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1

長征是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紅一方面軍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裡,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走過600里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紅二方面軍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鬥110次;紅四方面軍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鬥千百次。以色列軍人伍大衛曾經評價長征:“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值得世界各國軍人景仰和學習。可以說,紅軍在長征路上的經歷是悲慘的,但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

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堅韌不拔的紅軍將士以今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走過沒有路的“路”,跋涉兩萬五千裡,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彪炳史冊的偉大革命詩篇。掩卷沉思,我在問自己,長征精神到底是什麼,它對於今天的我們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長征精神是君子之勇。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漫漫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槍林彈雨的戰鬥,每一次生死存亡的選擇,無不體現出紅軍將士們的大無畏之勇,這種不畏艱難困苦,永遠奮進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認同的君子之勇,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莘莘學子同樣非常需要這種忠誠於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君子之勇,學習和繼承紅軍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掌握各種本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展現才華,貢獻力量!

長征精神是進取精神。長征途中,紅軍將士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長征精神的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進取精神。今天的中華民族正面臨著民族發展史上新的偉大長征,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而我們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克服學習道路上的種種困難,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來,去實現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偉大理想。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是1935年10月毛澤東主席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而這樣的長征豪情,正以它穿越時空的魅力鼓舞著今天的我們為了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發展而勤奮學習奮勇向前!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2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群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長征只等閒。”這是毛澤東主席寫的七律.長征中的詩句。《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就講述了長征路漫漫。

捨己為人,助人為樂是每個中華兒女應具有的美德。當我看到一位剛剛處理好傷口的傷兵,由於手術檯已經佔滿了人,而又有急救,便主動下臺讓給別人。我深受感動,這位傷兵實際上傷勢不淺,需躺下休息,但為了別人,拱手相讓,這種品質一直驅使著我,我摘下自己的眼鏡,借給了近視眼的同學,雖然有點模糊,但很高興。“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瀘定橋,一條條鐵鏈,河水像脫疆般的野馬狂奔,看了便毛骨悚然。八路軍們並沒有膽怯,勇往直前,槍林彈雨,已經葬送了幾條活生生的人命,但也沒有阻擋住他們前進的`腳步。鐵鏈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留下了他們火一般的鮮血;留下了火一樣的鬥志,火一樣的品格。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換來的。雖然只有那普普通通的武器,但八路軍仍浴血奮戰,多麼偉大啊!他們為了自己的家園和平、安寧,留下了一個個不朽的靈魂。英勇堅強的八路軍們,我為你們感到自豪,為你們感到驕傲!

我們雖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同樣要報效祖國,不要以為生於亂世才可以報國,要想報國,何時不可。我們是藍天下翱翔的雛鷹;我們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頭頂一片晴空,要用愛心把世界相連,英雄們譜寫了新歌,讓我們以八路軍們為榜樣,踏著先烈們的足跡,勤奮學習,繼承發揚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以優異的成績告慰先烈的忠魂。偉大的祖國時時刻刻召喚著我們,給予我們力量,給予我們勇氣,讓我們為中華譜寫一首璀璨的詩篇。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4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鬆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一書中,第一次把上海稱作魔都。上海有著獨特的城市文化底蘊,她不僅是一座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被喚作魔都再貼切不過。此次,在上海全市開展的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熱潮中,我們要齊心繪製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施工圖”,為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確定好“施工圖”的鮮明底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她有著豐饒且與眾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街頭巷尾遍佈紅色記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以及龍華烈士陵園等,無一不鐫刻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背景,將“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學生的課堂中,融入每個市民和遊客的記憶深處,用紅色底蘊昇華這張“施工圖”的主基調。

合理佈局、科學引導,設計好“施工圖”的整體架構。在此次“四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區各級黨組織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密結合,積極改善為民辦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踐行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將“四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決策和施政過程中的科學化、高效化,無疑是“四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意義與目的所在。要時刻遵循正確、積極的目的.導向,在學習中不斷提升群眾觀念,推動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創新基層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圍繞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去設計這張“施工圖”的整體架構。

循序漸進、入木三分,勾畫好“施工圖”的圖線細節。接下來,上海將著力統籌黨員、幹部群眾、青少年等群體,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明確“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任務清單、具體要求。我們要利用好現有資源,大力開發和完善宣傳的途徑和形式,組建更多更專業的宣講團深入全市開展基層宣講,探索出此次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現有13個全國、148個市級愛國主義基地,組織相關場館準備一批高質量黨課等方式,循序漸進式地開展好“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加深勾畫這幅“施工圖”的圖線細節,確保本次學習教育工作成效突出。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5

5月20日,xx坐飛機、乘火車、再換汽車,風塵僕僕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就建在江西省贛州市於都河當年紅軍橫渡的渡口旁邊。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陝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江西於都,這些中國革命老區(簡稱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革命根據地。它分佈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0多個縣、市、旗、區。老區人民為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於都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於都全縣為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過了1.6萬人。

