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觀課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課心得體會

觀課心得體會1

今天早上在福埔國小聽了一節受益匪淺的語文研討課。課後怎麼反思?怎麼在觀課之後,說出自己觀課的感受?一個星期有那麼幾天經常被學校派出去學習,觀課。在觀課的過程中,就像施麗聰老師早上所說:“在觀課完之後,不懂怎麼表達觀課後的感受?”是的,我就是這樣。經常在觀課之後,只能坐著聽個別評課者發言,完全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早上聽完的評課這部分,我豁然開朗。

觀課就是給一個新老師一個很好的平臺,懵懵懂懂的走進課堂,不知道怎麼和學生交流。每次出去觀課,每次回來就有很多的感悟,會有很多的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這樣做,吸收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借鑑別人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就像施麗聰老師所說:“從研究自己首先研究自己。”

從現在開始我要做到“研究別人”。研究別人的什麼了?研究別人在上課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所運用語文的教學特點,觀課完之後,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表達出來,做一個慢步型的老師。“研究自己”觀課完之後,開始做聽課筆記,聽課後的反思,寫出感受。發現個別的上課的老師教學方式適合自己,不能按部就班,只能借鑑,從借鑑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一個目標:“幸福”促進老師的輕鬆教書,學生的快樂學習。

觀課心得體會2

最近,聽了三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一節是《在挫折中成長》,一節是《搖葉多姿的自己》,還有一節是《感恩成就夢想》。聽了這三節課之後,本人有很多感受,在此略談幾點:

一、是心理健康課的常規常態還任重道遠。在校本課程中開設心理健康課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看這些課還發現,無論就內容還是形式都還比較生澀。從學生的表情和行為來看,學生還沒有進入一種常規常態的意識,好多孩子的表情讓我們看到心理健康課在學生的心目中,還更多的是一件新鮮的事物,與納入學校正規的教育教學課程還有很大的距離。學生還不能以平常的心態來看待這樣一些課。從《在挫折中成長》這節課來看,學生的參與度遠遠不夠,特別是男生組完全沒有進入狀態,那種對心理健康課的新鮮感、陌生感一下子就流露出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是老師為了做一個錄影課而故意設計好的一個場景,學生完全沒有上心理健康課的經驗和常規。老師也沒有進入課堂之中,面對學生的真情流露老師往往無動於衷,有時候乾脆是一副冷漠的表情,缺乏心理健康老師最起碼的同理心。這樣的課完全沒有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在裡面。在課堂中能夠流露真情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情實感,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官方話,缺乏情感的流露和表達。

二、是缺乏正確的觀點表達和對錯誤認識的辨析。老師上課非常死板,缺乏生成性,PPT都是事先做好的,學生的討論沒有真實的展示,課堂完全按照老師的預設來進行各個環節。這主要由於缺乏正常的課堂教學常規的建立而讓臨時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缺乏足夠的靈性和活力。比如學生在討論如何戰勝挫折時,有些學生提出通過玩遊戲暫時遺忘挫折和痛苦。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缺乏引導學生及時辨析的能力。忽視課堂的生成性,沒有抓住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正確引導。

三、是缺乏合乎心理特點的教學設計。心理健康課更應該按照心理的特點來進行設計,但是在這幾節課中確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在《感恩成就夢想》這節課中,授課老師不注重去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而是讓學生端端正正地坐著,這不利於學生自由想象地發揮。另外還有背景音樂的設計不好,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擾亂學生的視聽,干擾學生的討論和自主學習。在《搖葉多姿的自己》這節課中,學生有大段的時間去自己活動,這裡給予學生的時間太長,整節課顯得過於沉悶,過於簡單,內容也不充分,學生的交流和自主表達也顯得過於匆忙,沒有深入學生的內心,沒有真情的流露。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三個老師都沒有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學生的表達不充分,情感流露得不充分,很多話都是說教性的,不痛不癢的。學生說的不是自己的心裡話,而是一些官方話,是一些大而空的話,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廢話,沒有深度沒有情感。從這一點來看,這些心理健康課完全背離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課程宗旨。從很多學生表現的課堂細節,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課完全不是一種常態化的心理健康課,是一種應景性的是為參加比賽而匆匆錄製的課。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心理健康課距離常態化還有很大的距離,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還沒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課的作用,心理健康課乃至心理輔導還處於學校教育的邊緣化地帶。特別是在我們一些高中學校,這種情況更為普遍。這就進一步促使我們確實要抓好我們心理健康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落地,讓學校教育展示出心理健康課在學生學習和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社會不少有識之士和一些家長,已經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我們很多學校急於抓升學率,抓應試教育,而忽視了不會立竿見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重要作用。要切實改變這種局面,就要讓學校領導和老師,以及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作用。

