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祕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文祕知識/列表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切實做好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歡迎大家閱讀!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2017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

為科學有效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規,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6年度全縣地質災害概況

(一)2016年,我縣受強降雨或連續降雨影響,嶺坡鄉、江東鄉、白果鎮、東湖鎮、貫塘鄉、新橋鎮、長江鎮、開雲鎮等鄉鎮,不同程度地誘發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據統計,全年我縣共發生地質災害123起,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萬元,受威脅群眾3000多人,與2015年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次數增加116起。

(二)截止2016年底,全縣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為66處,受災害威脅的群眾2100餘人。其中隱患點以嶺坡鄉、開雲鎮、白果鎮、東湖鎮、新橋鎮、長江鎮、萱洲鎮、永和鄉分佈最多。

二、2017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與重點防範期

(一)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縣新建公路、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專案較多,工程在建期間需防範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東湖鎮、白果鎮是我縣礦業集中分佈區,礦業活動強度大,歷史長,礦區地質環境變化較大,人為活動引發地面塌陷、村民切坡建房引發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將會加劇,地質災害損失也將呈增長態勢。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時期與區域

1. 重點防範時期

根據氣象部門預計,我縣2017年汛期有短時洪澇發生,雨季結束後大部分地區有乾旱。降水預測:2017年汛期(4-9月)我縣平均降水量810毫米左右,較歷年偏少10.1%,較2016年偏少6.4%。4-6月降水正常,7-9月降水偏少。雨水集中期出現在6月中下旬,雨水集中期內,有短時洪澇發生。雨季結束日期先後出現在6月底。預計2017年8-9月臺風個數偏多,容易出現區域性洪澇災害。要特別注意警惕防範颱風帶來高強度降水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

2. 重點防範區域

一是堅持“看住四大區域”:(1)可能發生邊坡失穩及工程誘發地質災害的區域;(2)地質複雜、人口密集、工程活動強烈的區域;(3)地形複雜、危險斜坡多的區域;(4)可能產生小規模崩塌或因採礦誘發地質災害的區域。

二是突出四個重點保障物件:(1)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危險斜坡的民房;(3)人口密集的城鎮和學校;(四)交通幹線和自然人文景觀旅遊區等。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嚴格落實防災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分部門負責和“誰引發,誰負責”的原則,鄉鎮人民政府一把手,是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第一責任人,建設工程引發的地質災害,建設單位的行政一把手,是地質災害防治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要擔負起應盡責任,縣與鄉(鎮)、鄉(鎮)與村組(社群)逐級建立並落實防災責任制。縣人民政府對全縣6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縣級領導聯點、鄉鎮、村組(社群)具體包乾的捆綁責任制(詳見附表)。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建設工程引發的地質災害的單位,在今年4月初,要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特別是對管轄區(段)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逐個落實好防治責任人和監測人。凡因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依法問責。

(二)制定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建設工程引發的地質災害的單位,要在汛期前,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編制和釋出本年度包括監測、報警、疏散、搶險等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應急預案,從而明確職責,以防萬一。

(三)做好汛期巡查

縣國土、氣象、水利等部門要建立預警預報資訊共享平臺,及時釋出地質災害預警資訊,並及時傳遞給鄉鎮、村組(社群)和受威脅的群眾。對重大隱患點,要在每年汛期前後,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避險演練,提高有關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各鄉鎮、村組(社群)要組織經常性的隱患點排查和巡迴檢查,鄉鎮主要責任人要帶隊,組織村組(社群)對重點地段進行排查。在汛期內要落實好值班制度,建立巡查臺賬。要建立村組(社群)幹部和骨幹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鄉鎮人民政府要有應急小分隊,在地質災害突發時,快速、高效做好應急處置。發生地質災害險情時鄉鎮主要負責人和村組(社群)幹部,要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現場組織搶險。並根據災情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報告災情險情。要組織危險區人員迅速撤離,並妥善安置,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同時在現場要拉好警戒線,設立警示標誌,逐戶發放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確定好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要做好災情調查、險情分析和應急處置工作。

(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了提高基礎幹部群眾識災辯災、防災減災的能力,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和群測群防培訓工作,對村組(社群)幹部、骨幹群眾及隱患點監測人員,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培訓。特別是對山區農戶切坡建房的,要求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從而保證不威脅人員和房屋安全。

