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演講稿/列表

關於理性去追星演講稿

  篇一:平靜理性去追星演講稿

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平靜理性去追星 “追星”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成為年輕人的標誌。其實“追星”並不是一種好現象,但如果適當的,選擇好的“星”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許多人卻 以誇張、瘋狂的態度“追星”,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社會也無益。

關於理性去追星演講稿

那些“明星”和我們一樣,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瘋狂到為了得到他們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記得電視上報道過,有四個女生太喜歡自己的偶像,但卻怕對他不夠忠誠、熱心 ,並決定要將那偶像永遠留在她們“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樣有什麼用?這樣就在“心中”了嗎?到頭來還不是一個個的被推進手術室!那照片有用嗎?這樣瘋狂 地崇拜有意義嗎?有的甚至為了偶像而要輕生自己。這種做法實在太恐怖了,擾亂了社會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負擔。這樣子追星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正因為那些fans的太過熱情,使那些原本和我們一樣是工作者的“星”漸漸忘卻了自己真正的價值。但有一件事情讓我難以忘卻。

一次,一個電影明星來到汽車檢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卻對他的到來沒有任何驚訝和興奮,這便引起了這位影星的注意,其實那位女工很喜歡他,也愛看他的電影但她卻沒有像別人那樣瘋狂、熱情。她說:“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來修車就是我的顧客,我會熱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還是一樣熱情的招待您。”最後她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樣嗎?”是啊!這就是明星的價值,真正的價值。他們就和我們一樣,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下面呢,我就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聽說過楊麗娟嗎?她從1994年迷上了劉德華,她的父母為了達成她的心願傾家蕩產,而後父親為女兒籌募旅費,甚至想到了賣x,如今,楊麗娟已如願當面見到劉德華,可仍不滿足於只與偶像留影紀念,隨後,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殺,你們知道她的父親留下的遺願是什麼嗎?(互動)他希望劉德華能再見女兒一面,此等“激進”行為,甚至有媒體驚呼,“她不是一個人在追星”楊麗娟事件是個悲劇,過於極端,追星需要一個尺度,要平靜理性,不能用生命來做為追星的代價。

讀完了這些故事,我想對大家說,真正的粉絲應該是善意的,愛護自己保護自己,心態平和地去追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付諸實際的努力,實現人生每個階段的夢想,構建和諧幸福的人生!我的演講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篇二:我之追星觀(演講稿)

“追星”有沒有錯?沒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權追星。

崇拜名人有沒有錯?沒錯。因為名人值得我們崇拜。

明星、名人值不值得我們學習?值得。因為他們成功的經驗有可能引導我們走上成功的道路。 明星、名人值不值得我們為之瘋狂,為之揹負生活重擔呢?不值得。明星、名人只是導向標,能讓我們的生活略新增一絲光彩,能令我們的精神略得到滿足稍感欣慰。我認為明星名人實在不值得我們以生活的代價來崇拜他們,那樣會令我們在正常的追星過程中迷失自我。 當下的中國,“追星之風”盛行。在青少年中尤為普遍,甚至還有成年人追星。

中國的青少年追星,外國的青少年同樣追星,只不過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那些受中國青少年追捧的明星便在自己的歌迷、影迷的數量上佔了優勢。

追星,本是件不錯的事,因為追星使一些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了目標,有了動力。能激發那些人的鬥,那些人一自己崇拜的明星為奮鬥目標,並獲得了成功。

但一部分人追星的態度則剛好相反。他們追星並不是看中了某歌星、某影星或是某球星的成功之道,而是羨慕那些歌星、影星的——豪華奢侈,揮金霍土——的生活方式。現在的明星,身上的隨便的一套衣服便抵得上一個中等家庭一年的收入,出門便是賓士寶馬保時捷或是勞

斯萊斯伺候。外表上,頭髮染得花花綠綠,髮型標新立異,力求另類,或如刺蝟,或如犬毛,或如細蛇,千奇百怪,令人咂舌,令人驚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原來,人的髮型也可以模仿動物。

一些追星的人將歆羨的目光投向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或許應該感嘆明星們的魅力——他們徹底地間接地改變了一部分追星族的生活方式。

那些追星族模仿著明星們:他們開始廣交朋友,廣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學會了揮金霍土。他們追求名牌,無論家境如何,也要求得“身穿阿迪,頭頂李寧,腳踏耐克”的一身名牌服裝,為此他們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那些追星族模仿著明星們:他們裝扮了一下自己。他們把自己的頭髮染得花花綠綠,每當某明星到某地舉行演唱會時,看全場,一片紅男綠女。他們的髮型實在令人咂舌,男性的頭髮說是長髮披肩亦不為過。有的居然把頭髮燙得有如捲曲的犬毛,有的如同刺蝟背上的刺,直挺挺地豎在頭上。這髮型頗有些讓人擔憂:這刺一般的頭髮會不會刺破他們的頭皮,扎壞他們的腦子?

