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心得體會/列表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1

《最好的我們》講述了耿耿、餘淮同桌三年的故事,在這些年裡發生了很多事:有最好的班主任張平老師,有一群玩得很好的朋友,還有為了夢想不斷努力的他們。雖然最後作者沒有點明他們在一起了,但是我相信他們就是最好的。

八月長安將回憶寫到了極致,將成長的點點滴滴以文字的方式展現給了我們,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高中時代的我,書裡的一字一句都能引起我的共鳴、都能將我帶回那年盛夏。那年,有寫不完的理綜試卷、有背不盡的古文、有神出鬼沒的班主任、有我暗戀的男孩、有……那年,青春正好!

我很少看網劇,卻一本正經的追起了《最好的我們》,只因這部劇能讓我想起我的高中生活。一個時代的流逝,在夏天的風中留下空蕩蕩的遺響。《最好的我們》之所以能火,也行就是有許多像我這這樣對過去念念不忘的人。

最好的我們必須自愛,只有自愛,你的心靈才會有一片晴空;最好的我們,就是為了夢想而努力拼搏、一直奔跑的我們;最好的我們,就是當下的我們,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去擁有。我們都在追求自己認為的“最好”,殊不知也許最好的他或她就在我們身邊。被愛的人是幸運而感動的,而愛人卻是一次又一次猝不及防的心跳加速。

有人曾說:“光陰如梭,一切都生鏽了”。我又何曾不希望自己能回到20_年,回到那個天氣正好、微風不燥的夏天、回到那個目光清澈溼潤的年少。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2

我不愛耿耿和餘淮,甚至我不愛耿耿和路星華。他們都太好,一個有著完美的曾經,另一個有著美好的現在和值得期許的未來。我更喜歡的是韓敘和簡單。是吧,韓敘很渣,韓敘傷害了簡單。但是那卻是真實的可愛的愛情。我和你一起長大,我喜歡上了你,你也喜歡著我,卻只是那一起長大的情誼而不是愛情。我愛你從來不累不倦,但我也不會一直等著你。我知道了你喜歡上了別人,我受傷了,不管那是我的好朋友也好,是我不認識的人也罷,總之,都不是我。於是我總算死心了。你知道你傷了我,你很愧疚,你能記起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但你不會找回我。我們徹底陌路。

耿耿這樣的堅守,可以有,可以多。她變得更好了,她能夠選擇她所想要的了。但是餘淮這樣的人,少年風光,一朝看盡長安花,最後他的人生,卻是要揹著這樣的風光沉重的繼續走了。過去的美好,會全部變成負擔,變成一根根針,紮在心上,每當看到現在的自己,再想到以往的自己,都是一陣疼。如果不能再次翻身,那麼一生都會籠罩在自己的陰影下,走不出來。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甜,甜著甜著就愛了,愛著愛著就痛了,有多美好就有多痛心。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都能夠找到自己好喜歡好喜歡的人,也能找到好喜歡好喜歡你的人,一定一定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啊,來人間一趟,要看看太陽,和喜歡的人走在街上,不留遺憾!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3

轉眼真的就快要成為大二的學生,雖然我百般不願意承認,但我的確是邁入以2開頭的那個年紀。尷尬,卻也能依舊活得很自我。還能笑著逗公交車上的小孩說,快叫我阿姨,我就給你糖吃。

青春難再復。

《最好的我們》一開始是叫流水混賬,讓我以為是二熊寫的流水賬。可從“耿耿餘淮”開始,我就知道,它像舊時光,讓我不能釋懷。

語言是樸實的,情節是熟悉的,很多迎面砸來的數學公式、物理題目、氣旋反氣旋都好像又回到了很多年的過去,坐在高中課堂裡,還能清楚地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的粉筆字,聽到電風扇啪嗒啪嗒地搖晃聲。

耿耿其實很脆弱,餘淮就是那道光,可以看清他側臉的那道光。你能不能想起班裡那個接老師話卻被老師寵愛的好學生?像餘淮一樣,可餘淮卻不被討厭。我總覺得他和林楊一樣,是個發光體。走到哪裡都能生存的很好,和別人打成一片,甚至溫暖別人。

有時候我們多像餘淮,生怕這世界將自己看低。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是耿耿,每日睡思昏沉,日子冗淡而無聊,多少許下的願望與制定的計劃都趕不上這時間的變化。當第一個願望無法實現,其後的我們放低對自己的要求,與這世界的期待背向而立。

