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

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1

面臨新的時代對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創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探索,嘗試在教學過程中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指導地理教學。通過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並且親身教學實踐,加之吸取別人的教學經驗,對地理教學的改革體會頗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課標,樹立新理念

1、地理學科新舊教育理念的對比

1) 過去的地理課程教學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的過程,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向學生傳遞所謂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教師的教學主要是以行為論和資訊處理論為基礎,講述是主要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職責是將基本的地理知識點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給學生。而學生通過練習,熟練地理事物的分佈和基本的地理規律,學生的任務基本上是熟知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即使老師非常講究教學方法,大多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填鴨式”的注重知識傳授的途徑和方式,仍然沒有擺脫教師是課堂思維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況,只是學生喜歡學罷了。

2)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和地理能力作為教學的目的,教師需要逐漸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強調規律的探索和原理的應用。真正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應該使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自行將知識進行連線,能夠通過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內化,形成屬於自己的地理能力。很顯然,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對自己長期形成的教學觀念做一個深入的分析和變革,才能真正培養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具備地理思維和能力的學生。

2 、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 強調發展: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的開放式地理課程,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對學生的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2) 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

3) 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創設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讓地理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瞭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

5) 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對於師生猶如戰場對於將士。向課堂45分鐘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地理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6) 科學評價:評價機制體現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即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與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激勵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互補。

新課程是在舊課程的基礎上調整和改進的,新的教學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鑑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中的優點和精華。在課改理念的實踐中,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整的過程,與學生最近發展的一致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嘗試。

二 、新理念對地理教學提出的要求

很顯然,地理的教學策略形成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對於目前的地理教育而言,大班化的教學、學生地理思維明顯差異、課時的緊張、學生表達水平的差異等等,都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限制因素。對於地理教師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課堂教學,新課改理念對教師提出以下幾個要求,讓我們就這幾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嘗試。

1、徹底轉變自己舊的教學觀念,明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和體系

2、善於傾聽自己的教學對話: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將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錄音或錄象,然後收聽或收看自己的教學實錄,分析自己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看自己的教學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學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層思考,哪些語言是迴應了學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體現了大地理學科教學的特色,歸納自己的教學風格,並不斷地進行調整。

3、建立班級常規的學習小組:由於班級人數多,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建立那麼多的小分組,因此成立常規的幾個學習研究小組,就可以針對小組情況具體提供要探討的問題,並使學生對這種分組式的地理教學方式熟悉化和認同化。

4、建立充滿思考氣息的班級氣氛:班級氣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從課堂教學的第一節課開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學、以學生為本管理的思路和觀念,對學生課堂學習氣氛進行營造和建設,這是支架式地理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際效果的前提和基礎。

5、加強自己專業的提升和發展:地理是一門不斷髮展不斷前進的學科,地理教學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髮展,教學要做到常講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滿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方可不斷維繫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在課改理念下對地理教學的新程式的見解

教學的宗旨是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促成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地理教學一般以課堂教學程式為主線,通過課前預習、質疑;課堂解疑、答疑;課外延展、用疑,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自覺參與性和開拓創新性,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符合新課改所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互動的過程。

1、啟迪質疑

新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要創造一種使學生能夠學習的環境與氣氛,讓學生以自己為主體,構建樂於學習的平臺,使教師真正配合學生完成學習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提出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地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等教學活動,直至完成教學要求。質疑,設疑,解疑,不斷深入,不斷提高,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進入主體的角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從“日月星辰的東昇西落”到“有沒有外星人”;從“科幻變成現實的奇蹟”到“建設地球家園的美好明天”,幾乎涉及所有地表分佈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現象,具有貼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點,都適合學生的觀察和探究,都能激發學生產生問題,醞釀解決問題的熱情。由於地理學源於自然,貼近現實生活,所以地理教學過程,可以充分藉助現代媒體手段(錄音、錄影、電腦幻燈、電腦模擬等),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具(教學掛圖、地理模型、插圖、填充圖等),來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當教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呈現時,學生學得最好。

2、教學結合

通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思維參與及轉化角色的實踐參與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寓教於樂、輕鬆學習的效果,將大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將極大提高學習效率。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的:“學生自己得來的任何一個問題,由於是他們自己獲得的就比通過其他途徑得來的更徹底地屬他們所有。”

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一些恰當的教學活動,正如課堂案例所分析,提供一定的認知材料,營造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幫助者。通過學生有興趣的問題,將學生轉化為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參與者的角色,通過思考或操作,得出某些結論,以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增長能力的目的。

3、反饋評價

課改新理念認為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髮展和讓學生學得最好,是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因此,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科學,要討論要解決的問題都需遵循科學的嚴謹,教學中無論自然方面或人文方面對學生的評估都要講求科學性。而在地理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達到同一個水平,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可能性,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透過多角度、多標準的評價,肯定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所以學科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得出的結論符合科學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許有幾個可能發生的標準答案,而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同時,現代地理教育更關注下列無法精確定量的學生個性發展,如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好奇心、對周圍環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徵的審美能力、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等。所以,教學反饋評價也由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從更多地關注結果到更多地關注過程,從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等可通過考試評價的學習成果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難於通過考試評價的成果,使得教學目標的評價更趨向科學化、多元化、模糊化。含: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數學思考的評價、解決問題的評價、情感與態度的評價等。