1934年10月,紅軍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這裡正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橫渡的第一渡口。為了架設浮橋,於都縣老區百姓捐出了門板、床板、店鋪板,甚至是維持生計的漁船、料理後事的壽材板。為了避免飛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晚上架橋,凌晨拆橋,反反覆覆15次。

xx常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走來的。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要飲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此次xx來到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看望紅軍後代和烈士家屬,是對老區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對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永恆不變的追尋和擔當。

紅軍何以能夠創造一個人間奇蹟?分析其原因,對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首先,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共產黨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黨,是凝聚紅軍隊伍的堅強力量。每個共產黨員起著模範帶頭作用,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黨和紅軍具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再次,紅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援。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長征中得到啟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營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6

二萬五千裡,紅軍戰士們吃的是樹皮、草根,穿的是單薄的爛衣衫,每天跋山涉水,同敵人作戰,紅軍戰士們流了多少血,吃了多少苦,怎麼能一一列舉呢?但我們的紅軍戰士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我們又怎能不為他們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呢?

長征的故事驚心動魄,《飛奪瀘定橋》一文講述了1935年北上抗日的紅軍戰士為了爭取時間,晚上冒著風雨行軍,終於搶在敵人的援軍前到達瀘定橋。鐵索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了,只有光禿禿的十三根鐵鏈,橋下紅褐色的河水翻滾著,令人心驚膽寒,但英勇的紅軍戰士硬是冒著敵人的炮火,攀著鐵索前進,終於戰勝了敵人,奪取了瀘定橋。

長征的故事悲壯感人,在《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中,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病人,用自制的魚鉤釣魚給他們吃,自己卻吃魚骨頭和草根,當三個病人全部走出了草地時,老班長自己卻永遠長眠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不錯,長征中的人們都堅強勤勞,耐心團結……長征中的故事悲壯感人,平凡而又珍貴,悲傷而又扣人心絃……長征路上有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可長征中的紅軍戰士,卻用自己的雙腳,步行了兩萬五千裡,縱橫十一個省。他們挑戰生命極限,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愉快樂觀,不顧整天行軍的疲乏,以微笑面對生活。他們待人平等,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戰勝困難,走過長征!

看看紅軍戰士,再想想我們自己,我簡直羞愧得無地自容。我們的父母大都出生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們童年時代穿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而現在有的孩子卻非常挑剔,衣服稍破了一個小洞就不穿了,三天兩頭嚷嚷著家長給自己買新的。過去六七歲的孩子,個頭還沒有灶臺高,踩著凳子做飯吃;而現在的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去的'孩子只要能看到電視就很高興了,而現在的孩子學習怕吃苦,有的逛網咖,有的玩電腦,消磨時光。這些怎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呢?

我們要學習長征的精神,一定要從小就像紅軍戰士那樣艱苦奮鬥,敢於拼搏,長大成材,報效祖國,讓永恆的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7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蹟,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七十多年前,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七十多年後我們牢記了這個偉大的歷程,也牢記了“紅軍”這個永恆、響亮的名字。

紅軍是堅定的。我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紅軍帶傷爬雪山》,十分震撼,赴紅軍長征會師舊址參觀學習後,內心更是對他們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頻繁轉戰、動盪不定的環境已經讓紅軍筋疲力盡,何況他們負傷時沒有藥品,也沒有足夠的食物,行走艱難的'他們想要爬上寒風刺骨的雪山,簡直不可想象。然而,紅軍傷員們望著高聳險峻的雪山並沒有退卻。他們堅強地爬了上去,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他們相信紅軍會贏,共產黨會贏,正義能戰勝邪惡!

紅軍的偉大使他們走過寒風刺骨的雪山;走過泥濘不堪的草地;走過獨具天險的瀘定橋;走過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走過奔騰咆哮的大渡河……長征路上有著紅軍的堅定信念;有著紅軍的堅實足跡;有著紅軍的責任感;有著紅軍的不屈靈魂!紅軍長征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紅軍為了中國和所有中國同胞努力著、堅持著、奮鬥著,做著不屈的抗爭。紅軍長征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鬥志昂揚、勇往直前!

赴會寧參觀學習時的場景使我思緒萬千,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心中那份真誠的誓言。藝術家們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精心設計展現了當年長征會師中艱難悲壯的歷程,寫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後輩人永遠銘記偉大的新中國的誕生是以無數革命先烈以流血犧牲的代價換來的。紀念館的每一件革命紀念品和牆壁上每一副宣傳畫背後的故事都震撼人心。懷著對革命聖地的憧憬與期盼,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們銘記這些偉大的歷史,也銘記不朽的長征精神。

作為一名蘭州大學的學生,作為社會的新青年,作為黨的後備力量,在今天我們要深刻理解不朽的長征精神,繼續發揚、繼承不朽的長征精神,用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激勵我們刻苦學習,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為祖國的明天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8

今年是建黨100週年,也是長征勝利85週年。為學習貫徹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7月8日下午,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文化宣講團舉行“重走長征路”活動出征儀式。校黨委書記田延光在出徵儀式上致辭,校長梅國平為紅色文化宣講團“重走長征路”活動授旗,儀式由黨委副書記聶劍主持。