最好的我們最好的時光。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4

三天的時間,我把《最好的我們》看完。一開始就撞到一起的女主艦耿和男主角餘淮終於如願在一起了。經過耿耿高中三年和後來的七年的心理鬥爭和反覆試探,她終於跟自己的初戀攜手。

比起《你好,舊時光》裡的女主角餘週週,《最好的我們》的女主艦耿給我感覺更貼近人間。餘週週好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冷女神,難以靠近;而耿耿則是有著少女的小心思、理科學得特別吃力的普通高中生,她讓我想起了高中時的'自己。

高中時,我也跟耿耿一樣,理科學不會,也沒興趣去學去做題,我總是用學文科的方法學習理科,效果自然打折扣,這是我後來才總結出來的。所不同的是,耿耿遇到了一個能夠恰到好處地幫助她而她又喜歡被幫助的同桌餘淮。在餘淮的幫助下,她漸漸學得好一些,再加上她的“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她如願考上北京的一所高校。並在畢業後經過嘗試,發現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非常勇敢地辭去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北京市行政人員的職位,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攝影大業中,成為一個人見人羨慕的年輕有為的“眼裡有光芒”的創業者。

還好,耿耿“長得特別想得開”,所以當她誤打誤撞進入全省乃至全國最有實力的高中學府振華中學時,當她看到身邊的同學早已把她所不擅長總是搞得她暈頭轉向的數學在假期先學了一遍,她開始慌了。當她第N次下定決心“重新做人”好好學理科時,卻發現現實是那麼殘酷。縱使她花費比別人多得多的精力和時間,她做的題仍是“錯很多”。下發月考試卷時她得身手敏捷地把剛剛飄到書桌上的試卷遮蓋好,以免被身邊的大神看到自己那慘不忍睹的分數;課上,她“穿著拖鞋追趕老師的馬車”,跌跌撞撞,跟得氣喘吁吁,可眼看就要追上,馬車又繼續往前趕了。換做自尊心強又敏感內向的女孩,想必早就受不了了。而耿耿,雖然看似“胸無大志”,但她還是很有上進心的,她想得開,能夠接受現實,就踏踏實實地繼續“穿著拖鞋”走下去。

這部分讓我想起一句話: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假如我盛耿的父母,或許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趁著非典時期試題簡單去填報正常情況下孩子夠不著的學校“賭一把”,我會讓她去考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學校,然後在那所學校裡做最好的自己,如果ta足夠上進,即使ta在自己學校里名列前茅,必定會把眼光投向全市全省,跟其他同齡人相比。在我看來,自信是最重要的。當一個人有自信有底氣,那麼再怎麼困難的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而如果自信喪失或不足,那麼再簡單的事情都會變得百般棘手。

當然,我並不是譴責耿耿的父母。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好學校,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做父母的對孩子的疼愛,無可厚非。只不過,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能夠到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快樂學習,卸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快快樂樂過完高中三年,或許更讓孩子們雀躍。

這跟我的個人經歷有關。我就是那麼一個自尊心強又敏感內向的女孩。當高一我處於所謂的尖子班,看著身邊的同學冷漠地往前趕路,我卻力不從心只能一點點挪動時,內心的抑鬱與壓力,不是文字所能表達出來。高二分班後,我進入所謂的普通班,班裡的氛圍一下子輕鬆很多,同學之間也不再僅僅盯著自己的成績,防備著被超越,那種環境和同學間的感情讓我漸漸放鬆下來,最終在大學聯考會考得了還不錯的成績。

所以,我更推崇"合適“而不是”最好“。

窗外的小雨滴滴答答,回南天給門窗的玻璃蒙上一層層水汽。而我,在家裡一邊喝茶一邊看八月長安的作品,實在是一種享受。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5

作為一個大三的畢業狗。來不及回想高中,大學已經又要走完。突然看《最好的我們》覺得高中三年一幕幕在重現。心裡說不來的感覺,於是決定用筆記下此時的心情。

好久沒寫讀後感,不知從何下手。突然想下筆,手指落在鍵盤上卻打不出一個字。也許這就是青春最讓人回味的感動。

前段時間,那部《何以笙簫默》開播,又掀起對與青春的熱浪。與《最好的我們》不同的是這是一部抒寫大學到畢業的小說,《最好的我們》是一部抒寫高中三年青春的小說。但是主題卻是一樣,一樣的女生愛上一個優秀的男生,偏偏這個女生不會讀書,偏偏這個女生很喜歡拍照。偏偏在《何以笙簫默》,默笙第一張拍到的就是何以琛,這個法學才子,而《最好的我們》是耿耿跟餘淮碰面的時候,耿耿也一樣拍到餘淮,這個衝擊清華北大的人如此相似的開始卻不一樣的結局,最後何以琛依然很輝煌,可是《最好的我們》的餘淮卻因為家庭背景無法繼續讀書,但是最後都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他們都在一起了。《最好的我們》寫的是高中三年,而《何以笙簫默》寫的大多是畢業以後,這是最大的差別。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看到《何以笙簫默》的原著只看到電視劇,所以我的觀點還是片面。我相信原著一定很精彩。

