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活動方案/列表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4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資訊科技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1)賞識活動:即經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

2)學會關心:經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經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

3)主題教育:經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為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

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群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群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經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經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四、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為了磨練我校學生的學習意志,強健其體魄,培養其吃苦精神,強化集體意識、紀律觀念和環保意識,並對其進行耐挫教育,特組織本次遠足活動。同時,通過參觀抽水站工程,瞭解跨流域綜合性調水工程概況,增進學生對我縣水資源情況的感性認識,培養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遠足活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傳統特色活動,是推進素質教育、建立文明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面向社會實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二、活動時間: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六)。遇下雨天氣,順延。

三、活動口號:

不怕苦,不怕累,不流淚,不掉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齊心協力,戰勝自我。

四、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高一各班主任

高一體育組教師及部分課任老師 xx

五、準備工作:

1.和大套抽水站管理處取得聯絡,協調有關工作。

2.路線考察:活動開始前一週開始考察路線,一是要考察遠足距離,一般在30—40華里;二是要考慮學生的安全,要選擇車流較少的鄉間小路,但宣傳車和救急車輛必須能夠通行;三是要考慮休整地點,要有利於學生席地休整,有利於學生入廁方便。

3.宣傳配置:宣傳車輛一部,便於統一協調指揮;組織人員手持小喇叭;學校電教室人員備好攝像機和照相機隨行;持校旗、團旗、班旗、宣傳標語。

4.醫療保障:救急車輛一部,校醫務人員隨行,帶好常用急救藥品、氧氣袋,以備急用。

5.通訊器材:活動總指揮、組織人員要配備對講機或手機等通訊聯絡工具,以便組織指揮。

6.飲料食品:學生自備,每人準備午餐食品及飲料。建議:礦泉水3瓶,麵包2—3個,雞蛋2—3個(走讀生要為住宿生友情提供),榨菜1包。

六、宣傳鼓動:

1.活動前召開班主任會議,講清活動的目的`、意義、要求、紀律工作及注意事項等問題,並對班主任提出具體要求和希望。

2.活動前班主任召開班會,對學生進行宣傳鼓動,準備好口號和歌曲的內容並對具體事項進行安排、佈置、要求。

3.各班要準備豐富多彩的小型活動。

4.各班要組織攝影小組,拍攝以反映農村變化或人們治理通榆河所取得的成績為主題的作品。

5.利用主題班會時間學習孫雲曉撰寫的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並展開討論,文章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如何迎接各種較量的挑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和昂揚鬥志。

七、路線及活動時間安排:

1.路線安排:上午由學校南大門出發,經幸福路→S327→204國道→大套方向,到達目的地,行程14華里;下午,沿s327返回。

2.活動時間安排:上午8:00在中心廣場校訓石前集合,由活動總指揮長進行全體總動員,8:10出發。到達之後,各班不解散作半個小時休整,然後參觀翻水站工程和船閘;之後,高一年級在廣場草坪上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11:30左右午餐,13:00左右返回。

八、紀律要求:

1.全體學生要做到令行禁止,維護濱中的社會形象,要以實際行動,展示濱中學子的良好精神風貌。

2.注意交通安全,二路縱隊,女生在前,男生在後。

3.隊容嚴整。行進中隊伍整齊,口號響亮,精神飽滿,情緒高漲,要做到一路歌聲,一路口號。

4.除要求學生配帶統一規定的食品、飲水外,不提倡學生另帶食物、飲料。行進途中不吃零食、口香糖。

5.行進途中不搭車,不插近路,不離隊,不掉隊,不要家長接送。

6.行進途中不亂扔廢棄物,到達目的地不向水中、閘內拋擲物品,不踐踏草坪,不留任何廢棄物,注意環境保護。

7.行進途中不你推我擠、追逐打鬧,在過204國道時,聽從命令,步調一致,注意安全。

8.在規定地點休整,不遠離,不下水嬉戲。

9.參觀水利樞紐設施時,服從指揮,聽從安排,依次有序,不追逐、不皮鬧、不推搡、不離隊,確保安全。

九、注意事項:

1.要穿平底運動鞋,不宜穿高跟鞋、硬底鞋、薄底鞋和新鞋。

2.學生可自帶照相機、錄音機及其它娛樂器材,要隨身攜帶。

十、活動總結:

1.活動結束後,班主任要對本次遠足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弘揚正氣,樹立典型,凝聚人心,要讓學生明白:一個有生命價值的人,他的精神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2.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書寫心得體會或徵文放入學生成長記錄袋,各班於20日前挑選5篇優秀文章,送政教處參加遠足心得體會評比。