觀課心得體會3

認真學習了《觀課議課的準備》這一節的內容之後,讓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項:觀課議課的參與人員。

專家講:參與人員可以有專家、領導、家長、老師、學生……,那麼要精簡的話,首先是簡家長,其次是簡領導、簡專家、簡學生,最後剩下觀課議課的主體——教師。而這個主體中同學科(甚至同年級)老師人多共同語言多,可以參與觀課議課。象我們這種小特科的教師還是渴望跨學科觀課議課的。首先,我們小科教師為數少,參與的人員與課程都比較少,學習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其次,我認為共同語言多有利於深入研究,不同語言多卻有利於開闊視野,取長補短,除了具體教學內容,畢竟學科間還有很多可以互相啟發和借鑑的東西。其它學科的教學風格、教學模式我還是都可以拿來借鑑的。所以我也真誠的希望學校不要將語、數等大學科搞成學科式教研,而把我們小科教師拒之門外。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怎麼辦?只要不墜青雲之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觀察、反思、改進,“人人可以為堯舜”!”同意此觀點,但我會很寂寞、很無助。

觀課心得體會4

近幾天我學習智慧課堂相關資料,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一直以來人們賦予了教師各種美好的稱呼,如先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等。實際上這些詞都不夠恰當,因此現在又出現一種新的題法,稱之為“智慧型教師”。與之前的提法相比,這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從傳統型走向現代型,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從理想型走向理想與現實結合型,從“權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師型別。

我從事國小教學工作已有些年頭,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但是我發現了自己努力的結果並沒有帶來學生的發展和飛躍,我彷徨、猶豫、迷茫……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在學習了智慧課堂相關資料後,使我在平常教學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一直扮演著傳統型教師的角色,傳統型教師用時間和汗水教書,師生苦累,學生知識面窄,職業枯燥,缺乏職業快樂感。而智慧型的教師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參與的快樂,合作的愉悅;會與孩子們心靈溝通,情感交融,人格碰撞;使孩子們備受激勵和鼓舞;使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教育的真諦在於啟迪智慧;智慧型教師充盈著自由的快樂,當人以功利化的心態去應對周圍的世界,去從事一種職業時,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與這個世界只是實用主義的關係,職業對他而言始終是“他之國度”,他無法沉浸其中,也無法領略其中的意義。智慧型教師超越了單純功利的追求而達到了自由的境地。這首先建立在教師的職業信念基礎上,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陌生於己的外在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世界,就於職業之間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絡,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我們教師要下定決心向智慧型教師邁進,不再做那個“平面教師”,而要做一個具有創造力,有高尚的人格,充滿情和愛,不僅給予孩子們智慧還能給予他們力量的。“立體教師”。

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充電,不斷更新觀念,願我們都努力成為智慧型教師。

觀課心得體會5

11月9日~10日,風和日麗。我和武進區其他13位老師一行來到淮安,觀摩了全省國小數學評優課比賽。三天的觀摩學習,緊湊而充實。回想起1*年的淮安之行,這次收穫更多的是思想的洗禮,心靈的啟迪。讓我飽嘗了一次好吃又營養的“精神大餐”,真是感慨良多。

課前交流:猶如一劑強心針

這次學習,我留心了比賽選手的課前交流。一直以來,我們借班上課,特別注意去備好教學預案,甚至把課上出現的種種可能都設計的非常周密,可以說把百分百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課堂,但教學效果有時候還總是與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是什麼原因呢?由這次優課評比觀摩活動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堂成功的課,離不開成功的課前交流。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啟迪智慧的鑰匙,這次上課的幾位老師都深諳此道,他們的課前談話,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自然,而且談話的內容又和授課內容息息相關,或埋下伏筆,或設定懸念,或緩解氣氛……,由此可以看出,課前談話交流十分重要,這短短几分鐘,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還是教師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展現,這樣的交流猶如一劑強心針,浸潤了學生的心田。回顧所聽的13節課,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一、介紹型

