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關於泥塑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泥塑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泥塑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的5月6日至12日,我很榮幸在河北省涿州市大賓美術教育基地,參加了由陝西省校外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的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骨幹教師(版畫、陶藝)培訓。參加培訓的27位各活動中心骨幹教師,都是在歷年來參加省級校外美術培訓中獲優秀學員榮譽的。在培訓學習期間,聆聽了兩位授課教師的講解,欣賞到了他們風格迥異的藝術形式和精美的藝術作品。

版畫留給我的,不僅僅是刻下的版畫與作品,更是一種熱情,對藝術生活追求的動力,它使我上進,它讓我看到更大的世界,這就是我想要的。學習中,我從以前的動筆作畫,到了動刀作畫,材料的改變讓我有了一種新的體驗。我相信如果以後在課程中安排這樣的版畫課同樣會引起學生興趣的。興趣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如果能很好的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到藝術,這不是我們藝術課老師應該做的嗎?除了興趣之外,老師的技術水平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欣賞的每張作品中無不體現牛老師的專業水準和那股對藝術作品的執著勁。

陶是土的藝術,是火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做陶先做人,“人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做陶要找到陶泥的重心。有時候看起來那個泥巴在你手心裡轉動,其實它有自己的生命個性。在這方寸之內不計其數的旋轉當中,它慢慢會變成一個生命個體。有時候它彷彿在向你傾訴,你也可以對它訴說。青春亦如此。靜心、耐心、虛心做陶,不會有半點虛假的,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報。自己還需很努力!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三月份,我們美術組一行三人懷著一顆激動的心踏上了去景德鎮功夫小瓷陶藝學習之旅。看,老師們都像個孩子似的玩起了泥巴,那麼專注、那麼入神,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那顆童心再次被點燃。

以前一直沒接觸過陶藝。通過這兩天的培訓,使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陶藝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陶藝是中國傳統而古老的文化,製作陶藝需要理論、技法和創造性都具備。下午的實踐課我認識了陶藝泥料,掌握了泥料的處理流程和方法,學習了揉泥的基本方法。還學會了手工製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條盤築、泥板成型法等。我們運用所學技巧:如“壓印紋、肌理、拍打、刻花等方法,進行實際操作將自己製作的作品進行了修飾。當一件件作品展現在眼前時,大家都感到無比的震撼和欣慰,拿出自己的相機不停地拍照。

通過短短一週陶藝培訓收穫和感悟很多,比如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靜,要有耐心,否則往往會欲速則不達。其次要動腦筋,把握好感覺,充分地瞭解泥的特性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和泥融為一體,進而做出好的作品。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所做的內容不同,感觸和快樂也有所不同。

我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有很多認識,比如說在製作泥胚的過程要很小心,不能操之過急,稍有不注意的地方就得重來了。很幸運,因為我專心與認真對待,最終這個作品進行的還挺順利的,當我做好了整個外形後,我們既要給它賦予好看精緻的雕花、分層、鏤空等等紋樣,。老實說這些紋樣難度還是有的,在作品上操作的時候要非常小心,而且要等到這個外形的溼度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這些細活,要不然就會把作品給毀了。總之整個過程都要認真對待,每天都忙得手痠腳痠,腰痠背痛,不辛苦是假的,不過當自己完成了這個作品後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人生第一次接觸這麼有趣的陶藝課,真的很不錯。

相信通過我們今後的學習以及在實踐中的不斷練習,一定會熟練陶藝製作,做一名合格的陶藝教師。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3

我們一家人在外面玩的時候,找到了一家陶土藝術中心,於是我就做起了陶藝。

媽媽給我付了三個專案的錢,讓我好好玩一下,我開心得手舞足蹈。第一個專案,是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用旋轉的方式來做陶藝品。工作人員開啟了機器,拿來了陶土,教我怎麼做藝術品。我把手貼在陶土上,時而放開,時而收緊,我小心地做著,生怕“陶碗”塌掉了。終於,一個類似臉盆的碗呈現在我面前。該怎麼說呢?我看了又看,稍微調整了一下,覺得還算滿意。我洗了洗手,媽媽在一旁開心地說:“可可,你做得不錯,等會兒捏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爭取捏出更好的東西。”

就這樣,我開始了第二個專案的製作——捏藝術品。

首先,拿出陶土,沾一點水在手上,然後捏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我想了想,啊!要不做一個大白吧。於是,我動手捏了起來。媽媽走了過來,幽幽地說了一句“你在捏什麼鬼東西?鬼都比你捏的好看!”額,好吧。我只好放棄自己的大白計劃,跟著別人做了一個盤子。捏出好看的藝術品實在是太難了!於是,我乾脆做起了最後一個專案---在盤子上畫漂亮的圖畫。