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是每個人的青春。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將那些青澀回憶深藏。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人都說因為大學聯考,經歷過畢業的人都會說找工作。我還沒畢業,我就談談大學聯考吧。

記得同學前幾天跟我說:你是一個參加過大學聯考的人,何必擔心害怕這個呢?參加完大學聯考的人真的堅不可摧嗎?參加完大學聯考的人就一定踏過未成年的那道坎了嗎?參加完大學聯考的人就真的高中的自己說再見了嗎?真的跟高中一點都沒有關係了嗎?就真的能忘記高中所有青澀的回憶了嗎?不能。所有的回憶只是被深藏,但是卻沒有辦法被遺忘,如果哪天重新拾起,那一幕一幕都將重現。

大學聯考完,有人到了遠方,有的人依然在,卻顧不得去相伴。大學聯考開始每個人都面向新的未來,但是是否有人發現大學既沒有重新開始,卻也忘不了過去。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重新被掀起,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說不出的感受。那些不能說的祕密重新燃起慾望。

這部小說在20xx年首次出版,可想而知,作者大約在20xx年寫這部小數,那時候,我剛好高中畢業。也許也一樣的情愫,卻沒有好好抒寫出來,卻沒有用心好好想想好好做個決定,覺得很是後悔。假如當時,如大學一樣勇敢,我會怎麼樣呢?不敢想象,但是時光不能往回走,一時的衝動只能換來遺憾。也許這就是青春。我相信到現在活了20多年,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曾這樣喜歡過一個人,也有這樣的一個人在我們的青春存在過,只是過了大學聯考,我們把這個人深藏。

希望看到的人,你可以勇敢去把握你們的青春,青春沒有界限,不是過了大學聯考,過了大四你就沒有青春,只要我們相信,青春永遠在我們的身邊。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我們在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我們心中的那個人。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6

寒假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在《做最好的老師》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在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裡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一個教師應該做到: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師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現在我們學校正提倡幸福教育,讓學生在學校處處都能感覺到幸福。幸福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是比較難的,我們正在努力做一個讓學生幸福的幸福老師!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7

比《橘生淮南》好。

起碼情節豐富和真實得多。

每一個人也生動立體得多,大家做著符合自己年紀的事,想著那時候應有的煩惱和情緒。沒有將每個人心底那些絲絲纏繞的小心思都纖毫畢現,沒有人人都敏感機鋒到彷彿揠苗助長,懵懂,又混沌,似懂非懂的好奇和疑惑呈現的恰恰才是我們共有的青春。我們一生中不能用言語準確描述的事情和時候太多,懵懵懂懂和混沌不清在後面看來才有曖昧不明的暖光。才會有像席慕蓉所說的:在我們的世界裡,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地織出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織出了極有規律的陰差陽錯,而在每一個轉角,每一個繩結之中其實都有一個祕密的記號,當時的我們茫然不知,卻在回首之時,突然間發現一切脈絡歷歷在目,方才微笑地領悟了痛苦和憂傷的來處。

看到後面兩章,恍然知道,很多話很多事很多對手很多反應只能在年輕的時候做,只能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旦過了錯過那個時候,一樣的心情一樣的自己也給不出一樣的反應。勉強只會滑稽。16歲的耿耿可以仰望和崇拜餘淮到聽他說不想那麼遠依然要用力靠近和支援他,26歲的耿耿卻害怕餘淮跟她談現實和將來,怕自己負擔不起如山一樣的他。真慶幸,情感是在十年前就埋下並且堅定不移地生長下來了。耿耿於懷相隔多年也還能相擁一吻定情。可是最動人的不是這一吻,也不是晚秋高地上的終於牽手,而依然是他們高中三年那些眉目不清卻流光溢彩的時光,在他們牽手之後,這長而深厚的背景反而越發耀眼。

喜歡這故事。電視劇更具可觀性,但書裡更接近高中生的狀態。都很好。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8

因為偶然在愛奇藝上看到這部戲是根據八月長安的小說改編的,所以就去翻原著了,花了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跌跌蕩蕩、起起伏伏,我只想說,我羨慕那些人的青春。雖然說我現在才大一。

我記得我上次看八月長安的作品是在我高二高三的時候,看的是——《你好,舊時光》當時我我,喜歡餘週週,羨慕餘週週,縱然他父母離婚,但是她的一切,在我看來,真的真的很美好!