這些追星族尤其讓我不能忍受的還是他們的頭髮。男性的長髮披肩,女性的“板寸頭”、“平頭”讓我出了好幾次醜,而且有些窘迫不堪。有一次我去某個地方,迷了路,不得已之下拉住前面的一位留著“板寸頭”的“小黃毛”,先是拍他一下,禮貌地稱呼了一聲“這位大哥”,接著正要問路,那位“大哥”轉過身來,瞪了我一眼,說:“大哥?誰是你大哥?沒看出來我是個女的嗎?”我當即無語凝噎,愣在當地。

同是追星,為什麼不同的追星族族會有不同的結果呢?一部分追星族看到的是明星們的背後的成功之道,並且,以之為奮鬥目標,去獲得人生的成功。而一部分人卻僅僅看到明星們身上的榮耀的光環,卻沒有看到明星們為身上的榮耀的光環付出了多少心血。這些追新族羨慕明星們的豪華生活,一心模仿,卻很少有人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並沒有想過自己如果稍微努點力,便能擁有自己所崇拜的明星擁有的一切,而且那時將不再是自己崇拜別人,而是別人崇拜自己。試問那些狂熱的追星族們,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否空虛?答案是肯定的:是空虛的。他們極力裝飾自己的物質世界,卻忘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對於他們,我慷慨地奉獻了我的同情和憐憫。

最後,我想奉勸追星的朋友。諸君,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到關心你們的親人身上來,多關注他們。而不是為那些並不知道你們存在的明星們去付出自己的寶貴的時間,付出自己生活的全部。

追星與否,如何追星,唯諸君圖之!

  篇三:追星辯論

追星辯論:正方;崇拜明星有利於青少年成長

反方:崇拜明星不利於青少年成長

正方:各位同學,我方觀點是:崇拜明星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當今社會,“追星”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時尚。我們認為適當的“追星”可以為我們平凡的生活增添色彩,使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鬆,還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同時還能給我們的人生許多有益的啟示。許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他們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他們的人生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明星的堅強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鄭智化,他雖然殘疾,但他身殘志不殘,毅然選擇了自己所喜愛的事業——演藝。他靠堅強的意志,唱出了許多好聽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證明:“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不值得我們崇拜嗎?還有,就拿現在許多中學生崇拜的歌星周杰倫說吧,他出身貧寒,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全靠自己的奮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成名之後仍然帶病堅持創作,寫了不少好歌,如歌曲《蝸牛》就已經被上海某中學選為校歌。難道這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像這樣的明顯可謂不勝列舉。不僅如此,“追星”還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繁榮與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譬如一年一度的奧斯卡,推出了一系列影視大片,也推動了眾多的國際影星,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沒有眾多追星者的支援,它的知名度怎麼肯呢過享譽世界呢?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崇拜明顯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反方:各位同學,我方的觀點是:崇拜明星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滿世界的“星”撲入我們的視野,令人眼花繚亂。它既豐富了社會的業餘生活,卻同時也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可是就有這麼一位同學,他崇拜歌星鄭伊健,在他的桌子上、書本上、文具上到處貼滿了鄭的照片,有關他的事情他是無所不知的。由於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追星”上,因此學習上他的注意力分散了,表現為有事無事常顯得如有所思狀,學習成績一路下滑。更有甚者,為了能見上偶像一面,不惜曠課逃學去目睹偶像的風采。不僅如此許多中學生盲目模仿明星的穿著打扮,在生活上互相攀比,給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有人曾對某市的一百多個學生做過此類調查,有94%的學生有過購買偶像相片,海報、寫真集等物品的行為,而其中經常性購買的就佔57%。我方還了解到,外面商店有此類商品很多,但價格都比較貴,一張海報2—25元左右,一張cd盤一般在10—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寫真集甚至賣到幾百元。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濟來源的中學生來說,經常購買這類物品無疑將大大增加家庭負擔,甚至使有些同學走上邪路。國中學生正是生理和心理髮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好奇”是國中學生的最大特點,這個年齡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初期。也是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在這個階段,盲目的崇拜明星不光會影響學生對文化知識、創新技能的學習,更會造成學生好高騖遠、好吃懶做的習慣。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崇拜明星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