這一次,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終於想到了!我沾了好多種不同顏色的顏料,首先畫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圖案,然後“變”出綠色的枝幹,再添上了綠葉。沒錯,我畫的就是美麗的花。

三項都完成了,工作人員叫我選一個帶走,我選了那個碗。可是,我也很喜歡那個盤子,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做陶藝品真不容易啊!雖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今天真的很開心!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4

xx年6月12日,陝西省校外教育組織的陶藝骨幹教師培訓,在緊張而又愉悅的氣氛中圓滿畫上了的句號。能又一次參加陶藝骨幹教師培訓我很慶幸,這次培訓讓我的在陶藝教學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決,也使我的陶藝理論和實踐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謝陝西省校外教育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感謝眉縣活動中心為我們提供的優質培訓條件。

本次培訓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不僅為我們安排了專業功底過硬的渭濱區活動中心何亞周老師、眉縣活動中心李晶老師授課,還特意為我們邀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陶瓷研究所研究員李巨集兵,西安盛唐陶藝坊林琴這樣的大師級別老師為我們傳經送寶。他們從專業的角度為我們講解了泥料的處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創作及裝飾、拉坯造型、修坯、畫釉、上釉及燒製等內容。

在李巨集兵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我們掌握了泥料的處理流程和方法,學會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覆練習了拉胚的技能,每一個學員都做出了自己心儀的作品,通過練習也使我又一次認識到陶藝這種中國傳統而古老的文化,在製作上理論、技法和創造性缺一不可。別看簡單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後面的拉坯就很難進行。而燒製前的關鍵一步修坯,李巨集兵老師要求不僅要使作品厚薄均勻,還可以根據器型不同,造型出流暢,溫潤,細膩的作品。按照老師的指導,大家用陶藝工具開始對作品進行處理,進行精細的裝飾,當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擺滿了教室,大家都說收穫是沉甸甸的。最後通過老師點評點評,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駕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在林琴老師講解和指導下,我們瞭解了畫釉、上釉的注意事項,瞭解了吹釉、淋釉和蕩釉的上釉方法,在嘗試畫釉、給自己作品上釉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將運往寶雞進行高溫燒製,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滿足感,就會激動不已。

三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可老師教給我們的東西將在我們的心中沉澱擴散,陶泥在老師手中的隨心所欲就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相信通過學習以及回家後的練習,我一定會成為一名精通陶藝製作的陶藝老師。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5

經過學校組織的陶藝學習,我受益匪淺。在文才方面和藝術審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薰陶,不僅在這些方面有所收穫,在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陶藝這門課不僅僅是玩泥巴,它包括很多的方面,從最初的碎石經過和泥再到出泥,每個過程都是檢驗一個人的實力,每個過程都是漫長的學習過程。

在學習的第一天,張小軍老師先帶我們碎石,一袋袋的泥石被我們拖出去雜碎。簡簡單單的碎石,我們卻得到了很多。在簡簡單單的碎石中,我們生龍活虎並快樂著,幾個人一組雜碎一袋石頭。整個過程雖然很漫長,但是我們通過團隊的合作,高效率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務。接下來的任務則是將碎的石倒入泥盆裡,再進行用機器和泥,擁有機器可是人才是最重要的作用,必須要有人看著,而且還要新增熱水。新增熱水可是其中重要部分,因為熱水的量的多少可能會導致出的泥的軟硬。這挑戰了一個人的耐心。首先老師先給我們講解了陶藝的第一種方法,條狀成型。條狀成型,顧名思義,就是用條狀的泥巴堆積起來一個物件的形狀。這個方法比較簡單,老師也簡單的給我們示範了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東西。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動手。我思索了一下,做了一個外張的成花瓣狀的立方體,確切的說是底下是由立方體狀延伸到上面的花瓣狀。大概第一天的工作就是這麼完成的。這一天我知道了條狀成型的方法,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房屋,其實他們原理是一樣的。都是疊加、堆砌。經過了一個星期的學習,

我慢慢對陶藝有了一定了解。陶藝是一門集藝術審美,設計,動手能力於一身的科學。陶藝科學能靜心,能審美,能設計,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