回到《最好的我們》

無疑,耿耿也是一個幸運兒。雖然說她的成績不咋地,但在關鍵的時候,她卻又總能不掉鏈子。所以,她可以因為非典成為十三會考上振華的幸運兒;她可以超常發揮考上北京的學校;她父母雖離婚但是她卻依舊是它們的掌中寶,基本有所求必有所得。

其實我覺得身在南方城市的我和書中那些身在北方城市的孩子相比,它們真的好讓我羨慕。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在他們那群人的身在,體現出來的就是北方的孩子要比南方的孩子學習更加的刻苦,家長更加的重視。

耿耿餘淮,耿耿於懷。

他們是最佳搭檔,是最搭的同桌。即使耿耿很笨,餘淮很聰明。

耿耿可以因為和餘淮的一句承諾,毅然決然的選擇那個爛到底的理科;餘淮可以厚著臉皮大喊老師聽不懂替耿耿解圍;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的是那麼自然,一切的一切來得又是那麼的理所應當。

“那個誰,我們說好的,你樂意當我同桌嗎?”

'我願意!“

耿耿心中的餘淮無所不能,她崇拜他,由內而外的崇拜。

但在那不知不覺的打鬧相處中,卻也慢慢的揭開了餘淮那脆弱的一面。

或許他們口中的各種各樣的全國性的競賽都離我太遠了。我並不能特別好的去理解他們。

但是,我又好像能夠去理解他們。

也許這就是生命鏈吧,他們,包括餘淮,包括餘週週,包括楊林,他們在食物鏈的頂端;我在最尾巴。

他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北大清華。而我,身在南方的我;會考失利差一分進了私立高中,高中,最多最多也就敢奢望一下上個二A,雖然最後去到的還是二B。

我也渴望有這樣的一段青春。

有一個像餘淮一樣的陽光大男孩,有一大幫直到上了大學,甚至畢業後還可以不忘彼此的死黨。

奢望。

不過除掉這些後話。

我意外結局。

餘淮失利,為了清華,選擇復讀。耿耿獨自一人去了約好卻還是沒有他的城市讀書。

等再次見面時,耿耿成為了最好的她吧,但最好的餘淮卻早已流失在他們的青春歲月裡。

餘淮沒有去清華,他斷掉了和所有人的聯絡,他將自己嚴嚴實實的藏了起來。母親的尿毒症,父親的崗位調離,太突然了。他低頭於生活的無奈。他也羞於生活的無奈。

故事結局又是懸念。

“我在晚秋高地'

他們的青春止於這條簡訊,又開始於這條簡訊。

但是,真的,這千遍一律不變的道理,翻拍跟原著真的挺大出入的。真的!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9

這是一本非常真實的小說,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人大多都記得高中的辛苦和拼搏,記得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諄諄教導,記得同班同學尤其同桌之間的互相鼓勵。大學聯考的路很長,也很短。現在想想其實只在一瞬間。而耿耿的選文理科時候的任性與堅持,讓人感動。一直記得她說的那句:前途和他都未必能回報我的任性........任性又怎樣呢?耿耿還說了:這雙手算不對數學題,卻拍得下似水流年。時間從未將我割裂成兩部分,為什麼要我算清楚愛的來源。。。耿耿一直崇拜著餘淮,不管他是否無所不能。

曾經的他是最好的他,現在的耿耿是最好的耿耿。而褪去青澀之後的耿耿和餘淮,現在的他們是最好的。

這本《最好的我們》前後看了大概有5遍,每一遍都很感動,不單是因為7年的感情終成正果,還因為過程中的美好而感動。曾經因為餘淮的一句“敢動老子的人”而激動不已,謹以此文來懷念我們逝去的青春。

《最好的我們》讀書心得10

跟朋友談到感情問題,她說她明白了,現在不會再有非誰不可的事情,和他在一起,只因為剛好是他那份喜歡於她是妥帖的,如果換成另一個人,也未嘗不可。我點頭稱是。

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經意識到,其實我們早已失去因為瞬間愛人的權利,抑或是能力。讓我們戀愛的原因不再是少年娟秀的字型、乾淨清香的校服外套、成績單上趾高氣揚的分數、在你難堪時伸出的手,甚至好看的面龐。