13位選手中有四位老師採用這種方式,也就是先做自我介紹,然後讓學生圍繞老師談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再讓學生作自我介紹,從一連串的交流中撫平孩子的心態,指導學生如何使用話筒。其實,與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初次見面時,成功的把自己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接納自己,才是成功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與教師有關的資訊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不管是老師的姓名,還是教師的形象,他們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學生一旦對老師產生“好感”,而被老師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的話,那麼老師接下來的教學自然會水到渠成。

二、激勵型

沭陽的一位選手選擇交流方式很特別,他向學生這樣介紹:今天有很多攝像機給我們錄影,真像在拍電影,在這部電影裡,你準備當什麼角色呢?學生異口同聲說主角,老師故意質疑道:那我呢?學生回擊說:配角,師:那想要做好主角該怎麼做呢?生:……師:好!那我就做個最佳男配角吧!全場大笑,僵硬的氣氛得以緩解。

這位老師創造了一個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學情境。一句表揚,一句激勵,寥寥數語,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感染,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平等、和諧、輕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也為課的開始奠定了基調。

三、交待型

所謂交待也就是向學生說清楚課堂的要求。一位選手因為課堂上他要採取四人圍坐一起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在課前他這樣交待:

師:往下看,發現什麼?(人可真多啊!)這麼多的老師來聽課,我們該怎麼辦?

生;回答時聲音要響亮。

師:對,聲音響亮;但現在只有2個話筒,怎麼辦?

生:誰說話時,把話筒傳過去。

接著交待:①上課要小組合作的時候,分4人一小組,並徵求大家這樣是否可行;(是)

②小組要有組長、記錄員等,你們有嗎?(有)

③還要每小組有兩塊橡皮、一把直尺、兩支筆都有嗎?(有)

④並讓學生用半分鐘的時間商量每人在小組裡該做什麼。(學生商量)

這位老師在課前不厭其煩的交待了上課時每人該做些什麼以及注意點,特別是要學生用“半分鐘的時間商量每人在小組裡該做什麼”更是值得我們學習。這樣的交待,一方面保證保證上課順利、流暢的進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知道在上課時自己該做什麼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從而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遊戲型

愛玩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每個國小生都喜歡做遊戲的。所以在課前採用遊戲調和氣氛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過遊戲的內容一定要適度、要精心挑選,否則會讓孩子過於興奮,當鈴聲響起時無法進入上課狀態。本次比賽的選手,他們選擇的遊戲都與本課的知識有關,這樣,既能通過它來調節課堂氣氛,消除緊張情緒,增進師生的友誼。同時它也能為新知打下伏筆,在教學時還能起到回顧的作用。

縱觀以上師生交流的幾種方式,可謂是各師各法,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老師都在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讓他們習慣在大場合下表達、用話筒敢說話,這樣課堂上學生才不會怯場,教學過程才能進行得更順利。

巧妙的設計:好似一線穿珠

能登上省級比賽的舞臺,各個都是教學精英,每節課的教學預案設計都是無可挑剔的。其中,通師二附的吳鼕鼕老師演繹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在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方面,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1.重視動手操作

在傳統的長方體教學中,一般會讓學生直接觀察長方體物體,從而認識長方體的各種特徵,但這樣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講,留給他的是一個長方體的物體,而不是一個幾何形體。讓我們看看吳老師的課堂,他是先從認識長方體的“零部件”開始的:通過一個雖然簡單但卻是學生感興趣的“切土豆”這樣一個活動,學生自主、自然地認識了平滑的“面”、兩個面相交形成的“稜”、三條稜相交形成的“頂點”。我想,有了這樣一個真切的體驗,長方體的面、稜、頂點這幾要素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而且一定不是三個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個動態形成的過程:說到稜就不僅僅是一條邊,而是兩個面相交後出現的,說到頂點就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三條稜支撐而成的,這樣的認識多深刻,它對於學生在後面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認識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接下去的課堂還有一幕:在認識長方體稜的特點時,吳老師不是讓學生先簡簡單單觀察一個長方體物體,然後引著學生去找稜的特點,他是創設了一個小組活動:選擇合適的小棒去搭建一個長方體框架。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相對的四條稜所用的小棒根數是一樣的,很自然地體會到了相對的稜長度相等這個特點,這樣的體驗留給學生的就是一個清晰的表象,而不僅僅是記住了這樣一個結論。