接下來的陶藝方法是塊狀成型。塊狀成型則是通過泥塊來陶藝。這種方法簡單,但要 有好的創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發覺和反思,思路打開了開始有了一些好的創意。就是通過對古建築的那種大氣元素來設計,我設計了一個巨集偉的建築大門景觀,凸顯了建築的巨集觀偉大。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我瞭解到其實生活中就有好多設計好多創意,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設計元素來供我們設計。

第三種陶藝方法是捏製成型。就是通過捏製來捏出生動的動物或人的頭像。開始前,老師給我們演示了一個捏製成型的作品。頗有感觸。我參觀了一些老師的以前的作品。發覺他們的作品是那種自然美卻不失高雅,但很多作品卻是我們現實中看過的或用過的,只是陶藝把他們藝術化、抽象化了,更顯得有美感。

接下來第四種方法是泥板成型,再就是拉胚成型。自我感覺這兩種方法是最難且是最有意義的方法。泥板成型需要實現把泥杆平,然後經過一天後再製作,通過泥板成型可以做正方體類、圓柱體類的一些東西。還可以在外表面雕刻一些花紋圖案等。我通過提取古代中國風元素,做了一個圓柱形物體,再在其表面雕刻了一條中國龍,因為我覺得中國元素中的龍最能代表中國的特色。而拉胚成型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它的歷史悠久,是中國傳承古代做瓷器之類物件時遺

傳下來的。我對它也感覺有一種無比的親切感。拉胚成型的步驟中重點是定中心,只有找準了中心才能在這基礎上拉胚出各種各樣的陶罐。通過這個我也瞭解到做事的關鍵點就是要找重點和關鍵點。陶藝是一門很特別的科學,陶藝雕塑有別於其它雕塑形式的一個十分特殊的方面表現在以陶土為材料的材質審美效應上,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經過藝術家的系列加工而創造出的現代陶藝雕塑形象,由於釉色、燒成等因素的物質轉化作用而賦予其體表獨特的形式特色、藝術格調與審美效果,帶來的裝飾性、趣味性、多彩性,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的自然“天成” 的效果。

經過陶藝課的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不管是從做人還是團隊合作的大方面還是從生活修養生活習慣方面都是受益匪淺。陶藝雕塑的語言,不只是形體,而是以形體為基礎的造型、色彩、光澤、肌理紋飾等互相作用,融於一身的綜合性語言。如果說一般雕塑在完成了形體塑造之後,便已基本上顯示出它最終形體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話,那麼陶藝雕塑則大不一樣。也就是說,現代陶藝雕塑在進行藝術塑造的同時,還須介人相應的成型、施釉、燒成等因素,並使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審美表現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成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要成分。也許沒有一種雕塑像現代陶藝雕塑這樣,在形象的構成涉及這麼多層次的語言成分,而後它們之間又是如此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總之,陶藝雕塑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6

為了提高校外活動中心活動能力,提升校外活動質量,20XX年6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參加了由陝西省校外聯主辦的這次陶藝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幾天的學習緊張而充實,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參加陶藝培訓的五十多位老師來自全省各縣,千里迢迢,不辭辛苦,抱著極大的熱情和謙虛的態度來到寶雞市的眉縣,迅速投入緊張的學習中去。通過眉縣校外中心精心的安排,不僅讓我領略了授課教師精彩的授課內容及授課風采,而陶藝老師的精湛技藝更讓我感受到了陶藝創作的魅力。

為期一週的陶藝培訓已經結束了,我慢慢對陶藝有了一定的瞭解。一週的時間裡,我們學習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並進行了實際操作。李老師和林老師還教給我們手工製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條盤築、泥板成型和泥塑成型的一些方法。其實,在這些製作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拉胚,在我的印象裡,拉胚就是用拉胚機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為簡單的,當老師為我們做了示範,我才發現,在老師製作的時候確實感覺到神奇的跟變魔術一樣,而到自己做的時候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反覆覆的練習,終於我能很快的將泥固定好,找到泥的中心,並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進泥的中央進行開口,然後慢慢的拔高,拉成陶罐的形狀,最後左手和右手呈一個剪刀型,把陶罐給擠出來,一個陶罐的型就做好了,雖然不太美觀,但看到自己做出來的自認為的藝術品,還是很開心。

總的來說,此次陶藝培訓時間有些倉促,但收穫很多,不僅學會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還從授課老師身上學到了對陶藝藝術事業執著的追求精神,從各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品質,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工作,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學生,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7

今天下午,我和李思冉劉星月相約來到銀座裡的一家店——光影 手工陶藝DIY體驗館,準備做一個陶瓷。烤制好了後是可以使用的。

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想到中國。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

