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說課稿/列表

語文說課稿4篇大綱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4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解讀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古詩《華山》巧妙地包含在敘述寇準與先生登山的現代白話文中。“詩”是“文”的話題開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這也是本文的一個最顯著的寫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針對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從課文中體會華山的高大、壯美。

3、瞭解詩文的聯絡,掌握學習的方法。

4、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二、把握教法

(一)經驗交流,引入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從創設情境入手,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的程度。因為無錫的小朋友大多數有爬錫山、惠山的經驗,所以我在開頭設計了情境引入的辦法,欣賞祖國山河之後,讓小朋友來談一談爬山的感受,特別讓他們有條理地說說向山下看到的景色,從他們的記憶中挖掘出登山觀景的美麗畫面。以上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下文的重點內容作了一個小小的鋪墊。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求知。

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教師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教師有意突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藉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麼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例如;讓學生擺放一下雲朵的位置,通過擺放,理解了“山腰間”這個詞語的意思,並且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擺在山腰間。分頁標題#e#

這一環節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理性認識——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個層次,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於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後,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絡。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覆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薰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慾望。

第三層次: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主要體現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詩後,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絡,“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採用多層次的朗讀方式。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貫穿有自由讀、小組讀、師生對讀、指讀、古詩與句子分角色讀,表演朗讀,齊讀等。這些形式能使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參與面廣。這樣既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了練習的機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表演讀能激起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的濃厚興趣。我想讓學生來當一當小寇準,讓他們在輕鬆的背景音樂中表演朗讀,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感受閱讀的樂趣。並且在反覆誦讀中,完成了背誦課文的教學目標。

(四)、注重寫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課件的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稱”字時,學生跟著課件一筆一劃書空,掌握了正確的筆順。

在板書設計上,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課文簡說: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本課的重點是: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教案意圖:讀課文,感受名畫。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恆美。我採用以下教學思路:

⑴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並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⑵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佈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祕,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5、6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學7兩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後,我們再回顧全文,讓學生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學生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學完這部分後,鼓勵學生當小小解說員。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後去查詢有關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的資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五、教後思考:

《蒙娜麗莎之約》這一課很優美,很想上出優美的感覺,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還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講具體描寫這幅畫的地方沒有深入,學生對這幅畫的感悟不深,對於課題“蒙娜麗莎之約”沒有講到其含義。

【修改】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內涵,多查資料,多鑽研文字,提高對文字的體悟。

2.在課堂上,語言缺乏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不夠優美,感染力不夠。

【修改】作為語文老師,語言的感染力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都非常重要,因此更要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語言充滿感情。

3.讓學生當小小解說員的環節,對於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講難度太大,以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修改】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適當給予提示或做示範,還應注意解說詞的一般講法。

4.多媒體字跡不清晰,學生朗讀時不易看到。

【修改】課件做好後,要先試試看,事先應該做好檢查工作,便及時修改。

最後,我要感謝在備課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陳曙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領導、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使我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匯入課題,再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後,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麼?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麼。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麼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麼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後進行總結,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後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匯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國小讓三個國小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讚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11個小節,對話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質。

本組課文以“怎樣表達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對他人的關愛,本課則刻畫了在面臨危險時小女孩的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和先人後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是新課標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情,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掌握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二課時課文內容講解)並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生字,會寫“育、瓶”等13個生字,會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理解“如實、不假思索”這兩個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被關愛、被寵愛的環境中,缺乏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此外,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說教法及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觸控文字、走進文字,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小女孩和教育家對話的品析來體會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根據學情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採用了“品讀、品析”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立足於語言文字,通過實驗的準備、經過、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學習,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受實驗的經過,體會小女孩臨危不亂、先人後己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一)合理匯入,揭示課題

1、合理的新課匯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匯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有關實驗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呢?

匯入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

這個環節包括初讀課文、認識詞語、檢查彙報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本課內容簡單,要求會讀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初讀課文之後,認讀生字新詞,鑑於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複雜,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佔的比例並不一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後再書寫。鑑於三年級對詞語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說出“成功、危險、順利”這三個詞語的反義詞,“思索、激動、獲得”這三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課文解析,走進實驗

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1、朗讀課文後,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2、內容解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即實驗成功原因的分析。

(1)實驗準備與經過略講,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後……最後……”來串聯教育家的準備工作。

(2)實驗成功的原因詳講,主要是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品析

課文中有多處對話描寫(出示課件),特別是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如: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麼?”(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兩種語氣。)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裡應該更多的是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快。)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例如,“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並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裡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紮根於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於此。藉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與無私。並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並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3、讀寫結合,感悟主題

實驗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我們,那你們想對這位小女孩說些什麼呢?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這裡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並感悟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

(四)結課

小女孩面對危險的沉著冷靜與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在遭遇困境時我們也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希望同學們都能深刻體會並學以致用。最後,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個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三個部分內容的劃分: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成功的原因,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準備:先……再……接著……然後……最後……

實驗的經過:注水→危險→小女孩的策略→順利提出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後己+團結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