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精選6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那麼你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精選6篇)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1

讀了《發現兒童的力量》這本書,我感觸頗深。特別是華愛華教授提出:遊戲反映發展,因為遊戲是兒童已有經驗的表現活動;遊戲鞏固發展,因為遊戲中有大量的自發練習性行為;遊戲促進發展,因為遊戲中有大量的自主探索性行為。

“兒童是已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身份成長的,身心健康,有安全感、歸屬感,知道他們能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這句話對我的感觸很深,在這本書中三義裡一幼的老師用他們真實再現了他們在邊看、邊實踐和邊反思的探究旅程中所遇到的11個主要困惑,以及他們主動需求答案的過程,而在這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的新的疑問產生,越有新的想法出現,越需要繼續學習、教研、改變和實踐。

在本書中,三義裡一幼的老師們真實再現了他們在邊看、邊實踐和邊反思的研究旅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惑,以及他們主動尋求答案的過程。本文中共寫了11個困惑分別是:我們能行嗎?遊戲在哪裡;遊戲中的自由在哪裡;遊戲中學習在哪裡;遊戲中的老師在哪裡;有價值的遊戲在哪裡;生活環節、集體活動怎麼辦;學習故事怎麼寫;研究學習故事要解決什麼問題;教師的價值感在哪裡;如何把學習故事變成課程乳化器。

幼教工作是一項科學而藝術的工作,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去發現每一位孩子的優點、亮點,從而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指引。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2

《發現兒童的力量》是北京市西城區三義裡第一幼兒園接受以及探究紐西蘭早期教育兒童評價體系“學習故事”的過程。

“學習故事”是套敘事性兒童學習評價體系把兒童視為“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提倡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觀察、解讀和促進兒童的學習。

在看到“學習故事”我也產生了疑問:中國的幼兒教育現狀和紐西蘭的不太一樣,班裡孩子多,老師工作多,教研抓的緊,上級管得嚴,家長期待高等等問題。“學習故事”能在中國幼兒園落地生根嗎?

劉園長首先提出“要讓孩子和老師體會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們每天就像設定了程式的機器人,認真遵守著各項規則要求,努力應付著各種檢查評比、朝七晚五、身心疲意,常常為了開放展示而突擊環境創設;為了評比檢查而加班加點製作。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打著以“以幼兒發展為本”和“以兒重為主體”的旗號,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行為之實。閒下來我也問自己“我們這樣不停忙碌,前進的方向和工作的意義又在哪裡?

在一日生活中我也發現可以供孩子選擇、支配的時間很少,而被老師組織安排的時間佔據高比例。時間都沒有那我們所提倡孩子自主、自由的遊戲又從何談起呢?時間對於老師也同樣是很寶貴的,如果老師對於幼幾的觀察、發現、記錄的時間少了,老師又怎麼能深入瞭解和解讀幼兒呢?而我們老師每天都在忙著走一日生活中的常規”流程“,無暇顧及觀察兒重。傾聽兒童的心聲。這樣真的能夠讓孩子的遊戲自由、自主的發震嗎?對於幼兒對於老師,教育的幸福感真的存在嗎?

我在我們班的美工區裡投放了很多”人“形的白紙,並引導幼兒對其進行裝飾。當大家都要裝飾完的時候突然有個寶寶大聲的說”我想讓紙人站起來!“很多寶寶都不服輸的表示”我也能讓紙人站起來。“

於是,孩子們開始興致勃勃的討論”怎樣讓紙人站起來?“可是我扭頭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必須停止區角遊戲,準備做早操。只好告訴孩子我們下午接著來討論。可當下午展開討論時,孩子們並沒有早上那麼高的興趣。我突然有些內疚,我又將孩子的創作的萌芽”拒殺“在了搖籃裡為什麼說”又“?因為類以這樣的事件在我們班裡出現好幾次。每次都很秋心,如果按作息流程走必然會拒殺孩子的積極性和創作性。於是我在想”怎樣才能給與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探究學習?“

看完這本書讓我震撼的是劉曉穎園長在接受新的思想並堅持改變的決心以及行動力。回想看看我們大部分老師在新的教育思想引入時都會毫不吝嗇的讚歎它的美,可真正又有幾人在努力結合自身情況接受、探究新的思想。

之前我無意間在網上看過一段視訊,視訊是關於一個幼兒園的介紹。這個幼兒園是一個兩層的因形建築,頂樓是一個因形的天台。圍著中間操場的上空有個像蜘蛛網一樣的素。孩子們可以在上畫自由玩要,幼兒園裡有一棵大樹,孩子們可以自由的爬樹探素自然地奧祕,不會有老師前來訓斥他們謂皮搗蛋,每間教室都會有一位老師在上課,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這段視訊在網上很火,評價也很好。

