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演講稿/列表

【實用】道德演講稿七篇

【實用】道德演講稿七篇

【實用】道德演講稿七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演講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道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你們好!我是石小503班的學生,班級中的幹部。

在國慶的節日裡,我認真地閱讀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籍。掩卷沉思,震撼心靈。對我啟發教育很大。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道德意識,強化道德品質的養成,時時刻刻踐行道德規範,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持之以恆,才能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那麼道德是什麼呢?道德就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更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範。

當你看見老人站在公交車上時,你願意讓座嗎?當你看見路人的貴重物品掉了,你會彎下腰去撿起來,交給他人嗎?當你看見有人推板車過橋受阻時,你會幫他推過橋嗎?在放學路上,當看到低年級小朋友摔倒時,你會去扶嗎?這一切,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

雖然我們不能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低頭撿起一片紙屑;為災區小朋友捐出1元錢,這都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情。社會是要靠我們來改變,我們就要靠自己來改變。

這個世界上,道德是正義,也是一種博愛,他深深感化著那些冷漠、邪惡的人;道德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向身邊值得幫助的人伸出溫暖的雙手,讓他們也感受到溫暖。

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擁有無盡的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去想,多為他人考慮,道德就會伴隨著你。

在《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無法忘記: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發現他給父母打電話的時候撥了兩遍。第一遍撥過之後,鈴響三聲就結束通話,再撥第二遍,然後通話。“第一遍佔線嗎?”我不經意問道。“沒有。”“是沒有想好說什麼?”“不是。”“那幹嗎撥兩遍?”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媽媽都是接電話非常急的人,只要聽見鈴響,就會跑著去接。有一次媽媽為接電話小腳趾還讓桌腿絆了一下,,腫了很長時間。從那時起,我就和二老約定,接電話不準跑,我先撥一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這個故事讓我恍然大悟:父母之愛總是細緻入微,猶如孩子衣衫上細密的針腳。子女對父母的愛難道也不應一樣?多撥一遍電話號碼,不過是一件細微的小事,可這樣的小事就像一行行細密的針腳,能為父母編織出舒服、溫暖的衣服。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人人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切有益於人類的事。天長日久,時時堅持,養成習慣,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學問高深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道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

德行就是使人易於行善的習慣。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個良好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所可以養成的。我們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為自己定一個“時間表”,養成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德為美,以德育人,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恪守人格,以“克已復禮”錘鍊品德,長期的積澱,形成了我們特有的道德觀念。作為中學生,我們要用道德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一要管好自己的手,及時關燈、關水籠頭,不亂扔東西,不亂塗亂畫,不破壞公物,不亂摘花草,更不能與別人大打出手; 二要管好自己的腳,走路要規矩,課間休息、就餐路上不要奔跑,不要把腳印留在牆上,不能翻越圍欄,不能踢門,不能踐踏草坪,食堂就餐,自覺排隊;三要管好自己的嘴,吃飯要文明,不吃遊食,不隨地吐東西,講話有禮貌,不說髒話,在教室和宿舍不大聲喧譁,上課不隨便講話;四要管好自己的儀容,講究衛生,穿戴整潔,大方得體,不燙髮,不染髮,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髮,女生不穿高跟鞋。五要管好自己的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尊重老師的勞動,自覺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準備好每一次考試。如此等等,看似小事,其實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我們要自覺的付諸行動。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對於個人來說,自我的道德實現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慎獨”。慎就是謹慎,獨就是獨處。有道德的人,即使在眾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會是嚴於律己的。劉少奇同志曾說過:“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這就叫慎獨。”自覺自律,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行為境界,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澱為素養,內化為氣質,做一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做一個人格高尚的人。

道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聯的行為規範。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不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德,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禮貌禮貌自尊自強。說道小處,道德是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在公共場所,不亂丟垃圾。以此等等。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但是當你走出校園,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資訊,如充滿耳目的暴力、行竊、吸毒、貪汙、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汙水滿地,人嘴髒話漫天……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