縣國土資源局指導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單位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警示標誌,水利、公路、礦山、開發和建房等工程建設,業主單位和個人一定要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按規劃設計要求施工。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因工程建設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負責”的原則,工程建設單位為責任單位,建設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其治理費用由責任單位承擔。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要聘請省市技術單位和專家進行指導和幫助,做到科學防治,為我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處置、工程治理等提供技術支撐。

(五)切實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

縣、鄉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衡陽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2020年)》(衡政發〔2010〕1號)要求,積極籌措資金,將地質災害防治費用和群測群防員補助資金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並從2017年度全縣礦業權價款中安排不低於10%的經費,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確保工作有效開展。

四、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原山政發〔2016〕6號檔案廢止。

  【2017地質災害防治方案2】

為切實做好2017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結合2017年汛前地質災害調查情況和氣象部門預測,綜合分析地質條件和歷史資料,預測今年全市地質災害總的趨勢為:汛期(5-9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2成;暴雨日數偏多,降水集中期有內澇,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洪澇;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梅雨期較常年偏長,雨量偏多,降雨強度偏大。強降雨期間引發高陡邊坡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尤其是基坑邊坡崩塌災害、採空區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災害可能性較大。

二、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區段

通過對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活動規律及誘發因素的分析,全市共確定2017年地質災害隱患點78處。

(一)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段。

京滬鐵路滁州-鳳陽段,定遠縣、南譙區、來安縣、全椒縣等地公路沿線,多處有地塹式、路堤式路基,邊坡較陡路段,強降雨容易引發岩土崩塌、滑坡災害。

琅琊區龍池社群龍池花園小區北側山體邊坡多處屬於不穩定邊坡,仍然存在崩塌隱患。

琅琊區古道社群梨園巷廢棄露天採場,採場坡高7-16米。邊坡坡角65-90度,高陡邊坡存在崩塌危險,採場陡坡下建房居住的5戶12人和坡上6戶18人仍然受到崩塌災害威脅。

梨園巷55號4室南側山坡,曾於1997年滑塌,造成緊鄰坡腳處3間房屋損毀,至今仍有1戶3人未搬遷避讓。

琅琊區古道社群銅鑫礦業主井口東北山體陡坡,坡上有多塊巨石處於不穩定狀態,在降水、震動等因素影響下,容易引發巨石崩落,威脅坡下3戶16人生命財產安全。

南譙區沙河水庫大壩東南端小姑山,自然坡度約40度,坡體表層為碎石夾粘土風化層;下伏地層風化強烈,岩石破碎,坡下前緣中部可見馬刀樹,滑坡體呈弧形,體積約1.11萬方,威脅坡下水庫大壩安全。

南譙區大柳鎮曲亭村街道西部山體下有切坡建房住戶10戶30人,山體坡度60-75度,坡高12m,坡長15m,坡寬130m,屬於斜向坡,曾經發生小規模滑塌,強降雨極易引發崩塌、滑坡災害。

南譙區大柳鎮街區東S311省道邊切坡建房,山體坡度45-70度,坡高4-10m,坡長約16m,坡寬80m;陡坡屬於順向坡,岩層風化破碎,坡下前緣見少量剝離物墜落,崩塌隱患威脅坡下9戶45人生命財產安全。

明光市韓山北路一處路段,坡上8戶28人在高陡坡上邊緣建房,坡高5-6米,坡體巖性為碎石粘土堆集風化層,邊坡直立,曾發生區域性崩塌,如遇暴雨或震動,易引發崩塌災害。

明光市韓山公園西坡韓山社群耐火東村,8戶28人在陡崖下建房居住,坡高6-8m,坡角50-75度,坡體巖性為玄武岩以及碎石粘土風化層,部分地段巖體已經開裂,強降雨滲透、震動等易引發崩塌災害。

全椒縣馬廠鎮銅井村姚村組崩塌、滑坡隱患點,山坡岩石抗風化能力差,沿山坡一線全村約32戶96人居住,山腰30-40米高處一條廢棄水渠,雨天積水,滲漏嚴重,山腳有多處泉水滲出,存在山體崩塌、滑坡隱患。

全椒縣馬廠鎮銅井村河南村民組(原為張窪村)崩塌、滑坡隱患,潛在滑坡體寬度約200米,地形坡度50-70度。該處山坡岩石完整性較差,山下有居民5戶16人,山腰30-40米處有一條廢棄水渠,汛期經常性積水,存在山體崩塌、滑坡隱患。

