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觀看《心靈捕手》有感

導語:電影《心靈捕手》講的是導師與天才的故事,但是強調的卻是“等待天才的自我發掘與定位”。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心靈捕手》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觀看《心靈捕手》有感

  心靈捕手觀後感勵志範文【1】

看完《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之後,我想了很多,寫下了這篇觀後感。

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我,是因為劇情合理而有趣。儘管講的是導師與天才的故事,但是強調的卻是“等待天才的自我發掘與定位”。它不是簡單的導師指明一條道路給天才的故事,而是導師如何觸動天才學生對生活道路的自覺選擇。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佈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威爾是一個真正天才,他的數學天賦足以改變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經雕琢的天才一樣,他有著很多的問題,打架滋事,叛逆不羈,甚至為此幾乎入獄,為了幫助威爾回到正途,不再浪費他那非凡的天賦,經過教授和他的心理學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爾終於克服了童年的陰影,突破了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障礙…… 這種導師與天才學生相互交往的過程,對雙方都同樣是觸動。也同樣給雙方下一個階段的生活都帶來了改變,這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就認為自己很笨。”難道不是這樣嗎?審視我們的教育,看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的年代,很多人確實並沒有能在一位良師的指引下找到自我,從而看不清前進的道路,於是前進的道路變得格外曲折。這部影片與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教學相距甚遠,它是一個有著重重心理障礙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學家幫助引導下的自我救贖。它更像心理醫生的必讀教材。但是作為老師,我們依然能從電影中得到不少啟發。因為我們都越來越深刻地發現,當今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日趨嚴重。因為心理因素而引發令人扼腕的種種悲劇,已是經常見諸於各種媒體。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每個老師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醫生的角色。特別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時的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已是迫在眉睫的事。雖然我是一名英語教師,但在平時的授課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

捕手是棒球中的一個位置,由英文的Catcher而來,至今有很多引申含義,大意為能抓住某種東西的人。“心靈捕手”的確是形象、生動。別人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按說我們教師應該是學生“心靈捕手”,應該走進學生、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同樣的也應用賞識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學生,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自己的孩子。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是要花費精力,找到他們的優點,不斷給予肯定。正所謂“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影片中那位教師的賞識教育所得到的效果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所以我讚賞“賞識教育”。賞識就是一種期待,而期待則是我們給成長中的學生最好的禮物。學生們會從這種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別的愛和關注。這種愛和關注會使他們全身心地感到愉悅和激動,並充滿了一種回報期待的慾望和勇氣,而最終這種慾望和勇氣又將產生怎樣的奇蹟,我們自己也難以預料。我的學生中有這樣的一些需要關愛的有潛力的弱差生,我試著來做他們的欣賞者,關注者,友好者,給予他們力量,給予他們鬥志,給予他們尊重,做他們如朋友一樣的師長。一次寫不對,講給他聽,報給他寫。再不會,變一種形式來教他如何記憶,用謎語,用遊戲,用手勢……讓他們能在成長中覺醒,從而有樂學的衝動,有愛學的激情,讓他們幸福地學習。在經意與樂意之中,收穫成功。

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後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物件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儘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為孩子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是充滿著生機的鮮活的過程,是人與人心靈的相簿和對話。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牽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動。教育裡洋溢著微笑的面孔,教育裡飽含著真情的問候。教育中湧動著生命之流,綻放著成長之花,展現著智慧之境,培植著理性之魂。教育陪伴著人們生長、生活,教育已成為人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 這是葉聖陶先生說過的另一句話。是啊,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天性出發,加以修剪、鍛造、培養,使其朝各自健全的方向發展。我想,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當他離開學校的時候,對老師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對學校充滿一種懷念之感,對學習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對生活更帶一種熱愛之情,對人生擁有一張理想之帆,對於困難,富有勇氣,對於過錯,勇於改正。

  心靈捕手觀後感勵志範文【2】

在現今的社會,巨大的壓力,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無不讓人的心變的浮躁,不安。我們每個都是天才,但並不是每個天才都能釋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把自己的內心隱藏起來,漸漸的迷失了自己,漸漸的忘卻了內心最初的渴望。

——題記

《心靈捕手》是一部經典的美國心理影片,在片中威特所表現出來的對朋友的不信任,對近距離人際關係交往的抗拒和對自已所愛的姑娘過度的心理防禦折射出來的負性情感,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共情、自我暴露、尊重、接納和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精神分析療法”而找到了威特產生些種心理的最終原因——威特在童年時經常會受到繼父的打罵和各種責難,致使他糼小的心靈備受折磨,此刻的他覺得自己不能保護自己最愛的親人免受痛苦,自己也受到了這種不公正待遇,他很傷心、痛苦;