為什麼道德會失去呢我個人認為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到社會變更產生的衝擊:原有的“熟人”社會迅速過渡到“陌生人”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傳統關聯被沖淡;經濟利益的驅使,工作壓力的增大,佔用了更多的時刻和精力,無暇反思道德;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逐,對道德的不屑一顧,更是加速了道德的`“休眠”;而孤立的“好人反被冤枉”的新聞事件引發的不恰當的輿論則過分誇大了道德困境,對徘徊猶豫中的道德產生了負面的導向。這種種因素就好像給道德罩上了一個玻璃罩,明明看得見,就是摸不著,道德就在這缺氧的狀態中漸漸“休眠”了。孟德斯鳩說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但丁說“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就應追求知識和美德”。那麼我們此刻就應如何做呢24歲的山東煙臺姑娘刁娜以身擋車、用一條腿換回一條命的感人故事傳遍大江南北。事件中施救者見義勇為,被救者心懷感恩,肇事者敢於擔當,各方共同用行動弘揚社會公德的善良之舉。在社會轉型時期,受經濟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道德行為。我們有過為“小悅悅事件”的義憤填膺,有過為“彭宇案”的憤憤不平……但是,僅僅是責怪、埋怨、氣憤,並不能徹底改變當前的狀況。

道德的大廈要靠每一個人來構築,與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呼喚道德復甦,還不如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刁娜危難時刻的一個動作、受傷後的一句心語、病床上的一臉微笑,都讓我們看到其映射出的時代好處和道德價值。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缺少愛心,而是缺少行動的勇氣。弘揚社會道德,需要在平凡的小事中去實現。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路上有人問路指個方向,有人拉車幫著推一把……人性的善良就在這些微小的善舉中彰顯。“星星之火,能夠燎原。”小小善舉能夠積蓄成大義大愛,顆顆愛心能夠聚整合愛的天空。在我們這樣一個素以守望相助、急公好義為傳統的民族中,真情正義仍是當今社會道德的真諦,儲藏於民間向善的道德力量依然深厚博大,“平凡良心”仍需要我們加以珍視和發揚。為見義勇為者帶給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法律援助,是推進道德建設的重要一環。目前,諸如設立見義勇為幫扶基金、在法律層面給予見義勇為者以支援等措施,都會促進全社會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最終使每一個人好事做得光榮,善舉行得踏實。

還在等什麼?每個人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吧!

道德演講稿 篇4

大家好!我是三(1)班的……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遵守道德規範,爭做文明小公民”。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盛衰。

社會道德規範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保護環境、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則;講文明、懂禮貌等等,然而,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不文雅的現象時常發生:可能有人在逛街時隨口吐痰、隨手扔垃圾,也可能有人在公共場合亂穿馬路、亂停放車輛;或許你在校園內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夥伴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罵人之聲,亦或許你會遇到有人拾到別人的東西偷偷地佔為己用,每當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麼不相稱!但是,仍然會有些同學對於這些不符合文明規範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並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同學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小毛病發展下去,那麼文明何在?禮儀又何在呢?“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我們偉大的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向來十分注重禮儀規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主要取決於其公民的文明禮儀程度,公民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要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知禮儀的好習慣,如: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見到老弱病殘者要主動讓座;別人幫你做了事,要真誠地向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好相處等等。藉此機會,我還想宣傳下市交警大隊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對廣大師生及家長在交通規則上的要求,不管是上學放學還是節假日出行,我們要做文明人、行文明路,不闖紅燈、不亂穿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請從現在開始,從進入美麗的北三小校園開始,讓我們每一個人管住自己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追逐打鬧、不踐踏草坪。校園是我們溫馨的大家庭,請身在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點滴做起,拒絕小毛病,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小公民在社會處處可見!

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小時侯,母親對我說:“我是中國人,我要愛自我的祖國。”

上學了,老師教我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漸漸地,我長大了,知道了,曾幾何時,咱們的親人被叫做“東亞病夫”;曾幾何時,咱們用的火柴叫洋火,好看的花布叫洋布;曾幾何時,咱們的祖國母親在圓明園的廢墟中哭泣。想到這些,我的心在顫抖。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認識了美麗的紫荊花,香港回到母親的懷抱;我認識了巨大的鳥巢,在那裡,咱們的奧運健兒們英姿颯爽;我還認識了神舟七號,遙遠的太空留下了中國的足跡。長江與黃河,孕育著中華五千年的悠久禮貌;金色五角星中,聚集著13億炎黃子孫的萬眾一心。想到這,我的一腔熱血在沸騰。

漸漸地,我懂得了,地震能震倒房屋,卻震不倒萬眾一心;

漸漸地,我明白了,科技發展,經濟騰飛,咱們的祖國正在東方崛起。

這天,望著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發誓:為了讓祖國永遠繁榮富強,我要從此刻做起,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做一個響噹噹的中國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咱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給工作了一天的父親母親捧上一杯茶,為領悟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咱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咱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同學們,再過100多天,咱們的祖國母親,就要迎來她63歲生日。讓咱們牢記黨的教導,時刻嚴格要求自我,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向祖國母親獻禮!為祖國母親祝福!