想到了三月十號就是媽媽的生日了,我打算給媽媽做一個碗當做生日禮物。學習好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後,我就開始製作了。 機器在旋轉著,先把手的中指放到食指上,輕輕在上面點,等平穩了後垂直向下慢慢進入,鑽出一個洞,深度夠了以後,再進行下一步。左手輕扶陶泥的邊,右手食指和中指進入鑽出的洞裡,隨著外面的左手慢慢改變厚度和高度,熟練了以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了。我決定做一個吃飯用的碗送給媽媽。就在我經過第一天的製作和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去給碗上釉時,我一步小心把碗底給掏空了,就是一個沒有碗底的碗。當時我心裡一驚,想:完了,這可是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怎麼辦啊!”正當我急的快哭出來時候,旁邊的叔叔說:“這樣也不能補了,再給你塊兒泥重新做一個吧”我一聽,頓時高興了起來。連忙表示感謝。

重做的這一個,我決定還是做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吧,碗不好畫畫上色,杯子也不錯。於是,我從開始揉泥到後期畫畫上色,都是萬般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兒差錯,像那個碗一樣“死無全屍”。終於,在兩天的堅持下,我做好了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外面的杯壁我畫了一隻羊因為媽媽是屬羊的,旁邊寫了:happy birthday和日期。最後一天的收尾工作我簡直是懸著心完成的,因為塗色很難,要在曲面的杯壁上進行,所以,我基本上是大氣不敢喘一下。終於完成了!我捧著杯子像捧著寶貝一樣慢慢地放到了櫃檯上。現在我就等著杯子烤好以後店主給我打電話啦!

這次的DIY陶藝活動我認為很有意思,雖然中間出來一點兒“小插曲”,但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了,現在就等著媽媽收到我的驚喜啦!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8

第一天的課程,任務是自由體會感受泥巴的“生命”和靈氣。我們大家創作熱情高漲,每個同學都開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時候跟朋友們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憶,想起了快樂的童年。經過自己動手做了此東西,更準確的說是試著捏了些東西之後發現,其實真的不是特別容易啊。跟著老師學習,不僅僅能學到專業上的知識,還能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在其他課堂上沒有的。細節能看出很多東西,老師很注重細節,他常常教誨我們,細節決定成敗,教誨我們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處處美,我們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體驗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初學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恆,按部就班地練習,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這種製陶技法。我從開始學習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個作品,我重複了五次,失敗了四次,但是我堅持地練習,終於我成功了。

最後陶藝課結束,我做了6個作品,但是讓我滿意的只有一個,是設計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藝非幾日內就能練成精湛的技藝與嫻熟的手法,在接觸陶藝的短短几周內,我只在乎我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認識到了什麼,我的素質與修養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昇華。時間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細緻或是氣勢恢巨集的陶藝作品,但我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聽,愛上陶的純,愛上陶的美。雖說我捏的時候,有的時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樂在其中,自己製作出的6個作品雖說不是特別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來的,很是喜歡。通過這幾周的學習與動手操作,我對陶藝這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與認識,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在剛開始時候我們瞭解了它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的分類等等有關陶藝的基本知識,往後幾周,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捏出了好多可愛精巧的東西,雖說不是特別好看,但是是我們第一次捏出來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歡自己的作品。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非常喜歡這門課,我要在以後的業餘時間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體出來,豐富我的課餘生活。這幾周的涅泥選修,過得很愉快,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與道理,在製作過程中,有的時候不是特別順利,有的邊邊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別滿意,心裡就有點著急,這時候要冷靜下來,不能著急,通過這次涅泥,讓我感受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在以後的生物試驗中、配製藥品過程中、藥品後續總結中不能著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緊張,在細小的環節中,更應該有耐心,冷靜下來,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結果的時候,更應該冷靜下來,慢慢的做,這時候更應該有耐心了。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9

盤條———個性綻放

陶藝製作的第一節課就是盤條,其實說實話,我根本沒準備用那些細條條去盤出個什麼茶壺碟子來,帶著只是玩玩的態度,我開始了製作課,第一堂課,老師沒按我們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們太嫩,還是怕我們勞累呢,既來之,則安之,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拿著一團泥就是雕啊,刻的,,構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開始漸變到口徑小一點,到達中部時在向外擴充套件口徑變大,杯柄也採用桃心形狀的。不過後來,在製作的過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沒碎,不過在大約三分之二是向右邊坍塌,沒辦法,我取出幾條,改成一個菸灰缸,儘管還有一點歪斜,不過俗話說“殘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實還蠻啊Q精神的。不過事實證明我還是太樂觀了,後來我的這個作品在擺放架的外側不知道什麼原因被人壓成了碎條條,由此可見老師的上課前的注意事項是非常有必要的。