4、學會學習

地理既有陳述性、記憶性知識,又不缺乏推理性、實踐性的知識。這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教材進行安排和組織,教會學生整理知識、處理知識、把握知識要點、揭示知識之間的脈絡關係;教會學生以知識為指導來解決實踐問題。通過地理的課堂學習實踐,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生存環境,樹立現代文明的環境觀、道德觀、價值觀、發展觀,促進資源與環境持續利用,創造新的生存與發展模式,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地理課堂教學習中探索形成的教學程式並不能簡單理解為模式,因為“教無定法、學無定勢”,只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思想為指導,形成新觀念、新思路,在地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將教學程式中的各環節相互融合相互聯絡,倡導教師作為教學平臺的主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雙主體構成“學習共同體”。總之,一切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順應未來教育的要求;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四、在新課改理念推動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探索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課程改革的重頭戲是教學改革。地理教學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動下,必須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須探索新型的教學程式,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教與學在一種平等的前提下,師生、學生之間進行最大限度的溝通與交流,形成一種學習資源的共享平臺。課堂教學應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斷進取的精神,這一切,迫切需要教師勇於實踐,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

1、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有內在的動力支援,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地理現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識的文字瞭解,儘可能的尊重學生的理解方法,學生談出自己的觀點後,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自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學生分小組,互教互學,共同提高。為了使這種學習方式不流於形式,教師從細微處著眼,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有的當組長,負責整理每個成員的發言,並準備在全班交流時能談出自己小組的見解;有的當主持,負責協調同學的發言順序;每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更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不僅如此,教師對學生如何發言、如何傾聽、如何評價、如何質疑等,都給予具體的指導。老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這樣,使學生相互瞭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言做出思考,教學過程即是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交往的過程,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當今地理教育注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強調注重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主動獲取地理資訊的興趣和能力,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的能力,在野外考察、地理調查中的實踐能力,以及在綜合分析基礎上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全球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培養他們對環境,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地理教學平臺上教與學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計劃都要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來實現,也就是說教師在課改教學各環節的主體地位,主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時,教與學又依附於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即學生自身有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是學習實踐的主體;師生參與,教學互動,雙主體形成“學習共同體”,構建一個多層面、全方位、開發型的地理課程體系。

五、在新理念指導下確立培養“整體的人”課程目標

如何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整體的人呢?新的實驗教材需要我們轉換教學方法,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使用它。新課程強調: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發展起來。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式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原則,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1、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去看、去描、去畫。人在認識事物時,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讓學生髮自內心地愛學地理,必須千方百計吸引他們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亞洲地形時,先讓同學聽歌曲《亞洲雄風》“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學生聽完歌曲心情澎湃,為生活在亞洲而自豪,同學們在這樣一種情緒中去學習,效果要顯然比老師呆板的講解要好的多。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衣、食、住、行感知地理知識無處不在,而且要用優美、壯觀的圖片打動他們。

2、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常識積累,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地理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學“走向生活,走向發展”,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地理教學的必然。所以,我們教學必須在學習內容上向生活滲透,在學習空間上向生活拓展,在學習時間上向生活延伸,在學習形式上向生活貼近。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才能引人注目,教師才能受人欽佩。如熱帶沙漠地區,阿拉伯人傳統服裝,是寬大的白色長袍,頭戴長紗,主要是適應本地炎熱乾旱的氣候。我國藏民的長袍腰間,主要總是喜歡把一隻袖子掛在腰間,是為了適應溫差大的氣候條件。使學生掌握旅遊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環境尤其是氣候條件,準備好恰當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特產與交通條件需要豐富的地理知識。

3、在學習過程中,營造開放的思想空間,讓學生去玩、去動、去演。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活動內容為求“活”提供了有效的空間。所謂地理教學活動,就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活動性的地理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思考、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形式。如亞洲的地形特點不是老師一句話點出而是,讓同學們談《亞洲的地形圖》《亞洲30n線剖面圖》《亞洲地形模型》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總結、歸納出亞洲的地形特點,這樣全體同學參與得出的結論,學生理解記憶較牢固,而且增強了同學彼此之間的友誼,無形地培養了學生珍惜同學友誼、團結互助的健康情感。該教學形式倡導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與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4、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溫度帶”教學為例,我準備了許多種教學“軟體”,包括反射投影儀、幻燈片、計算機輔助教學地圖,還繪製黑板略圖。幻燈製作選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動地提供給學生直觀的概念,在“溫度帶”一節課上我選用了十餘幅景觀幻燈片,收效較明顯。計算機輔助教學地圖,要有動態效果,能呈現用語言難以表達的地理事象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及分佈。在“中國溫度帶軟體”中,各個溫度帶可以逐帶出現,再加上暈線,反映出動態,還通過各帶的閃爍,將各帶範圍清晰反映出來,增加對同學的吸引力,還可以迭加該溫度帶的基本特點,並隨時抽調所需畫面複習鞏固。當然,需要精心編排,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使手段與方法為教學內容的需要服務。

5、勇於實踐,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我們不能只抓課堂而放棄課外,老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學的用到生活當中去,學生可以通過探險,實驗,野外實習等來更廣泛獲得地理知識。比如學完課文《自然環境》中“地形與河流”內容後,佈置學生“觀察家鄉的地形與河流,探討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讓學生走出去,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用地理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能力,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是一項長期的、艱難而又複雜的工作,需要我們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新課程也在不斷地穩步推進,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應當根據新理念對過去的常規教學觀念和方法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思考。新課程的變革體現出來的絕對不僅僅是教材的變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一種轉變和改革。我們應該儘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2

說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並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著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著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資訊科技、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新課改理念心得體會3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TAG標籤:心得體會 新課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