳印,這一天將永遠提醒人類——防災、減災!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佈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為,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

但是,一些由地球本身造成的災難人類是很難防備的。我們不僅需要防備一些災難,還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和自衛知識。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並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湧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地震發生了並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裡,必須馬上鑽到堅硬、並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

還有,要貼著堅固的牆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後,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築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櫃,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這些知識我們應該牢記在心。

災難顯然是是無情的,但這又能怪誰呢?只不過是人類自己在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好好的保護自然環境,這便就是保護了我們人類自己啊!而這,我們更應該從小做起!首先少砍伐樹木,多植樹造林,然後儘可能的少製造對大自然有危害的垃圾,回收垃圾,接著人人心中要有環保意識,要正確認識環保的重要性,最後要知道“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徵文 篇6

說到捐款,從國小起學校就組織過N次。各種各樣的形式應有盡有:為希望工程捐拉,為“XX希望國小”捐拉,或是為某個偏遠的災區捐……捐款儀式卻是無一例外的統一:週一升旗儀式上動員一下,某位校領導站在臺上慷慨陳詞一番,臺詞也不過是一些“捐出壓歲錢,奉獻出你的愛心”的陳腔濫調,聽多了自然覺得無趣。上了國中就更加簡單了:基本上連動員會也沒有,最多每班發一張倡議書,貼在公告欄,捐的錢班長收一下記個數就行了。例行公事般的捐款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是例行公事般地“交”上一點錢,甚至連這錢是捐給誰,做什麼用的都懶得去了解。

逐漸的,我們的心學會了麻木。的確啊,連捐款的意義都不清不楚,又怎會懂得奉獻自己真正的愛心呢?還是說我們的愛心,就只是例行公事就可以了呢?

所以我討厭這種例行公事的捐款活動,這樣的活動對於我們來說,除了會使我們因捐出了買零食的錢而感到心疼外,不再留下任何痕跡。因為討厭這樣例行公事的感覺,所以連帶所有捐款活動,我也一併地討厭了。

而這麼些年我固執的想法,就在今年5月,就在四川地震發生的這個時侯,被我輕易地遺忘。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是5月12日——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得知地震訊息的時間。然而我,因為住校的緣故,5月13日晚上才算是瞭解到大概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總是無法弄清地震究竟給我們的同胞們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只是從老師和走讀生的口中,以及晚間僅僅10分鐘的.新聞裡,窺伺到些許恐怖。當時也沒想過什麼別的,只希望能通過什麼途徑,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同胞。

週四那天班主任讓我們把預計捐款的數額報給她。和以往的捐款不同,這一次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圍在班主任身邊,慎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捐款的數額。我偷偷瞥了一眼,發現捐款的數字清一色的是三位數,而且是非常認真地一筆一劃寫上去的,絲毫沒有草率。我知道數字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愛心,但我能從那認真的書寫上看出,同學們都是真心想要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同胞的。

第二週一,當我們把錢帶過來的時侯,發現有些同學捐的數額比上週登記得還要多。大家都心神領會,因為我們的眼圈都是紅的——想必是週末回家又看了許多關於地震的報道。這些捐出來的錢,也許是一些同學辛苦攢了數年的“小金庫”,但大家都毫不猶豫地將它捐了出來,只因我們想要幫助我們的同胞,只因我們的心為他們感到疼痛。

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我覺得我們民族是這樣的團結,我們的立場都是這樣的堅定,有什麼困難會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那份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沸騰。

“小氣”的人自然是存在的。這些“小氣”的人在平時請客吃飯上顯得並不“寒酸”,可拿出來捐的錢卻讓人無話可說。數字是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善心——這點我知道。我也知道只要你是真心的,即使只是1塊錢甚至是一角一分,都能傳遞一種愛的信念。我曾私下裡問過一位“小氣”的同學,她表情十分無奈地說“唉,我捐的是自己的錢誒~”她這樣的話倒讓我無法接受了。本來嘛,捐款自然是要捐自己的錢了,零花錢也好壓歲錢也好,暫且不說這些錢也是父母親人給的,捐款本身就是一種犧牲自己幫助他人的行為,自己少吃一些零食,少買一些漫畫,就可以多給別人一些幫助。如果只是單純地向父母要錢來捐,就完全體會不到這種幫助別人的感受。而且看到她那副無奈的表情,我不知她捐款是不是也如此無奈,只是因為旁人都在捐,自己不捐面子上掛不住,才無奈地“拿出了自己的錢”。數字的確無法衡量一個人的愛心,但態度就表明了一切。我倒覺得,既然感到無奈,感到勉強,又為何要“自己破費”呢?如此不甘不願,還不如不捐,免得自己捐得心疼,別人受之尷尬。

這次地震真的教會了我許多。我認識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認識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理解了捐款的真正含義:這是我們心與心之間力量和愛的傳遞,不在乎多少,卻容不得半點虛假!我們所傳遞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顆真誠的赤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