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進一步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一要層層壓實脫貧責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1】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繫太行,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被譽為“太行新愚公”。4月10日凌晨,年僅58歲的他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留給人們無盡的悲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出發,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我們黨和黨員領導幹部共同奮鬥的目標。李保國同志是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他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鬥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的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當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其事蹟感人至深。

學習他敢於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追求。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回憶起李保國帶領群眾種蘋果的往事:自掏腰包推廣蘋果套袋技術、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樹……楊雙牛流著淚說,崗底村原來是貧困村,今天人均收入超過31000元。正是因為李保國同志這種敢於奉獻、不為名利的崇高精神,帶領著崗底村脫貧致富。在2020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形勢下,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李保國式領導幹部,帶領著人民群眾攻堅克難,領導幹部更要時刻學習他崇高的精神追求,將學習成為一種新常態,讓李保國同志的“愚公精神”弘揚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足動力。

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為民情懷。 “李保國把一生獻給了太行山,獻給了太行山人民,他的死比太行山還重!”河北日報駐邢臺記者站原站長劉秀禮跟蹤報道李保國20年,他永遠忘不了今年4月2日中午和李保國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當時李保國氣色不好,卻還是沒日沒夜地忙碌著,大家責問他是不是不要命了?李保國回答:“那麼多農民在等著我,我脫不開啊!”李保國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太行山這片熱土,他為了能讓村裡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一年200多年紮在山裡,面對百姓不懂得問題,李保國同志向來都是手把手教學,因為他見不得百姓受苦受貧,他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帶領著百姓走出一片新天地。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高尚為民情懷,將愛民、為民、便民、利民成為自身的工作準則。

弘揚他讓荒山披綠、窮嶺生金的責任擔當。“作為一名大學教授,他為什麼一年200多天紮在山裡?因為他始終堅持一個理念——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跟隨李保國20年,助手齊國輝見證了李老師用點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讓太行山區的一個個村子綠起來、富起來。“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已深深紮根於我們心中,我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把您未完成的事業做得更好。”齊國輝含淚許下諾言。李保國同志雖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在太行山上永遠長存。太行山上的人民忘記不了李保國同志的愚公精神。李保國同志用其畢生所學,讓荒山披上了綠色的“外衣”,讓窮山峻嶺為人民帶去了“財富”,現如今的黨員領導幹部就要勇於弘揚李保國同志的精神,對待攻堅脫貧的重任也要敢於擔責,弘揚李保國同志的責任擔當精神,讓李保國同志的“愚公精神”永世長存。

  【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2】

《列子·湯問》中的寓言故事裡,“愚公移山”矢志不移、久久為功的精神品質傳承了上千年。如今,“農民博導”李保國,用生命與行動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務實為民、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高貴品格,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學習李保國,就要學學他身上的“三股勁”,使“太行新愚公”的精神賡續傳承。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對群眾的親疏遠近,是檢驗黨員幹部是否踐行宗旨最好的“試金石”。愚公移山,為的是出入順暢,是眾人所盼。作為一名農家子弟,李保國始終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用生命與行動,回答了“我見不得老百姓窮”的誓言命題。學習李保國,就要學他對群眾的親勁,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常問群眾冷暖悲歡,常聽百姓嘮叨抱怨,肩挑為民之責,揹負民生之任,在行動中實現價值、創造業績。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愚公之“愚”,就在於那份即便風燭殘年也要剷除大山的韌勁。李保國同樣具有求生存、謀發展的“愚勁”。他30餘年紮根太行,只為讓荒崗野嶺變成“太行山上最綠的地方”;他長年累月奔忙第一線,把學術做到田間地頭,只為讓群眾成為“技術把式”。正是憑藉李保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如今昔日荒崗已披綠,禿嶺也“生金”。作為黨員幹部,抓工作就得有這麼一股“愚勁”。看準了的事情,任爾東西南北風,都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確定下的目標,就要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善作善成、有始有終。

“天下之事,行之貴力”。力從何來?力來自於拼,力落腳於幹。愚公移山的成功祕訣,在於一個“幹”字,不怕困難地幹、率先垂範地幹、持之以恆地幹。李保國有一個“李瘋子”的綽號,只因他“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啃乾糧”,甘願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紮根農村當“教授”、做“財神”;只因他羊腸險徑上勇探索、亂石荒坡旁有擔當、整地爆破中敢挺身。幹事創業就得有李保國的“瘋勁”,面對艱苦環境,要沉心靜氣、甘於奉獻;面對改革困局,要敢闖敢冒、敢拼敢贏;面對責任使命,要敢於擔當、勇於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