3.每班於20日前交5篇攝影作品參與赴大套翻水樞紐工程管理處攝影作品評比。

4.利用主題班會活動時間集體學習孫雲曉撰寫的另一篇文章《千年警世鐘》,結合遠足活動進行討論引導。

5.班主任要對本班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以書面形式上報政教處(16K列印)。政教處要通過櫥窗、校報、校園廣播節目對活動感想、感人。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3

一、知識目標:

教育學生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寫觀察日記和體驗日記,學會以寫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並與數學的統計方法,科技的手工製作、繪畫、音樂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科與社會的溝通,學科與學習者的內在統一,建構一個開放的知識體系。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尊敬、熱愛、關心長輩。並懂得知恩、感恩、報恩。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綜合運用、開拓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一)活動階段構想:

第一階段: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通過觀察、詢問的方式,調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務、休息時間,瞭解父母的辛勞。並寫出觀察日記。

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階段——通過一系列親身體驗活動,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如通過“護氣球”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通過“本週我當家”活動,體驗父母的操勞。寫體驗日記。第四階段:回報父母的愛:通過給父母寫信,寫詩、送父母一份小禮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並回報父母的愛。

(二)活動操作流程:

第一階段:確定研究主題目的:

時間:1~2周過程

一,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並通過調查瞭解父母的辛勞。學會寫觀察日記,記下生活中的點滴。

二、利用興趣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

三、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四、教師設計“父母一週”活動情況調查表,學生每天認真填寫。同時寫觀察日記。

第二階段:實踐體驗階段目的':通過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寫體驗日記,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時間:3~4周過程

一、通過“護氣球”、“負重”等方式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

二、開展“本週我當家”的活動,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

三、寫體驗日記。(師隨時通過日記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並和家長取得聯絡,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援)

第三階段:回報父母的愛目的:讓同學通過各種形式去回報父母,同時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回報父母。學習用語文的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時間:(5~6周)過程:

一、學生準備寫給父母的信,及禮物。

二、邀請部分家長參與班會活動。

三、班會上學生朗誦詩歌《父母的愛》

四、展示寫給父母的信。

五、各小組自由上臺展示自己準備的禮物,並說說為什麼要準備這樣的禮物。

六、師小結寄語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4

一、 指導思想: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視訊記憶體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和善於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具體實施如下:每月定一個主題,每個級部圍繞這個主題分別制定相應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九月份:每逢佳節倍思親

(三年級)

1、指導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關於佳節思親的文章。

2、指導學生交流收集的思親方面的詩歌,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3、課後收集描寫秋景的古詩,在班級內召開詩歌朗誦會。

(四年級)

1、關於思鄉的詩歌朗誦會。

2、中國傳統節日由來故事會。

3、詩歌賞析《但願人長久》、《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五年級)

1、帶領學生到電腦室上網收集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詩歌、文章等。

2、指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3、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收集的資料彙編成冊。

4、舉行資料展覽會。

(六年級)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

2、收集有關“思念”的詩句,開展賽詩會。

3、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

十月份:誰不說咱家鄉好

(三年級)

1、閱讀有關家鄉的文章。

2、收集關於思鄉的古詩。

3、唱一唱自己的家鄉。

4、寫一寫你心目中家鄉的樣子。

(四年級)

1、收集常州名勝古蹟資料。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3、介紹常州名人。

4、製作小報。

(五年級)

1、介紹家鄉著名景點。

2、說說家鄉的歷史名人。

3、誇誇家鄉的土特產。

4、展望家鄉的未來。 (六年級)

1、瞭解常州的歷史和風土民情。

2、開展實踐活動,遊覽常州名勝古蹟。

3、小練筆或當小記者介紹家鄉著名的景點。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級)

1、收集關於感恩節的知識,包括來源、風俗等。

2、製作感恩節賀卡,說說最想感激誰,為什麼?