問了一下旁邊的同學,原來是我的盤條粗細不得當造成的,下面應該粗一些,上面越來越細才好,而且收口也應該越來越小才好。於是覺得還是中規中矩的比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個很普通的圓口杯子,不過這件作品也沒儲存下來,杯身和杯底分離,又犯了一大忌諱。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時眼看看就要下課了於是取了一個塊狀泥,做了一個小腳丫的形狀,因為和我的名字諧音所以意義不同,題了字,自我感覺良好。

拉坯——旋轉的舞蹈

第二次製作課我就學乖了,先不從心理上藐視那些泥巴。後來我發現我是很對的,因為我根本無法藐視它。當它們在老師的手裡時,溫順的像只小綿羊,而到我手裡,它們就變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隸。被這些泥巴給藐視了,這應該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長長圓圓的形狀,該往拉坯機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間,可在我砸了兩次之後,我發現它就愛往拉坯機邊緣上粘,我該怎麼砸,唉最後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終於讓它比較穩固的粘在拉坯機上了。那就開始拉坯吧。那泥巴隨著拉坯機轉啊轉,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約用了半個小時,那泥巴的位置終於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戰鬥期間,是何其慘烈,泥巴帶著我手上的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個子不算矮,那圍裙穿著和沒穿差不多,我的褲子就無處躲閃了,可想而知,我雖是戰鬥的勝利者,可代價也是慘痛的。總算到中間了,可以拉了吧。剛開始有個小碗的雛形時,我滿懷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時吃飯用的碗,可當它又長大了一倍時,就不協調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運動的,結果就在下面轉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況下,碗消亡了,變成雜亂無章的泥片了,它是這場戰爭的見證者,也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進泥桶。接下來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確定是什麼的壁,是因為不確定能做出什麼,最後就只能做出什麼就叫它什麼了。嗯,這次不錯,做出了一個很小的罈子。這節課也算是在我的勝利中謝幕了吧。看看雙手,真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勝利啊,當成拉坯機勝利了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節課,還是拉坯課。我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品總是有點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於是請教了女老師,老師說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導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時候還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層的軟泥給完全去除,還要注意不要有氣泡。老師還給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師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這兩節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很有幾次做的時候都很急,當然結果就是作品失敗,完全不成形狀。所以,總結出一個經驗,除非十分熟練的情況下,還是要一步步、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

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時刻

第四節課和第五節課都是修坯課。上課之前就聽老師說到多數的作品都是在這個階段損壞的,心裡不禁有點惴惴然。從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產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齊全,不過還是擔心自己在打薄時會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做出來的,所以特別珍惜這碩果僅存的幾件作品。將已經幹了的作品進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為太小心了,修了好長時間,發現別人都修了好幾件了,自己還在修那一件。於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就這樣發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償失。一旁的同學打趣道:“就叫一米陽光好了.”又覺得欣欣然,藝術嘛,終究講究一些特殊的意義的。

上釉——華麗的收尾

第六節課是上釉課。總共數了一下,有九件作品,不過老師說了,只允許每人六件進窯,不得已,捨棄了一部分,總的來說,還不錯耶,心情愉快。盤條階段設計的東西不知道是已毀還是查德,就是找不到,有幾個大小很尷尬的杯子或菸灰缸。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坦克,實話說來,又不像坦克,裝在了坦克的履帶,卻有跑車的前沿,華麗吧,我在上面用顏料上了一些簡單的花紋然後上了透明油,應該是非常的靚麗的。可是後來,老師卻勒令我掛掉所上的底釉,可能燒不出來吧。還有一個很大的造型也不錯的菸灰缸,我把它放在了琥珀藍的可選專櫃裡大海藍的顏色覺得很安靜的顏色適合抽菸的時候用。在這其中看到不少同學在刮底的時候將作品弄壞,實在算是非常的可惜。陶藝還是一個很細緻的藝術的,我覺得要細心、安靜的去做才能夠做的好。

感觸:

在課堂上經常聽老師說道很多中國古代的陶藝製造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很多的製造工藝現在看來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每當聽到這這些時,我的心裡是半喜半憂。一半為中國有這麼高超的陶瓷工藝而自豪驕傲。另外不經又為現在的陶藝失傳而覺得失落。陶藝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它曾經的輝煌成就另外國人一提到陶瓷就會想到中國,可以說,陶瓷已經是中國的另一張名片。但是現在國人對陶藝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是這次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陶瓷的,我想像我這樣的應該不在少數,或者有的還沒接觸過。而在國外,從國小到大學都有陶藝課,而且許多家庭建成了陶藝作坊,還出現了一些個人經營的陶藝工作室,許多休閒場所也擺放陳設著陶藝家的作品。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加大對陶藝的重視程度,應該從小孩就開始抓起,向公眾提供更多接觸學習陶藝的機會,不然我們的陶瓷藝術真的會一代不如一代了。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10

此次陶藝製作總共有五節課,每節課所做的工作都不同,感觸和樂趣也各有不同。

第一次課是手捏和盤條。手捏就是跟小時候玩橡皮泥一樣,把泥巴捏成一個造型,但是成品的中心必須掏空,否則燒製的時候容易炸裂;盤條比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長條,然後再將這些長條一圈圈盤起來作為一個器皿的側壁,當然下面也要墊一片薄泥作為底部。這次課上我本來想手捏一隻小豬的,可惜沒顧及好體型,做好後掏空時由於目標過於精小,再要掏空肚子跟大腦十分棘手,最後在我的百折不撓的掏刮下小豬豬的腦袋不堪**擾終於裂掉了。。。受到這樣的打擊,我決定在盤條的時候保守點,相比別人很多人都在做很有特色的藝術品,我選擇了樸實無華的杯子,雖然做出來有點醜但是想到剛剛被我摧殘的小豬也就覺得很慶幸了。

第二三節課是製作拉坯作品,課上每人都有一臺拉坯機,那個機器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所以以前還是覺得比較神奇,真的看的話才發現就是一個靠電動皮帶轉動的原盤面,不過拉坯這個工作卻沒有那麼簡單,老師講的要領大致可以變成三句口訣:心平氣和逆向發力由下而上。所謂心平氣和就是說在拉坯的過程中要保持內心的平靜,拉坯是一個很講究精細的'工作,主要是把坯體整理的均勻對稱重心居於圓盤的中心,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圓盤上的泥巴帶的對圓心做環繞運動。逆向發力和由下而上是指雙手的發力和運動必須遵守的原則。拉坯完成後就可以在均勻的坯體上出產作品了,本來沒想過要出品藝術品的,可惜自己太過於粗心,把有的標準的碗或杯子的側壁扭完,又難以補救只能做成藝術品了。

上一節課是修坯課,這個對我來說簡直是災難,都怪我當初拉坯出來的作品都太厚,雖然工具很齊全,但是還是要刮、修、掏半天,而且膽戰心驚的,生怕把我的成果掏破了,雖然自己做出來的作品很不起眼,但是畢竟花了我很多心血,所以還是敝帚自珍的。四件作品一節課3個小時才修出來一件,效率很是低下,剩下的只有拿回寢室繼續修整。祈禱在最後的燒製中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吧!

總的來講,覺得此次陶藝製作課收穫滿大的,有茫然,有焦慮,當然更多的是創作和收穫的那份快樂和滿足,感謝此次指導我學習的各位老師與學長,也感謝給位幫助我的陶友們,作為一個大三明年就要畢業的學生對於能修這門課程深感榮幸,此次陶藝製作課是我大學以來最快樂的公選課經歷!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11

很早開始就嚮往著陶藝課了,大一在金石灘校區沒能修讀這門課感覺很遺憾,這個學期開始兩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陶藝課。經過兩個星期的陶藝課的上課過程,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對陶藝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

理論方面首先是技法,其次才是創造力。第一個星期的操作都是圍繞技法的。所以我想總結下在技法方面我個人認為比較重點的幾點。

首先,我覺得是耐心。在這個禮拜的操作中,無論是泥雕、盤泥條還是拉坯,我都顯得缺乏耐心,總是在做了一點點之後覺得沒有達到自己預想中的效果或者說沒有手感,就開始失去興趣,失去耐心。這是在以後的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一點。

看到視訊裡的製作過程感覺做的還挺簡單,可是當自己真正著手去做的時候,有時候又覺得無從下手。徒手捏製法、泥板成型法和泥條盤築法這3種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想熟練掌握並不簡單。

其次,是要動腦思考,把握好感覺。做陶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東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動腦思考,要充分地瞭解泥巴的特性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跟泥巴融為一體,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好玩才很喜歡去做一些東西,隨便捏一些形象造型,在經歷了2個星期的學習之後,我發現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想真正做好一個作品並不會像說的那樣簡單。有些東西能想出來,但真正實施去做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問題困擾著自己,很難得到解決,那些問題往往又是自己當初並不覺得它是個問題的情況下卻真正出現了。