2.重視表象積累

學生形成的空間觀念應該是“整體的、深刻的、概括的”,即一旦需要提取這一觀念就應該是鮮明的形象,而且是總體的簡約的出現。《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能從較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分解圖形、想象實物就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這些想象既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在積累了許多長方體的表象特徵後,吳老師並不是簡單地運用這些特徵進行相關的計算練習,而是安排了幾個有意思的小活動:1.逐次擦去稜,想象長方體,直至留下三要素:長寬高;2.根據長寬高想象長方體的6個面,選擇合適的長方形配面,領悟面的特徵;3.根據已知的長、寬、高,想象這是一個什麼物體;4.根據一些資料猜想生活中的物體。我想,在經歷了這幾次空間想象之後,長方體最終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的一定是一個既清晰又簡約的形象。

3.重視聯絡生活

空間感的形成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培養空間觀念要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空間,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吳鼕鼕老師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1、一個物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米、2.5米、3米,這個物體是( ) a教室 b公共汽車 c家用冰箱

2、一 個物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6釐米、6釐米,這個物體是( ) a魔方 b數學書 c文具盒

3、一個物體的長、寬、高分別是24釐米,17釐米和2釐米這個物體是( ) a魔方 b數學書 c文具盒

4、一個物體的長、寬、高分別是24釐米,17釐米和0.1毫米這個物體是(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表象是對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再現出來的形象,吳老師在這裡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用生活經驗支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這一處理真是令人叫絕。細細品味吳老師的課,好似春雨“潤物細無聲”,細膩、自然,又如一壺好茶,濃醇獨特,意趣盎然。

觀課心得體會6

今天,豫靈各校骨幹教師代表9人,參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獨學”研討會。五樓偌大的會議室裡早早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師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豔雲老師主持會議,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師、許紅娟老師前來聽課,就連張建超、雷藝芳老師也前來參加,和大家一樣,都急於想知道課堂上怎樣組織“獨學”。

研討會在市二小尹娜老師的《三角行認識》中拉開了序幕,在建設國小李淑娟老師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師的精彩點評,仁杰主任的精闢見解,使我對“獨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 大膽讓學生“獨學”

今天的課已改常態,變轟轟烈烈為靜靜自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獨學”。第一節課四讀教材,一讀課本,看自己說的對不對;二讀課本,找出重點字詞理解概念;三讀課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徵;四讀課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並畫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第二節課三讀教材,一讀課本會列方程,二讀課本會解方程,三讀課本理解概念,在三讀中,學生經歷自學體驗,掌握知識。

這兩節課是市二小、建設國小兩個優秀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整節課以讀貫穿始終,以獨學為課堂主線,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獨到、新穎,使學生在“讀”教材中發現、感悟、思考。

二、 教師要深入“獨學”

一個不會讀書的教師,決不會培養出會讀書的學生。要求學生讀書,教師要先讀書,要求學生獨學,教師先要深入的獨學。教師只有會讀教材,理解編者意圖,才能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材,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才能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的問題鏈。

教師讀書要站在更高的層次,讀教育理論、教育專著,養成多讀書、勤讀書的好習慣,才能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提高閱讀水平,形成自學能力。

三、 反思“獨學”

今天,你讀書了嗎?今天的課堂,你組織學生獨學了嗎?儘管這兩節課經過精心設計,每個環節盡善盡美,還是被任主任聽出了破綻,“獨學”時間沒留夠,老師的'問題剛出示,三分鐘、甚至一分鐘不到、老師就讓學生彙報。反思我們的課堂,急於完成教學環節,和學生搶時間,再加上學生閱讀能力差,獨學時間更短,學生的學習真正體現多少?