3、課後收集感恩節的詩歌,開展詩歌交流會。

4、根據生活中讓你感動的一個場景,排演小品。

(四年級)

1、名文誦讀。

2、收集父母對你愛的點滴進行交流。

3、照片裡的故事。

4、製作感恩卡。

(五年級)

1、(照片展)回憶長大的點滴,感恩父母。

2、(出示獎狀或作業本)回想成長的足跡,感恩老師。

3、感恩生活中給過你幫助的陌生人。

4、欣賞絢麗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級)

1、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獻給父母。

3、給父母寫一封信。

4、開展一次與父母同樂的活動。

十二月份:北小驕傲

(三年級)

1、說北小——說一說我們的學校。

2、寫北小——寫一寫你最喜歡的北小。

3、畫北小——挑一處最美的地方畫下來。

4、為北小設計一張名片。

(四年級)

1、收集班級中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採訪。

2、班級中評選“北小驕傲”候選人。

3、演講:我是光榮的北小人。

(五年級)

1、網上瀏覽中央電視臺的相關“驕傲”評選,確立評選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驕傲人物,並準備採訪他。

3、為“驕傲人物”設計一段頒獎詞。

4、評選出班級裡的十大驕傲人物。

(六年級)

1、收集身邊“感動”的故事。

2、開展一次“感動”的故事會。

3、寫一篇專訪:令你驕傲的北小人。

4、為北小做一件感動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級)

1、為“展望XX年”為主題製作迎新年賀卡。

2、開展“珍惜時光,好好讀書”演講會。

3、上網瀏覽“孫中山先生”圖片與故事。

4、收集並講英雄故事。

(四年級)

1、收集春聯,背春聯(網路)。

2、交流春聯,學寫春聯。

3、瞭解天南地北的過春節的習俗(網路)。

4、介紹一種春節習俗,作一次圖片展覽。

(五年級)

1、小結自己XX最驕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語

3、仿寫一段新春寄語,製作新春賀卡。

4、許下新春願望,然後發到班級網頁上,學生之間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級)

1、新春寄語(班級主頁)

2、我的XX故事會。

3、製作新春賀卡。

三、關於課程的評價

(一)評價的指導思想

對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評價應有新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教師、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表現進行評價、鑑定。

(二)學生評價要求

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學習態度。學生對活動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能否認真完成所承擔的任務,作好每次的記錄並認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議、設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的觀察思維、操作、表達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發展提高。在活動中,有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資料查閱、實地觀察、調查的運用、材料的整理、資料處理等。

3、品質發展。在研究中,學生是否培養了合作精神及虛心聽取意見,樂於助人、自覺主動等品質。

4、研究成果。學生在研究一個階段後,有沒有如書面材料,口頭報告、活動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師評價要求

在綜合實踐中,教師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協調者和評價者。

對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測評:

1、規劃與設計的能力;

2、組織、管理協調與應變的能力;

3、探索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4、收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

(四)評價的方式

評價形式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主要有教學實錄、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報告展示、評比等。

在每個學期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標兵”評選,對優秀學生進行表彰。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任潔(校長)

副組長:劉參、金淑文、

成員:餘華琴、黃春梅、湯路、王玉華、秦燕、董瑞倩、李燕萍

2、管理網路

校長室——教導處——教科室——年級組——各班級

3、各部門實施計劃(在學校總的工作計劃的指導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級特色 的活動方案)

4、課時安排

我們按教育局規定,合理全面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週二課時,用於研究性學習每週一課時,一學期研究性學習20課時,實行彈性課時制,並可與少先隊,班組活動有機結合,充分保證基本教學時間的落實,發揮該課程的效益。

5、要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指導綱要》和《實施指南》,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指導能力。

6、儘可能多的組織活動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5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必須的實踐潛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資料。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用心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構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資料,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潛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潛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職責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資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帶給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潛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潛力。

2.主動用心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潛力,並構成社會職責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用心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潛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潛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潛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構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

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潛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潛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構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潛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構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潛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用心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潛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潛力、交往協作潛力、觀察分析潛力、動手實踐潛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和創新潛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構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職責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資料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甲型調查。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群服務:參加社群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建立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潛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狀況,瞭解我們的國情狀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取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潛力進行全盤思考,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透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3.用心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構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用心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資料,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狀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忙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構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潛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資料上,應分別從潛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應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結合運用知識,直接參予的實踐性活動。

因此,我校本學期將圍繞著學校、學生的實際問題,親歷問題,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現在存在的真問題,同時激發教師加強現論學生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解水平和實踐能力,開發和積累課程資源,逐步形成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具體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力度

繼續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結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課程改革資訊,深入瞭解學生和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探索解決途徑,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意識,始終保持和新課程同行,積極倡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做到邊學習邊實踐,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理解和領悟,從而更科學地指導自己的育人工作

2、調整內容,貼近生活

本學期我們將制定好課程實施計劃,並分層落到教師的“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我們將綜合學生、學校的.實際問題、社會環境等因素,著眼於現狀以解決生活問題為準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親歷親為,從活動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