同時他也很自責,沒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母親和兄弟;他有一肚子的苦水,卻因為沒有朋友支援而不能及時宣洩,這使得他的心境處於一種很壓抑的狀態。此刻自罪心理已深深的刻記在他的腦海和心靈中,“恨、自罪、不公平這些負面情結。”就好似一團烈火在他的心中雄雄燃燒,一直伴隨他行至青年時代。其實在他的心中,他真是太希望得到朋友的關愛了,然而心中的陰霾卻又讓他對關心、信任朋友而望而確步……的確他真的是太需要朋友的關愛了,但他卻因為不信任的負面心理而使他不能很好的和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心理諮詢師最終為他解開了這個心結。

從此後的他,真真正正的解放了,他終於能歇了口氣,不用再去為懷疑、失落、自憐……而買單了,他終於衝出瞭如牢寵般的心靈,他終於認同了自已此時的需要,是的,他需要愛情、需要真誠、關注,和關照朋友後的心靈上的.那種滿足和成功感。他終於緊緊的抓住了自己心愛的姑娘,和他擁有了真愛。他實現了自我成長,在也不會為擔心心愛的姑娘也許會離開他而焦慮、憂鬱,在也不用在強烈的心理衝突面前而顯得自己是那麼的懦弱、自卑讓自己穿上厚厚的防彈被心來保護自己那一點小小的自尊而推開掉自己的最愛了。

人生價值,在“釋放自我”中實現。影片的最後,心靈釋放後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西恩,也作別了蘭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他開著車上路了。他要去哪裡?是去追求愛情,還是在追尋一條自己選擇的人生之路?由此衍生出一個問題:威爾不遵循蘭博教授的安排,不去為國家安全域性工作、不去爭取諾貝爾獎,他是否浪費了他的天賦,他的人生價值是否沒有充分實現?

雖然蘭博教授是一個極端,是功利和世俗價值的代表者,但並不代表威爾就有理由以原來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沉淪下去。不僅僅是因為他浪費了自己的天賦,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在生活,他既沒有認識自己,同時也在逃避世界。所以威爾的朋友查克會在每天來接他一起消磨時光時,都會珍惜敲門前的那十秒鐘,因為查克很清楚威爾本應該不屬於這裡、不僅僅屬於他們這群朋友而應該有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威爾的車最終駛向了哪裡?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威爾已經有能力去選擇他的生活道路,並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心靈捕手觀後感勵志範文【3】

昨天看完心靈捕手,我就有很多感觸,今天思考了一天,我又核實了一些細節,我就說說感想。我思考後最直接的感受其實電影裡面的每個人都是戴著不同面具的威爾。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會有不一樣的禁區。威爾和肖恩的關係就不用說了,他們的諮詢也不用說了,也是這個劇裡面的主要矛盾。我想說說其他人,MIT的數學教授及其助理,審判威爾的法官,前兩個為威爾做諮詢的失敗諮詢師,威爾的小夥伴,威爾的女朋友。

先說MIT的教授和他的助理吧(我沒注意是什麼身份,猜測是助理,就是那個和數學教授不離開的人),教授心裡有沒有像威爾一樣的一個禁區呢?我覺得有。如果沒有,怎麼會用自己得的普利策獎去和肖恩比較,去體現他的優越感呢?在他心裡有沒有一個自卑的種子麼? 在他心裡有沒有對自己朋友的愧疚麼?我記得有說肖恩妻子去世的時候,數學教授在巴黎開會沒去,這會不會也是數學教授不願意去面對的事情呢?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明線是威爾和肖恩的諮詢,而MIT的教授和肖恩也有一層很暗很暗的諮詢關係,教授和肖恩爭吵的時候,感覺類似於心理諮詢的面質的過程。因為威爾這個導火索,數學教授也不得不去面對肖恩,不得不面對自己心中的那個禁區,那份愧疚,那份自卑。 教授總是自己強調肖恩不去同學聚會,可是不能忽略的一點是,肖恩不去,他也沒有在那件事之後再去找肖恩。至於教授的助理,我覺得演的也很好,當威爾和教授在一起解題的時候,有一個特寫,助理看他們兩個的眼神,會不會有一絲嫉妒,而為什麼會嫉妒,很可能助理自己的心中也會有一個禁區,可能也藏著一份自卑。