兩個星期的學習是很短暫的,總覺得時間或多或少有些不夠,但是經過這短短兩個星期的學習我的收穫還是很豐富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些對於我們設計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值得深思的。

最終因為手受傷沒能順利的完成作品,所以只有儘量多得在理論上補充這門課的遺憾。陶藝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中國的英文名稱叫China,意思是陶瓷。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世界各國的制瓷技術多是從中國傳入的。在古代,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之國”。直到現在,英語中的“china”一詞的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中國的英文:China,這個名稱來至於景德鎮的原名:昌南鎮,因為諧音所以就有了現在的英文名。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通過人們敏銳的靈感和創新意識,捕捉並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韌美以及表現活力,這樣就出現了全新陶藝形態,為智慧的人所掌握、發展、創新。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陶瓷藝術一直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由於傳承年代久遠,技術不斷更新,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若要加以分類,就非單一條件所能完整涵蓋,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產地來加以分類。

隨著朝代及製陶技術的演進,陶瓷品在人類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實用的價值,同時因為文化的演變,陶瓷漸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多樣化的風格及不同的型態用途,所代表的是人類審美觀及生活品質的改變。

生活陶藝 — 陶藝類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傳統創新 — 運用傳統技法,釉彩表現現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實用作品。

現代陶藝 —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型態的結合,讓陶瓷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拘泥於土與釉的結合,融合更多的人文與空間因素,使得陶瓷藝術更加有內涵。

由於現代對於化工原料知識的進步,與釉燒技術的發展,加上工業化後機器的製造與發明,陶瓷藝術已經漸漸分家,實用陶瓷與藝術陶瓷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釉上彩與釉下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絕對,所以硬要用任一種分類的原則來規範陶藝的種類,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中國傳統陶藝製作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仍盛而不衰,歷朝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時代風尚的不同,審美觀的變化,在陶藝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國內外許多學者、藝術家都非常重視對中國傳統陶藝的研究。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這門集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於一身,凝聚著中華民族審美歷程的傳統陶藝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術造型及裝飾技法上,這不夠全面,研究中國傳統陶藝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立足於總結中國傳統陶藝及其製作工藝和裝飾工藝的優良傳統。“傳統”不屬於舊規範化的別稱,而是意味著一種工藝和藝術體系的特徵。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藝上併產生獨特的民族風格,這種民族風格以其特有的工藝技術和藝術形式,顯示它自已的風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東方文化的典範。

中國傳統陶藝所特具的東方藝術的情韻風格,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她仍紮根於人民之中,集中了無數陶藝前輩的智慧和創造力,經過歷史不斷的錘鍊,然後形成為優良傳統,它貫穿著民族性格,民族感情,體現了民族審美意識的共同特性,代表著民族的精神實質。中國的陶藝前輩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和形成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種的工藝技法。正是這一套制瓷的優良傳統,歷代相傳,不斷髮展,使得中國陶藝幾千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文化起著深遠的影響。

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然而,當中國的陶藝家們猛然從“傳統”、“實用”、“日用”等字眼中驚醒重新打量世界時,卻發現自己落後了。的確,現代陶藝已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美術而存在,也不是僅僅“實用”、“美觀”、“經濟”、“大方”的觀念便能涵蓋得了的。它已經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廣泛的參與到現代藝術運動中,成為藝術家表達自己的觀念,進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12

橙黃橘綠,好景時節。在這個收穫季,我有幸參加了由陝西省教育廳主辦、陝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承辦的20XX年度陝西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陶藝”骨幹教師培訓。來自全省各縣區的五十名校外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暢享了一場陶泥盛宴。在中國教育學會音樂分會副理事長、特級教師王霞,陝西省西安國小校長、特級教師吳積軍,省級學科帶頭人張敏倉等專家的引領下,學員們通過學習陶藝製作知識和技能、成型技法、修坯工藝和保持泥土柔軟度的要領等陶藝方面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操作體驗、教學案例觀摩、名校陶藝部室及藝術社團探訪等活動,努力提升自我專業素養。本次培訓時間雖短,但我受益匪淺。

本次陶泥盛宴由一堂漫談陶藝史話的賞析課作為餐前酒。在高新一中範勇老師的精心準備下,陶藝歷史猶如一杯香遠綿長的美酒,從仰韶文化的端倪初現到兩漢時期的漸入佳境,從唐朝的步入盛世到宋元明的鼎盛時代、清代的譜續繁華,這杯酒沁人心脾,香遠益清。