我想我們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改變,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自由做選擇。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於是,我繼續在美工區和小朋友一起探究”讓紙人站起來“,孩子們在剛剛進入的時候有些茫然。突然有個寶寶說:”我把紙人的手住後折一下,它就站起來了。“另一個寶寶說:”是坐不是站。“孩子們都在靜靜的'思考。

我問:”人為什麼能站起來啊?“一個寶寶回答:”人有骨頭。“於是美工區的寶寶們都在滿教室尋找什麼東西可以充當紙人的骨頭?我沒有上前阻止他們不能跑到其它區角里,也沒有催他們快點結束。而是給予他們足夠自由的選擇,空間上的自由、時間上的自由他們有找吸管、玩具、積木、筷子,看著他們高高興興的歸來準備給紙人做骨頭。看到這兒又讓我驚訝又讓我喜悅孩子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願望和創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讓孩子們對探素世界更加有了自信心。探素的成功也讓孩子增添了幸福感。當然,看到孩子臉上的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童真的笑容。我們老師也是幸福快樂的。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嗎?

常常是幼兒剛剛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或是剛剛進入投入狀態,活動時間就到了,老師和孩子們像機器人一樣嚴格遵循”程式“設定的時間開始和結束。如果我們梢微靈活一些,給老師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去嘗試這樣的”學習故事“。希望有一天我們所有老師都會由衷的說一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3

兒童到底是什麼?這個從兩千多年前的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到如今21世紀全球化的世界裡,都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了解兒童、認識兒童呢?

翻開《發現兒童的力量》,彷彿打開了我對於幼兒教育的新世界的大門,北京三義裡一幼的劉曉穎園長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工作精神引領的情況下,又結合了紐西蘭“學習故事”,打破原來的教學教育理念,創造了一條新的大路。通過三義裡一幼老師們一年多的努力實踐、研究,讓我們明白孩子需要的是老師退到他們身後,帶著欣賞的眼光去賞識與發現他們的力量,停下腳步靜心觀察,努力成為孩子們的夥伴。

今天我想淺談第五個困惑——遊戲中的老師在哪裡?其實這個問題在這兩年的遊戲觀察記錄中,我們已經開始逐步改變觀念,可是具體到底怎麼做,書裡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平時工作中,孩子在我眼裡總是弱小的,需要被保護的,看到孩子皺個眉頭,我都恨不得上去立馬幫他。但是當讀到第五困惑中,第一個搭積木案例中的孩子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完美的化解了自己的問題。才發現,我自以為是的擔心可能根本就是多餘的。在工作中,往往我的心急與插手,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現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觀該如何轉變?成人應該在哪裡?又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在教育觀上,首先我們要讀懂孩子:孩子的“不會”恰恰是在告訴老師,他需要學習什麼;孩子的“失敗”恰恰實在告訴老師,他在努力和敢於嘗試;孩子的“錯誤”方向,其實在正在驗證自己的想法;而孩子在成功後的不停訴說,其實是分享、交流、做貢獻!所以我們在去觀察孩子時,要從接納和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和識別幼兒行為,而不是急於用自己的概念和標準去給孩子下定義。視角一變天地寬。

那幼兒在學習、遊戲時,老師到底該在哪裡?又該起到什麼作用呢?帶著這些疑問我仔細閱讀了學習故事“海盜船”,這個歷時幾個月才逐漸形成的故事,真的很讓人吃驚與佩服,孩子們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事實,真正意義上的掌握了時間、空間、材料、規則,讓我們看到了孩子身上巨大力量的爆發!

這個案例,也讓我又一次的感受到紐西蘭“學習故事”理念的強大: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也讓我反思自己,為什麼不相信孩子呢?他們是如此的優秀,以後要拋開陳舊觀念,陪伴他們,帶著愛和欣賞與他們一起遊戲,讓他們真正地玩起來!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感覺自己的教育觀和兒童觀都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與改變。我相信自己會帶著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這一新的學期工作中,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更是給孩子們一個機會,讓他們真正意義上的玩兒,成為遊戲真正的主人!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4

近段時間我園上上下下都在學習如何撰寫學習故事,由於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還是有些措手不及。

第一篇學習故事同事閱讀後對我提了一些改進的方案,自己對撰寫學習故事還是摸不著頭腦。同事建議我看看《發現兒童的力量》一書,這本書是劉曉穎老師主編“學習故事”在中國幼兒園的實踐。

我利用課餘時間仔細地閱讀了此書。書上說:“學習故事”這套敘事性兒童學習評價體系把兒童視為“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提倡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觀察、解讀和促進兒童的學習,培養兒童有助於學習的心智傾向,並支援兒童建構和發展關於自己、他人以及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理論。在溫迪老師分享的一個個學習故事中,我看到紐西蘭老師是如何運用理念引領教育實踐的。

在本書中,三義裡一幼的老師們真實再現了他們在邊看、邊實踐和邊反思的研究旅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惑,以及他們主動尋求答案的過程。