威爾打人的時候,審判威爾的那個法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可能會讓我想起父母審判我吧。在法官的心中會不會也有一個禁區,不然為什麼認為威爾那麼不可饒恕,感覺那麼憤憤不平,非要他蹲監獄?是不是他的童年也遭受過壞孩子欺負,或者自己很珍惜的東西被偷過,當然了,這就是我的猜測,好像電影裡面沒有描述。

下面說前兩個諮詢師吧,首相這兩個諮詢師的特點都是特別有名的諮詢師。其實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第一個諮詢師被氣走了之後說我要去上電視,他不值得救呢?我覺得可能是一種逃避,很可能他心裡面也有一個不願意讓人知道的禁區.為什麼同性戀這個話題會讓他一下子暴怒?威爾讀過很多書,我覺得有可能是威爾也看出來他的弱點,一個連諮詢師自己都不想去面對的問題。至於第二個催眠的諮詢師,為什麼威爾說出來的場景是跳舞,然而威爾醒來之後諮詢師也暴怒而走。其實我剛開始想的是,這兩個諮詢師離開只是因為害怕自己治不好而丟面子,可是仔細一想並不是很符合邏輯,他們能成為那麼有名的諮詢師,就沒有遇到過比威爾更難治的患者麼?我在想可能因為威爾恰恰找到了諮詢師自己心裡的禁區,去猛猛的錘擊他們的禁區,才會讓他們暴怒逃避的。 (個人看法)

再說說威爾的女朋友,她為什麼會喜歡威爾,可能就是因為威爾能不費多大力氣就能搞定她們很難才學到的知識。或許他女朋友的禁區是他的爸爸過世,我記得她有說過自己的爸爸在她13歲去世並把遺產交給她。我覺得很可能她爸爸在她小的時候在她心裡也是像威爾一樣天才的存在,。 然而在威爾的身上,她又會想起自己的爸爸,就好像是她爸爸的翻版,才會那麼希望威爾陪著她,也是缺少親情,才會那麼想見威爾口中那12個哥哥。

我覺得在這部電影裡面我最佩服的是威爾的兄弟們,僅次於肖恩和女朋友。他們也有自己的禁區,他們希望有自己特殊的才能,他們希望能脫離那樣搬磚的生活。我佩服他們因為我覺得他們比那些諮詢師,比那些法官和教授更勇敢的去面對自己心裡的那些禁區,敢於把自己的禁區暴露給自己的兄弟,然而這些是那些西裝革履,穿著華麗的人所無法比較的。

說這麼多,我就是想說其實絕大多數人心裡面都會有那麼一個不願意暴露給別人的禁區。一旦涉及到那些禁區的時候,他們也會逃避,和威爾不同的是,他們只是冠冕堂皇的逃避,而威爾就是簡單粗暴的暴力。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如果說威爾的禁區的門是一個黑色的大鐵門,其他人的心門可能是裝飾的各種各樣的,塗了好幾層漆的一扇門。他們只是沒有用暴力的手段,然而卻有著自己的表達方式。

我在揣測電影的作者真實的目的再告訴我們什麼。就我看法,肖恩,威爾的女朋友,威爾的兄弟們都是最後能讓威爾走出心中禁區的一個原因。而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最後都走出了在他們自己心中的那個禁區,才最後幫助威爾走出威爾的禁區。數學教授最後也走出了自己心中的那個禁區。我覺得可能作者要傳達的一個資訊是要幫助別人走出他的禁區,就要自己先勇敢的面對自己心中的禁區,那些不願意自己去想的東西。肖恩走出自己心中的禁區也用了很長時間,數學教授也是一樣的,威爾也是一樣的,可能我覺得作者想告訴我們,這種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不是說一句改變,說一句接受就能改變,接受的,而是需要周圍更多的陽光———別人的理解,愛和關懷。昨天聽二級的課,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心理諮詢師要求寫個人成長報告的意義吧。

多說一句教育吧,純粹個人看法。我覺得這一點很可能應用到教育上。每個孩子的心中也會有這麼一個禁區。如果家長真的想解放孩子,可能最先做的是要先解放自己,讓自己放下。就好像我這次申請博士的時候,我爸總是和我說不要放不下結果,無論結果是不是成功都要接受。可是我能看得出來,真正放不下和接受不了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我。