開胃菜是參觀高新一中的陶藝部室——勵智窯。在校園的一個僻靜角落,隱藏著一個別致的小電窯,古樸的青磚屋在瓦當盆罐的點綴下別具一格。在這裡,學員仔細瞭解了燒陶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範老師耐心的為學員們答疑解惑。離開勵智窯後,我們又來到了高新一中新校區——國際部。在高階大氣的藝術樓陶藝教室裡,學員們親手體驗了陶藝的製坯過程。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西安高新二小,兩節圍繞陶藝教學的觀摩課可以說是這次陶泥盛宴的主菜了。楊帆老師的《做面花》一課把面花製作技巧設計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化難為易,充分體驗到動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張敏倉老師的《多彩的民間美術》則通過精美的PPT課件把小朋友們帶進了“陝西民間美術博物館”,在幾個不同的場館,國小生們不僅領略了陝西民間美術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美,還在之後設計的“小小講解員”活動中,向嘉賓熱情解說介紹,展示著這種美。兩節精彩的觀摩課之後,各位參訓老師和授課的楊帆、張敏倉老師進行了教學方面的交流探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雖已盡收佳餚美味,然參訓學員皆意猶未盡。第三日,我們來到西安高新一小,一所藝術教學成效卓著的現代化全日制完全國小。在校方熱情洋溢的講解下,我們充分感受了高新一小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參觀了專業的藝術課程部室、瞭解了不同學科相應的先進裝置設施。扎染、蛋殼藝術、衍紙藝術、編制藝術、版畫、剪紙、油畫、陶藝等這些小眾學科的同時開設讓來訪學員羨慕不已,真希望自己地區的孩子也能有這樣好的藝術學習氛圍。在欣賞了各類學科精美的學生作品後,我們迴歸陶藝室,在高新一小惠姝童和趙勃老師的輔導下,開始了陶藝創作的實踐練習。通過前兩天的陶藝學習,學員們早就躍躍欲試,裝置齊全的陶藝室,成了學員展示專業素養的平臺。拉坯機、泥條機、泥板機前,學員忙的熱火朝天。兩個小時的實踐體驗很快就過去了,在領隊老師的催促下,學員仍不想離去。

29日下午,這場陶泥饕餮盛宴接近尾聲。結業會上,學員們將自己的作品整齊排列在會場,互相交流、學習、拍照、留念。在觀看完學員作品後,本次培訓的帶班領導王霞老師對學員們的成果大加讚賞,充分肯定了這次培訓活動的意義。作為本次培訓的學員,我在這場陶泥大餐中不僅品味了酸、甜、苦、辣、鹹,還學會了炸、蒸、煮、煎、烤、炒,可謂是魚漁雙收。在這裡,特別感謝省教育廳在校外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感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精心組織,感謝西安高新一中、高新一小、高新二小的熱情接待,感謝每一位為本次培訓付出的領導、老師。我要把這次培訓的內容認真梳理,慢慢消化,讓吸收的精華融匯在自己今後的教學當中。

泥塑的心得體會 篇13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我拉著爸爸媽媽來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藝體驗館。一進門,我就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世界,架子上,滿滿的都是陶藝作品,看著那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那可是獨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藝的是位阿姨,她幫我係上了圍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團摔在拉坯機中央以固定,提來一桶水在桶裡放進一片海綿,告訴我:“先要將手弄溼,然後將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團中央,其它四指撫著邊,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貼著左手的四指不僅可以幫助左手固定位置,還可以颳走多餘的泥巴,如果手幹了一定要弄溼,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懷著忐忑又激動的心情輕輕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機器帶動著轉,我認真地照老師說的做,不一會泥團就形成了一個內空的圓柱形,老師說形成這個形狀後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將它向上拉,它慢慢變高。

這時爸爸過來幫忙,於是我負責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們做得還算順利,也很好看,漸漸有許多人圍過來觀看並稱讚我們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開始那麼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壞了。我頓時不知所措,爸爸說要修復一下了,可那個口怎麼也收不了,我有些著急往裡加了許多水,泥巴馬上變得很少了,老師過來說泥巴太稀得儘快收工,不然就沒有。我後悔及了,悔不該太大意的,經過好幾次修復一個矮小但也還算漂亮的作品誕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陰轉晴了!

從這一次經歷中,我明白了:做什麼事自始至終都要專心、沉住氣,切勿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