本文中共寫了11個困惑分別是:我們能行嗎?;遊戲在哪裡;遊戲中的自由在哪裡;遊戲中學習在哪裡;遊戲中的老師在哪裡;有價值的遊戲在哪裡;生活環節、集體活動怎麼辦;學習故事怎麼寫;研究學習故事要解決什麼問題;教師的價值感在哪裡;如何把學習故事變成課程乳化器。

這11個困惑也是我的困惑,看了此書我視乎有些懵懂了,讓我知道為什麼要撰寫學習故事,不僅僅是寫一篇故事,而是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去發現每一位孩子的優點、亮點,從而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指引。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5

用了兩週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這叛逆的性格直線飆升。我有種預感,《發現兒童的力量》一書,馬上就要在幼教界掀起一陣浪潮,會引發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效仿。在這本書裡我看到劉曉穎園長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的辦事效率。想要改變的心,有很多話都說到了大家的心理。把一切都還給孩子,老師請後退,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一切都以老師為主,讓孩子跟著老師轉,老師不應該是掌控者,應該是幼兒的夥伴,陪伴支援她們就好了。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劉曉穎園長的決心,在決定做:“學習故事”的時候,劉曉穎園長能夠摒棄不合適宜的教育理念,敢於創新,勇於打破常規的作息時間,打破不合適的集體教學活動,生活活動,能夠從多種角度支援老師的想法,在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通過教研給予老師支援,教研之後接下來的反思,觀察,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給老師一個輕鬆的環境,讓老師能夠有時間去觀察孩子,和孩子去溝通去玩,這些都是劉曉穎園長給予的支援。

幼兒教育發展到今天是個漫長的里程碑,過去的幾十年裡,有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她們的共同點都是支援孩子,以孩子為主,老師只是孩子的追隨者,一切的環境,集體教學,生活環節都應該交由孩子來自己去發現去創造。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學前教育的發展:“目前的學前教育就像是在更新換代的電腦,每一次的發明,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體驗,歷經幾代幾十代的失敗與淘汰終能休成一代Iphone,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如果我們中國的教育不更換代,不大改革一下的話,也會被淘汰。多學習其他各國優秀的教育理念,來完善我們中國幼兒教育的不足。

《發現兒童力量》讀書心得 篇6

暑期我細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發現兒童的力量》。這本書共寫了十一個困惑,這十一個困惑分別是:我們能行嗎,遊戲在哪裡,遊戲中的自由在哪裡,遊戲中的學習在哪裡,遊戲中的老師在哪裡,有價值的遊戲在哪裡,生活環節、集體活動怎麼辦,“學習故事”怎麼寫,研究“學習故事”要解決什麼問題,教師的價值感在哪裡,如何把“學習故事”變成課程孵化器。

書中的這些困惑我在平時教學中也常常遇到,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多大的幫助。這本書不僅解決了老師的困惑,也從各個方面描寫出了不同孩子身上的不同閃光點,根據不同幼兒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幫助,做到了因人而異,因事而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綱要》還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能解決孩子們的困惑,還能積累教學經驗。

閱讀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困惑有兩個,分別是困惑二:遊戲在哪裡,以及困惑三:遊戲中的自由在哪裡。在平常教學中,我遇到了與書中困惑二一樣的問題,就是幼兒的遊戲時間不夠,每次遊戲結束,幼兒們的臉上都是表現出還沒有盡興的樣子。而閱讀了《發現兒童的力量》後,讓我明白時間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地區的不同來進行更改,因為只有在不停的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改善問題。在改善孩子們的時間後,孩子們的遊戲時間多了,玩的樂趣多了,發生的趣事也會更多,而老師們觀察到的能記錄到的也就更多了。

在看完困惑二後,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遊戲時間過長,孩子們會不會厭煩?可是當我繼續翻閱書本時,又看到了困惑三,從困惑三中我找到了解決困惑二遺留下來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遊戲中尋找“自由”而不是一塵不變的固定區域遊戲。

在平常的區域遊戲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們總是會呆在固定的區域,然後在區域裡遊戲,時間一長孩子們就會厭煩。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因為老師帶來的。每當孩子們完遊戲時,老師總是會給孩子們制定規則,例如:玩遊戲時不能亂跑區域,遊戲過程中要使用固定材料,並且表演區域的遊戲需要根據老師提供的語言對白才能進行,餐廳裡的服務員一定要說歡迎光臨、謝謝惠顧等詞彙等等,這導致孩子們的遊戲都是按照老師的步驟來。這些問題困惑三裡也都有,在困惑三中老師們調整了安排,讓所有的同班級孩子們一起完遊戲,這不僅增加了一個區域的人數,使得區域熱鬧起來,也讓孩子們交到了不同的朋友。增加了孩子們玩區域的樂趣。

幼兒在園的生活其實是在遊戲中學習,這樣孩子們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體驗快樂,因此《發現兒童的力量》讓我看到了問題,也幫助我解決了問題,我希望在未來的教學中,我能更好的來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