獨學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起點,獨學的背後是對學、群學,只有獨學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才算落到實處。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辦的“獨學”研討課任務,由我校長期以來參與“引導—自學”課題實驗的李淑娟老師主講《解方程》一課,接到任務後,我校備課組採取“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完善整理、結合實際、教後反思”的思路,最終達成共識,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課堂的核心就是讓教師由傳統的“二傳手”角色,鼓勵學生“一傳”,放手發動學生自學。在課堂上,如何組織學生獨立學習教材,自己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利用學生是我們整堂課教學設計的觀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採取“三讀教材”的方法,即:一讀教材,會列方程;二讀教材,會解方程;三讀教材,理解定義。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一讀教材中,通過讓學生仔細閱讀例題及主題圖,獨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並讓學生講出列方程的依據,最終確定以4x=12為例來研究方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自己學,找出“不會的”。在二讀教材中,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先嚐試去解決,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學生錯誤的解法),然後通過同桌對學,小組群學,讓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表達想法。當學生對各自的想法爭論不休時,到底哪種解法是正確的呢?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他們的解法對嗎?如何正確書寫,課本是最好的老師,繼續閱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數”、“等式兩邊都除以4”兩個對話方塊,使學生理解兩種解法的思路,同時通過閱讀,使學生“讀”會解方程的書寫格式。為了使學生對所“讀”的知識能夠熟練掌握,接著又讓學生再解4x=12這個方程,從中發現解方程的解題步驟。在三讀教材中,老師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說方程的定義,之後讓學生對照課本再讀教材,並畫出重點的字詞,並說出這些字詞為什麼重要,你是怎麼想的,從而理解解方程的定義。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還是以“獨學”為主線,教師加以適時點撥,讓學生準確把握“解方程”的內涵。最後通過對“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區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解方程”這一知識的理解。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學藝術的探索也是無窮盡的。老師們,成功往往寵幸勤奮的探索者,讓我們堅持學習與研究、實踐與反思,讓高效課堂成為我們探索的終極目標,讓學生在“我會讀”中獲得自主發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學引領,我們一定能用智慧演繹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說的僅僅是我校的一點做法和體會,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觀課心得體會7

特意把蘇軾的文章《記承天寺夜遊》放在最後一個來觀評,因為我喜歡蘇軾,對執教者存在一種期待。等仔細觀看完。還好,丁慎傑老師沒讓我失望。這節課丁老師徐徐道來,聲情並茂,入情入境。讓我不禁隨著他來到承天寺和蘇軾張懷民一起賞月,一起感嘆。我認為丁老師課成功的關鍵是他抓住了文言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品讀,分層次,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與之產生共鳴。例如他引導學生抓住“蓋”來品味蘇軾的發現優美夜色的欣喜之情,教師的設計真的很自然很巧妙。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文章主旨屬於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丁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嫻熟地課堂駕馭能力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顯得流暢自然,這不是一日之功,當時他自己生活閱歷、讀書經驗、教書智慧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實力的體現。總之,這是一節很讓人享受的古文教學課例。

觀課心得體會8

在講座之前,老師用幾句簡單的話介紹了自己,聽完她的介紹,馬上讓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學時的老師,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學時的孫改仙老師,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雖然聽著有點困難,但是總覺得有種親切感。

孫老師主要講的是教學技能----如何有效觀課、評課、議課、教學反思。在前面陳清風老師講的是教學常規----如何備課、上課。我認為這兩節課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也認真地做了筆記,也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幾年中,我其實挺喜歡備課、上課的,可不知怎麼地總是不喜歡觀課,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評課、議課,我也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有這樣的反應,有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受。但我們心裡面都很明白,讓我們在教學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觀課、多評課、多議課、教學反思。聽了孫老師的講解之後,我覺得我們這些老師不願意做這幾樣事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它真正的意義所在。不過,我現在也已茅舍頓開、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是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絡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教學中學生的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師都講過公開課,無論是具有資深的老教師,還是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為此,歷經幾輪試講,反覆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事先對這節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節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講課的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如果有評課的要求,就會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或者給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譭譽參半。這種情況下,上課的老師都表現出很謙虛的樣子,之後,就會心裡暗暗下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開課了。 而且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來談,我也發現了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雖然他好像是可有可無的,但我認為卻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己的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無論是教學中的那個環節,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否則,將無法達到這節課最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講座之後,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個環節做好、做細。

觀課心得體會9

看了三位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自覺受益匪淺,收穫頗多。下面分別談談對幾節課的淺顯看法。

第一節:教師組織課堂能力強,各個環節流暢自然,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的。課堂駕馭能力明顯很強,對課堂中每一個環節落實相應教學目標的處理方法很得當,能夠讓學生在愉悅自然的狀態下投入學習的氛圍中,真正做到了潛移默化,而不是灌輸、給予;對課堂中的細節處理很到位,善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位同學能夠有足夠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確保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極其深透,能夠把教材化為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積極的典範,既提升了學生的基礎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內在素養。

第二節:教師的教學方法對講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別是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夠非常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降低學習難度。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使用恰當的教學工具對學生進行引導,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學內容理解教學重難點,提升課堂效益。教師對課堂的主體也就是對教材的解讀似乎稍顯薄弱,建議可以用更長的時間,做更加深刻的講解和引導。