讀《最好的我們》前,對劇情一無所知時,我就已經預見到我會哭,明明三五年沒看過青春小說,但僅僅想到那個剛過不久的年紀時,就覺得內心非常酸澀。

我也有過像耿耿一樣的感情的,和對方的座位離得也很近,甚至他也是個學霸,雖然我當時並沒有那麼渣。我也觀察他,揣測他的心情思想,甚至自己腦補出他的人格,會費盡心機和他分享一個耳機哪怕最後僅僅是不到一首歌的時間,沒有機會在上課以外的時間接觸在暗中記住他放學後的動向,值日時小組都走完了只剩下和他也會很開心,會用筆尖戳他,會吵架,會冷戰,會傳紙條,會仔細思考他今天說過的話裡有沒有一點點暗示的含義,會在別人跑過來告訴我,我覺得誰誰喜歡你時表面正經地說她們亂講然後內心心花怒放……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這樣的事情大概也只會出現在那個除了學習只需要考慮愛情的時期。然而就是那樣一個一切都有人替你操心的奢侈年代,父母老師還苛刻地要求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學習上,所以最好的愛人的時期,很多時候只能生生被浪費,或者以悲劇收尾。

更何況,很多時候,那些他並不像餘淮,至少他不像。他不會送我回家,他不用手機,他不會跟我講心裡話,他不會承諾要一直坐我的前桌,他對我是尖子生對待普通學生的普通方式,他會隱藏野心,他會一邊抱怨沒複習一邊考全班第一的成績……他不是餘淮,其實我也根本不是耿耿,我沒有她勇敢坦蕩,我的心思一直幽暗曲折,但我還是耿耿於懷了很久。

不過好在我沒有掛住他很多年,我甚至沒有為了他爭口氣考上好的高中。於是我也沒有機會用文理分科,這個在高中生看來很了不起的抉擇,表現為了他選擇和他同一科的決心。是啊,當時我們所能給的多麼微小又多麼可笑,那不是像名牌香水、包包、領帶那樣有跡可循的奉獻,是把自己虛無的前途捧上前去,哪怕對方根本不在意你的前途,哪怕這樣的抉擇在整場人生中其實也無足輕重但在你看來這就是全部啊,這是你所能給的全部,也是你為了滿足自己的愛情,第一次願意做出偉大犧牲。後來你不會再有這麼傻的決定了,當簡單放棄韓敘,當耿耿從北京離開,他們以後的人生裡,就註定不會再有這樣類似的決定了。今天看完這部書,我突然很遺憾,自己沒有這樣一次自我犧牲的機會,即使我和他的選擇在國中時就已經一致的明確,我們都是要念文科的。

當然還有一些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並沒有嚴重到為了他不再戀愛,他也沒有把我放在心上,那些曲折蜿蜒的心思在高中三年慢慢淡化,時過境遷演變為後來與人拖手睇戲,操心柴米油鹽,假期回家獨自混吃等死,為體重秤上波動的數字焦慮不安,微博上關注一堆美食時尚類博主,徹底拋棄了深度和前途的我。在看小說的間隙抬頭望窗外,感覺彷彿回到中學的暑假,甚至想再摸一次那些習題,嘗試一下改變人生的軌跡,卻又隨即意識到,一個二十歲的人,對自己的人生全無規劃、全不努力,還過分念舊追憶青春,是多麼可恥。

他則還像國中時那麼厲害,念小語種,即將出國交換,在我看來未來一片明朗,是康莊大道。

沒有誰還會像小說裡一樣找誰,在現實面前也不存在偶遇這回事,聯絡方式也只是通過我的刻意為之才得以重新加到,而我唯一有些煽情的表現,大概是生日那晚生病痛到接近失去意識,看到他發來簡簡單單快樂兩個字還回了句謝謝,其實我好想告訴他,我病了,我躺在醫院。但沒必要,畢竟從前,也沒有講過。

小說裡耿耿和餘淮曾經一起巧合地學英語,我也和他一起學過英語,只是是在我們被分到同班之前,那時老師念英語名字讓我們自己挑選一個,輪到我時老師每念一個他都在搖頭,而我終於還是選擇了一個令他搖頭不止的名字給自己,後來我想,如果當時曾選了一個你喜歡的名字,那你是否就有可能喜歡我了呢。

都過去了,沒有人會停在原地等,我們總會有新的生活。其實挺好,我一切還好,希望你還好,也是真的。

大概因為不是小說的緣故,所以我沒辦法像耿耿一樣那麼篤定那時的我們就是最好的我們,畢竟我們這個詞也從未真正成立過,我只知道那是最好的我,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燦爛溫柔的時期,好時光都該被寶貝,因為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