來安縣楊郢鄉志凡村槽坊組不穩定斜坡,潛在滑坡體寬度約200米,坡高60米,地形坡度30度。該處山坡上部是玄武岩,下部是二長花崗岩,玄武岩垂直節理髮育,玄武岩與二長花崗岩接觸帶易形成滑動面,成為誘發該處山體滑坡的重大隱患,威脅坡下約10戶35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來安縣施官鎮東寺港水庫壩西端不穩定斜坡,潛在滑坡體寬度約118米,坡高90米,地形坡度25-32度。該處山坡上部是玄武岩,下部是泥質砂岩;玄武岩垂直節理髮育,玄武岩與泥質砂岩接觸帶易形成滑動面,成為誘發該處山體滑坡的重大隱患,威脅坡下約5戶23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段。

定遠縣石膏礦地下采空區面積累計已超過100萬平方米,多次發生地面塌陷災害。其中,定遠縣定城鎮解放村原定遠石膏礦採空區自2015年10月以來連續發生3次地面塌陷,未來仍有可能發生新的地面塌陷,對周邊居民區房屋構成威脅。

定遠東興鹽礦部分地段採井過於集中,礦區地下形成了較大範圍的採空區,受斷裂構造的影響,曾3次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今後仍有可能引發新的地面塌陷。

鳳陽縣原華傑石膏礦地下采空區跨越鳳陽縣和定遠縣,該礦於2008年9月關閉,已形成的地下采空區多次發生地面塌陷,造成部分農田、水塘毀損。礦區西部距定遠縣三岔路村民組較近,對該村民組20戶8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

琅琊山東坡腳下有古人開採銅礦遺留下多處未被填實的古礦井、古巷道(俗稱老窿)。1988年以來,銅鑫礦業公司老井口、梨園巷、琅琊山礦業公司尾砂庫壩下約500米處等地曾發生地面塌陷災害,塌陷深度達10-15米,在一定的自然及人為因素作用下,易誘發地面塌陷災害。

(三)地質災害受威脅物件。

主要為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域內的城鎮、村莊、學校、醫院、重要交通幹線、江(河)湖岸、重大建設工程專案,以及農村山區切坡建房等。重點監控物件為大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和人口密集的城鎮等。

(四)重點防範期。

降雨的強度和降雨的持續時間與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根據預測,今年的降雨量明顯多於往年,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為5-9月份,主汛期以外特殊氣候變化時期也是重要防範時段。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防災工作責任制。各級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地質災害易發區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要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書,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制。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組織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把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和監測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

(二)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制定防治方案。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汛前、汛期和汛後的地質災害調查工作,落實監測預警和防治措施。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按照地質災害資料庫填寫要求及時報送相關資訊,並納入群測群防網路,落實監測人員和防治措施。及時分析災情、險情和發展趨勢,提出防治意見,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段,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見附件),轄區政府要組織相關單位,制定專項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在災害隱患點公佈,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路線和自救互救方法,責任要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必要時應進行地質災害治理,徹底削除地質災害隱患。地下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礦山企業要加強對採空區的管理,建立地面變形監測網,分析預測災害的發展趨勢,及時修訂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措施,做好應急準備。

(三)建立健全地質災害巡查制度。各地要組織對本行政區內的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段、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環境條件複雜的城鎮、學校、居民點、交通幹線、旅遊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後複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各項防災措施落實到位。向受威脅的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增強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在重點防範期內和遭遇災害性天氣或較強降水時,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保持通訊暢通,及時掌握本行政區地質災害的動態變化情況,做好應急準備。

(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從市、縣到鄉(鎮)、村(或礦山企業)的地質災害資訊網路,及時瞭解各地的地質災害資訊。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突發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應在1小時內向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出現人員傷亡時可以向當地政府或者越級向上級政府報告。國土資源部門要及時組織有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提出相關應急和救災措施,必要時建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撤離所有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國土、氣象、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門要充分利用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平臺,及時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及地質災害預警資訊。加強和完善縣、鄉(鎮)、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安排專人對地質災害點或隱患點進行監測,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加強對監測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監測和預防的質量和水平。

(五)加強宣傳工作,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板報、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結合“世界地球日”、“環境日”、“土地日”等專題宣傳,不斷增強廣大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災意識,提升群防群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