第三節:教師教學的課堂教學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進,特別是對作為國小生的孩子們的思想教育的滲透和引導,能夠更加積極有效,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以比較恰當的方式方法推動學生的素養和能力的形成,能夠從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自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教學方法的使用稍顯單一,特別是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總結三位老師的課堂,有以下幾點非常值得學習。一是以學定教、以教帶學,教師能夠時時處處以學生的學習為導向,擬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二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三是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極強,能夠圍繞學生的課堂反映,採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展開教學。

觀課心得體會10

觀摩了王磊老師的全國優質課的錄影,我學習到了很多,王教師注意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以英語歌曲、歌謠、TPR活動或日常生活對話引入新課,運用“任務型”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王教師和學生親切交流,多媒體課件直觀、實用性強,活動設計環環相扣,水到渠成。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這次聽課,讓我開闊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時,在看別人上課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問題也同樣存在於我的課堂上,但以前沒意識到。通過學習,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在今後的教學中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做到更好。

一、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讓我感受最深的要數王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教師語言對於一堂課來說無異於生命的源泉,口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語音語調要準確,並且優美、自然,課堂用語要既簡練、準確又易懂,為學生創設很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如何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交際的平臺,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這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經常思考的問題。這次觀摩課上我們看到教師語言能力優異,發音準確,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良好的示範。王教師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教學語言充實。教態親切自然,表情豐富,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王老師,課堂上富有激情,語言極具感染力,肢體語言豐富,TPR活動運用得很好,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設計靈活、新穎,別具一格

王教師從一個主題出發,創設各種情境,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將學習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並學會用英語,王老師的教學思路設計的都很好。首先,上課前就讓孩子們做熱身活動活躍課堂氣氛,然後從單詞的講解,到聽力練習,再到對話討論,最後拓展,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孩子們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進,思維沒有斷點。孩子們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觸、理解、使用等一系列過程。王老師通過各種操練給了孩子們很大的空間,緊緊抓住國小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成為主角,而教師也不是單純的旁觀者,既是傾聽者更是出色的指揮者,整個課堂中師生關係融洽有序。王教師引導得法,在學生進行各項活動之前教師都先做個示範,學生雖然不一定聽懂老師的指令,但就因為有他的示範表演,所以,學生總能很快領會老師的意圖,積極地開始課堂活動,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上採用分解難點、分步呈現、逐步擴充套件、層層深入的方式,注意示範的質量,保證學生對語言意義的正確理解,通過各種模仿和操練活動,使學生掌握新的語言形式。他將單詞和片語的學習與句子相融合,注意語言的整體性,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教學活動貫穿始終。總之,整堂課學生都在不斷地運用所學的語言來進行交流,切實做到了新課標所要求的英語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教師的個人魅力在課堂上的作用

國小英語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想必這幾乎成了每個英語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正因如此,王老師用誇張的動作和富有煽動性的語言吸引了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充分地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創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老師設計的一個個富有童趣、活潑的遊戲中鞏固所學語言,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課堂的有效性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王老師的個人魅力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觀課心得體會11

參與活動以來,已聽了六節課堂達標課,總體感覺真的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看到了很多新穎的設計,獨具匠心的資訊科技設計,老教師有老教師的沉穩,年輕教師有年輕人的激情,課堂上,寇老師有條不紊的朗讀指導,李老師的視訊激情,丁老師的現場錄製饋……無不展示著我們的教學富有個性,導學有法。資訊科技的使用要注意與語文素養培養的切入點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切不可只為追求資訊科技的多樣化手段而忘卻語文教學的根本。

一、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教師的設計理念新穎。鼓勵了學生對文字的多元解讀,構建了活生生的課堂,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建設者。課堂上精彩紛呈的對話,以師生作為讀的主體,透過語言現象透視了文字蘊含的豐富資訊。教師用一個教育者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文字中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真正用活了文字,在學生深層的體驗與感悟中提升了文字的價值。整個過程中,根本找不到老師說教的影子,有的只是學生靈動的激情和反應,沒有一絲的矯揉造作,只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

2、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3、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位教師都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學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二、教學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教師及時的表達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質量。在學生觀察體驗最為深入之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將所見所感表達了出來。由於學生處於觀察體驗的興奮點,所以表達自然精彩獨到,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2、教師的評價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迴歸真實。在教學關鍵處給學生留足了空間,引發其創造的慾望。師生間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朋友關係。