田延光強調,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高校大學生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並希望紅色文化宣講團的成員通過重走長征路的形式,認真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深刻領會長征精神的內涵意蘊,用心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先輩們開創革命事業的艱辛,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養成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和注重實踐、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並通過在校內外宣講的形式把長征精神傳承好、弘揚好。

紅色文化宣講團是江西師範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2021年11月份學校組織了紅色文化宣講團“井岡行”活動,2021年4月份又組織了紅色文化宣講團“蘇區行”活動,兩次活動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紅色文化宣講團成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暑假,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校720多位報名同學中選拔了22位表現突出的同學作為紅色文化宣講團骨幹成員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

這次“重走長征路”活動於7月9日從南昌出發,途經江西南昌、瑞金、於都、廣西興安、州遵義、習水、四川瀘定、汶川、陝西延安等地,計劃歷時約一個月。“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在紅軍長征途經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尋訪紅軍長征足跡,瞻仰革命舊居舊址,查閱地方黨史文獻,收集整理長征故事,並組織有關宣講活動,將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展現給社會。“重走長征路”實踐活動結束後,紅色文化宣講團參加隊員將在全校各個班級進行以長征精神為主題的宣講,並將分赴南昌有關社群開展宣傳活動。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9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山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小時候讀這首詩,只覺得氣勢磅礴,並未體會其中深意,今天再讀這首詩,更覺悲壯情懷,革命先烈不怕犧牲,敢於吃苦,敢為人先的精神,通過這首詩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新中國成立xx週年之際,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組織開展的“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生動再現壯懷激烈、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對闡釋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很有意義。記者重走長征路似乎比一般人更具有現實意義。為什呢?首先記者具備專業的素養,他們在面對同樣的事物時比一般人更具有敏銳性;其二記者在面對素材時報道真實易懂;其三記者更具有挖掘意識和容易宣傳的特性。綜上,記者重走長征路比一般人更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記者重走長征路,可以帶領我們領略革命先烈的大我情懷。長征是挽救中國紅軍、中國革命、中國人命運的一次偉大轉折,在這次長征途中,很多的前輩忍飢挨餓,路有凍死骨,他們敢於犧牲,無私忘我,只願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盼望紅軍取取得勝利。國小時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曾有個一篇文章,講述一名小紅軍在長征路上餓得只剩皮包骨頭,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但是他還堅持喝水不騎馬,因為水太珍貴了,而馬確是要劉留最需要的人。在小紅軍小小的肩上擔著責任,擔著偉大。記者可以從這下小小的故事挖掘素材,為我們展現偉大革命中的蘊含的愛國精神,團結精神。

記者本身又是站在話題的最前沿,他們自身攜帶的優勢更有助於把群眾的`話題感引向正確方向。目前,網路傳播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網民在瀏覽時缺少甄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誤導。如果由記者進行恰當的引導,就會引導正確的輿方向,能幫助網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認識歷史,正確地解讀長征,凝聚群眾愛國熱情,團結群眾愛國智慧,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行穩致遠,永葆中華民族獨立、自強、一致對外的優秀品格。

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 10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主席的這首著名七律《長征》,對中國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做了形象而生動的概括。

在暑假期間讀了何虎生同志所著的紅色初心叢書《長征精神》,內心深有感觸。長征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壯舉,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回望歷史,書中所寫的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征服了高寒缺氧的冰山雪嶺,踏過了杳無人煙的沼澤草地……這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畫面彷彿呈現在眼前。

在解讀長征精神時,書中著重介紹了長征精神: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英勇精神;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創新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依靠群眾、休慼與共的患難精神等五個基本方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

中國共產黨在長征時期所表現出來的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尤其體現在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與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錯誤行徑的鬥爭上。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張國燾竟公開分裂黨,分裂紅軍,企圖另立“中央”,在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上與黨中央產生矛盾併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網羅親信、籠絡人心,且以“提拔新干部”,解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為藉口,步步緊逼,向黨要權。黨中央在面對張國燾如此惡劣的'行為下,仍顧全大局作出進一步的讓步:張國燾接替周恩來的職務。且僅將俄界會議的有關決議下發給中央委員,未向全黨公佈,並提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要爭取他”。對其錯誤進行堅決批評的同時又以團結為重,盡力對他進行教育和挽救。

在長征途中,各路部隊嚴格遵守紀律,官兵一致,毫無例外。紅軍部隊出發時,各部隊自行派出紀律委員到他們的宿舍檢查,如果有連隊宿地未打掃,或是借鍋用了卻未洗乾淨亦或是有戰士買雞少給老百姓一分錢,則立刻命令犯紀律的部隊回去打掃,如果查不出是哪位戰士少給了錢也要由政治部先墊付。

漫長艱苦的長征路上,正是紅軍戰士們的並肩作戰,同甘共苦,正是這種顧全大局,嚴守紀律,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造就了長征的勝利!讓我們學習長征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覺悟和修養!爭做新時代的優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