3、認真組織,共同參予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有效指導直接影響到活動目標的達成,故而,必須關注活動中教師的定位,解決好活動中各個實施階段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強調從學生實際問題出發,全員參予。

4、及時積累,積極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的課程資源,需要教師的不斷積累,生成與開發,學校要求每位活動主導教師要重視資源的積累和整理工作,把活動開展的方案、案例、總結、反思等材料整理成文,裝訂成冊,建立“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

積極主動地開拓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把綜合實踐活動引向深入。

四、主要工作

九月份:

1、集中學習新課標,貫徹課改精神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

3、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4、制定、討論各年級主題設計方案

5、根據計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

十月份:

1、組織學生參加縣綜合實踐活動課評比

2、交流教學心得

十一月份:

1、調研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情況。

2、學生成果展評

十二月、元月份:

1、做好主題活動評價

2、上交反思、論文及主題設計

3、上交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彙編成集

4、收齊綜合實踐活動資料,做好歸檔工作

5、教學工作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7

一、教學背景分析:

水果是人們都喜愛的一種食物。它不僅能給我們人體補充許多營養,而且還能給我們補充許多微量元素。同時,它還能通過組合搭配製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盤,使人們得到藝術的欣賞,美的享受。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合理地、科學地食用水果,提高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本節勞動課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製作水果拼盤的活動、使得學生在勞動中體驗成功與快樂、

二、教學設計思路:

本次勞動技術的綜合實踐活動——製作水果拼盤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緊密聯絡生活,在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前提下,設計本課教學內容,讓學生直觀,生動,深刻的感受到勞動的意義;

(二)突顯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課前收集,課上交流討論,合作,共同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充當學習過程中平等中的首席這一理念;

(三)體現學科整合的概念,即為水果拼盤取名等與語文,審美等多方面的知識的整合,鼓勵學生個性的思維與創造、

三、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查閱有關如何合理食用各類水果的資料,瞭解各類水果營養成份的.含量,讓學生懂得怎樣合理地、科學地食用各類水果。

2.蒐集有關製作水果拼盤的資料及拼盤作品的圖片,獲得感性的認識。

能力目標:

1、通過親手製作水果拼盤,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想象、創新及審美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協調、交流的能力。

3、學會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進行諮詢。

情感目標:

通過認識植物的重要作用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增強了解植物的興趣,愛護植物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學生活動準備:各類水果若干、盤子、牙籤、美工刀。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8

一、活動主題:

中學生怎樣參與環境保護探究。

二、設計背景:

(一)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另一方面嚴重阻礙社會生產持續發展,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眾多因素也出現了,其中最讓人們頭痛的就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此我們以《中學生怎樣參與環境保護探究》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就應運而生了。讓學生通過這一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認識到環境汙染的嚴重危害,自覺地從我做起愛護環境,自主地尋求科學保護環境的方法,同時培養國小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計劃背景:

1、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在富有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科學精神,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學習資源使用物件及用途:

(1)中學師生。

(2)支援綜合實踐活動。

三、活動物件:

白銀四中七年級學生。

四、活動時間:

根據本次活動內容,預期3課時完成。

五、活動方式:

班級活動與小組活動。

六、活動目標:

1、學生通過活動,瞭解環境汙染危害的的嚴重性,並意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地從我做起,自主地尋求科學抑制或減免環境汙染方法,同時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行為和習慣。

2、學生通過與同學、家長、親友、社會的不斷接觸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會收集、整理和初步運用多種資訊的方法和能力。

3、學生參與簡單的綜合實踐活動,對綜合實踐活動全過程有初步認識,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和能力。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並積極進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七、重難目標:

以上目標均為重點目標,其中目標3是難點目標。

八、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準備階段:

1、引導學生擬定活動方案。

(1)組織、指導學生圍繞主題收集相關的資訊資料,確定活動內容,討論活動的價值。

(2)指導學生擬定活動方案。

(3)組織學生討論活動方案,論證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並修改活動方案。

(4)擬定正式的主題活動方案(制定實施計劃、明確活動目的意義及目標,確定活動內容和形式、途徑和方法、相應的條件和預期活動效果。

2、教師指導學生確定出活動的重點、難點目標。

(1)環境汙染產生的.原因?

(2)環境汙染的危害?