3、發揮想象,說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中,鼓勵性評語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努力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講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是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的重要前提。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朗讀環節,有一個學生課文讀的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去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評價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

觀課心得體會12

上個月去了一趟洋思中學,隨堂聽了九年級《圓的性質(2)》一課,聽後覺得很雷人。因為這一種八九十年代的教學模式的課。因無情境創設這一環,就無學生獨立探究新知的過程,更無學生談自己不同看法的過程,好像就是為會考而生的一群人,在一堂課中大容量地解題,提煉方法……

上課伊始,教師畫好圓,做直徑AB,反覆強調圓的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重點是“直線”兩字,不然會考要失分。然後問AE與EB什麼關係?弧AC與弧CB什麼關係?弧AD與弧DB什麼關係?不要猜想,直接證明,大聲朗讀性質定理,做基本練習鞏固以上兩個知識點,學生板演兩個習題,主要目的是看書寫格式的嚴密性,接下去就是大容量的反覆練習,師問生答,高效進行,至少可完成7、8個幾何問題。再無學生討論或交流等其他活動。然後邊口答解題過程(一概用口答進行)邊提煉方法:找基本圖形——Rt△,用勾股定理即可。最後寫滿7、8個幾何問題的作業紙當堂寫出過程,來不及時午自修繼續清除(即堂堂清)。

我本人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在七年級奠定基礎掃除障礙後,九年級才可高速高效使用這種訓練式的教學手段,難怪他們重獎的是七年級老師的教學成果。這種模式下的學生是一位解題能手和機器,鮮有質疑,沒機會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結論,他們的模式是把我們的創設情境和探究新知這一環換做看書和鞏固(出幾道基礎題檢查自學結果)。只要你會背某個結論,然後會很好的練熟這個結論,用功利的角度來說,他一定會考好卷面上的分數,會考怎能無往而不勝?

上一堂科學課也同樣雷人,連科學的結論也無需探究,直接給予,記住會用即可,想來也是,如果不略去創設情境和探究新知這一環,45分鐘自學看書的時間就沒有了,你要分數,就只能如洋思般捨棄。

拷問中國的教育,這算改革嗎?值得向全國推廣嗎?難怪中國大地不能出一兩個獲諾貝爾獎的人才了。因為充斥北大清華的估計很多都是這些考試能手。我悲哀新課程理念還沒走多久,又叫我們去學習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類學校的悲哀,要生存怎可無分數?那好吧,要說抓分數,我們雖無寄宿制,但只要抓住中午自修和第八節也夠了,活動少搞,只要拼死力,相信我們也有個中人物的。

當然我也反思目前如不先抓分數,只要為學生將來著想的教學理念,估計我們的學校就因沒過硬的分數不被家長承認,也走不了多久就被淹沒在三流隊伍中,所以我們兩難,理念分數兩手抓,面對低質量的生源,我們更累。而我們更羨慕的是另一所名校——揚州梅嶺中學,她有高質量的城市生源,所以不學洋思,也既可以擁有高素質教育又取得了高分,現實中這樣幸運的學校有幾所?其實象我們這樣的學校挺多,是否通過絕地反擊,先學洋思再學梅嶺,那就請學校先確定目標——先分數或先素質?這就是我江蘇之行的所思所想。

觀課心得體會13

聽完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說課後,使我對美術說課又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對自己進行了教學上的反思,這幾位老師的課,每一堂都具有學習的意義,各有各的特點,每一節課都是精心設計,環環相扣,有的突出了以活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有的將教學思路,尤其是對五美的探索與學習,沉浸式教學理念的引導,還有綜合性材料的表現與運用,以及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多元化的評價,都讓我對說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接下來,閆老師的點評更是有了新一層面的認識,她講述到如何把說課做得很精彩,首先圍繞兩個問題,1。我說的是什麼?2。我是怎麼做到的?對說課的理解與運用,把過程說清楚,設計意識,教學理論講明確,敘述清重難點怎麼解決?從教學過程中引發探究,詳細展現。讓觀眾熟知三維目標的準確與具體,最重要的是學有所用和情感上的昇華與運用,具體到每一件事,對情感的體現貼近於生活的實際性,並列舉作品,加深瞭解學生應用的成果。

