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李安電影《喜宴》觀後感

  《喜宴》觀後感

李安電影《喜宴》觀後感

一個偶然的契機,讓我在藝術概論課上欣賞到了李安早期成功的電影之一《喜宴》,我隨即靜下心來觀看,感觸頗深!

《喜宴》這部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比李安以往電影更厚重的文化積澱與發展。《喜宴》說的是一個延續香火的故事,而這就象徵著傳承。李安電影的文化底蘊之所以要高於大陸名導,其關鍵也在於傳承,我認為這是其他大陸導演的作品停滯不前的原因! 影片開始從臺灣優秀男青年偉同在美國愜意的生活,和上海女青年威威在美國較為艱辛的生活片段,風趣的展示了中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衝突。而偉同父母對他在婚姻和傳宗接代上的期望:即使是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的臺灣也是無時無刻的在為兒子的婚事操心。從母親為偉同介紹的一位十分優秀的歌劇研究者身上的各種優勢看,偉同的父母也是大多數中國傳統家長對子女婚姻觀的代表人物。這同時也是與現代青年對婚姻的新觀念相沖突的。偉同的父親在兒子院子裡的一段話,簡單概括了他的一生,他是位老師長,逃家當兵,隨著蔣公幹了一輩子,抗戰、剿匪,結果兵退臺灣,再也無法回家看自己的老父親,高家傳宗接代的希望就全寄託在了流落異鄉的他身上。這簡單的描述,也許是李安對於自己身上文化傳承的艱鉅任務的隱射。

而這位國民黨老軍官表現出的的高深的文化素養——如用王體字寫白居易的詩等,以及他的下屬對他表現出的忠誠和敬仰,令人更是感慨良多,這一情節也承托出了影片後面中西文化的碰撞!!另外,偉同與賽門作為房東開始表面看似對威威一直不交付房租和平時說話的方式而感到對這樣的女性毫無好感,但他們卻以不同的形式對其表示憐憫和友好。在他們三人成長的環境又不一樣的前提下,在美國他們卻能彼此信任。威威也始終對偉同與賽門感情的認可,這也是可以從偉同與母親介紹認識的女友一起約會時威威產生的憤怒中體現出來。也正由於他們之間的信任,威威也願意將自己生活的無奈無忌諱的、真誠的表現出來,同她親愛的朋友溝通。他們毫不避諱的面對自己所存在的,當今社會中的一些敏感性的社會邊緣性問題,諸如同性戀和非法移民。而這些恰恰又是在我們國內人們無法接受的,且又是議論的焦點,而他們卻又都是十分坦然的面對。《喜宴》將其體現的淋漓盡致。

貫穿整部電影的一直時一個衝突,一個已經受著中華五千年傳統束縛的,暫時是無法釋放的衝突。然而事實的存在卻是永遠無法避免的。是要選擇生存的倫理傳統,還是選擇那屬於自己真摯的感情?是要選擇自由自在無束縛的幸福,還是選擇自己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偉同的責任又是出於什麼呢?父母的期待,他與威威的孩子,還是與賽門的感情呢?其中多種尖銳的價值觀激烈的碰撞著。最後出乎意料的被一種“不可思議”的和平的方式,喜劇式的結尾舉重若輕的表現出來。在激烈的心理戰爭後,他們十分冷靜的造就了一個超完美的結局。 與此同時,電影在細節中也悄悄的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年來所儲藏的東方文明,如偉同到父母房間給二老磕頭時,母親抓著他的手臂不放,父親回憶起兒子小時候的模樣時,這些誇張的行為不僅僅只是逗笑了我們大家,也驗證了自己父母經常說的話:“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始終是長不大的。”然而這種親情正是東方最傳統的價值觀的核心之一。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正是這種中華傳統和親情使偉同一直不敢告訴父母這整件事的真相。

另外,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鏡頭:在婚禮上,老外們看到他們亂搞惡作劇時,一臉的迷糊,不知說什麼好。而此時,李安從人堆中伸出腦袋來,親自說了一句:“你看到的時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而老外不可能領會其中的精髓,也許也只有我們這些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薰陶下長大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李安也正是將這部電影通過這種方式,對中國文化中不入時流的方面進行巧妙的諷刺和批評。提醒著人們應當如何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