(3)防治環境汙染的方法。

(4)學會收集、整理和初步運用多種資訊的方法和能力。

(5)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並積極進行探究的意識。

3、引導學生根據每個同學的性格及特長,科學地分成能完成相應活動任務的小組。

4、教師把相應的網站或書目等提供給查閱資料的小組。

(二)活動的開展階段:

1、瞭解當前世界環境汙染大致狀況。查閱各種資料、瞭解環境汙染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瞭解科學的防治環境汙染的方法。廣泛宣傳環保意識。

2、學生自主調查身邊環境汙染情況。

3、討論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造成或容易造成的汙染環境的行為、中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現實可行性。

4、擬定自己參與環境保護的計劃。

(三)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自己在調查、詢問中獲得的知識以喜歡的方式,儘可能多形式地展示成果。如:辦小報,開展辯論會,寫心得體會。

2、如果可能,還可鼓勵學生根據探究結果的總結,在校園內甚至社會上發出倡議,呼喚大眾的環保意識。

九、活動評價方式

遵循自主、激勵性評價原則,採用協商研討記錄的方式,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形式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十、活動實施建議

1、參與活動同學撰寫小論文或寫出心得體會。

2、與學校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根據課時及活動進行情況靈活安排與調整。

3、聯絡活動場地、圖書室、微機室等,為學生搜尋資料開綠燈。

4、以自己經歷到社群、校外公共場所進行現身宣傳,讓社會廣泛關注“環保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9

一、匯入

以一段冬景的幻燈匯入

師:很美的一段視訊,看過之後同學們有什麼想說的麼?生髮言

師:聖誕節過了,元旦節也過了,寒潮來了,天氣冷了,這已經是冬天了。我們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就是“冬天”(板書)

二、思維碰撞

1、看到“冬天”這個詞,我最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的一首詞《沁園春 雪》,其中幾句的描寫令人拍手叫絕。

(幻燈)“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不知道同學們想到了什麼?(無需考慮,想到即說)

生自由發言,師可以請學生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加以概括。

(此處師需做調控,發散學生思維)

2、西方有句諺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說冬天時一本書的話,同學們都各自讀出了它不同的精彩。

也許有的'同學會想:冬天有什麼好研究的,剛才我們就說的差不多了。那老師我現在就有個疑問想請大家解答:究竟冬天是指一年中的哪一段時間呢?(農曆10-12月,立冬與立春之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你們瞧,其實咱們還遠遠未能讀懂冬天這本書呢。大家來看這組圖片(幻燈示一組動物:候鳥、留鳥)要求分類,說明原因。

師這是不是可以形成一個研究內容——鳥兒為什麼要遷徙?同學們能舉一反三麼想想對於冬天還有什麼不明白想了解的呢(想研究的呢?)?

(冰雪成因、動物冬眠、樹木落葉、口呼白氣、凍瘡、冬季保健……)

師視學生髮言情況出示預備圖片資料:雪、冬季運動、冬景……

備用引導幻燈:

雪(上課前我們已經欣賞過一段美麗的冬景了,同學們再來看看這個幻燈片,……看過之後同學們想到了什麼,你認為有什麼是你感興趣並值得研究的,設想學生可能提出,雪花的形成、形狀,雪美但也會造成不便……師:瑞雪兆豐年再引)

運動(來看這組圖片,也許它會幫組你們想到更多……知道老師想說的是什麼了麼?冬奧會)

3、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值得研究的內容,那麼你能說說自己打算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嗎?

(實踐、攝影、觀察、採訪、調查統計、繪畫……)

三、歸納研究小主題並選擇

1、同學們剛剛提出了很多問題,那都等待著我們去調查研究,但這麼多問題太瑣碎,該怎辦?(分類彙總)

師生歸類,師當場用卡片標出小主題

預設小主題:

動物的冬天、植物的冬天、冬季保健、冬天的氣候(冬季氣候與生活)、冬季運動(我們的冬天)

2、以問題的提出,輔以學生興趣和研究便利條件進行選題分組

四、制定研究計劃(視時間情況酌情安排)

1、師:想要進行高效的研究就必須得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大家不用按小組坐,我希望每位同學在制定個人研究計劃之前都以研究組長的身份來制定本組研究計劃,讓自己對本組之後的研究有明確的把握。這個計劃需要考慮本組成員的人數、研究內容難易、研究的方法與時間等方面。(發放表格)

2、計劃交流,師生共評,補充改進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0

一、課程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xx——20xx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從國小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每週3課時。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與學科課程有著本質的區別,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性突破。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學生的未來的課程。