然後,解決難點時過程要清晰,通過什麼方法解決的還要有具體的前瞻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接下來是對說課中的板書的見解,板書設計是展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通過線路圖,內在的結構關係去引導學生思維,做到每個環節都緊扣於學生。

最後,對於這些知識,梳理完後,都能歸結於高老師課前所講述的美術說課的巧妙之法,圍繞三個方面,提出六大素養,分成18個基本點,以科學、時代性、民族性為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課程的梳理,四個原則的把握,如何備課,如何設計板書形式,多方面的準備,整體的規劃教學過程的安排與運用,還有反思的提升,都講述的面面俱到,層次清晰。

經過這次的授課活動,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與方向,刻苦鑽研,積極向豐富經驗的教師學習,讓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越來越紮實,努力成為一名有深度的美術教師。

觀課心得體會14

9月18日下午,在我校教科研副主任王老師的帶領下我來到雙崗國小,有幸觀看了廬陽區的微課展示活動,我感到幸運是因為能有機會學習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和學習形式。出發前我激動的心情已經久久不能平復,以前看過微小說,也看過微電影,而對於微課雖有所耳聞卻從未親見。此次的微課展示活動分三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觀看由雙崗國小老師自己製作的微課視屏;第二環節由專家點評提出改進意見並向在場的老師傳授更專業的微課知識技能;第三環節便是在場老師與專家互動過程。

通過此次活動我頗有收穫,以下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認識到什麼是微課

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說課”和“答辯”等環節。通過查閱資料我瞭解到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訊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

(3)資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訊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型別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訊教學案例的特徵。

二、瞭解製作微課需注意哪些

微課是由教師自己製作或者團隊合作完成的,在製作過程中有四點值得注意:

(1)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碎片化”,便於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更好的記憶。並且教師在對內容的把握上要精準,要有自己對內容的闡釋,能夠符合新課改精神同時富有主動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來學習。

(2)在語言上儘量使用口語化的語言,儘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書面語,使講解通俗易懂,講解時聲音響亮節奏感強,此時可以多用一些短句來增強節奏感,不僅能使學生感興趣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在錄製時還應注意儘量減少噪音。

(3)在畫面的設計上需動靜結合,可充分利用PPT的動作效果給人動態感空間感的美。圖文並茂,圖版率在50%—90%;插圖表現出的親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現出的專業性要比插圖好。圖片要合適,表現力最強的圖片是臉部圖片,適合表現主題,不適合做背景。表現力最弱的圖片是雲海,適合做背景,不適合做主題。視覺3B原則:Beauty(女)Baby(孩童)Beast(動物)。

(4)在人稱上應該強調“一對一”。

三、體會微課的意義所在

(1)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調查發現,如果是網路課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10分鐘內。學生認為網路課堂通常都是45分鐘左右,很難集中精力,通常是開啟視訊幾分鐘就關掉了。通過微課視訊的播放,學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識點別人有著怎樣的觀點和思考,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2)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微課研究的優點很明顯,就是課例簡單,學習內容與目標單一,學習和研究時間節約,教師從微課中可以受到啟發,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之中。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此次活動我切實感覺到微課堂的重要性,為“翻轉課堂“做了準備,可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也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充分體現了個性化學習。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小時的學習,可能我對微課堂瞭解的還不夠透徹,也不熟悉製作,可是我已經有種衝動想製作一節自己的微課堂,這也為我今後對微課堂深入的學習制定了動力。

觀課心得體會15

觀看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錄影也有了較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促進一線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陳教授以對眾多案例的運用為載體,以分析、討論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研討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形式。從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學中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所存在著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但與錄影中的教師們比起來卻如蜻蜓點水般膚淺,反思僅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中,並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想,和學生長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思想,教學細節等進行更深入更本質的思考和研究。

在錄影中陳教授提出了“觀課議課”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的方式。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他指出觀課要對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觀察。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物件,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議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議課是寫問號,評課是寫句號,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前者更豐富深刻和有效。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著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

我想,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陳教授認為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說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裡”,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學生的現實幸福和未來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陳教授的話,具有很深遠的教育意義,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念,時刻都是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前提,倡導了與時俱進的綠色教育,他的講座實在幽默,能夠讓人聽進去,不會枯燥無聊,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更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觀課議課中,以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發現自己的不足,能夠迅速的在教師領域中成長起來。

TAG標籤:心得體會 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