我的演講結束,多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6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它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話說: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

道德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蔡玉萍,來自西江衛生院,非常榮幸能和各位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演講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那就是最近熱播的醫療劇《心術》,隨著《心術》的熱播,醫患關係這個敏感話題在相關社會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的風口浪尖,被推到了公眾面前。然而透過表象,我們可以看到《心術》就是在談人心、講人術、論人情,它是一部探討人心、解剖人性、展現社會的電視劇。一方面是患者,一方面是醫者,在“救我”和“信我”之間博弈。

作為一部電視劇,雖然不能解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和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它卻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讓患者和醫者清楚地看到對方平時不為人知的部分,換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和理解。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看過這部劇後我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震盪,久久不能平復,我也一直在思索,“救我”和“信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矛盾和聯絡?重要的是如何讓“信我”更具有說服力。《心術》的編劇在開篇就提到:這世上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信、望、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院。”看到這段話我既感到自豪又意識到壓力,作為一名醫者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如何讓患者看到“希望”,如何詮釋“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這也是我今天要闡述的主題:那就是作為一名醫者,要有“仁心”、強“仁術”、存“仁愛”,讓“信我”在頻繁的醫患糾紛中屹立不倒。

在這裡,我沒辦法用語言來定義何為仁心、仁術和仁愛,也沒辦法直白的告訴大家怎樣去做。但我卻記得:當我剛進入醫療隊伍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無助,生活是多麼的沒有色彩;而當我見證了大量的“生與死”、“眼淚和微笑”,突然認識到多看到一張笑臉,少看到一滴淚水,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充實,生活是多麼的有意義。每減少患者一份病痛,內心則增加了一份“積澱”。我還記得:當我把針頭刺入患者身體的時候,當我看到柳葉刀下血肉模糊的時候,當我擔心患者諮詢疑難雜症需要解答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的緊張,對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是多麼的渴求,光陰急轉,一晃數載,雖然現在可以坦然的為新護士傳授經驗,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物品,不再會擔心解答不了患者的疑問,但我卻忘不了自己半夜三更在燈下反覆閱讀著醫學知識,忘不了奔忙於數位患者之間的急匆身影。我更記得:當我看到病癒少年滿臉微笑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的幸福,而當我無助於重病患者遠離人世的時候,眼淚是如何的止不住,內心又是如何的難過……

人們都說,醫護工作者是白衣天使,需要是仁心仁術完美無缺,用博愛的心普渡眾生的道德聖人才算合格。儘管這其實是傳統認知,對也是普通人的醫護人員的一種過度拔高,但我卻極其願意身體力行著這種準則。“仁心仁術仁愛”,這個短語說來只不過六個音節,但有多少人能全面的說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呢?電視劇《心術》中霍思邈告訴我們他對這個詞的理解,那就是以醫者的真心,換得病人的笑容,救死扶傷,不僅在於治療身體的疾痛,更在於對病人心靈的撫慰。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想法和行動呢?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事例:一位痛苦不堪的腹痛伴腹瀉病人,經過醫生耐心的檢查、開方、護士精心護理後病情好轉,腹痛解除。病人非常感激,臨走悄悄地在牆壁上寫下感謝:“我來自安徽,謝謝3號值班醫生,服務很好,病人就是他們親人!”在護士值班室的門上留言:謝謝護士!我相信,當那個護士看到這樣留言的時候,她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的,因為,那句“謝謝”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和鼓勵,是她最需要的回報。其實作為普普通通、有著血肉之軀、有著七情六慾的醫護人員,我們從不奢望自己死後墓碑上能夠刻著“英雄”二字,如果在自己死後有人會對著墓碑豎著大拇指說“這是一名醫者”,那麼我們的一生足矣。

我希望用《心術》中的一段臺詞來結束今天的演講:“醫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夠看好病人的疾病,這隻能說明你是一個醫務工作者,一個技工,和修鞋匠、賣饅頭髮糕的師傅沒任何區別。微笑服務那是小CASE,是你作為人應該做的,根本不應該提到評比的標準裡去。第二重叫人文關懷,你不僅看好病人的病,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對待病人要像親人一樣,我知道你就在這條路上行走。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三重,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

最後,我要對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以及千千萬萬同胞們尤其是那些承受著病痛的患者們大聲說一句:請相信我們!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