作為國中學生,正是在生理和心理上處於迅速發展的時期,可塑性強,他們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不滿足於對書本知識的簡單死記硬背,他們對什麼都表示驚奇,什麼都想動手做一做,對知識與問題有一種“刨根究底”的慾望。國中階段也是培養青少年良好習慣、培養有責任感的生活和有創意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是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究興趣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人生觀教育、價值觀和品德教育的關鍵階段。作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探索問題更廣闊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在實踐中用。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塑造學生完美人格。

二、課程目標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具有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素質和探究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能主動去探索和研究,激發好奇性和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態度,初步掌握觀察、調查、實驗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成為好的學習者和創造者。

2、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發展查詢、分析、加工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具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會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收集資料和資訊,加工和處理各種資料和資訊,養成主動積極地獲取資訊的學習習慣,發展處理資訊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先進的現代化資訊工具,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善於與他人合作、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見解和資訊,成為好的交流者。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動手能力。養成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具有參與基本的生產勞動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體驗勞動過程,發展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在勞動中培養關懷他人、團結協作、尊重勞動成果等精神品質。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意識,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家庭、社會生活,密切與自然、社會和生活的聯絡,體驗自我對自然、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形成負責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5、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育觀、課程觀的更新,改善學校的課程結構,結合學校及地方資源,完善和豐富本校課程。

三、課程內容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髮展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具體如下。

七年級:

①資訊科技教育,主要內容是電腦基礎知識、文書處理等。

②勞動技術教育,主要內容是手工製作。

③社群服務與實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對區內水汙染進行調查。

八年級:

①資訊科技教育,主要內容是簡單的網頁製作和網路訪談等。

②勞動技術教育,主要內容是手工製作等。

③校園文化藝術節、一二、九長跑比賽。

④社群服務與實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去白清、馬耳山、可口可樂公司調查。

四、課程的管理與實施

1、課程的管理

①組織建設。為使課程開設有序、高效,學校成立了由校長室、教務處、德育室、團隊、資訊科技、總務後勤部門人員組成的實驗領導小組。小組各成員按照本校實驗課題、專案適當分工,分別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裝置使用、過程落實、實驗檢查等各項工作的統籌安排,保證實驗工作有效實施。

②課程的開發。根據本校所在新區的.特點,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方案,每次實踐活動必須要有詳盡的計劃、安排,根據計劃組織實施,並在實施中不斷完善,以避免實驗的盲目性、隨意性。

③課程資源。學校現有的計算機及網路裝置,祖國的大好河山、美麗的江川等自然資源。

2、課程的實施

①準備階段

a、召開教師會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b、以年級為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班級活動計劃;c、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d、分析學情,設計教案;e、分班活動、組織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②實施階段

a、確立主題;b、制定學校實施計劃,建立課程管理制度;c、分班或年級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d、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e、課題組對各班的綜合實踐情況進行關注性測評,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採取措施並加以引導、調整,促使活動順利進行;f、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五、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具體策略如下:

①整體觀。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主題演講表現、研究報告、模型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資訊,並實踐於教學。

②多元化。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此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也是被積極提倡的,在共同評價過程中,共同提高,共同獲得實驗活動的樂趣。

③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作業評定,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只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對學生的評價

①作品評價式;②展示與交流式;③成果彙報式;④技能比賽式;⑤檔案袋式;⑥協商研討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1

一、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正確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噸的進率關係。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體驗和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樂趣,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二、活動安排

1.活動地點:教室、操場

2.活動物件:三年級師生

3.活動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動過程

1.毫米的測量

通過對數學課本長、寬、厚進行估計的活動,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判斷學生們估計的是否準確,引起同學們進行精確測量的慾望。是同學們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厚度不到1釐米,即課本的厚度不能用整釐米數表示。從而引出毫米,體會毫米產生的意義。使學生明確,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是毫米。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毫米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可以讓同學們測量1毫米的厚度是幾張紙。

2.分米的測量

利用同學們手中的尺子,告訴同學們1分米=10釐米,之後組織藉助直尺同學們用手勢來展示1分米的長度。由於同學們手比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貼在一起,然後向相反的方向分開,分開的距離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兩指一分就是

一分米。同學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去進行估計。估計一下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再精確測量。

注: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可以讓同學們測量多少本作業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測量課桌的長度、寬、高。

3.米的'測量

在以前的學習生活中中同學們接觸過米這一長度單位,組織學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後大家分組測量前後黑板還有門窗的高度。鞏固加深對米的認識。

4.千米的測量

為了使同學們對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需要組織同學們去熟悉的操場感受1千米有多長,安排實際走100米。推測1千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等活動,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

5.千克與噸的認識

兩人一組背對背相互背一背,體會一下對方的重量。一般同學們的平均重量應該是25千克。同學們通過背同學所體會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麼 40個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噸。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懂得書是知識的源泉。學習讀書的好方法及選擇好書進行閱讀。

2、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檢查閱讀效果,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推動學生廣泛閱讀。

3、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分辨書的好壞,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讓學生在自娛的讀書活動中受到無窮的樂趣。

活動方案:

一、組建小隊,設計口號

1、組建特色小隊,確定帶“書”的隊名。如“書友”“書蟲”“書迷”“書童”等等。選出隊長,確定隊員。

2、為小隊設計與隊名有關的的宣傳口號。如“書友書友,以書為友”“書迷書迷,讀書入迷”“書童書童,拜書為師”“書蟲書蟲,見書就啃”

3、設計全班活動口號。如“大家讀讀讀,知識長長長”

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通過前階段“與書交朋友”的活動,你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為大家彙報?

經討論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交流:

〈1〉過查閱資料,瞭解書籍的歷史、分類等。

〈2〉寫倡議書,倡議同學怎樣讀書和讀哪些書。

〈3〉說名人讀書故事,激發學生讀書熱情。

〈4〉完成調查問卷,寫出調查報告

〈5〉交流、介紹各自的好書,開闊學生的視野。

〈6〉舉辦讀書筆記展覽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無窮的樂趣。

〈7〉進行讀書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8〉舉辦讀書筆記展覽會,深入理解閱讀內容。

2、各人就自己準備情況在組內進行彙報,可以從一方面或多方面進行交流。

3、組內推選最佳者進行全班交流,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合作方式進行。

三、特別推薦,開辦圖書超市。

1、討論圖書分類。

2、同學按自己所帶圖書類別就座。

3、小組內推薦自己所帶圖書,要講清書名、作者、主要內容、作用及推薦原因。

4、各小組推薦優秀者進行全班交流。

5、辦圖書超市。

①推選超市市長,討論借閱方法,制定借閱制度

②圖書超市試營業。

四、真情留言,互相勉勵。

1、“名人名言”部分

〈1〉教師出示自己選擇的名言: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高爾基

讀書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魯迅

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歐洲格言

說說老師送大家這三條名言的用意。

〈2〉、同學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

2、“凡人名言”部分。

〈1〉贈送教師自擬的名言,美名為“凡人名言”。

快投入到讀書活動中來吧!早一天投入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蔣澤琴

〈2〉學生學擬“凡人名言”。

〈3〉交流學生的“凡人名言”。

3、贈送書籤。選擇一條名言寫在自制的書籤上,贈送給同學共勉。

4、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名人名言”和“凡人名言”集。

五、總結活動,提出希望。

1、總結本次活動情況和同學們的表現。

2、提出對同學的希望:

願同學們人人做書友,(學生說):“以書為友”

個個是書童,“拜書為師”

每個是書蟲,“見書就啃”

全都成書迷,“讀書入迷”

板書設計:

愛讀書

以書交朋友會讀書

讀好書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3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視訊記憶體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和善於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科技教育,探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絡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資訊科技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素質。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援。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豔、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豔、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群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絡,取得支援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群、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4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製江都區第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二、課程實施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聯絡自然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和相關內容的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參與專題研究、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的切身體驗,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實踐技能,培養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生活態度,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未來,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的內容和實施辦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

研究性課程在內容上要注重聯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絡自然界、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實際問題,要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緊密結合各地區和學校的實際開展學習、研究。無論學生確立的探究課題是自然問題、社會問題還是自我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都應對自然、社會、自我三者作整體關注,充分挖掘研究課題所具備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實現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內在整合。大概分類如下: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人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研究、社會關係研究、企業研究、社會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都市計畫、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等與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3)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蹤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係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絡,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於瞭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

傳與化學、奈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2、課程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於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我評價”。

(3)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範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採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究”完成。

(4)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說明它的特徵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絡。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學習的實施步驟

1、培訓教育。特別是對於七年級學生,由於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可通過講座,課堂教學,網站,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在每次開展活動前進行安全、禮儀、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選擇課題。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在老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提倡課題的綜合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獨特性;強調課題的需求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鼓勵課題形式的多樣性,可以是文獻研究、觀察報告、專案設計、科學實驗、社會調查、問題追蹤等。

3、制訂計劃。課題小組確實研究課題後要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說明、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老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申報、預期成果等。

4、搜尋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查詢、網路搜尋、參觀訪問、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蒐集資料,建議學生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可進行錄影、攝像、錄音、下載等。

5、整理總結。對蒐集到的各種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和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後對資料做出處理,如發現缺少材料,可繼續進行蒐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通過不斷的整理、分析、驗證、提煉等,形成課題成果。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專案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

各班每個課題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種方式在班中進行展示,同時學生小組展開互評和指導老師進行評定,並推薦出優秀課題參加級的優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群服務課程內容

社群服務屬義工或志願活動性質,要求學生以服務者的身份參與到服務社群的各項活動領域中,多方面體驗並認識服務物件,應用所學的知識,提供各種對社群有意義的服務,不斷增強對他人、社群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包括:

1、社群宣傳教育活動,如

(1)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保與衛生宣傳活動及系列主題宣傳日活動;

(2)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傳,佈置文化宣傳長廊、展版,進行文化諮詢;

(3)進行城鄉科技、科普宣傳活動;開展城鄉文體活動;

(4)組織同學在所在鄉鎮、街道開展文化宣傳,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破除迷信。

2、社群環境建設活動,如

(1)城鄉環境衛生,城鄉綠化、美化工作;

(2)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公園、學校等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管理;

(3)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廁所公共清潔衛生管理;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幫助維護街道衛生、清理牛皮癬;

(5)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

(6)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協作交通管理。

3、幫貧助困活動,如

(1)進行社會福利院的“愛心接力”,為所在鄉鎮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2)開展扶貧捐贈活動,為所在鄉鎮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提供服務;

(3)中國小生假期學習或活動輔導,幫組有困難的低年級學生;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學習困難學生校外輔導員。

4、行業輔助性活動,如

(1)為社群大型活動提供志願者服務;

(2)在公共活動場所(如公園、圖書館)參與管理服務;

(3)擔任所在鄉鎮、街道某一企業管理助理或義務監督員;

(4)在廠家或商家的產銷旺季進行幫忙;

(5)支援農忙等。

社群服務的實施程式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紀守法,遵守實踐地和社群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接觸的生活世界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活動要堅持“就近”原則,注意活動的主體性、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規劃。學生必須首先聯絡好將要前去服務的地點或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報告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填在《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群服務活動記錄卡》。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對活動的計劃與地點進行考察分析,並對服務活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評估。社群服務活動要在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認可並簽字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方可實施。

 4、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服務區負責人的領導。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係,各成員要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每項服務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填寫《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群服務活動記錄卡》,可收集一些活動相片,還應該撰寫一些有關活動的經歷、收穫、感受或體會等內容的文章。

 5、總結交流。每學年各班級安排一次社群服務活動的總結交流。交流的內容應有《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群服務活動記錄卡》、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或視訊等。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牆報展覽等。

6、學生彙總。每項社群服務活動的原始材料,把填寫的《江都區第一中學學生社群服務活動記錄卡》及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貼上在一起裝訂成《江都區第一中學社群服務登記手冊》上交,由學校組織考核評分。

第三部分:社會實踐的內容

1、軍訓:這是一個必修專案,也是社會實踐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2、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社團活動:可以郊遊,參觀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群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保、國情民情調查等活動;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訪問則一般以國家或地方政府機構、政府官員、特殊人物、特殊群體等為訪問物件。

3、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

活動實施的過程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遵守實踐地和社群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除軍訓專案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並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絡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並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並徵得他們的同意。

3、活動實施。新學期開學的第三週召開開題報告會,組成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成員職責,制訂活動計劃。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服從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係,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4、總結交流。活動結束後,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牆報展覽等。每班推薦最好的一個活動小組參加級組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彙報,評選出10個活動小組參加學校舉辦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彙報交流大會,評選出優秀活動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 時間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會考後(5月上旬)。

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導老師進行初步評,然後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進行終評,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進行學分認定,教務處完成學分登記。

四、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喬志軍校長

組員:教務處、教科室、政教處、團委、總務處負責人及年級組長

綜合實踐活動由下列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教務處、教科室、政教處、團委、總務處、備課組、班主任、科任教師,由以上相關人員或代表組成的課程學習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使課程實施規範化、科學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課程順利進行。

五、教學的.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除應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外,還應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於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2、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創設十分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方法的運用和成果的表達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3、實踐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有豐富材料和真實的情景,主張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這些新經驗與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應用的個性化理論、模型和技能。

4、綜合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從學生身邊的事物或問題出發,形成跨越諸多學習領域的活動,以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能力的形成。通過親身的實踐,使學生了解和關心社會,瞭解和探索自然的奧祕並形成綜合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員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並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TAG標籤:實踐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